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郑端,字司直,清初名臣,一字德信。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东小营村人。顺治己亥(公元165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辛丑(公元1661年),改工部主事。康熙丁未(公元1667年),升员外郎,奉命视三楚芦政。戊申(公元1668年),升户部郎中;己酉(公元1669年),典豫章乡试,所取皆一时之名士;庚戌(公元1670年),升贵州提学佥事。不久,居父丧。癸丑(公元1673年),服缺大学士,荐补陕西神木道佥事。丁巳(公元1677年),以前任事撤回工部。居母丧,服缺壬戌(公元1682年)补浙江台州巡海道佥事,署粮道。乙丑(公元1685年),升陕西凉庄道,丁卯(公元1687年),升湖南按察使。戊辰(公元1688年),升安徽布政使。期间,康熙南巡,亲书“端清”二字赐之。己巳(公元1689年),升偏沅巡抚;庚午(公元1690年),调江宁巡抚。壬申(公元1692年)五月,逝于任上。史载:郑端以文儒起家,正己直言,不事唯阿。政绩著于朝野,而尤以轻徭薄赋、慎行明罪、恤民隐、培元气为心。著有《日知堂文集》6卷、《政学录》5卷、《朱子学归》23卷,《孙子汇征》4卷。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上书房、翰林院侍讲,累官内廷总师傅、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嘉庆四年十二月,卒于家,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 
罗卜藏 (1930-),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藏医副主任医师。
(1805-1869),字次臬、襄臣,清朝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石牛寨勇村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举人,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直隶。补阜城知县,署献县知县,调正定、卢龙知县,升芦台抚民通判,署永定河北岸同知,升顺天府治中,署通永道、霸昌道。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补天津知府。十年(公元1860年)十一月擢顺天府尹,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府尹兼署刑部右侍郎、迭充辛酉科举人复试阅卷大臣、壬戌科会试搜检大臣、顺天乡试监临官、稽察右翼觉罗学。九月补授直隶布政使。二年(公元1863年)调湖南布政使,次年曾奉旨祭告南岳。后又护理湖南巡抚。五年(公元1866年),招入为太堂寺卿、稽察左翼觉罗学、转宗人府府丞。六年(公元1867年)补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再补工部右侍郎。八年(公元1869年)病逝于京师,葬之于贵阳宅吉坝。 概述图片来源: 
成克巩(1608—1691)字子固,直隶大名人,清朝大臣。历充《太宗实录》、《太祖圣训》、《太宗圣训》总裁。父基命,明大学士。克巩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避乱里居。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在顺治朝历任国史院检讨、秘书院侍读学士、宏文院学士、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摄左都御史、少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等职。顺治十八年,圣祖即位,复为国史院大学士。康熙元年,调秘书院大学士。康熙二年,乞休回籍。康熙三十年卒。关于成克巩生平著作,《清史稿》艺文志载其著有《伦史》五十卷,《四库全书》载其辑有《御定道德经注》二卷,《晚晴簃诗汇》谓其有《清慎堂集》。
徐镛(1444-?),字用和,兴国州永章里(今阳新县金海开发区)人,成化五年己丑张昇榜三甲56名。
张铭,男,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 
张师载(1695—1763)字又渠,河南仪封人,清朝官吏。张伯行之子。康熙五十六年举人。以父荫补户部员外郎。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公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病死(一说狩猎时为清军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