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周一梧,字唐圭,山西长治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二十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归德府、常州府、苏州府知府,不久引疾归,家居修郡志。起补陕西河西道副使,卒于官。著有《贻清集》、《怀白先生集成十六策》、《潞安府志》。
吴道行(1560—1644),明末学者,字见可,号嵝山,湖南善化(今湖南望城)人,宋儒吴猎之后。早年师从岳麓书院的张元忭,教授于长沙惜阴书院,人称“嵝山先生”,晚年成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以“朱熹张栻为宗”,治学严谨,与高世泰为至交,王夫之曾师从之。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吴道行不食而卒。葬于岳麓山飞来石侧。著有《易说》、《嵝山集》、《嵝山堂集抄略》、《读史阙疑》等。
吴良辅(?—1661)清初内监。顺治年间,曾提倡将在关外管理皇室事务的内务府改为仿效明朝的内府二十四衙门的十三衙门,被朝廷所采纳。顺治十年(1653)六月,即有设置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尚宝监、御马监、惜薪司、钟鼓司、直殿局、兵仗局的谕旨。次年上谕礼部,指出“内务府事务殷繁,须各司分理,乃只设十三衙门,其原设之尚方司,未曾议及,著仍旧设立,共为十四衙门,尔部即行通知。”十五年(1658),发生内官吴良辅以权谋私,交结外官,纳贿作弊等事件,并牵连大学士陈之遴、都督同知王之纲、巡视中城御史王秉乾等,均拟处死。但顺治帝“恐株连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只将陈之遴革职流徙,家户籍没,王之纲亦流尚阳堡。吴良辅可能受顺治帝庇护。至帝死前5 天,即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日尚亲自到宣外“悯忠寺观内珰(即宦官)吴良辅祝发”(即剃发为僧)。顺治帝死后,才将吴良辅处斩,十三衙门亦尽行革除,恢复内务府建制。 
吴纲,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汉长沙王吴芮之后(十六世孙)。三国时期魏臣,官拜长史,诸葛诞的心腹。叛乱之时为请求援军而出使吴。以诸葛诞之子诸葛靓为人质,并送到东吴,完成了使命。
吴秀,明代官员、医家,籍贯苏州震泽镇。家藏有“医便”一书,另有朱济川等之《医便补遗》,甚珍重之,吴秀重订原籍,此后增补《医便续集》四卷。
吴献台(1548-1628) ,字启衮,别号霞城,晚号素心居士,福建莆田县黄石镇人。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绍兴推官,改济南推官。献台断狱,十分谨慎,每遇案牍,沉吟反复,累数十遍不休,不轻易判人之罪,升吏部四司主事考功员外郎,出为浙江参政,兴利除弊,累有惠政。转江西左布政,擢顺天府尹,致仕归。《莆田县志》载:魏珰时拟以工部侍郎推用,霞城先生力辞不复出。优游壶山、谷城间,与诸老为诗文雅集。字犹媚有法。其为人重厚恬淡,与人无忤色,同官皆称为长者。不能俯仰从时,急流早退。年八十余卒。著有《绿萝轩存稿》。 
吴倬(公元1468年前后在世),字克大,明代太平乡云坡(即云峰)人。聪颖好学,精读《春秋》,领成化戊子(1468)乡荐举人,登乙未(1475)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听断明察,允民自辩,判案使当事者口服心服,以为不冤方结案。三载考绩,升员外郎,巡抚都御史,时王恕深器之,奏举代理狱所按审理。应夭、苏松诸郡历历有政声。升贵州按察佥事,首发学校士习,安抚军卒,惠民恤穷,鳏寡孤独给以月粮,百废皆举,民夷咸怀之。升本司副使,奉勅整饰迤东(云南昆明以东)兵备兼督学政。此处地险夷獠久为民患,吴倬请于朝廷,发诸省兵勦之,不久克捷。时大司马马文昇走书贺之:“百年夷患,一旦扫除,功莫大焉;”后升云南按察使。因丁内外艰(父母丧事)返故里守孝服阕,复任广西,卒于官,朝野惜之。 贵州将吴倬入名宦祠,淳入乡贤祠,并为其建牌坊,诰封赠通义大夫。故里云峰牌坊林立,其中世进土坊为吴涟、吴才、吴诚、吴诩、吴语、吴详、吴琏、吴仁、吴大贤、吴攀龙、吴桂子、吴福、吴祚、吴倬、吴新、吴钦(吴倬子)、吴一轼、吴希哲、吴贯、吴秉和、吴璋共21位进士立。可谓是“云村云一云,旗杆绩麻林。”
史学迁,字惟良,明万历辛卯乡荐,壬辰进士。今翼城县唐兴镇东关史家圪垯人。曾经做过监察御史的山西人史学迁,
包汴 (明) ,嘉兴人。 嘉靖三十八 (1559)年进士,官至四川参政。
刘泮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参加应天府戊午科乡试,得中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