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继元(?—992年),本姓何,北汉末代皇帝,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北汉世祖刘旻之外孙,北汉睿宗刘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1-2] 刘继元在刘继恩在位时任太原尹,北汉天会十二年(宋开宝元年,968年)刘继恩为侯霸荣刺杀后,刘继元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帝,继位后即缓和与辽朝间的紧张关系。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嫡母:刘承钧之妻郭皇后及刘旻之子皆被其所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天会十三年(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北汉收取宋军所抛弃辎重,稍微恢复了濒临枯竭的国力。广运六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在平定南方后决意再度北伐,由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攻势猛烈,辽援军亦被击退,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 刘继元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进封为彭城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992年1月25日)去世,追赠为中书令,追封为彭城郡王。
刘应凤,元诗人,字尧举,号书台。庐陵(今江西吉安)安福塘边人。宋末曾入仕,元兵逼江南时,还乡隐居,以文自娱。
刘承绪(生卒年不详),字承绪,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北魏外戚大臣,宋王刘昶的嫡长子 [1] ,母亲是公主。 孝文帝时期,迎娶彭城公主,受封驸马都尉。英年早逝,追赠员外散骑常侍。
刘汝钧(一二三四~?),字君鼎,号蒙山,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寓杭州。太学生(《桐江续集》卷一二《故太学徐君应镳哀辞》)。宋亡不仕。为月泉吟社第十二名,署名邓草飞。有《蔡州录》,已佚。事见《晞发集》卷四《小元祐歌寄刘君鼎》、《月泉吟社诗》。
宋南康人,字子嘉。性好学,太祖开宝中入白鹿洞书院修学。及江南废国学官,例选赴阙。真宗咸平三年登进士第,授德平主簿,廉明正大,民感其德。
刘之翰之翰,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官峡州远安主簿。
刘参(?—前162年),西汉代孝王。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第三子,生母不详。汉文帝继位后,前178年封为太原王,两年后改封为代王。 刘参在位十七年,在前162年时薨逝,谥号孝,子共王刘登嗣。
 刘禹(1431~1503)字汝器,号静庵。蠡县北忠卫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初授监察御史。当时,陕西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刘禹受命莅陕西监督科考,整肃选才秩序,到任后,趋利避害,革旧布新,重用公正清廉官员统掌“三法”,查处殉私舞弊的腐吏,深得民心,被任为苏州知府。在苏州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严明执法,苏州地区妇孺皆知,声誉极佳。经吏部尚书举荐,调任山西省左参政,分管泽、潞、辽、汾4州政事,当时这一带很不安宁,饥民逃荒,盗匪四起,刘禹到任后一面缉拿盗匪,一面开仓放粮,安抚饥民,保一方平安。后升任福建省右布政,赴福建任职不足一年,奉旨迁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国家的粮库储备。当时,南京地区积粮大户囤积居奇,欺行霸市,-收购,高价售出,很多饥民流离失所。刘禹到任后,下大力整治,对恶霸绳之以法,很得民心。他勤政数年,积劳成疾,明弘治六年(1493)辞官回家,沿途受到百姓和官员的热情迎送,都赞赏他的清廉正气。病逝后,进士、吏部郎中冯兰(蠡县大百尺村人)撰文,进士、四川道监察御史王凯(蠡县东北寺村人)篆书,进士、余杭知县冉继志(蠡县万安村人)书丹,为其立碑。
题金粟笺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蔡左徒曾纪传闻,晋唐一片拟卿云。 铺笺见此代犹宋,试笔惭他鹅换群。 蒸栗底须誇玉色,青莲仍自隐经文。 用之不竭非奇事,金粟如来善化云。
欧阳詹(755-800年),字行周,泉州晋江(今晋江池店潘湖村欧厝)人。唐代文学家,博罗县丞欧阳昌之子。 性喜恬静,勤学好问。联合逸士罗山甫同隐潘湖,研究学问。师从灵源山道士蔡明浚,学习修炼之术。建中初年(780-781),得到福建观察使常衮赏识,大力推崇,与林蕴、林藻兄弟、诗人秦系、故相姜公辅辈交游论文,咏吟酬唱。贞元二年(786),上京赴试。贞元八年(792),考中榜眼,授四门助教。上书宰相郑余庆,不得进用,全力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贞元十五年(799年),迁四门博士。次年去世,著有《欧阳行周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