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 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 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年(874年),任大理卿。 天祐四年(907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 
张廷珪(?-734),字号不详,都畿道怀州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武则天时曾上疏谏营造佛像事。玄宗开元初,关中久旱民饥,亦应诏上疏,官至少府监,以太子詹事致仕。与李邕友善,屡表荐之。善楷隶,为时人所重。开元二十二年(734)卒,谥曰贞穆。 
张均,张说长子。开元中历官大理卿。受禄山伪命为中书令。肃宗立,免死,长流合浦。集二十卷,今存诗七首。
张冲之,字道渊,顺天宛平人,清朝官吏。
崔铉(?—?),字台硕,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铉出身博陵崔氏大房。进士及第,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不睦于宰相李德裕,出任陕虢观察使。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支持白敏中征讨党项,累迁右仆射,封博陵公。 大中九年(855年),再次罢相,出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封魏国公。唐懿宗即位,改任山南东道和荆南道节度使,参与平定庞勋起义,最终在任上去世。
崔逞(?~399年),字叔祖,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汉族。前秦、北魏大臣,曹魏中尉崔琰后代。出身清河崔氏。喜欢读书,颇有文采。初仕前燕政权,拜黄门侍郎兼著作郎,负责撰写前燕国史《燕记》。此后,历仕前秦、翟魏、后燕三朝。后燕发生内乱时,全家投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以为尚书,总领三十六曹,授任御史中丞。天兴二年(399年),因言辞傲慢以及草拟对东晋请兵的答覆不合心意,为道武帝所赐死。崔逞之死,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使得南方士族不愿投顺,导致东晋宗室司马休之等人转投南燕,使得道武帝心生懊悔。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 。进士及第,授左补阙,参与编纂《三教珠英》,作为北门学士。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因选才过程受贿,出贬江州司马,不久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先后依附于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官至中书令,先天政变爆发,被流放岭南,旋即因密谋进毒之事被查出而被追命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崔昂(508年~565年),字怀远,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北魏到北齐时期大臣,魏州刺史崔挺的孙子,定州刺史崔孝暐之子。 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风调才识,品行刚直。初仕北魏,起家太宰(元天穆)参军,拜给事中、奉车都尉。 东魏时期,入大将军(高澄)幕府,拜开府长史,迁尚书左丞、度支尚书、太府卿。北齐建立,迁散骑常侍,历任大司农、廷尉卿,册封华阳县男,累迁中书令、右仆射。得罪权臣杨愔,降为仪同三司,坐事除名。复为五兵尚书,迁祠部尚书。 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卒于邺城,时年五十八岁,追赠赵州刺史。 
宋纪,字仲烈,北魏宋维之弟。
宋汉 ,东汉宋弘侄孙,字仲和,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太中大夫。其父宋由,元和年间任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