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吕文焕(?—1298年?),中国南宋后期将领。号常山,小名吕六,安丰军霍丘县(今安徽霍邱)人。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1273年,襄阳兵尽粮绝,吕文焕投降元朝,并为元朝策划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随后为伯颜向导,引元军东下,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吕文焕与伯颜一起入城。他官至江淮行省右丞,1286年告老还乡,大德年间卒于家。
吕文德(?—1269年),字景修,中国南宋晚期名将,淮南西路安丰军霍丘县(今安徽霍邱)人。出身平民,早年被赵葵收入麾下,以抗击蒙古起家。他转战江淮、荆湖、四川各地前线达30多年,多次击退蒙军,取得骄人战绩。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家族和同乡也得到提携,并与权臣贾似道相勾结,形成庞大的军事集团。南宋朝廷对吕文德极为倚重,不仅让他建节两镇(保康军、宁武军),还封他为崇国公、卫国公。1269年,吕文德病死,谥号“武忠”,1275年追封“和义郡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刘雄(119年—?),男,汉族,东汉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祖父。刘家世代在州郡做官,刘雄还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张岐,冀州清河国甘陵(山东临清东北)人。曾为乐浪太守。献帝初,袁绍、韩馥遣岐赍议至刘虞处,劝即帝位,为虞拒绝。
王悦,字庆源,武林(今杭州)人。工人物、山水、花鸟。万历间(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与张二水合作画册,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作人物册。 《明画补录》、《天秋阁书画录》 王 悦——首纂《威海卫志》者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授宿州观察推官。此后长期在馆阁供职,广涉古籍,留心医学。嘉祐六年(1061年)后多次出知地方,治绩斐然,并两次出使辽朝、三任馆伴使。宋神宗时曾参与元丰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元祐七年(1092年)拜相。他执政时量能授任,务使百官守法遵职。同时不立党援、以礼自持 ,故能于哲宗亲政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徽宗时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颂逝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今人辑有《苏颂全集》 。
陈清(1438—1521),字廉夫,山东益都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
袁文,字质夫,生于1119年,四明鄞人,著有《瓮牖闲评》八卷。 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卒于光宗绍熙元年,年七十二岁。幼喜读书,不汲汲科名,务勤于学。著有《瓮牖闲评》八卷,《四库总目》专以考订为主,多所发明,于音韵学尤多精审。
王显(932年-1007年2月14日 ),字德明,开封府人。 北宋初年大臣。 王显出身宋太宗藩邸,以谨介而受信任。在太宗即位后,他自右班殿直迅速升迁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进拜枢密使。因为人倔强,不肯知错,而在淳化三年(992年)被免为随州刺史,终太宗朝,未回到中枢,历知永兴军、延州、秦州、镇州等地。为政务以清净,颇有治绩。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重新担任枢密使一职,专掌军务 。咸平三年(1000年),外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定州路行营都部署,加同平章事。次年再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同年,王显所部前锋于威虏军之役大败南侵的辽军,斩首二万级。咸平五年(1002年)后,王显因病罢去兵权,改拜河阳三城节度使 ,转知天雄军,仍对军政要务提出建议 。 景德四年(1007年),王显病逝,年七十六。册赠中书令,谥号“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