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陈详(523-564年),字文几,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宗室,高祖陈霸先从子。 [1] 少出家为桑门,善于书记,谈论清雅。陈高祖讨伐侯景,从定京邑。从征杜龛,破三城,授散骑常侍、假节、雄信将军、青州刺史,广梁郡太守。陈高祖即位,封遂兴县侯,迁吴州刺史。天嘉五年,讨伐周迪,战败死之,时年四十二。
陈符,字长信。西晋初期官员。祖父为将军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祖父亦坐被髡。从父陈寿,字承祚,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任蜀汉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蜀亡后,仕晋官至散骑常侍。
陈大猷(1198—1250)字忠泰,号东斋。三泽(今尚湖镇山宅)人。早年与弟陈荣夫师从饶双峰。宋绍定二年(1229年)进士,授缙云县令,历官两浙都运使,又迁六部架阁,终官兵部侍郎。开庆年间在都昌创办东斋书院。陈大猷学问渊博,对理学的研究颇有成就,为金溪学派一代硕儒。尝用朱子释经法、吕子读诗记例,采辑群言阐述己意;效朱烹注四书例,编著《或问》,对诸派之学说作取舍,又著《尚书集传》。其学术思想对宋代学者影响深远。陈大猷为官清廉,注重教化,曾于故乡设山泽书院;任缙云县令时曾以自己俸金换得地基,在美化乡创设美化书院,纯化风俗,培育人才。其子陈存德宦名谦亨,登淳祐二年进士,有“父子继登,文学为优”之誉。
陈埙(1197~1241年),字和仲,号习庵,鄞(今浙江宁波)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调黄州教授。理宗即位,召为太学录。绍定年间通判嘉兴府(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六),后召为枢密院编修官。端平元年(1234年)知衢州(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二),徙福建转运判官。历浙西提点刑狱、吏部侍郎。淳祐元年卒。有《习庵集》(《金陵诗征》卷八),已佚。《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陈乔 (?—975)字子乔,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大臣,官至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光政院辅政,南唐灭亡后殉国。
郑汝谐(1126—1205),字舜举,号东谷居士,青田县城人。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乾道四年(1168)任两浙转运判官,时浙东一带连年干旱、饥荒,汝谐体察民情,救灾扶贫,颇有政绩。继任江西转运副使,曾揭露袁州知州黄邵用公款为母大办丧事。升任大理寺少卿。适逢陈亮因力主抗金而遭陷害入狱,有满门抄斩之危。汝谐受理此案后,据理驳斥诬告,冤案得以平反。不久升任吏部侍郎。淳熙十二年(118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与辛弃疾结为知交。次年奉诏赴京,任宗正少卿兼右文殿修撰。曾偕子如冈使金,面折强敌,不辱使命。升徽猷阁待制。于乡多善举,告老返乡后,曾以瓦易茅,青田屋宇为之一新,火灾之患顿为锐减。庆元二年(1196),倡议改城西水碓坑木桥为石桥,名永济桥。并在城东创建介石书院。开禧元年(1205)卒,敕葬青田海口山,追封开国伯。著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源》、《东谷集》等。
郑侠(1041—1119),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生为民请命,做到了“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
宋成都双流人,先世居梓江,号二江先生。通《六经》,从学者甚众。有《往事龟鉴》、《通书》、《二江集》。公元481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据《魏书·邓至传》载,“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拜龙骧将军、邓至王,遣贡不绝”。但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所记,邓至羌是宕昌势力退出甘松地区,始据有此地,故太和年间遣使内附的应是舒治十代孙舒彭,“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除一般贡使往来外,邓至王位继承亦需得到北魏准许。”
郭钦,生卒年不详,西汉隅麋县(今千阳)人,西汉哀帝时为丞相司直。当时佞臣董贤依宠仗势,建造别墅、坟墓,庞大豪华,耗资以万万计,朝野怨怒鼎沸。
郭从义(909年-971年),曾名李从义,沙陀人,后定居太原(今属山西)。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 郭从义早年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养于宫中,并结识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即位后,他开始步入仕途。后晋时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举荐为马步军都虞候,领军屡败契丹。后汉建立后,郭从义屡获擢升,相继平定成德杜重威、永兴赵思绾叛乱。后周时历任忠武节度使、天平节度使、武宁节度使等职。开宝二年(969年),郭从义被解除兵权,改授左金吾卫上将军。开宝三年(97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次年去世,年六十三。获赠中书令。 郭从义为人稳重敦厚,有谋略。多才艺,工于书法,尤擅飞白书。 [1] 《全宋诗》 [2] 及《唐文拾遗》 [3] 录有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