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朱霞,[清]字耕方,一作赓方,一作更芳,号初晴,娄县(今上海松江)人。清代画家,廪贡生。学问渊博,尝应鄂尔泰(康熙三十八年即一六九九举人授侍卫)聘订南邦黎献集,后选高邮训导,以老乞归,与诸名士唱和,主坛坫者前后四十年。
[明]字子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县学生。擅诗文,古风豪俊,专师太白。评者比之出水芙蓉。兼工书法。著镜云亭集。
朱绣,字锦屏,今青海湟源县人。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生于湟源一商人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二位兄长自幼随其父经商,而朱绣因天资聪颖,被送到私孰,拜湟源名儒杨景升为师,勤奋读书,在经史文辞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 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
朱瑛,字君求,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实子。善画山水。崇祯间为汪玉绘摩诘诗句图。按历代画史汇传误作明清双收。
朱正色(1539-1606年),字应明,号和阳,明代顺德府南和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宁夏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 在南和区城有御赐“平定边疆牌坊”,为其父敕建“天恩覃敷坊”、为其子敕建“金吾世胄坊”以彰显其功勋。《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
朱彝:字小尊,号铁岸道人,清朝安徽芜湖人。擅书法、能绘画,其画传神极妙,并工花卉,后入上海制造局绘图处。
朱克生 [公元一六三一年至一六七九年]字国桢,江苏宝应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年四十九岁。诸生。幼颖异,七岁能文。书无不览,尤肆力于诗。与陶澄、陈钰相唱和,称为“宝应三诗人”。新城王士祯、长洲汪琬皆爱重之。生平足迹半天下,所至皆纪以诗。性至孝,康熙三年,(公元一六六四年)就试铨曹,闻父病,冒暑急归。克生之诗,才气高爽,王士祯以为得少陵之骨。尝仿左思体作武夷山赋,工丽雅瞻,名闻一时。 著有毛诗考证、恒阳消夏录、雪夜丛谈、秋舫日记、忆游偶记、诗准、环溪、秋崖诗集,又辑有唐诗品汇及人物志,《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明绪,诺洛氏,满洲镶红旗人,历官刑部员外郎、甘肃布政使、署陕西按察使、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等。
成仲龙(1581—1654),字为霖,号环洲。河南长垣人。成仲龙为成莲次子,成伯龙弟。官至陕西右布政使。 七岁丧母,年长善书文,为襄毅公李化龙所喜爱。明万历四十六年中戊午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进士,时年已五十岁。名列三甲第二百零六名进士。初授夏邑知县,时时关心民众疾苦,革除弊政,故衙吏不敢胡为。中丞上奏其功,调任永城知县。 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陕西关内道参政。顺治二年,皇帝下诏推荐前朝旧臣,成仲龙补山西岢岚道参政。再迁陕西右布政使,此时成仲龙已年老多病,遂致仕归里。 成仲龙有三子,长子象珽己卯举人,娶吏部尚书王永光孙女;次子象瑨,娶河南布政使柴寅宾女;三子象瑆,辛卯举人,任山东安丘知县;孙成霈,康熙乙丑科进士,任大冶知县。成仲龙晚年善好诗文,尤好陆放翁、方逊志二家。著有《东璧楼集》。成仲龙卒后祀乡贤祠,并河南、山西名宦。葬于城北留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