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清]字友白,上海人。有文誉。肆力于诗古文词。尤工草书。
少年崇尚侠义,不拘小节,曾为海盗后归附朝廷为国效力屡立战功。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栋(生卒年不详),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元史》第四十七卷顺帝纪之十中记载:“至正二十六年三 月……乙未,迁试进士七十二人。赐赫德溥化、张栋进士及 第,余出身有差。”据此可知张栋为该科汉人、南人榜即左榜状元。该榜为汉人南人榜最后一榜。
张庚(1685—1760)原名焘,字溥三,后改名庚,字浦山、公之干,号瓜田逸史,又号弥伽居士、白苎村桑者,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幼孤家贫,赖母以针线活抚养。雍正十三年(1735)应鸿博诏。长古文词,精鉴别,绘事则攻学山水,出入董源、巨然、黄公望。
常秩(一○一九~一○七七),字夷甫,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不中,乡居以经术称。仁宗嘉祐中,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1]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周衡,字士平,号养浩,元末明初无锡人。明初中举人,洪武十三年(1380)参加京师会试,为明太祖所赏识,官至右正言。
刘豫(1073年—1143年或1146年),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北宋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金兵南下时,弃职逃走。建炎二年(1128年),拜济南知府,眼见北方大乱,打算逃往江南为官,被执政官拒绝。金军围城时,杀死大刀勇将关胜而降。建炎四年(1130年),伪封“大齐皇帝”,建都大名,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绍兴二年(1132年),迁都汴京,派子刘麟、侄子刘猊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派遣儿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屡战屡败,招致金朝日益不满。绍兴六年(1136年),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伐宋,没有得到金朝协助,导致大败溃退,伤亡极重,民怨沸腾。次年,废为蜀王,金朝废除伪齐,迁居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改封曹王。刘豫被废时年六十五岁。其卒年,宋史记载为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史则记载为皇统六年(1146年)10月18日(九月戊寅)过世。
汉后少帝刘弘(?―前180年11月14日),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 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汉前少帝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高后八年八月(前180年9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势力被铲除。朝臣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后,刘恒下令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