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奕訢(1833—1898)清道光帝第六子。爱新觉罗氏。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三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挺进直隶时,受命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全权大臣身份,留京主持议和,同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次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咸丰帝死于热河,子载淳嗣位。与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总揽内政和外交。他与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相互呼应,鼓吹并推进洋务活动,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求强求富”,成为清廷中枢的洋务派首脑人物。同治四年(1865)因受慈禧太后猜忌,以其“信任亲戚,内廷召对时有不检”为由,“罢议政王及一切职任”。旋因外国公使干预和朝廷戚旧进谏,复掌管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势力从此削弱。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又被慈禧太后解职。二十年中日战起,复出任总理大臣、军机大臣,督办军务,主持战局。他热衷于乞求列强调停,支持割地赔款和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后,他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授宗令,旋病死。遗著有《乐道堂诗钞》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策棱(?—1750)又作策凌。清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忒氏。自幼从塔密尔移居京师。康熙四十五年(1706)娶圣祖第十女,授和硕额驸,归牧塔密尔。五十九年出师准噶尔,获胜,授札萨克。雍正二年(1724),驻阿尔泰,授副将军。次年,由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分出十九旗,建赛音诺颜部,命其主掌,自此喀尔喀始分四部。五年,偕内大臣伯四格赴楚库河,与俄罗斯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正式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九年,从顺承亲王锡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大胜,封和硕亲王,授喀尔喀大札萨克。次年,击败准噶尔部小策零敦多布,赐号“超勇”,命筑塔密尔城居之。十一年,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之子,别名十三爷、允祥,满洲正蓝旗,封爵和硕怡亲王。胤祥辅助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1730年,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谥号贤,令享太庙。因与雍正感情深厚,雍正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这成为清代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例子。(来源:百度百科)
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长子。初为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从征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天聪六年(1632),封和硕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晋和硕肃亲王,称“虎口王”,掌户部。六年,率部围松山,俘洪承畴等。八年,太宗卒,图继位,为多尔衮等所格。顺治元年(1644),以冒犯多尔衮,被削爵。旋复爵。三年任靖远大将军,入陕西、四川,进攻大西军,杀张献忠。五年,为多尔衮借故幽禁,削爵籍没,寻因激愤卒于禁所。八年,世祖亲政,复封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济尔哈朗(1599—1655)清太祖侄,庄亲王舒尔哈齐子。天命六年(1621)任固山额真,旋为贝勒。天聪四年(1630)代阿敏统镶蓝旗,为八和硕贝勒之一。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郑亲王,屡领兵攻明。八年拥立福临为帝,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辅政。顺治元年(1644)封信义辅政叔王。四年罢辅政。次年以曾赞同拥立豪格,降为郡王。旋复亲王,任定远大将军,率兵入湖广,攻南明。八年以多尔衮死,率诸王奏削其睿亲王封爵。次年晋封叔和硕郑亲王,后病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雅尔哈齐(生卒年不详):显祖塔克世第四子,努尔哈赤同母弟。顺治十年 (1653) 五月,追封为多罗通达郡王。十一年三月,与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同时配享太庙。以雅尔哈齐是努尔哈赤亲弟弟,三王中,他排列第一位。自世祖定鼎北京,凡兴京、盛京功册,俱无可稽。因其具体事迹失载,但从世祖钦定三王配享之典,可知三王都是宗室至亲,开基创业,备尝艰辛,同德戮力,勋业宏伟。乾隆十九年(1754),三王都入祀盛京贤王祠。(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
额尔衮(生卒年不详):景祖觉昌安第二子,为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二兄,据此可知,他约生于明嘉靖初年前后。其事迹失载,惟知顺治十年 (1653) 五月,追封多罗郡王,谥慧哲,故称慧哲郡王,配享太庙。乾隆十九年 (1754) 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从其追封的级别较高,又入盛京贤王祠,可以推断,他生前必定做出很多贡献,有功于家族。(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
爱新觉罗·礼敦(生卒年不详):约当生于明嘉靖初年前后。景祖觉昌安之长子,论辈分,为努尔哈赤之大伯父。其生母姓氏均不得而知。当其父觉昌安与他的五位兄弟环赫图阿拉居住时,遇到硕色纳、奈呼两个强族,爱新觉罗氏家族与周围其他家族常受欺侮。惟父亲颇有才干和谋略,决心征讨。礼敦为长子,“生而英勇”,在父亲的指挥下,勇敢作战,冲锋陷阵,将两强族击败,他战功卓著,赐号“巴图鲁”。自此,家族开始振兴,苏子河以西200里内都听他们的号令。努尔哈赤起兵时,礼敦去世已久。当定都辽阳为东京时,努尔哈赤迁葬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于杨鲁山,以礼敦陪葬。崇德四年 (1639) 八月,追封为武功郡王,配享太庙。用以表彰他生前对家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
爱新觉罗·代善(1583—1648)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屡立战功。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兄褚英、叔舒尔哈赤率兵往徙东海斐优城瓦尔喀居民,败乌拉兵于乌碣岩,阵斩乌拉贝勒博克多,赐号古英巴图鲁。后金天命元年(1616),晋封和硕贝勒。十一年,拥立皇太极为汗,主动赞成废除新汗与诸大贝勒并座共理国政的旧制,为皇太极所优礼,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集诸王、贝勒议,拥福临嗣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后死于北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明太祖(1328—1398)即朱元璋。明王朝创建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少时为人佣耕放牧。元至正四年(1344),因旱灾瘟疫,父母、长兄皆死,入皇觉寺为僧,云游淮西颍州(今安徽阜阳)一带。十二年,投红巾军郭子兴部下,积功为军官,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子兴死,代领其军。奉红巾军宋小明王龙凤年号,任右副元帅。十六年,率军克集庆,改名应天府(今南京市),升枢密院同签,再升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左丞相。略定浙江,又连败汉陈友谅,进封吴国公。二十三年,与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战死。同年灭汉,自立为吴王,建百官。二十六年,遣部将杀害小明王。二十七年,灭张士诚,建元吴元年。次年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出师平福建,取广东,又命师北征,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元亡。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四年(1371),灭夏,平四川;十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分掌刑名,都指挥使司分掌卫所军事,形成地方三司制度。十三年,定“胡惟庸案”,杀左丞相胡惟庸,并罢中书省及丞相,以六部直属皇帝;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此后又屡兴大狱,追治“奸党”。二十六年,“蓝玉案”发,杀戮蓝玉等功臣,株连一万五千余人。自洪武初起,陆续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各地,尤重于北方各省,渐成藩王代替功臣守边之势。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兴“文字狱”,亲自颁写《大诰》三编及《大诰武臣》,与《大明律》同为必遵之法。用锦衣卫设立诏狱,又行“廷杖”之制,以法外之法,立皇权之威。定八股取士之制,推行迁徙富民之令。在全国实行里甲制,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以清人口田地赋役。重视发展生产,推广军屯、民屯制度,又定“开中”制,以供给边防及军民之需。均平徭赋,以减轻百姓负担。生活较朴素,讲节俭。对明初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所贡献。卒葬南京钟山孝陵,谥高皇帝。(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