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和珅(1750—1799 )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20,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始进仕途。因聪敏,颇有才干和善奉承,获乾隆帝赏识。由三等侍卫屡擢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四十五年(1780),擢户部尚书,并由乾隆帝赐其子名丰绅殷德, “指为十公主之额驸”,结为儿女亲家。四十六年,为钦差大臣,同大学士阿桂、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镇压苏四十三领导的甘肃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升文华殿大学士。曾建立一套秘密的专门为乾隆帝敛财的议罪银制度。出纳帝命,对外使亦然。嘉庆元年(1796),调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后管理刑部。二年,与其平列军机的大学士阿桂死,升为首辅。三年,“襄赞机宜,承旨书谕”,加恩晋封一等公。前后柄权达20年。任内,专擅骄恣,曾以太上皇名义发布敕旨,网罗亲信,排斥异己,目无嘉庆帝,贪黩营私,以办理军务自肥,任意克扣军饷,滥杀无辜,贻误军国。四年,为科道诸臣弹劾,以罪20被赐死。同年,查抄家产,清单总计83号,仅26号清单计合价银2亿多两,总计赃款当不下8亿两,是历史上少见的贪官,故当时民谚谓:“和痀跌倒,嘉庆吃饱”。(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吴履福(1817—1887),字让山,号受兹,清代安徽宣城茂林吴姓前分人。道光丙午举人,历官平谷、永清、宝坻知县,昌平、涿州知州,升直隶候补道员,诰封二品,授奉政大夫。(来源:百度百科)
张茂节(1622-1701),大兴修志第一人。字蔚宗,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先祖家资巨富,为沭阳县“八大家之首”。父亲张师程,字遡洛,是沭阳县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张茂节多年游宦在外,一直没有携带家眷。其夫人耿氏生有炳、烈、煐、熙四子;庶夫人冷氏生一子名勳。他告老还乡后,以诗书自娱,并在家中教育子弟,调解里中纠纷。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春,张茂节在张楼家中病逝,享年80岁。(来源:中文百科)
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1908—1911年在位,年号宣统。满族,爱新觉罗氏。字浩然,西名亨利·溥仪。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即位,时年仅3岁,由父载沣监国摄政。宣统三年(1911),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次年,退位。根据《优待皇室条件》和《清(皇)族待遇之条件》,清帝不废“尊号”,仍留居紫禁城。1917年,张勋率兵进京,赶走总统黎元洪,拥其复辟,第二次称帝,仅12天即失败。其间,发出谕旨数十道。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宫,帝号被废。不久,避居日本驻华使馆。3个月后,在日本保护下住进天津日本租界。在天津7年中,进行大量复辟活动。1931年底,在侵华日军策划下潜往东北,在长春建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1934年3月1日,登报称帝,年号康德,定都长春。1935年,东渡日本,答谢酬恩,会见天皇裕仁,参拜神社。1940年,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二次访日。1945年日本投降后,逃往日本,途中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8月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入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回京。次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工作。1961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卒于京。著有回忆录《我的前半生》。(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弘历(1711—1799)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1735—1795年在位。年号乾隆。雍正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帝死后,按所遗密诏即位,时年25岁。继续推行严禁朋党政策,不准满汉大臣结党、互相攀援,不准诸皇子参与机密;取消议政王大臣虚衔,使清代封建专制主义皇权获得极大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统治,继续对西北、西南用兵,翦除谋叛势力。乾隆十五年(1750),粉碎西藏反动首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驱逐驻藏大臣的阴谋,平息其余党的叛乱,废除藏王制,设噶厦,规定西藏要事及藏官任免、藏军调动均需由噶厦请示达赖及驻藏办事大臣办理,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力。二十年(1755),派兵攻入伊犁,俘达瓦齐和严重威胁清在青海统治的罗卜藏丹津。二十三年(1758),彻底平定伊犁的阿睦尔撒纳叛乱,并与勾引阿睦尔撒纳的沙俄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二十四年(1759),出兵平定新疆布拉尼敦(大和卓)和霍集占(小和卓)叛乱,结束“回部”分裂局面,统一了南疆。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设参赞大臣,总理南疆各地军民事务;在乌什等11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取消伯克(即城主)世袭特权,设八旗驻防新疆官兵,从而加强了中央的管辖,为“回部”的发展和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两次派兵征大小金川,平定土司叛乱,并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扩大“改土归流”的成果。五十六年(1791),派兵抵御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兵,将其全部驱逐出境,并拒绝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五十八年(1793),颁布“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政治、宗教、官制、军事、司法、边防、财政、户口、差役、涉外事宜等以及达赖、班禅转世抽签办法都作了详细规定,确定驻藏大臣负责全面督办西藏事务的职权,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在位期间,基本上执行了康熙帝和雍正帝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继续实行“摊丁入亩”,奖励垦荒、延长起科年限等,使耕地、垦荒面积和人口显著增加。以“恩威并施”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累兴文字狱,多次颁布禁书令,毁书达24次之多,严格控制思想舆论;另方面仍倡导汉学,开博学宏词、经济、孝廉方正等科,编纂《续通志》、《续通典》、《续文献通考》和《皇朝通典》、《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以及《四库全书》等。其中《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先后集中4千余人,历时15年之久,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在位期间,到处巡游,大肆挥霍。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相继镇压山东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撒拉族和回族人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大肆搜捕白莲教徒。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听任和坤控制朝政,政治日趋腐败。在位60年后,禅位于颙琰(即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庙号高宗。(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1995-12)
载淳(1856—1875)清朝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号同治。满族,受新觉罗氏。咸丰帝※奕长子。母慈禧太后。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死后继位,时年6岁,先由载垣、肃顺等顾命大臣辅政,后奕訢勾结慈安、慈禧发动政变,由其母慈禧太后执掌国政。在位期间,采取“依靠洋人助剿”的政策,与慈禧太后共同依靠英、美、法等国的支援和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捻军、回民、苗民起义,延缓了封建统治的危机。生活腐败,不理朝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病死于性病(一说天花)。庙号穆宗、谥毅。(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1995-12)
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好学,勇力绝伦,多有战功,深得父偏爱。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并列为四大贝勒,俗称第四贝勒。任正白旗旗主贝勒。参与国政,“共理机务”。其文武才能,冠绝满族诸贵族。天命四年(1619),在萨尔浒大战中,转战3路,卓著战功,被努尔哈赤视为“如身之有目”。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以“深契先帝圣心”,为代善等8和硕贝勒推举为后金国汗。次年改元天聪。即位后,改变先攻明的战略方针,制定取朝鲜,攻蒙古的策略,以去后顾之忧。对内审时度势,笼络汉官,安抚汉民,将部分庄园中的汉族“编户为民”。进行社会改革,废止8家分治和4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例,加强封建君权。设8大臣或16大臣与诸贝勒偕坐“共同议政”,削弱并分散八旗旗主实权。设立6部,完善封建国家体制。自领镶黄、正黄、正蓝3旗,扩大军事实权,结束八贝勒共理国政的局面,“制令一统之尊”。两次突袭朝鲜,使其朝贡称臣。统一漠南蒙古,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在其封建领主经济基础上,推行军政合一的“盟旗”制度。设立与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增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以增强其战斗力。对明廷采取麻痹政策,声言“讲和”,突扰明边,“残毁”明境。天聪元年(1627),亲率大军攻宁远、锦州。三年入龙井关,进逼北京,强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4城。六年,攻大凌河城。九年(1635),定族名称满洲。翌年四月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三年(1638),派军入明境,下40余城,掠25万人。四年攻松山。五年困锦州。七年发动松、锦大决战,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鉴于太祖时期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颁布保护农田法令,加强内外贸易。推行科举,荐举贤才。令巴克什达海改进满文,制出有圈点的新满文。八年(1643)八月九日卒。终年52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1995-12)
努尔哈赤(1559—1626)即清太祖。满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家,建州女真首领,后金国创始者。又作弩尔哈奇、努尔哈齐(满语,意为“野猪皮”)。爱新觉罗氏。号淑勒贝勒(满语,意为“聪睿王”)。明初建州左卫大首领※猛哥帖木儿六世孙,※觉昌安孙,※塔克世子。出生于建州左卫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今辽宁省新宾县)。十岁时,生母喜塔喇氏病逝,继母“抚育寡恩”,颇受虐待。年19析家别居,得财产独薄,生活艰辛,以采集松子、人参等土产、山货,至抚顺、清河、宽甸、叆阳等辽东马市交易为生,故深受汉族思想文化影响,并熟知辽东各族情况,兼通汉、蒙文字。不久,投军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赞襄军务,积极参战,屡立战功。勤奋好学,喜读《三国》、《水浒》,“多智习兵”,精通武艺、政治、军事才干更远出女真各部首领之上。明万历十一年(1583)初,明将李成梁统兵攻王果子阿台时,祖、父并死于兵火,遂为所部首领。时女真社会出现统一趋势,要求结束各部混战局面。同年五月,以父、祖遗甲13副起兵,攻打※尼堪外兰。五、六年间,先后统一浑河、栋鄂、苏克苏护河、哲陈,完颜5部。对内“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对外加强与汉区的政治经济联系,借明声威,以通互市,使满洲“民殷国富”,曾多次入京朝贡,受明封为指挥使、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龙虎将军。二十一年(1593)于浑河河畔击败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锡伯、卦勒案、讷殷、珠舍里等九部联军,声威大震。继并珠舍里、讷殷两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又不断扩张其势力于东海女真,收复窝集、萨哈连、使犬、使鹿诸部。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积聚社会财富、集中人口的同时,以远交近攻之策,统一海西、东海诸部。势力既强,遂先后自称淑勒贝勒、聪睿恭敬汗、大英明汗。二十七年(1599),为适应女真各部内在联系的需要,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即无圈点老满文)。二十九年定旗制,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蓝4旗。三十一年,由呼兰哈达迁都于赫图阿拉(即兴京)。四十三年(1615),完备和建全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进一步增强了军事力量。四十四年,建国,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夺取抚顺、清河。自是将主要矛头指向明朝。四年,萨尔浒(今抚顺东南)之战,击败明军约10万人的四路进攻,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自卫战胜利,继下开原、铁岭。六年(1621),克取辽沈,尽有辽河以东广大地区。七年,渡辽河,占广宁(今辽宁北镇)。十年(1625),迁都沈阳。进入辽沈后,推行重要改革措施,实行“计丁授田”。推行封建农奴制,颁布“庄田谕”,发展封建领主经济。十一年正月,统兵13万攻明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为明将袁崇焕所败,身负重伤。三月,远往蒙古。八月,疽发于背,死于沈阳城东40里之叆鸡堡,终年68岁。有子16人。初谥武皇帝,后改谥高皇帝,庙号清太祖。(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奕詝(1831—1861):清入关后第七代皇帝,年号咸丰,又称咸丰皇帝。生于圆明园湛静斋。旻宁第四子,孝全成皇后所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皇四子“仁孝”,密定为皇储。三十年(1850)正月,其父皇旻宁病危,急召载铨、载垣、端华等重臣,启封储君之匣,当众宣布为皇太子。不久,旻宁病死,嗣统为帝,改翌年为咸丰元年(1851)。即位之初,诏开言路,广募人才,罢免投降派耆英、琦善等人,起用主战派林则徐、姚莹等人,意图重整山河,振兴祖业。然外有强盗劲逼,内已腐败不堪,人民起义烽火接连不断,即有救亡之术,也无力回天。元年六月,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随即派遣向荣赴广西镇压,革命烽火迅速漫延大江南北,又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到湖南防堵。与此同时,累颁《罪已诏》,以图收拢人心。三年(1853),太平军连克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拔扬州,都天京(即南京),并准备北伐。向荣、琦善奉命为钦差大臣,征调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南京和扬州城外,分别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与太平军作战。钦派僧格林沁率精兵阻击北伐的太平军。任用肃顺、彭蕴章等筹集军饷,并将刑部右侍郎雷以諴在扬州创办的厘金制推向全国,为其镇压农民军筹集大量军费。依靠曾国藩办团练,募乡勇,借以维持北方秩序,屠杀起义人民。曾国藩以屠杀功受重用,由刑部右侍郎升任为两江总督。对内残酷镇压,对外一再妥协投降。六年(1856),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陷广州,大肆抢掠之后,北犯白河口。八年,攻陷天津大沽炮台,钦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赴天津求和,表示投降,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并允许列强修约之请。十年(1860),英法联军进攻京城附近的张家湾、八里桥,清军大败,不顾王公大臣面谏,竟以称狝木兰为名,仓皇逃往热河,命其六弟奕訢向英法求和,分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咸丰八年(1858),穆拉维约夫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十年(1860),趁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两项条约使中国先后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对奕山等人的卖国行为非但不加严惩,却居然认可。以其长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经常吐血,于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突然病倒,至次日去世。(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
旻宁(1782—1850)清朝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仁宗※颙琰次子。嘉庆四年(1799),立为皇太子。十八年(1813),天理教林清起义部众入皇宫,至养心殿,亲自持枪镇压。二十五年(1820)即位。在位期间,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土地高度集中,鸦片输入,不断激起人民反抗,各族人民起义此伏彼起,为缓和民族和阶级矛盾,多次下令禁鸦片入口,一再赈济灾民,蠲免税粮,诏修水利,革除武备积弊,但效微。曾准旗人耕种盛京畿辅田地。移吉林、奉天旗人于黑龙江双城堡耕垦。准八旗余丁出外谋生。六年(1826),派兵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十八年,英法侵略者输入鸦片,造成清政府白银外流,财政危机。次年,派湖广总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他时主战时主和,最后妥协投降,派琦善到广州议和,将抗英大臣林则徐革职。二十一年,命琦善与英侵略者谈判并签订《穿鼻条约》。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又决定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奕山到广州主持战事,终于失败求和。二十二年,在英国坚船利炮威逼下,派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二十四年(1844),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浦条约》。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内继续镇压各地反清运动。三十年(1850),在内外交困中病死。庙号宣宗。(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