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辛庆之,字庆之,陇西狄道人也。世为陇右著姓。父显崇,冯翊郡守,赠雍州刺史。庆之少以文学征诣洛阳,对策第一,除秘书郎。属尔朱氏作乱,魏孝庄帝令司空杨津为北道行台,节度山东诸军以讨之。津启庆之为行台左丞,典参谋议。至邺,闻孝庄帝暴崩,遂出兖、冀间,谋结义徒,以赴国难。寻而节闵帝立,乃还洛阳。普泰二年,迁平北将军、太中大夫。及贺拔岳为行台,复启庆之为行台吏部郎中、开府掾。寻除雍州别驾。
辛京杲(?―783年),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后移居京兆,河东节度使、太原尹辛云京堂弟 ,唐朝官员、将领。辛京杲早年从军于朔方军。安史之乱爆发后,辛京杲跟随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因作战特别有力,受到唐肃宗的称赞。乾元二年(759年),代替朔方军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统率兵众。历任鸿胪卿、左金吾卫大将军、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等职,历封肃国公、晋昌郡王。曾陷害衡州刺史、曹王李皋,使其贬任潮州刺史;陷害牙将王国良,迫使其举兵反叛。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辛京杲由于年老生病不能跟随,因而痛哭后逝世,赠官太子少保。
赵逸,字思羣,天水人也。十世祖融,汉光禄大夫。父昌,石勒黄门郎。
赵袭,字元嗣,长安(今西安)人。为敦煌太守。赵袭是当时的书法名家,擅长章草。卫恒《四体书势》说:“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芝同时,见称于西州。”赵袭,字元嗣,东汉京兆长陵人,曾任敦煌太守,二人齐名,同工章草。
赵广汉(?—前65年),西汉中期官员。字子都,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少为郡吏。后历任州从事、平准令、阳翟令、京辅都尉、守京兆尹等职。以参与立汉宣帝的讨论,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有豪强原氏、褚氏,宗族宾客横恣,之前的太守不能羁制。赵广汉上任后,诛其首恶,郡中震栗。后为京兆尹,精明干练,严于吏治,被誉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霍光死后,摧辱霍氏及贵戚大臣,无所回避。地节三年(前67年)以杀害无辜,事下丞相御史案验。因上书告发丞相魏相,为司直萧望之劾奏,下廷尉狱,腰斩。 
豆卢瑑(?—881年),字希真,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僖宗时宰相。仕历翰林学士、户部侍郎,与崔沆皆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黄巢攻破长安时遇害。
裴邃(?~525年),字渊明。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出身“河东裴氏”。裴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初任主簿,屡举秀才。早年曾仕于北魏,后逃回南梁,出任辅国将军、庐江太守,大破魏军。此后参与钟离之战,以功封夷陵县子。历职地方,任内开设屯田、稳定边境,颇立政绩。累迁北徐州刺史、豫州刺史,率军讨平文僧明叛乱,镇守合肥。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统帅诸军北伐,连破多城,拓境至郑城及汝水、颍水一带,并大败北魏长孙稚。不久后,裴邃在军中去世。追赠侍中、左卫将军、夷陵侯,谥号为烈。裴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居身方正,有威重。他去世后,淮肥之人都为其流泪。
裴神符,又名裴洛儿,一作路儿、赂儿。西域疏勒人。唐代初年著名的音乐家。他始为太常乐工,后受聘为宫廷乐师。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国掾。为定科郎时,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历任吏部郎、散骑常侍、侍中等职,他虽与外戚杨骏结亲,但素来轻视杨骏,在杨骏执政后,他以闲职避祸。杨骏被杀后,裴楷被牵连收押,经侍中傅祗救护得以免祸。经太保卫瓘及汝南王司马亮推荐,受封临海侯,再迁北军中候,因畏惧楚王司马玮而不敢上任。他担忧时局混乱,便请求外出,但还未上任,又遭遇司马玮矫诏杀卫瓘等人,裴楷单车奔往岳父王浑家,一夜之间迁徙八次才获免。司马玮伏诛后,任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等共掌机要。裴楷晚年因病请求逊位,尚未获准,便于元康元年(291年)逝世,年五十五,谥号“元”。袁宏在《名士传》中以裴楷等人为“中朝名士”。概述图片来源: 
裴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庚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六人(一说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渥。裴家世代为官,曾祖父裴遵庆累官尚书右仆射。祖父裴向官至吏部尚书,父裴寅官至御史大夫,其弟裴枢官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裴格史传无名,事迹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