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丘和(552-637年),本姓丘敦氏,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北周到隋唐时期将领,西魏镇东将军丘寿之子。 重义任侠,弓马娴熟。初仕北周,担任开府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外放治理资州、梁州和蒲州,施政宽惠。 汉王杨谅袭取蒲州后,坐罪免职。告发大将军元胄,拜代州刺史,带博陵太守。隋炀帝巡幸时,奉献有加,迁天水太守,入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年,出任交趾太守,治政淳厚,抚慰吏民。[4-5] 隋朝灭亡后,暂时依附萧铣。[6-8] 唐将李靖平定江南后,前往长安,授上柱国、交州总管,迁特进、谭国公,迁左武候大将军、稷州刺史。贞观十一年(637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
司马元显(382年-402年),字朗君,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宗室、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孙,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侄。初任中书令、尚书令,后官至骠骑大将军。 自隆安三年(399)至元兴元年(402),司马元显曾一度执掌东晋政权。因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了孙恩起义。孙恩连年攻掠当时朝廷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三吴地区,战事不息,而司马元显仍贪腐不已,国库空虚下仍聚敛钱财之余亦骄傲自大,宠信小人张法顺,败坏朝政。及后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倚靠了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然而刘牢之倒戈投降桓玄。司马元显兵败被捕,不久与其六个儿子一同被杀,时年仅21岁。 桓玄由此结束了晋安帝继位以来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掌政的局面,独揽朝纲。晋安帝复位后,追谥司马元显为会稽忠世子,赠太尉。
字黄谷。1934年生于北京。幼时酷爱书画,继承家学。开始习画从“四王”入手,上追宋元各大家,后又汲取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近年来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赏识,并收藏。后并被编入《中国画家名人大词典》。
王景仁即王茂章,字景仁,庐州合淝(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初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历任都指挥使、润州团练使、宁国军节度使。杨行密死后,不容于杨渥,乃叛附钱镠,被辟为两府行军司马。后归后梁朱温,遥领宣州宁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末帝继位后,任淮南招讨使,攻庐、寿二州,兵败而回。不久因病去世,追赠太尉。
宋成都人,字一飞。宁宗开禧间,吴曦谋反来请,翥佯病风瘖,潜往安丙处,谋诛曦。事定,匿巴中,为农终身。
李材(1529-1607)字孟诚,丰城段潭人。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隆庆间,历迁广东佥事,屡败倭寇。万历初,历官云南按察使,因毁参将署为书院,致激兵变。尝收孟养、蛮莫两土司以制缅甸,以功擢右佥都御史。后云南巡按御史劾其破蛮冒公功,逮问,坐系十余年。后戍镇海卫,仍用巡抚仪从以往,时人怪之。材所至聚徒讲学,至戌所,徒益众。学者称别见罗先生。材所作多讲学之文,有《观我堂摘稿》十二卷,及《李见罗书》、《将将纪》等,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张及,字之元,成都(今属四川)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清嘉庆《成都县志》卷四),曾知临邛(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七)。仁宗朝领三司盐铁,出为淮南转运使(《宋诗纪事》卷七)。
杨铸(1778-1847),清代布衣诗人。字子坚,号石瓢,江苏镇江人。性好山水,足迹遍历金华、天台、四明、牛首、采石、庐山、九华等地,所到之处皆有诗作流传。他的家靠近北固山麓,平常以登山为乐。他最喜欢焦山的清雅和静幽,常住在山中与定慧寺住持清恒为诗友。两淮盐运使曾燠慕其文采,邀请他到扬州去参加选订《淮海英灵集》,后又参与选订《正声集》。诗才横溢,在京口诗坛上颇有影响。有《自春塘诗集》。
陈一夔,字赏侯,号二石。衢州西安人。邑人郑烺说他“先生弱冠游庠,食饩。天姿豪迈,读书肆力于古。善骑射,工击剑。
[明]字孔明,号时庵,自称为种菊(明画录作兰)道人,侯官人,一作闽县(今俱属福州)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