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 
张师载(1695—1763)字又渠,河南仪封人,清朝官吏。张伯行之子。康熙五十六年举人。以父荫补户部员外郎。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公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病死(一说狩猎时为清军射杀)。 
唐通(?~1664),字达轩 ,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服、玉带,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入《贰臣传》。
吕宫(1603—1664)字长音,江苏武进人,清初大臣。顺治四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秘书院修撰。九年,加右中允。十年二月,上幸内院,召宫与侍讲法若真,编修程芳朝、黄机,命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论。宫论有曰:“伊、周、卫、霍,争介不介。”上喜曰:“此三公语。”列第一。寻谕吏部:“翰林升转,旧例论资俸,亦论才品。
佟凤彩(1622~1677),字高冈,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佟养性之从孙,清朝大臣。历任贵州巡抚、四川巡抚、河南巡抚,卒谥勤僖。
王鳌永(1588~1644年),字克巩,号蘅皋,又号涧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窎桥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死于青州之变,卒赠清户部尚书。乾隆年间入<贰臣传> 甲编。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青州府诸城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大学士刘墉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后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兵,吏、刑部、首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 。深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乾隆亲临祭丧,赠太傅,谥号文正,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丧归途中乾隆令沿途文武官员在20里内者亲往灵柩前吊祭,遣官护送。 
魏庄位于102省道(阜临路)南侧,距阜阳市西郊约5公里处。村内有南北向新泉路和东西向魏庄路贯穿全村。耕地面积2725亩,辖11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共812户,人口3046人。
高继珩,清,字寄泉,迁安(今河北迁安)人,寄籍宝坻。占魁子。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举人,由河间大名教谕,任广东盐场大使。才优学博,与边袖石、华枚宗称畿南三子。工墨兰,任意挥洒,每画扇题诗赠友。著培根堂诗集、蝶阶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