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景略(750-804),幽州良乡人,契丹族,唐朝中期任丰州刺史,有谋略,忠于朝廷。
[唐]文宗开成(八三六―八四o)初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贬复州刺史。善书,尤工大字,盘山上有“李靖舞剑台李从简曾游”十大字刻于石。《金石文字记》、《册府元龟》
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将领。 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 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被朝廷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张直方(?-881年),男,范阳(治今北京城西南)人,唐朝将领。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之子。
崔暹(?~559年),字季伦,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北魏到北齐时期大臣,汉代尚书崔寔后代,冀州主簿崔穆之子。出身博陵崔氏第三房 。起家定州咨议参军,辅佐赵郡公高琛,深得高欢赞誉。大丞相高欢驾崩后,还没有发丧,授度支尚书兼行台仆射,委以心腹重任。刚正不阿,弹劾司马子如等权臣,多次被诬告有罪。累迁太常卿,拜中书监,成为宰相。天保十年(559)病逝,皇帝抚灵而哭,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吴元济(783年~817年),沧州清池(今河北省沧州市)人。唐朝时期藩镇割据将领,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 起家协律郎,迁监察御史,摄蔡州刺史。父亲去世后,自称留后,勾结河北诸镇,威福自用,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元和十二年,在宰相裴度支持下,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成功俘虏吴元济,押往长安处死。
刘朝(?-前180年),汉惠帝之子,生母不详。
五代时海盐人,字子奇。仕吴越。 从钱镠前后征伐,以功擢海昌镇将。累官湖州刺史,遥领费州,加检校司空。为政宽简,民德之。
赵宗[清]僧。字觉悟,号省三,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北通州(今河北通州)人。从傅雯学指头画。清中期指画画僧。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曰:“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