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编》。
宋权(1598年-1652年)字元平,号雨恭,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天启年间进士,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崇祯末年仅担任三日遵化(顺天)巡抚,北京便被李自成攻破,明朝灭亡。宋权立刻投降大顺,山海关之战后顺军放弃北京时又举兵叛顺,多尔衮入京后马上降清。入清后,上书顺治帝确立崇祯庙号、革除明朝弊政、广招贤才。顺治九年(1652年)卒,顺治帝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康。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补兴化府,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
刘致(?~1335至1338间)元代散曲作家。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中阳)人。父刘彦文,仕为郴州录事、广州怀集令。
宋代诗人,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喜为诗,与陆游、杨万里善。陆、杨皆为其诗集《颐庵居士集》作序,对其诗大加赞许。陆游搞出其诗句若干,以为卓然自得,“虽前辈以诗得名者何以加焉”。杨万里序中更以王安石拟之,四库馆臣以为“未免太过”,并云:“应时诗虽格力稍薄,不能与游等并驾,而往来于诸人之间,耳懦目染,终有典型,较宋末江湖诸人,固居然雅音矣。”(《四库全书总目》)着有《颐庵居士集》两卷传世。生平事迹见《宋诗纪事》卷六三。
俞正燮(xiè)(1775年10月1日~1840年5月13日),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九月七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庚子年,壬申日),享年六十六岁 。
黄润玉(1389年—1477年)明学官。字孟清。鄞县(今属浙江)人。永乐举人,授建昌府学训导。 后改官南昌。宣德年间升交阯道监察御史。正统初,擢广西佥事,提督学政。 后任湖广佥事。晚年在家乡建南山书院讲学,人称南山先生。学宗朱熹,为 学以知行为两轮,尝曰:“明理务在读书,制行要当慎独”(清雍正《浙江 通志·儒林上》)。对明前期浙东学派有较大影响。著有《四明文献》、《经 书补注》、《含山县图志》、《海涵万象录》等。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国,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卢道将(生卒年不详),字祖业,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大儒,秘书监卢渊嫡长子。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涉猎经史,正直敢言。起家中军(元勰)参军,历任司徒(元澄)东阁祭酒、左外兵郎中、秘书丞。外任燕郡太守。发展教育,劝课农桑,政绩卓著。入为司徒司马,卒于任上,获赠龙骧将军、太常少卿,谥号为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