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跻(470年—479年),初名智涣,字仲升,彭城绥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明帝刘彧第八子,母为徐婕妤 [1] 。 泰始六年(470年)出生,初封临庆王,出继临庆冲王刘休倩、江夏文献王刘义恭,食邑五千户。升明元年(477年),出任东中郎将、会稽太守,进号左将军。 [2-3] 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受禅,刘跻被降为沙阳县公,不久被害。
吴士杰,清代,字隽千,自号漫公。安徽翕县人。生性傲慢,耻受尘缚,倜傥不羁,有高士气,嗜古,所得钱财多购法书古物,随手又赐转他人。家贫,以刻印自给。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1]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 高崇文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唐德宗时,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元和元年(806年),经宰相杜黄裳举荐,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以功拜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改封南平郡王。高崇文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屡求效力边塞,遂于元和二年(807年)以使相职出镇邠州。他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809年),高崇文去世,年六十四。追赠司徒,谥号“威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有《雪席口占》一诗传世 [2] 。
杨敞(chǎng)(?—前74年9月20日),字子明,号君平,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西汉中期宰相,政治家,曾担任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高级官职。为人谨慎。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赤泉侯杨喜曾孙,太史令司马迁之婿。公元前74年,杨敞逝世。
赵冲,生卒年不详,东汉顺帝时期官员,官至武威太守,护羌校尉。
黄奭,商朝人物,可能是黄尹的配偶,卜辞有记载,一直受到商人的祀典。
鲍康(1810—1881) ,字子年,清安徽歙县人。鲍桂星侄。道光间举人,官至夔州知府。以忤上官归里。考藏古代钱币,海内推为专家。有《观古阁泉说》、《清朝谥法考》、《泉注》等。 
李元谅(732年-793年12月22日 ),本姓安,因幼时为宦官骆奉先所养,遂改姓骆,名元光。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祖籍安息(今伊朗)。唐朝中期名将,北魏征东大将军安同之后。李元谅早年从军,累官至镇国军副使。“泾原兵变”时,率部收复华州,并修缮城池,招募士卒,多次击退叛军。因功升任镇国军节度使,封武康郡王。兴元元年(784年),参与收复长安,并平定朔方李怀光之乱。贞元二年(786年),屯兵于咸阳,防备吐蕃入侵,旋即联合各部收复盐州。“平凉劫盟”时,救副元帅浑瑊出险,被唐德宗任命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并赐姓李。贞元四年(788年),兼任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任内拓展防区,收复失地,又兴修水利、开置军屯,使泾原、陇右二镇稍获安宁。贞元九年(793年),李元谅病逝,时年六十二岁,获赠司空,谥号“庄威”。
马训,长道县人。南宋末历官至巾带指挥使,封朝散大夫。宝枯中从征至汉中,见主将不和,知边事必坏,径弃官归里。及元莅中国,叹曰:“我宋臣也,焉能再履仇仇之廷?”遂晦匿不出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