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尚宝司丞孙善继,号却浮,己丑进士,本州人……曾受赂五万金,坐是沉屈,而人皆唾鄙。
(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孙仪(?-255年),扬州吴郡富春(浙江杭州市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都护征虏将军孙皎之子,丹杨侯孙胤之弟,曾任将军,无难督,封侯。五凤二年(255年)与张怡、林恂等谋杀孙峻,事败自杀。
字省南。清乾隆初捐中书科中书,选授贵州石阡,缉捕窃盗,葺文谰书院,延师教士。因乞养归乡,后起补都匀府。值旱灾流行疫病,遂捐廉备药给棺,又修邑柏子桥,以劳卒于官。
孙一脉,字六子,牛山人,生平1604-1666
张光第(1875-1916),字渭渔,号盟鸥,浙江海宁盐官人。清末民国初藏书家。少弃举子业,淡泊名利,惟癖好金石书画,好藏书,尤富乡邦文献。其友人录存有《张渭渔遗书目录》1册。藏书钤有“流传在海昌张渭渔处”、“小清仪阁”等藏印。   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敬业堂文集》序称:“当吾之世,海宁‘言收藏者推渭渔’,‘固文相之邦也。…吾邑收藏家,以他山先生始,以渭渔终。’”王又云:“殁后,遗书遗器及金石拓,尚塞破屋数楹,均未整比。斯不能不为吾邑文献惜也。”1924年,被北京琉璃厂文英阁书肆收去。张元济、傅增湘等藏书家曾致函商购其藏书。张元济致函傅增湘称:“其中嘉兴人著述却不少,……其中以《涉园杂录》一种为最要。”傅增湘回函亦称:“海宁人著作最多,至三百余种,兔床手稿有数种”。朱昌燕谢世后,朝经暮史昼子夜集楼之藏书辗转为其所得,合己所藏,数量颇可观。   有《张渭渔遗书目录》1册,系其友卢氏所录存者。见《文献家通考》卷25,《海宁市志》
范雎(字叔,张禄,?-前255年)。 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初为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后被疑通齐卖魏,逃往秦国。在秦向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等主张,遂被拜为客卿。前266年起任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西南),号为应侯。长平之战中,施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替廉颇为将。战后进谗言,使昭襄王赐死前将白起。前255年,因受恩人王稽“通敌之罪”的影响而荐蔡泽、辞相、回封地。
张飞次女,刘禅之妻,其姊敬哀皇后病逝后,被立为皇后,史称"小张后"。
张作楫,崇祯元年进士,后官至光禄寺卿。他作为宗族杰出人物,很多与之有关的传说长久在村落中流传。在调查中收集到三个比较典型的传说,并进行比较。(1)张作楫的死因与其坟墓所在地。在族谱修订之前,普遍认为其殉国而死,墓地位于何处不明。但是随着族谱的修订,民间精英利用多方资源,查找到其墓,并于今年清明节组织村落中200余人前去扫墓,因此民间相应的传说也进行了修正。(2)关于张作楫姓名与一座山的传说。所收集的传说中,渗透了十分强烈的风水观念,但对比两位讲述者(一为小学文化程度,一为小学校长),可以发现民间文化精英在话语上的主导地位。(3)两座桥与两个村落的矛盾。张家村与陆家浦村相邻处有两座桥,一名“高桥”(张作楫放桅)一名“下马桥”(张作楫下马),均表现为两个村落的矛盾,并涉及通婚圈。关于村落矛盾民间解释为灌溉用水的冲突,而民间文化精英则概括为村落名人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