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耍,字志尧,原光德乡滤洲都人,生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张要于重和元年(1118年)登进士,任茂名县(今广东茂名)知县。他拒绝豪势人家贿赂,斥逐贪污渎职官吏。各级官吏誉他为清廉正直的官吏第一名。宋高宗特赐诏褒奖,并在宫内的屏风上写着“南有张费,北有周昕”。 
张埙,字声百,抚宁人。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有《秦游诗》。
密佑,其祖先为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他为人刚毅质直,先后担任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江西路副总管等军职。
孙光宪(901-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五代至北宋大臣、文学家。后唐时期,起家陵州判官。历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迁御史中丞。归顺北宋后,累迁黄州刺史。后归顺北宋。北宋乾德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有《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词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魏武帝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184] ,一说本姓夏侯[191] (详见“人物争议”目录),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3-4]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5-6]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188-189]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158] ,葬于高陵。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158] 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姚兴(366年~416年),字子略,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佛学家,后秦第二位皇帝,武昭帝姚苌嫡长子。生性仁慈,气度不凡。初仕前秦,授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册立为皇太子,监国留守长安。建初九年,击败前秦苻登后,正式即位,年号皇初。姚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体恤孤寡。皇初六年(399年),面对天灾频频,自降帝号。统一关陇地区,实现后秦、北魏、东晋三足鼎立。弘始元年(399年),率兵南伐东晋,攻陷洛阳,基本控制黄河、淮河、汉水流域。然而,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导致国力不足,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内部诸子争位,皇太子姚泓懦弱平庸,导致政局不稳,动摇了国本。姚兴在位时推崇佛教、儒学,对北方汉文化的延续有一定贡献,邀请姜龛、淳于岐等大儒到长安讲学,并让太子姚泓拜淳于岐为师。弘始三年(401年),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佛经翻译事业,广建寺院。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驾崩,享年五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桓皇帝,葬于偶陵,遗诏皇太子姚泓即位,终为东晋太尉刘裕所灭。 
周青,《薛仁贵征东》中的人物,智勇双全,八大火头军之首。作品中周青性情忠烈,重情重义,比起逆来顺受的薛仁贵更加有叛逆精神。
周钦,周湛长子,字明思,邵州邵阳县人,登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终武功大夫,德州刺史。史载资料:《嘉庆湖南通志》卷九〇《选举》二《进士》一《宋》,《嘉庆湖南通志》卷一二八《人物》四《宋》二,明廖道南《楚纪》卷三五《周仪》。
周怀政 (?—1020),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宦官。
吴筠(?—778年),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唐代著名道士。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河南镇平县倚帝山(今镇平北顶五朵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 。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年)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吴筠文集中有《服气》一篇,揭露服气者“不逾十年五年,身已亡矣”。同时他也抨击其他内修术,认为这些内修术只能促使人早死。服气理论在唐代也盛行一时,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