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垍(?-811年),字弘中。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唐朝中后期名相,内史裴居道七世孙、高陵令裴昱第二子。裴垍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二十岁时中进士,举贤良极谏科对策第一,补美原县尉,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等职。唐宪宗继位后,召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举荐李绛、崔群同掌机要政务。元和三年(808年),因举人不当,罢为户部侍郎。他为官好直,深得宪宗信任,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四年(809年),加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裴垍拜相之后,改革税收弊政,减轻百姓负担。推荐韦贯之、裴度为知制诰,擢拔李夷简为御史中丞,知人善任,贬抑庸劣,使政治清明。元和五年(810年),裴垍身患中风,被罢为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次年,改太子宾客。旋即病逝,获赠太子太傅。概述内图片来源:清咸丰修《安徽黟县裴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