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时碑刻名工。生卒不详。曾刻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息庇弹师道行碑记》,上有“至正元年(1341)仲冬之新复日(冬至日),清亭石匠张克让等镌”字款。此碑碑身高1.63米、宽0.74米。碑额篆书“息庵禅师道行碑记”八字。碑文为日本国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沙门邵元撰并书,共25行,满行49字。字体为行书,该碑在我国清代方志和金石著作中,早有著录。《中国文化史迹》收有拓片,《中国文化史迹解说》和《中国佛教史迹评解》亦有著录。
张仲斌(1941~ )北京人。北京市十四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宣武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宣武区职工书画协会副理事长。
常达,隋末唐初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
崔瞻(519—572),南北朝北齐时人,字彦通,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辟开府西阁祭酒。崔暹为中尉,启除御史,以才望见收,非其好也。高祖入朝,还晋阳,被召与北海王晞陪从,俱为诸子宾友。仍为相府中兵参军,转主簿。世宗崩,秘未发丧,显祖命瞻兼相府司马使邺。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䴙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邵等曰:“此诗何如其父?”咸云:“䴙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 父子。”北齐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寻丁忧,起为司徒属。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时卢思道直中书省,因问思道曰:“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与其亲通,理当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崔瑨,崔珙弟,博陵安平人。以书判拔萃,开成中,累迁至刑部郎中。会昌中,历三郡刺史,位终方镇。
崔损(?-803年11月27日),字至无,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是北齐南钜鹿太守崔伯谦的后人,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尚可孤(不详―784年),本姓宇文,字可孤,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林西县)人,鲜卑族。唐朝名将。 天宝初年,投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参加安史之乱。上元年间(760年―761年),归顺朝廷,授检校右威卫大将军、神策军将,册封白水县伯。屡立功勋,授太常卿。依附于观军容使鱼朝恩,改名鱼智德,驻守扶风和武功十余年,抵抗吐蕃入侵,军纪严明,深得民心,赐名李嘉勋。率军讨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时,屡立战功。 建中四年(783年),从平朱泚之乱,收复长安,授检校右仆射,册封冯翊郡王。五年(784年),讨伐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叛乱,途中发病而死,追赠司徒。
唐人。僖宗时为平卢节度使。 乾符二年(875)末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指挥河南诸镇兵马,镇压王仙芝、黄巢起义军。四年,劫持向宦官杨复光投降的尚君长,冒称俘获。五年,以年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旋卒。
宋侃,清朝,字竹亭,江苏高邮人。刻有积古山房印谱。奏刀运腕,绰有慧业。同里王石臞、夏澹人叙而行之。其族人实甫(茂初)中翰,亦深篆、隶之学。《广印人传》
宇文盛(?~580年),本姓破野头,字保兴,上郡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匈奴族,北魏、西魏、北周名将。 骁勇善战,跟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叛乱,受封渔阳县子。西魏建立后,随从宇文泰多次击败东魏,拜冯翊太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盐州刺史。北周建立后,揭发楚国公赵贵谋反,授大将军、泾州都督,册封忠城郡公。平定洮阳、洪和二城,拜柱国、延州总管,迁大宗伯。跟从齐国公宇文宪东征北齐,授太子少师。五年,从周武帝再次东征北齐,把守汾水关。 周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大象二年(580年),去世,追封襄国公,谥号为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