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滋(844-863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宣宗李忱四子,母为吴昭仪。 会昌六年,册封夔王,与庆王李沂同封,居于大明宫内院,以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侍读,以姚勖为师傅,为王授经。深得唐宣宗宠爱,本欲立为太子,托付于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左军中尉王宗实拥立郓王即位,是为唐懿宗。 咸通四年(863年)去世,年仅二十岁,无后。
[元]字克孝,蓟丘(今北京市)人。画山水竹石。《图绘宝鉴》
李天锡,小说《水浒传》中田虎麾下头领。
李士行[元](一二八二―一三二八)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衎子。官黄岩知州。歌诗字画,悉有前辈风致。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尝以所画大明宫图入见,仁宗嘉其能,命中书与五品官。卒年四十七。故宫绘画馆藏有其古木石竹图轴。《图绘宝鉴》、《滋溪集》、《文湖州竹派》、《榆园画志》
朱智,字茗笙,浙江钱塘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历任工部主事、军机处章京、通政使副使、大理寺卿、太仆寺卿等。光绪五年(1879)任兵部侍郎,七年(1881)病免回钱塘,精研绘画,工山水,时富盛名。十六年(1890)因在家乡办赈出力,受到嘉奖。
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号朗斋,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从小酷爱读书,渔猎百家书籍。他曾在同邑汪宪的藏书楼振绮堂校勘群籍,学识渊博,既精六书,又通史学,兼工诗文。清乾隆时经大学士王杰引见,入京城参加《四库全书》的佐校(编校)工作,考异订讹,多成善本。曾与孙星衍、阮元研讨金石,为阮元订成《山左金石志》。他为陶元藻增补、编校《全浙诗话》,后参加了阮元主持的《两浙輶轩录》、王昶纂修的《西湖志》等书的编写工作,还为王昶纂辑了《金石萃编》、《大藏圣教解题》等书。《余杭县志》、《嘉兴府志》、《吴山城隍庙志》、 《崇福寺志》的校对、刊刻亦有其助力。著述宏富,有《说文系传考异》、《碧溪草堂诗文集》、《碧溪诗话》等行于世。还著有《碧溪丛钞》、《东轩随录》、《东城小志》、《东皋小志》、《青鸟考原》、《金箔考》、《苔谱》、《续礼记集说》、《说文系传考异》等。六书自《说文系传》、《佩觿》、汗简及钟鼎款识、博古图诸书无不贯串源流,会通旨要,又能亲手摹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敬肃,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开皇初,为安陵令,有能名,擢拜秦州司马,转豳州长史。仁寿中,为卫州司马,俱有异绩。
戚景通,字世显,祖籍安徽定远,生于1473年,死于1544年
徐泰,星子人,号遁斋。 [1] 明太祖起兵,招之与王炜同赴建康。咨与时事,泰对答如流,议论精确,太祖悦之。甚见宠任。后屡参机务,从征有功,授为总制司马。陈情致仕,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