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采(1596—1648),字受先,号南郭,明代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末官吏,学者。天启四年与同里张溥同创应社,后在临川创立合社。崇祯元年进士。历官临川知县、礼部员外郎。有《太仓州志》、《知畏堂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1-2]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概述图片来源:《张岱》 )
张光祖(1607―1680年),字大光,号咆嶂,清代新郑人,四川提督学政按察使司金事,张光祖著有《广曾稿》、《见山草劝学书》、《暇余谈诗文》等。 
孙沔(996年-1066年),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大臣。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宋仁宗时历监察御史、陜西转运使。曾两知庆州,因有外交治才,颇受依用。皇祐年间,任湖南、江西路安抚使,兼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因协助狄青平定侬智高有功,授枢密副使。后因“淫纵无检”遭御史弹劾,徙官寿州。宋英宗即位后,被起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改知庆州。治平三年(1066年),改观文殿学士、知延州,在赴任途中去世,年七十一(一作七十二 ),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威敏” 。《全宋诗》录其诗四首。
孙汝翼,字端朝,毗陵(常州端朝)人,在绍兴七年(1137)任溧阳县知县。建炎二年(1128)考中进士,后来还做过福建提刑,荆南知府等。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名将。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船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官至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病逝,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史诏(1057年-1129年),字升之,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宋代名士,以孝行闻,誓终身母子不相离,乡人称为八行先生。(概述图片来源: )
刘铨,成都人。性好画,所居对圣寿寺,寺多唐蜀名迹。终日谤玩,至忘饮食,久而自能。所画山水,多以布纹印科叶者唐旧制,盖得于壁间也。尤精佛像,描墨成染,与李道明无异,清劲才过之。
刘筠(公元971年 - 公元1031年)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初授馆陶县县尉,后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又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死后谥文恭。文与杨亿齐名,当时号称“杨刘”。
刘媛,女,沈某妻,工画观音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