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元代诗文家。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金朝亡国后,徙居顺天(河北保定)。郝经的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的老师,元好问曾对郝经说:“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守将张柔、贾辅待郝经以上宾礼,郝经得便博览了两家的丰富藏书。元世祖在潜邸,召见郝经,郝经又随元世祖南下攻宋。元世祖即位后,拜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充任国信大使,出使南宋。南宋权相贾似道曾谎称大捷,怕郝经入朝后泄漏底细,就把他软禁在真州,长达16年之久。在软禁期间勤于著述,曾系帛书于大雁,并题诗:“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孤臣有帛书。”元世祖在大举南下时,派人问拘押使臣之罪,他才得以北还。还朝不久就去世了。谥文忠。郝经之文丰蔚豪宕,长于议论,他的诗以奇崛为特色。一生留下数百卷著作,今存《陵川集》39卷。 郝经的诗文作品中,以诗作最受评论家推重。《元诗选》初集曾选入其诗154首,在顾嗣立撰写的郝经小传中,对郝经作了较全面的评价。写于拘押在真州时期的诗篇,如《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仪真馆中暑一百韵》等,都是宏篇巨制,内涵比较丰富,无论谋篇布局,还是选择视角,均显示出不同凡俗的工力。其《幽思》是一组多达60首的组诗,读之有些沉闷感,但诗人力图承继阮籍《咏怀诗》及陈子昂《感遇》诗风的初衷,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七言律诗《秋兴五首》,则无论从题目到写作契机,都受到杜甫的影响。总之,郝经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是元初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律绝则又因缺乏个人特色,而时露模拟的痕迹,而长诗较直露,有些段落也给人以枯涩之感。 郝经另撰有《续后汉书》90卷,是写于被拘于真州的时期,今有传本。(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 1991-10)
即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代皇帝。公元1311—1320年在位。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武宗弟。母弘吉剌氏答己。早年师事李孟,习儒学。大德九年(1305),奉诏与母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赴丧至大都,与右丞相哈刺哈孙合谋,挫败阿难答等图谋自立的阴谋。兄海山(武宗)领兵南返即帝位,受封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弟死传侄。至大四年(1311)武宗死,继位为帝。次年,改元皇庆。力矫武宗弊政,罢尚书省,杀尚书省诸臣,任用李孟等汉人儒臣,提倡儒学。延祐元年(1314),创行科举;在江浙、江西、河南经理田产。出兵西北,连败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出武宗子和世㻋于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英宗)为皇太子。蒙古语尊号普颜笃皇帝。庙号仁宗,谥圣文钦孝皇帝。(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王建(765年—830年) [1] ,字仲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 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大历年间,考中进士,一度从军。中年入仕,历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郎、太常寺丞,累迁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善于“宫词”,为研究唐代宫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来源:百度百科)
东汉初臣。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历任河内太守、颍川太守、汝南太守,封雍奴侯。尝从征镇压绿林军。建武十二年(36)卒,谥号威侯。(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1994-09)
即“也孙铁木儿”。甘麻剌长子。1302年袭父晋王位,镇守北边。1323年,英宗被弑后,为御史大夫铁失等拥立为帝。次年,改元泰定。旋以杀害英宗罪惩处铁失、也先铁木儿等,又放免仁宗时流徙诸王,宠任回回人倒剌沙为中书左丞相。1328年病死于上都。无庙号及蒙古语尊号。(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 1997-06)
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师从于吴澄、范梈。元至正间以荐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至翰林学士承旨。元亡,例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与修《元史》。洪武三年,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论说经史。后因御史王著等论危素不宜列侍从,故谪居和州。洪武五年卒。本有文集50卷,明时已散佚,后经归有光搜集,辑存文集有《说学斋稿》4卷,诗集有《云林集》2卷。另著有《草庐年谱》。他善于属文,人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皆平易,而实不可几及。”因而深得古文大家归有光的欣赏。其诗园润朗爽,尽管不够含蓄,却清新可诵。(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亦称驺衍。战国时齐国人。稍晚于孟子。为阴阳家代表人物。好谈天文,因其语“闳大不经”,时人称为“谈天衍”。居稷下,曾游魏、赵、燕等国,备受诸侯礼遇。燕昭王“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深观天地阴阳变化,述怪迂之变,提出五德转移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而循环。每个朝代受五行中一行支配。一个朝代的帝王将兴,天必先显示支配该朝代某一行兴盛的祥兆。此说成为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来源。又推论自然史过程,追溯到天地未生以前。认为天下有八十一州,儒者所谓的中国(赤县神州)仅为其中之一。每九州为一单元,有小海环绕,称“大九州”。九个“大九州”另有大海环绕,再往外即为天地之边际。参见“邹子”。(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刘怦(727-785年),字号不详,幽州昌平(北京昌平区)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大斗军使刘贡之子,卢龙节度使朱滔表弟。 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授雄武军使。广行屯田,处事得法,拜涿州刺史。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袭取幽州后,授御史中丞。唐德宗即位后,拜幽州长史、御史大夫、卢龙节度副使,册封彭城郡公,迁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 贞元元年九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追赠兵部尚书、太师、太保,谥号为恭。
明诗文家。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张居正去世,与张四维相继柄政。因立明光宗为太子事受时论非议。后力求免职,诏驰驿归。卒于家,谥文定。为明后期元老重臣,对朝野影响颇大。其文主要是官场应用之作,诗有台阁体遗风。著有《赐闲堂集》,另著有《书经讲义会编》、《召对录》、《纶扉牍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一八、《国朝献征录》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1997-07)
明代诗文作家。字德遵,号芳洲。泰和(今属江西)人。永乐十三年(1415)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宣德初进侍讲学士。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景泰中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曾集古帝王行事,奉上《勤政要典》。英宗复位,杖百,并戍铁岭卫,后释为民。年78岁卒。他的诗颇有台阁气,典雅雍容,如《过徐州回銮处》:“偶过回銮处,遥因想翠华。彩云飞辇路,象迹印汀沙。晓日彭城地,春风杨柳花。独惭随使节,重此泛仙槎。”但缺少诗人的真情实感。《东行百咏集句》是他被谪东行时集古人诗句写成的绝句,初得300首,复叠和其韵至千余首。集句都不注姓名,颇多窜易牵就。和韵诸作,更多累句。这些属游戏之作,无甚价值。著有《芳州集》10卷、《东行百咏集句》9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