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李渠(1742-1800),字漪园,号南麓,鲁东南马耳山下李古庄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曾任职长宁知县、扶风知县等,休致后返乡从事课徒教书,著有《见山堂诗文集》等。
李 棠(1400—1460) 字宗楷,号蒙斋,缙云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任广西巡抚时,整顿军务,平息祸患,令行政举,社会安宁。景泰三年(1452),称病辞归。女儿出嫁时,妆奁仅有竹箱一只,布衣数件。他写《送女诗》一首,曰:“汝嫁筐奁事事无,清官门户亦宜乎。竹皮箱箧何曾满,麻苎衣衫莫嫌粗。从此适人为家妇,便须移孝奉公姑。肃雍勤俭宜家法,莫遣旁人笑老夫。”一生为官清廉。
李基(530-561年),本名叔基,字仲和,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魏到北周时期大臣,黎国怀公李远之子。 容颜俊美,工于骑射。西魏时期,门荫入仕,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建安县公,迎娶太师宇文泰之女义归公主,授武卫将军、清河郡公,累迁骠骑大将军、御正,进爵敦煌郡公,寻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拜阳平国世子。北周建立后,历任海州刺史,迁江州刺史。 保定元年(561年),去世,追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曹徐谯三州刺史、黎国公,谥号为孝。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坚。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人。 [1] 东汉中期名臣,司徒李郃之子。年轻时便博览古今、学识渊博,屡次不受辟命。后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颇有裨益。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汉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质帝驾崩后,与梁冀争辩,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   《衡方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意粗壮古拙,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仪态敦厚。章法行密格满,于平正之中存有欹斜之变。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杨守敬《平碑记》也称:“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可窥见其流风所及。现代杨振方《碑帖叙录》称“此碑是北魏洛阳书风之源。”清代伊秉绶即从此碑脱化而生,终成一代书法大师。   此碑曾著录于宋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大辞典》等书。
朱吉[明]字季宁,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洪武(一三六八―一三九八)中被荐授户科给事中,以善书改中书舍人,迁翰林侍书,出为湖广按察佥事。
莆田人(生卒不详),其五世祖由游洋迁莆郡城北轮井。宋重和元年(1118)进士。历知梅、潮、南恩三州。累官至朝散大夫。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