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崔协(?—929年),字思化,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后梁、后唐大臣,后唐宰相。 [1] 出身清河崔氏小房。幼有孝行,登进士第,释褐为度支巡官、渭南县尉,历三署。入后梁,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后唐同光初年,改任御史中丞。因缺少文才,奏章多讹谬,常受责罚。天成初年,迁礼部尚书、太常卿,拜同平章事。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去世。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恭靖"。
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崔光表,清河(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 同光二年(924)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八页中记 载:“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同光二年,进士十四人:崔光 表,宋韩魏公《安阳集》《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立 行状》:‘曾祖光表……。后唐同光初举进士第一,终右补阙, 直史馆。’按进士第一,当是状元。同光元年停举,则光表为二 年状元矣。”可知崔光表甲申科进士及第共十四人,崔光表举 进士第一。取状元后,横海节度使卢质上奏,使崔光表为支 使。任上协助卢质治理一方,安定百姓,建立功绩。官至右补 阙 ,直史馆。卒于任上。 崔光表家族系名门, 世代为官。其为后魏尚书之十二世孙。其子为后周监察御史、右补阙,出任泰宁军节度判官,以 死上谏而赠秘书少监。其孙为宋朝工部尚书。
富辰(?—前636年),春秋时期周襄王的大夫。传说是富姓的创始人。他劝说周襄王召回王子带,为日后的子带之乱埋下伏笔。 因周惠王和郑厉公在王子平定子颓之乱的旧事 [1] ,郑厉公之子郑文公对周表示不满;又因为攻打卫、滑二国遭遇周的阻拦,周郑二国关系愈加不善。周襄王先依靠北方的翟国讨伐郑国,后娶狄国之女隗氏为妻,富辰对两事阻拦均无效。 后子带(也称甘昭公、太叔)和隗氏私通,襄王欲废后,遭到狄国军队的讨伐,周襄王被迫出逃。富辰被迫率兵出战,和周公忌父、原伯、毛伯战死。
三国东吴丹阳太守,孙坚三子孙翊心腹将。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杀翊。妫览欲夺翊妻徐氏,徐氏虚与委蛇,曰:“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览从之。徐氏乃密召孙翊心腹旧将孙高、傅婴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义。今妫、戴二贼,谋杀我夫,只归罪边洪,将我家资童婢尽皆分去。妫览又欲强占妾身,妾已诈许之,以安其心。二将军可差人星夜报知吴侯,一面设密计以图二贼,雪此仇辱,生死衔恩!”言毕再拜。孙高、傅婴皆泣曰:“我等平日感府君恩遇,今日所以不即死难者,正欲为复仇计耳。夫人所命,敢不效力!”于是密遣心腹使者往报孙权。 至晦日,徐氏先召孙、傅二人,伏于密室韩幕之中,然后设祭于堂上。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妫览闻之甚喜。至夜,徐氏遗婢妾请览入府,设席堂中饮酒。饮既醉,徐氏乃邀览入密室。览喜,乘醉而入。徐氏大呼曰:“孙、傅二将军何在!”二人即从帏幕中持刀跃出。妫览措手不及,被傅婴一刀砍倒在地,孙高再复一刀,登时杀死。徐氏复传请戴员赴宴。员入府来,至堂中,亦被孙、傅二将所杀。一面使人诛戮二贼家小,及其余党。徐氏遂重穿孝服,将妫览、戴员首级,祭于孙翊灵前。不一日,孙权自领军马至丹阳,见徐氏已杀妫、戴二贼,乃封孙高、傅婴为牙门将,令守丹阳,取徐氏归家养老。
孙适 (明)字孟传。钱塘 (今属杭州)人。博览群籍,有诗名。孝亲友弟。弟迪官礼部,病故,为扶柩归葬,以一子嗣其后。少与翰林王洪善,洪家贫亲老,禄薄不给,周之终始弗渝。善行草。尤精针灸术。隐居甘泉里。
孙遇(1404—1483),烟台福山区两甲庄村人,明宣德十年山东乡试中举人,正统元年入京会试以二甲第二十五名中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后历任徽州知府、江西右布政使、河南布政使。他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在任32年,深受民众拥护。后因明宪宗听信谗言,将孙遇罢官。孙遇不申不辩,返乡务农。孙遇回乡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子孙上,开设孙氏家塾,亲自为子孙授课。在他的精心培育下,4个儿子3个考中进士——长子孙珂1454年中进士、次子孙珪1478年中进士、四子孙琰1481年中进士,唯有三子孙瓒于成化十年(1474)考取举人后,不愿为官,终生研究理学,成为当朝理学大师;两个孙子孙乐和孙檠兄弟二人于弘治十七年(1504)同科考取进士,成为胶东民间盛传的“一门一榜二进士”的佳话。
孙观(?~217),字仲台,匪号孙婴子,兖州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泰山寇之一,后来投降曹操。随曹操征孙权,为流矢所中,仍坚持奋战,为曹操赞赏。不久伤重逝世。官至振威将军、青州刺史,封吕都亭侯。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1] ),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孙坚在北方参与平定黄巾、董卓之乱等军事活动,年少的孙策携母迁居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与当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交友,收合士大夫,深得江、淮人心颇有声誉。 [92] 孙坚死后,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未完成的事业而屈事袁术。在庐江血战两年,最终破城 [14] ,却遭袁术的失信。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周瑜将兵迎之 [91] ,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同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三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植,生卒年不详,字斯立,嘉兴府平湖人。嘉靖乙未科进士。历官南掌院、大司寇。卒谥简肃。 孙植,生卒年不详,字斯立,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进士第57名(韩应龙榜)。选南北部。中官潘珍从子怙势为奸利,植正其罪。历光禄少卿,时严嵩柄政,植守正不阿,以故九年不调(未升迁)。祠官祝厘取办光禄费,多不经,植为簿正,大官(光禄寺下设署之一)岁省数十万,巨璫耿清以铁人称之。寻擢南掌院。拜大司寇,讯巨阉王采、邢保、张进朝狱,尽法不少贷。致仕归。卒谥简肃。
孙时,[宋]字季中,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试上舍,赐将仕郎,官主簿,授宣教郎致仕。工书法。字画遒丽,有楷法,得欧、虞用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