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南轩(1518-1602),南逢吉长子,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人,字叔后,学者。明嘉靖进士。轩刻苦学习,至老不倦。人称“渭上先生”,“壮游金马,阅铨曹,历藩臬”门人杨光训《序》,著《资治通鉴纲目 前编》。据南轩《自序》,说自己是吏部文选司郎中、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庚寅(1590)年,他编撰成渭南历史上第二部县志—《续渭南县志》。其著作还有《订正通鉴前编》、《关中文献志》、《本宗谱》、《南氏全谱》、《渭上稿》、《渭上续稿》等,其墓在秦村祖茔。
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58年,受派抵达澳门,后到陕西传教,1660年到北京参与汤若望修订历法工作。1664年(康熙三年),因“历法之争”入狱,次年释放。1668年复被起用,掌钦天监,制造天文仪器,后任太常寺卿、通奉大夫。1675—1678年,沙俄派使臣斯巴法里˙米列斯库来华时,曾任清政府译员。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居益,字思受,号二太、损斋,(1566-1644),陕西渭南县人,生于四川成都驿传署衙门。曾祖南逢吉,提学副使。祖南轩,布政司左参议。父南宪仲,万历二年进士,枣强知县。娶华州郭性之女。习《易经》。万历辛卯年陕西乡试第十名。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会试七十七名,二甲五十三名。户部观政。甲辰,授礼部主事。丁未,刑部关外审决。戊申,升员外。升郎中。庚戌,升广平知府。癸丑,升山西提学副使。丙辰,升参政。己未,升本省参议。庚寅,升右布政照管事。辛酉,升本省左布政。壬戌,升太仆寺卿。癸亥,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工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起工部右侍郎总督仓。崇祯二年升工部尚书。傅淑训撰墓志。葬于渭南辛市祖茔。
刘应秋(1547~1620)字士和。江西吉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朱国祚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
刘元珍(1571年-1622年),字伯先,号本孺,无锡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出生于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他家境贫寒,七岁丧母, 自幼勤奋好学。父刘升,历任山阳(今淮安)教谕、绩溪(今安徽绩溪县)校官等职。
倪端,字仲正,明代画家,曾画历史故事画,如《朝阳卧龙图》、《严陵钓叟图》等,传世作品有《聘庞图》、《捕鱼图》。
余瓒,莆田荔城区黄石华中赐书堂余氏家族四代孙。明朝正德六年余瓒得中进士,从一介布衣到位列朝班。
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明代戏曲理论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柘林)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嘉靖时为贡生,荐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曾聘请著名老曲师顿仁,研讨戏曲音律。后因仕途屡不得意,辞去官职,归隐著述。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题书房名为“四友斋”。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他的戏曲理论载《四友斋丛说》第 37 卷,共30条。《古学汇刊》摘其论曲部分和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论曲各段,合题为《何元朗、徐阳初论曲》,后分别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概述内图片来源:《青山何氏宗谱·何文端公像》)
任大椿(1738—1789)清代官吏、学者。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御史。任大椿为扬州学派的前期代表人物,一生立闱于考证名物制度及辑录小学、史书的研究,著有《弁服释例》《深衣释例》《小学钩沉》《子田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