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崔仲哲(492-526年),字仲哲,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北魏时期大臣,司徒崔秉之子。少年丧母,颇有才略。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行参军,加授宁朔将军。跟随广阳王元渊攻打柔玄镇叛军,凭借军功,受封安平县男。得知崔秉被杜洛周叛军围困,跟随都督元谭带兵救援。孝昌二年(526年),崔仲哲战死,时年三十五,谥号为忠。
宋钦道(?~560年),字钦道,广平列人(今河北鸡泽县)人。北齐大臣,吏部尚书宋弁之孙,唐朝名相宋璟五世祖。初为冀州别驾 ,迁大将军(高欢)主簿,迁中山太守,拜黄门侍郎。得宠于两宫,诸王贵臣莫不敬惮。迁秘书监,加侍中。面奏废帝高殷,请求把二王(高演和高湛)调出邺城,加强中央皇权。乾明元年,常山王高演发动政变,随同杨愔被诛,追赠吏部尚书、赵州刺史。 
宋昌,宋义之孙,宋襄之子。秦末时期以家吏从高祖起山东,代王中尉。大臣既平诸吕,使人迎代王刘恒。代国郎中令张武等大臣,议皆以为不可信,愿称疾无往,唯中尉宋昌力劝代王往,即位为汉文帝。宋昌拜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功封壮武侯。
宋弁(451年~499年),字义和,广平郡列人县(今河北省肥乡县)人。北魏时期大臣。才学俊赡,少有美名。游学京师,尚书李冲以为王佐之才。初为中散大夫、著作佐郎,除殿中郎中,迁中书侍郎、散骑常侍,转右卫将军。孝文帝攻打马圈,以本官兼祠部尚书,摄七兵尚书事。 劬劳王事,夙夜在公。孝文帝驾崩,遗诏以为吏部尚书,与咸阳王元禧等六臣辅政。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东将军、瀛州刺史,谥号贞顺。 
孙徽,三国时期人物,曾任谷熟县主簿。谷熟县长吕岐任朱渊为师友祭酒,爰津为决疑祭酒,二人皆不受,吕岐遂杖杀二人。孙徽认为吕岐滥杀无辜,应该遭劾,但此议被袁涣否决。 
明末清初藏书家、学者。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江苏丹阳(今镇江)人。崇祯三年(1630)曾参中府军事,崇祯十五年(1642)曾为南京工部郎。
姚彝(677—716年),字德常,陕州硖石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时期大臣,名相姚崇之子。开元四年去世,时年四十岁,葬于河南县万安山之南原。
唐邕,字道和,酒泉晋昌(今甘肃省安西县)人。北魏到北齐时期大臣,司空公唐灵芝之子。聪明过人,颇有才干。起家丞相外兵参军,博闻强识,做事干练,得到丞相高欢赏识。文襄帝高澄入朝辅政,授大将军都护。北齐天保初年,授给事中,册封广汉乡男。随驾出塞作战,专管用兵机宜。强干练达,明辨是非,善于揣摩上意。常山王高演担任宰相,授相府司马。皇建元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太宁元年,任大司农。河清元年,抵抗突厥人入侵,颇有功劳,授侍中、并州大中正、护军将军,迁赵州刺史,为政严酷,摧抑豪强,公平合理。入为中书监,迁右仆射。后主武平初年,坐罪免官,迁卫将军、尚书令,册封晋昌郡王。受到右丞相高阿那肱诋毁。北周攻破邺城后,拥立安德王高延宗为帝,兵败投降北周。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户部尚书,迁少司马,册封安福郡公,出任凤州刺史。开皇初年(581),去世。孙子唐俭,唐朝宰相、莒国襄公。《新唐书》记载:唐邕是唐尧后裔“唐氏三祖”唐瑶脉系。
唐之奇(?~684年),字之奇,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朝大臣,太常卿唐皎之子。 初以门荫,拜给事中,成为章怀太子李贤僚属。随着李贤被废杀,坐罪流放边疆。文明元年,授括苍县令,参与徐敬业反叛,兵败伏诛。
员半千(621~714),字荣期,中国第一位武状元。 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原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刘氏,其十世祖刘凝之,为南朝刘宋起部郎,刘宋灭亡后逃奔北魏,自以忠烈比伍员(即伍子胥),北魏皇帝因此封赐其姓氏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