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吴长元(约公元1770年前后在世),字太初,浙江仁和人。生卒年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与吴兰庭齐名,时称“二吴”。吴长元曾旅居北京十多年,参与官方校籍校订工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描写北京城市的《宸垣识略》十六卷和描写北京演员的《燕兰小谱》五卷,被认为是花谱文类的开山之作。
敦诚(1734—1791)清代诗人。姓爱新觉罗,字敬亭,号松堂。清宗室。满洲人。敦敏之弟。乾隆二十二年(1757)管理山海关税务,后罢职。又任宗人府笔帖式、太庙献爵等官。与小说家曹雪芹友情甚笃,曾有唱和,不少诗篇,如《寄怀曹雪芹(霑)》、《赠曹雪芹》、《佩刀质酒歌》、《挽曹雪芹》等,都成为后人研究曹雪芹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为红学界所重视。他的七言歌行往往豪放旷达,富于气势。如《佩刀质酒歌》:“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一些写景小诗风格淡泊,充满田园生活气息。如《南村雨中》:“馌妇家家动晚炊,低烟不起绕荆篱。老农贪著春耕雨,湿尽黄牛下陇迟。”自然流畅,宛如图画。《朝阳洞》、《秋雨》、《月上村外独步》等诗,也都以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风光,抒发恬淡闲适的情怀。著有《四松堂集》。(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 1991-10)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文学家、风筝艺术家。名霑,字雪芹,又字梦阮,号芹圃。原籍辽阳(今属辽宁),一说河北丰润。为满州白旗包衣人。幼年随叔父生活学习。雍正五年(1927),叔父获罪,罢官抄家,家道衰落,一蹶不振,后迁北京。其为人耿直,嗜酒喜谈,愤世嫉俗,崇尚风雅,精工诗辞,善画山石,亦精风筝。从其所著《红楼梦》中可看出对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也很精到。其友敦敏在看到《南鹞北鸢考工志》后写道:“初则惊其丹青之妙,而未解其构思之难也。既见实物,更讶其技艺之精。疑假为真,方拟按图索之,乃复顾此失彼。神迷机轴之巧,思昧格致之奥矣。于是废书而叹曰:‘斯术也,非余所能学而知之者也’。及观其御风施放之奇,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手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壁上观者,心为物役,乍惊乍喜,纯然童子之心,忘情忧乐,不复知老之将至矣”。其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是对流传的绘画性风筝技艺的系统总结。也是一部教科书。董邦达的序云:“盖扎、糊、绘、放四艺者,风筝之经。是书之作。意重发扬,故能集前人之成。撮要提纲,苦心孤诣,以辟新途,而立津梁,实欲启后学之思。”“斯书也,所论之术虽微,而格致之理颇奥。所状之形虽简,而神态之肖惟妙。”“其运智之巧也,可谓神矣。”其制作的风筝也富特色。如扎制的胖沙燕,活泼可爱,清淡素雅,结构精巧,赏心悦目。生前将风筝谱传给了世袭供奉的爱新觉罗·惠敏(惠哥),惠敏后裔金福忠、金淑琴兄妹为其传人,成为北京著名风筝扎制专家。因此,他被尊为宫廷风筝的创始人。(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
孙星衍(1753—1818)清代学者、诗文作家。字渊如,一字季逑。阳湖(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山东兖沂曹济道、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嘉庆十六年(1811)称病归里。曾主讲于诂经精舍和钟山书院。 孙星衍年轻时即工诗,与同乡洪亮吉、黄景仁、杨芳灿齐名。袁枚见其诗,称他“天下之奇才”,与他结为忘年交。但星衍不愿以诗名世,乃潜心研究经史、文学、音训、金石之学及诸子百家,造诣颇深。他最长于校勘,一生辑录群书,自天文、地理、礼仪、法律之书以及字书、史书、本草、药方等等,无不亲加校订,撰写叙录,以辨别源流,阐明学术要旨。所辑刊《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颇为世所重。 孙星衍现存诗歌大体都是中年以前所作,内容多为吟咏景物、酬赠友人和抒写个人情怀。艺术上宗法李贺。具有想象奇特、意境幽峭、语言秾丽的特点,如《登千佛楼》描写佛楼周围环境:“飞磷射屋鸟啄墙,鬼风吹檐断佛臂。……楼前修碧竹作围,逼袖细影明寒晖。残霖滴阶渍幽血,败粉剥壁生阴苔。”《黄二景仁游黄山归索赠长句》刻画黄山高峻的山势:“尝闻黄山极天门,欲往叩额排帝阍。三十六峰愁攀援,人迹不到哀清猿。盘盘直上天宇昏,山㺑怪魅来蹲蹲。”都写得奇诡险怪,艳丽凄清。写日常生活事物也不同凡响,如写妻子病容:“眉痕只觉瘦来浓,指爪都从病后长。”(《妻病》)写秋夜景物:“斜帘织月秋波纹,薄露压草生幽芬。”(《夜坐吟》) 孙星衍亦能古文,无论考辨之文还是传志书序,均能做到“叙次详雅有法”(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文学》),如《与朱石君尚书书》、《孙忠愍公祠屋藏书记》、《江孝廉声传》、《孙御史志祖传》等等。 孙星衍一生,著述甚丰。其诗文集有《芳茂山人文集》12卷、《外集》5卷、《方茂山人诗录》10卷。其他著作主要有《尚书今古文注疏》30卷、《仓颉篇》3卷、《周易集解》10卷、《考注春秋别典》15卷、《尔雅广雅古训韵编》5卷、《孔子集语》17卷、《史记天官书考证》10卷。《寰宇访碑录》12卷、《京畿金石考》2卷、《偃师县志》30卷、《三水县志》11卷、《长武县志》12卷等。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制的实施。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1917年,退出政坛。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梁启超一生前后创办、主编和领导的报刊达17种之多,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历史、法学、教育和文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1896年在上海主办《时务报》,先后发表《变法通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新史学》等论著,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自由、平等、爱国、利民、勇于进取等思想,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中国年轻一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梁启超退出政坛后,1918年前往欧洲游历,1920年归来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多本著作。他还创办《解放与改革》杂志,提倡唯心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晚年在清华研究院讲学。作为近代著名的报刊编辑,梁启超对编辑的道德修养极为重视。他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健全的舆论当有“五本”之说,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其中,真诚、直道、公心、节制是着眼于编辑的道德修养。梁启超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报刊编辑,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启超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方面。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具特色,世称“新文体”。他著述甚丰,自1902年起,凡七次结集刊行。目前通行的是他去世后三年(1932年)中华书局印行的《饮冰室合集》,共有一百四十八卷。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此外,他对图书馆学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来源:中国阅读大辞典, 2016-04)
何绍基(1799—1873)清文学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一作猨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历官福建、贵州等省乡试主考官及四川学政。触忤权贵,被罢官。自此绝意仕进,先后主讲济南泺源、长沙城南书院十馀年,晚年游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是一位正统派汉学考据家。又擅长书法。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是“宋诗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其美学思想,强调“人与文一,是为人成,是为诗文之家成”。认为先学为人的真诚,“至于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阅历事物,真我自立,绝去摹拟,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要求在真诚中确立人的个性,然后发之文字。如果人与文不能达到一致,就应该通过“读书”、“明理”、“阅事”、“养气”等途径,培养“真性情”。由人成文,由人及诗。强调“真性情时刻流露出来”,并要求以“法度”和“工夫”来使真性情运用到笔墨上。“又性情是浑然之物,若到文与诗上头,便要有声情气韵,波澜推荡,方得真性情发见充满,使天下后世见其所作,如见其人,如见其性情。”(《与汪菊士论诗》)重视艺术的审美规律和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认为审美形象的思维特点,在于“无意”的行为和机到神来的想象。诗人要无“矜持惨澹之意”,无传世求名之意,否则,便会破坏艺术思维。至于“理”、“意”、“情”、“韵”,“又尚在可有可不有之间”,“则落笔时之超象外,与天游,举平日使尽气力,不离故处者,到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且绕指柔化为丹汞,直是一点灵光,透出尘楮矣!”(《跋董香光画册》)诗画的创作,应达到物我两忘、超以象外、寓形得神的艺术境界。反对脱离艺术想象的率直真实的描绘,认为这种境界,并非美的境界。“晨起日出,庭中诸花不如影好,何以故?花不如花影之浑成无垠咢也。然究之由小花无大气质耳。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又肯定以气质为美的艺术形象。反映其多样化的审美风格创造的主张。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来源:中华美学大词典, 2000-05)
朱筠(1729—1781)清代诗文家。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曾先后提督安徽、福建学政,充福建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以及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会试同考官。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如陆锡熊、程晋芳、洪亮吉、武亿、黄景仁、戴震、汪中、王念孙、章学城等,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爱才之名,盛传一时。朱筠博闻多识,尤好金石考古和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曾著《十三经文字同异》一书,未成。亦善书法,工诗文。 朱筠诗歌以登临览胜之作为多。艺术上深受李贺、韩愈影响,用语古朴拗折,取境奇崛幽峭,尤以古体诗表现最为明显。如五古《天齐庙》、《大定桥圯舟泊其下》、《龙翻石》,七古《瀛台和高东井韵》、《姚家门头舟行沙中作》、《登莲花峰绝顶见云城之异歌以记之》等等,都可见出这些特点。其近体诗也多经苦思锤炼,写得瘦硬峭拔,如:“鸺啼入夜知连树,虎迹侵晨候打钟。”(《打钟岭》)“隔年滩发青如滴,傍砢山桃红欲喷。”(《七星桥》)“蚴虬螭断滩中石,璀璨沙希岭上枫”。(《枫岭出福建界》)都给人以奇警不凡的印象。 朱筠古文深厚奥博,也取得一定的成就。《说文解字序》、《汉西岳华山庙碑跋尾》以及邵廷采、汪绂等人墓表均可为代表。著有《笥河文集》16卷、《诗集》20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字伯熙,亦作伯希、伯羲、伯兮,一字伯蕴,号韵莳,所居意园为其祖协办大学士敬徵旧邸,故世亦称“盛意园”;姓爱新觉罗氏。满族。满洲镶白旗。清宗室,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母博尔济吉特·那逊兰保,有诗名,有《芸香馆遗诗》二卷。少慧,以博识能诗显名。光绪三年(1877)进士(一说二年,误),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益奋于学,讨测经史及中外舆地,尤详于本朝掌故沿革。历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文渊馆校理、国史馆协修等,累迁至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敢言事,数劾大臣,与张之洞、张佩纶等一时被目为清流。十年,授国子监祭酒,乃探求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奖勤励学,士习为之一变。十四年,典试山东。次年引疾归。居家考订古籍,品赏书画,并耽医理。甲午之役,欲复出,有所赞划,受阻。益郁郁寡欢,由是寄情山水。平生崇尚风雅,所交多一时文章魁杰,又喜奖掖后进,张謇、杨锐贡太学时皆出其门。与王懿荣交最密,同以精鉴赏名于时。又与缪荃孙、沈曾植探掌故,时号“谈故三友”。诗与宝廷齐名。每有撄心时艰,自伤失意之作,亦多归心园林,放情山水之诗。杨钟羲称其五古“奇伟警拔,雅似姜白石纪游诗,沉郁处亦复近杜”,近体“浏亮隽逸,倜然不群”,词则“雄放似辛稼轩”(《意园事略》)。陈琰亦谓“近体意味有极隽永者”(《艺苑丛话》)。陈衍则以为其诗“兴趣不及偶斋(宝廷),书卷时复过之”(《近代诗钞》)。有《郁华阁遗集》四卷,凡诗三卷,词一卷(词亦名《白山介词》);《意园文略》二卷,又撰《蒙古世系谱》。辑有《郁华阁金文》、《雪屐寻碑录》等。与表弟杨钟羲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附《作者考》三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四,杨钟羲《意园事略》(《续碑传集》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1997-02)
杨钟羲(1865—1939)原名钟广, 字慏庵;一字子晴,又字子勤, 亦作 芷晴,号留垞,晚号圣遗居士。正黄 旗汉军籍。出身世宦之家,为盛昱 表弟。少随父宦居武昌。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十五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 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会试考官。二 十五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在杭 州与谭献交,旋丁父忧,服阙,赴京, 二十九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 湖北,权襄阳、安陆知府。三十四 年,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清亡后,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时 与沈曾植、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 等相唱酬。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36年后息影北京。生平留意满 族文学。先与盛昱同辑《八旗文经》; 后撰《雪桥诗话》、《白山词介》,所论 甚广,而辑存满族作家诗、词尤富, 且备有清一代掌故,“皆有功满洲文 献之书”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 录》。亦工诗、词。“诗以韵胜,故不 为奇倔,亦不貌袭唐贤,称心而言, 自然意远”,“气体清隽,措意婉约”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词亦 俊雅,而往往讽议隐约,叶恭绰所谓 “深心托豪素”者(《广箧中词》),盖 今存诗词多1911年后所作,每关清 季故实,亦时寄遗老之思。有《圣遗 诗集》五卷,《雪桥词》一卷;撰《雪桥 诗话》一二卷、《续集》八卷、《三集》 一二卷、《余集》八卷;《白山词介》五 卷;与盛昱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 另有《留垞丛刻》八卷,《日知荟说讲 义》三卷等。生平事迹见《雪桥自订 年谱》(《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 十至十二号、1941年第二卷第一、 二号)。(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