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徐积(1028—1103年6月7日)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三岁父殁,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避而勿践。事母至孝,母亡,庐墓三年,哭不绝音。初从胡瑗学。
徐宁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枪手,东京人氏,原是禁军金枪班教师,善使钩镰枪,后被表弟汤隆拉上梁山,大破连环甲马。梁山大聚义时,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十八位,上应天佑星,是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第二位,把守正东旱寨。征方腊时在杭州被毒箭射伤,最终死于秀州,追封忠武郎。 
徐学谟(1521~1593)明代官员。字叔明,一字子言,号太室山人;原名学时,字思重,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荆州知府,累迁右副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有《海隅集》、《世庙识馀录》、《万历湖广总志》《归有园尘谈》。
张汤(?—前116年),字号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西汉时期官员、酷吏,大司马张安世的父亲。初习律令。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因丞相田蚡推荐,补侍御史。以穷治陈皇后狱和淮南、衡山王等谋反事得武帝赏识。累迁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次律令,制定《越宫律》《朝律》 ,用法严峻苛刻,治狱以人主意旨为准绳,并以《春秋》古义加以文饰,又协助武帝统一货币,实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诛锄豪强并兼之家。数次代行丞相事,权势隆贵,远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前115年),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等排陷而自杀。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皆得自俸禄赏赐。撰有《越宫律》 二十七篇,已佚。 
张世南,[约公元一二二五年前后在世](文献通考作士南)字光叔,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与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游。尝官于闽之永福。世南所著游宦纪闻十卷,《四库总目》多记杂事旧闻,为说部佳本之一。
崔胤(853年~904年),清河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字垂休(《新唐书宰相表》作“字垂休”)。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崔胤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唐乾符二年(875年)进士及第,累历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年),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崔四人”。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致书朱温,请求出兵迎驾,宦官韩全诲先劫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昭宗回到长安后,他劝朱温尽杀宦官。自任判六军十二卫事,筹谋另建禁军,引起朱温怨恨。第二年(904年),被梁王朱温(即朱全忠)杀死。
崔洪(?—?),字良伯,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吏部尚书崔赞之子。出身博陵崔氏。清正严肃,耿直过人。历治书侍御史、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后因杨骏案被罢黜。后来,再度被启用,出任大司农,卒于任上。[1-2] 
崔沆(?-881年),字内融,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唐代宰相崔铉之子。
崔植(772—829年) ,字公修,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庐江县令崔婴甫之子。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出继伯父崔祐甫。门荫入仕,选为弘文馆学生。博览经史,精通《易经》。起家右补阙,匡正朝廷得失。元和年间,授给事中。唐穆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处理幽州刘总事件失策,罢为刑部尚书、历任岳鄂观察使、岭南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华州刺史。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去世,时年五十八,获赠左仆射。
崔孝芬(485~534年),字恭梓,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北魏时期大臣,前燕秘书监崔懿后裔,北魏濮阳郡太守崔郁之孙,光州刺史崔挺之子。 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博学有才,善写文章,得到孝文帝器重。起家司徒彭城王元勰参军,累迁荆州刺史。孝昌初年,授廷尉少卿,送女儿入宫,党附于权臣元乂,坐罪除名。起任徐兖二州行台、西兖州刺史,击退南朝梁军进攻,镇压泰山太守羊侃、北海王元颢叛乱,累迁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曹尚书 ,受封泰昌县开国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被大丞相高欢杀害,时年五十岁。生有八子,长子崔勉、次子崔猷、三子崔宣度逃免幸存,其余五子遇害于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