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诲,字规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四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同上书卷二二六)。六年,知苏州。七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
王扶,字子元,东汉时掖(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少修节行,客居不其山(今崂山之铁骑山)。东汉光武帝中元年间(公元56~57年),太傅邓禹闻其贤,辟征之,官拜议郎。东汉永平中期(公元67年前后)刘复所著《汉德颂》中,盛赞王扶为名臣。清代《即墨县志》记其生平,并将其名列入乡贤祠。
【生卒】:1032—1095 宋邓州穰县人,字彦履。仁宗嘉祐间进士。初为峡州司户参军,历知宿州,提点京西南路刑狱,京西转运使,终知曹州。居官治民以严称,尤能察盗贼,凡有盗捕而不获,人皆曰非兢不可。有《边防议》及文集。
王肇,晋朝王祥之子。
蔡向,字瞻明,一字子平(《曲阿诗综》卷七),东平(今属山东)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官通直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绍兴三年(一一三三)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七○)。二十四年知滁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晚寓天台,自号净空居士。有《浍水集》,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七首。
丁谓(966年~1037年),字公言,号谓之,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五鬼之一。 丁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淳化三年,考中进士,历任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盐铁副使等职,大中祥符元年(1008),出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以参知政事身份,出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辽兵入侵中原时,设法安定边塞。支持宋真宗完成泰山封禅,一时颇受宠信,历任任三司使、参知政事、吏部尚书、保信军节度使等要职。真宗在位后期,丁谓与宰相寇准对立严重,面对寇准建议立储事件得罪宋真宗时,丁趁机向宋真宗诬告寇准密谋政变,促成寇准罢相,夺取首相之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皇太子听政时,历任门下侍郎、左仆射等。宋仁宗即位,授丁谓司徒兼侍中,位列三公,显赫无比。包庇宦官之事,受到群臣弹劾,被一贬再贬,明道年间,授秘书监,致仕。 景祐四年(1037),去世,葬于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宋僖,初名元僖,字无逸,号庸庵,元明之际浙江余姚人
苏晓(904~976年),字表东,北宋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瓒仕后唐为秘书少监,他于长兴初(930)被辟为邓州从事。由华州支使入朝任大理寺正,以判案议罪妥当,迁大理寺少卿。显德年间,历屯田郎中。   宋初,诏苏晓、窦仪等人共同详定《刑统》为30卷,即今存《宋刑统》。又仿照唐律令格式撰《编敕》4卷,成为宋朝的刑法基础。建隆四年(963),权大理寺少卿事,迁度支郎中。乾德三年(965),出任淮南转运使。他建议朝廷专营蕲、黄、舒、庐、寿五州茶业,设置14个茶场,实行课税制度,结果使国家年收入茶税百万余缗。开宝三年(970)迁司勋郎中,改西川转运使,掌管京城开封的商税征收。   朝廷派遣供备库使李守信到秦州、陇州一带采购木材,李守信利用职权-官银数万,离职后为人所揭发,因畏罪 。太祖命苏晓查办此案,他逮捕涉及甚众,其中涉及右拾遗、秦州通判马适,太祖欲宽赦,苏晓却固请依法处置,抄没了马适家财。所牵连的人,大多破产,收回了国家的官银。由于苏晓执法尚严,当时号称“酷吏”。后拜右谏议大夫,判大理寺,赐金紫,迁左谏议大夫。   开宝七年(974),监在京商税。九年(976)六月卒,时年73岁。
沈遘(1025—1067),字文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为其从叔。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江宁府通判、知制诰、知杭州。明于吏治,令行禁止。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母亡既葬,庐墓下,服丧未竟而卒。著有《西溪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