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陈睿谟,字鹿苹,号常采,江苏武进人。明代官吏。万历庚戌进士。历仕建安令、息县令、御史、福建督粮道、禹州兵备道、湖南湖北巡抚部院都察院右都御史。
陈庆镛(1795~1858年)字乾翔、笙叔,号颂南,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今属丰泽区北峰镇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清末一位著名的抗英和一系列改革政治、军事以匡国振民的主张的官员。
陈官俊(1781~1849),字伟堂,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清朝名臣。 陈官俊中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深得道光帝宠信,屡次罢官后复起,官至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加赠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谥文悫。
陈孚恩(1802—1866),字少默,号子鹤,别号紫藿。江西新城县钟贤(今黎川县中田乡)人。陈希曾次子,刘大观婿。嘉庆七年十月初八日生,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卒。道光五年拔贡,朝考一等,由七品小官,仕至刑部、吏部、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清代著名书法家。
陈天培(?~1749),字笃恭,一字敬奄,湖北利川人,清初利川武将,陈世凯长子,世袭他喇布勒哈番世职,后改骑都尉世职。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陈天培被推授为江西抚标右营游击,后调任宣化右营游击,后又擢升直隶怀来路参将,历任徐州副将。以奔母丧离任。服丧后,授江宁城守副将。康熙五十八年(1719),擢升苏松水师总兵。雍正六年(1728)擢升浙江提督。雍正十年入朝进觐,调勇健营总统提督,驻甘州。乾隆元年(1736),入朝进觐,予致仕。乾隆十四年(1749)逝世。其子陈远恩世袭骑都尉世职,官到广东潮州镇游击。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六十年,调礼部。乙丑科会试开始施行殿试十本进呈之制。此前,进士无十本进呈之例,这一科会试总裁官是刑部尚书张士甄,开始以前十本恭呈皇帝钦定。康熙帝拔陆肯堂进士第一人,进士第二人就是陈元龙。
阎循琦(1711~1776),字景韩,号玮庭,清乾隆时期大臣,昌乐县河头乡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随父宦居各地,读书能见其大,为文亮拔至深。
郑兰(1881—1936),名洪亮,字亚伯,号国香,郑成功后裔,祖先于乾隆二年(1737)由广东韶州府仁化县长乐里入蜀,清光绪七年生于四川璧山来凤驿,幼时依长兄于仁怀。
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濠头乡濠头村人,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 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1854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支援清兵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等事务。官累升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并获赐赏花翎二品 。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被李鸿章聘到上海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和船坞。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任天津津海关道。光绪七年(1881年)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停止华工入美20年的排华法案,郑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要求否决这一议案。郑出使美、西、秘三国共四年,至1886年因患病请辞回国,归里养病,息影家园。1890年,孙中山以郑“一邑物望所归,闻于乡间,无善不举”,曾致书向他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等三项建议。此建议后来以《致郑藻如书》为题收入《孙中山全集》为第一篇。 
邓时敏(1710-1775),字逊斋,号梦岩,四川广安人。雍正十年(1732年)四川乡试第35名举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恩科二甲89名进士,入翰林院授以编修,升为侍讲学士。 邓鹤轩第十二世孙,1745年官至大理寺正卿。告老还乡后,被清政府授予通奉大夫。为表彰他的德行,嘉庆皇帝下旨为其家乡赐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牌坊村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