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以诚(1568年~1615年),字君一,号瀛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张弼的玄孙。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状元。 自幼英敏,经史百家、朝章典故无不精通。授翰林院修撰,气宇清严,敦尚名节,同馆倚为典型。迁左春坊左中允,以东宫久虚讲席,疏请太子出御经筵,词旨剀切,时论韪之。主考福建,所得皆名士。父卒,哀毁过度,咯血不起,年四十八。 仕宦十五年,室无二姬,门无杂客,以古人自期,为士论所推重。工书法,亦能文,其文宗苏东坡,诗学孟浩然。著有《国史类记》、《毛诗微言》、《酌春堂集》、《须友堂集》等。 (概述图片来源:清·徐璋摹绘《松江邦彦图·张以诚像》 )
张三丰(1247年-?) ,名通,又名彭俊、全一、君宝、思廉、玄素、玄化、三仹、三峰,字君实、铉一、蹋仙、居宝、昆阳、剌闼,号三丰子、玄玄子,世称“隐仙”;因其平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自称为张天师后裔;陕西宝鸡人[17-18] ,一说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南或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人、一说辽东懿州望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姜屯镇)人 ,祖籍江西龙虎山,金末元初至明永乐(一说明天顺年间)时期显世道教学者、思想家、丹道学家、书法家、武术家,中国道教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三丰太极拳祖师。[3-9]    张三丰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举茂才异等,官至中山博陵令,其人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历代皇帝敕封其有“忠孝神仙”、“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 (概述图取自明朝李文忠家藏文物第十种材料内)[9-10] 
刘廷训,字式伯,顺天通州人,以岁贡生选河问之吴桥训导。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明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1598-1605年)3次连任诸暨县令。有政绩,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山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张差持棍闯入紫禁城,梃击案发。明神宗召廷臣入对,他因在君前失礼,被逮下狱。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始释。归池州(安徽贵池县)齐山建书舍,隐居读书。八月光宗即位,以光禄寺丞复起,未及赴官而卒。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 ,葬惠陵。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何琇,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明朝宦官。万历时受遣为天津税监,兼管临清(今山东临清)。在临清期间,纵容党徒无赖数百人,白昼行劫,引起远近商人罢市,居民万余人纵火焚其衙署,并杀其党三十七人。
马金,明朝礼部尚书马廷用之子,祖籍:四川省西充县紫岩乡,字汝砺,明成化十九年(1483)癸卯科中举,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中进士;初授庐州通判,历南京礼部郎中、德安知府,累官浙江布政使,所至多有惠政。在任地方官期间就兴建余忠宣公祠,特别重视教育,他在庐州(今合肥市)知府任上,创建了景贤书院,培养才子。还在州学建尊经阁,购买大量书籍,存放阁中,刻印过宋戴复古《石屏诗集》10卷附宋戴敏《东皋子诗》1卷(与宋鉴合刻)。受到士民的拥戴,为人热爱国家。
何宗彦(1559年~1624年),字君美,一字若善,号昆柱。江西金溪东漕(今琅琚镇上东漕)人,客居随州,万历朝随州籍进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勤谏宰相,爵从一品少师兼太子太师,官吏部尚书,职建极殿大学士。卒于任上,追赠一品太傅,谥文毅,奉旨建祠。明熹宗皇帝亲赐声驰皇阁,上东漕依然保留有受赐或受赠的卿相里、紫阁名家、龙光、科第、五桥同秀等牌坊或牌匾。
[明]吴节,明中期人,字兴佥,号竹坡,安成人。生于洪武末年(二十九年或三十年),卒于宪宗成化十七年七月(公元1481年)。宣德五年(公元一四三〇年)进士。官终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节为文章,援笔立就,多至数千言,滔滔不绝,尤工于诗。著有《吴竹坡文集》五卷,诗集二十八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