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沈彤,(字均同)为清末民国间微雕家,擅刻竹,精微刻山水及金石文字,可于扇骨竹边浅刻数千字而不失神韵。
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沥芳,号溧舫。韩孝基子,倪承茂高弟。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乾隆九年(1744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迁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
舒爾圖次子-錫拉布(無嗣) 乾隆十八年癸酉九月十七日未時生,繼母赫舍里氏司務三音圖之女,本月卒。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蒋琦淳[清][公元1816年-1876年]蒋琦淳(1816~1876),又名琦龄、字申甫、号石月。广西全州(今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人。诗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融县训导蒋励常,父道光二年进士蒋启敭。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第二甲第59名进士。性耿直,好论事,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九江、汉中、西安知府,四川盐茶道、翰林、顺天府尹等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天下震动。蒋琦龄应诏进《中兴十二策》,议论朝政得失,抨击种种时弊,名震朝野。直。终为时所惮,以养老乞归,遂不复仕。后寓居衡阳,主讲石鼓书院,教授生徒,以论文讲艺为乐。率诸生步韩愈诗《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原韵,唱和者达数十人,一时称盛。著有《空青水碧斋文集》八卷、《空青水碧斋诗集》六卷、《空青水碧斋尺牍》一卷,《东窗诗集》《楹联》、《南行和苏》各一卷。蒋琦龄书法劲秀绝伦,手迹存传者极罕。
严范孙(1860年4月2日—1929年3月14日) [1] ,名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直隶天津(今天津)人,出于直隶三河(今河北三河),祖籍浙江慈谿(今浙江慈溪)。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与华世奎、赵元礼、孟广慧并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 [2] 严范孙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辞职返乡,但仍坚持认为中国需要改革。后来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1919年又创办了南开大学,被称为“南开校父” [2] 。 1929年3月14日严范孙病逝。逝世后,南开校友集资在南开中学内兴建了“范孙楼”
严有禧,生卒年不详,清常熟人。字厚载,号韦川。严虞惇孙。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授河南涉县知县。历迁山东滨州直隶州知州、莱州知府。乾隆三年(1738年)迁登莱青道,调督粮道。八年起补湖南岳常澧道,暂署按察使,调驿盐长宝道。十三年升河南按察使,十四年调山东,未任留河南,十五年调任贵州,十七年因病解任。二十二年起复以按察使衔管登莱青道,未任,补授河南按察使,次年调湖南,二十七年降调。居官廉干,精于刑律。曾自刻曾祖严熊、祖虞惇集及王昊《硕园诗稿》、吴懋谦《芋庵二集》等,纂修《莱州府志》。著有《自叙年谱》《漱华随笔》《东莱纪略》《淫鉴》《刑鉴》《戒得录》《延绿存稿》等。
李宏谟(1828—?),清朝官吏。字禹山,号仲远。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咸丰六年(1856)中二甲第59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官改兵部主事。同治九年,任顺天同考官。历官至顺天府丞。同治十一年(1872),李宏谟曾以御史身份给慈禧提了一个意见,即要求她勤政。但是,李宏谟履行御史职责的这一举动却受到了皇帝的严饬,责其冒昧,几乎遭到褫革。
沈鑅,字听篁,仁和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给事中。有《自悦斋吟草》。
(?—1725)湖北孝感人,字艾山,号文亭。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州、府尹、左副都御史,累官浙江巡抚,兼理海关。疏请增筑海宁草塘七百余丈。以病乞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