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许容(约1635年-1696年) 字实夫,号默公,别号遇道人,如皋如城人,东皋印派的开创人。 许容成诸生后,师事邵潜,得六书秘旨。篆刻功力浑厚,刀法老练,颇有新意。白文印取汉印法,笔划整齐,印面有静感。朱文和多字印往往用多种字体,章法因袭明人法,布局松散,含有韵味。他的印章自成风格,后人称为“如皋印派”(亦称“东皋派”)。推他为“东皋印人中之杰出哲”。他在北京时,为达贵作画、治印,积银1000余两,都散发给贫苦百姓。曾官福州检校,被劾罢归。1689年(清康熙十九年),为胡介祉刻《谷园印谱》4卷。一生作品丰富,有《篆海》120卷及《韫光楼印谱》、《许实夫谱》、《篆海破难草》、《石鼓文钞》等。 
许定国(?—1646年),河南太康人,明末清初将领、军阀。降清后,隶属汉军镶白旗。 《明季南略》载被清朝封为“平南侯”。 
奉宽(?-1774年)、觉罗奉宽,名丰宽、字彰民,谥文勤,清朝宗室、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西拉布,清朝嘉庆年间历史人物。
蒋良骐(公元1723—1790年),清朝著名史学家,字千之,一字赢川(一说漯川)。嘉庆《全州志》载他“才思宏富,倚马千言,为两粤文人之冠”,为清代重要史书《东华录》之纂修者。为与光绪年间王先谦的《东华录》续录区别,史家亦称“蒋氏《东华录》”或《蒋东华》。祖父蒋肇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父蒋林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曾任过长芦盐运使,良骐是其次子。蒋良骐早年师从陈黄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编纂。乾隆三十年十月重开国史馆于东华门内,任纂修官,开始抄写《东华录》。官至通政使。生前两袖清风,死后葬于才湾镇纱帽岭,由女婿蒋锡璃捐葬。著有《东华录》。 
蔡世松(?-1843年),字伯乔,号友石,一号听涛、一号寿公。江苏上元人。
范发愚(?-?),字元颖,河南河内(今沁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顺治二年(1645年)中乙酉科河南乡试举人。次年联捷丙戌科进士。授户部郎中,任山西广灵县知县,任内遭遇姜瓖大同反正,官员多半逃窜,百姓吃惊惧怕,发愚竭尽全力坚守县城,城内有作为姜瓖内应的,捕得立寘诸法,并且又以飞檄向外求援,不久,支援大同的援兵到来,叛逆尽数遭到歼灭,县城才得以保全。后到扬州赋税,海寇突至,发愚率家丁坚守仓厫,仓厫才安然无恙,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祀乡贤。
范复粹(1580年-1658年),字玉坡,号清六,山东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明朝后期政治家、内阁首辅。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及第,范复粹中进士后在河南开封任推官,崇祯元年(1628年)进京任御史,在毛文龙是否迁移回内地等问题上对崇祯帝作了进言,极力为袁崇焕辩解。因告发董懋中等,受到崇祯帝朱由检赏识。之后范复粹先后巡按江西,陕西,对两地的财政、防务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受到崇祯帝褒奖,1635年,再次回京任职,担任大理寺少卿。不久竟直接升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以大理寺之职代理刑部,进入内阁,为明朝罕见的提拔。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范复粹接替薛国观任内阁首辅,后数次因病或弹劾请辞,崇祯帝皆不允,崇祯十四年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大学士。后李自成攻占洛阳,福王遇害,范复粹渐感回天乏术,在借崇祯帝大赦天下之机释放众多被囚禁官员后,于五月辞职归家。明朝灭亡后,范复粹数次拒绝了为清朝做官的邀请,隐居在老家黄县的卢山,于清朝顺治十四年病逝。享年79岁。
范咸,字九池,又字贞吉,浙江仁和人,清朝官员,1723年高中进士,1745年至台湾担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艾元征(1624~1676) 字允洽,号长人,今孙耿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