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景曾,字岵瞻,一字霁岩,号枚孙。顺天宛平人。王熙之孙,王崇简曾孙。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士,授检讨,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乡试出任江南考官,康熙四十八年出任《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之纂选官和校勘官。五十一年,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后为左通政)。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卿。康熙五十六年由太仆寺卿升左都副御史,同年改户部右侍郎,同年改左侍郎。康熙六十年授刑部左侍郎,雍正元年改礼部左侍郎。 雍正三年罢归。
  王应鹏,鄞县人,字天宇,于戊辰年中进士以后,任苏州府嘉定知县,任职期间,为人端正廉洁而审填,言行不苟。对公文簿册等细小繁琐之事,无不亲自查核。   王应鹏良好为官作风,无不是从小养成,他年轻时跟随王守仁(阳明)先生学习,在严师淳淳教诲之下,一身正气,从不敢有丝毫洵私,由于在嘉定任上处事公断,人称“王青天”。他曾经核实判处副职黄某的罪行,斥责县丞张某的-行为。修筑城墙防备强盗,使得县内安定宁静。他倡导文会,召集具有才华的年轻人,住在学舍内,亲自督促,因此先后有七人应试考中。后来,他被提拔御史离开嘉定时,他的同僚赠送他路费和礼物,丝毫不受。到了淮河地区,有人赠送他黄金二镒(一镒为二十两),布百匹,王应鹏问他赠送财物的原因,那人说:感谢你的大恩啊!王应鹏笑道:有这样的道理?就收下一匹布,但他还是用它做了衣服赏了船夫。他是如此的清正廉洁,以后任左副都御史,保定巡抚等官。
王彰(?—1427年),字文昭,郑人。洪武年间以乡荐补为国子监生,永乐年间,安抚陕西、河南等地百姓,官至右都御史,为官执法很严,与当时的左都御史刘观称“彰公而不恕,观私而不刻”。宣德二年(1427年)去世。
王卺(?一1460),字克修,眉县城南(今王家庄)人,明洪武末贡生,永乐时中举,永乐末入太学。宣德初(1426),任苏州同知,用严法,苏人畏。继任应天府治中,升山西右参政,转山东右布政使。正统六年(1441)上调工部右侍郎,继为工部尚书。任内时值北京城垣外砌以砖石,内惟土筑,遇淫雨辙颓。卺与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偕议,督理修筑,使京城称固。正统十四年(1449),皇帝下诏曰:“(工部尚书王卺)冬主兴造缮修之务,掌五材范之法,列于六职之一,百工政令之所出,诚重任也。……卺笃实宽厚、廉勤谨恪……特进阶资政大夫,尚书如故,荣典上及二世。……以训匠建事,周于计划,程艺较功,费省于国力。”后因大太监王振专权,被罢官归眉。十五年后卒,葬在县城南,成化三年(1467)平反,谥赠广宁伯。卺无子,从孙显良,国子监肄业,授荫应天检校,后为松江府同知。显良之裔际泰,里人称其贤良。际泰子王仙,任山丹学正,归里助知县梅遇续修《眉县志》。
王峻善于歌唱,得到后梁镇州节度使张筠欣赏,先后依附于宰相赵岩、三司使张延朗、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建立后,授兵马都监。联合密使郭威,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等反叛,迁宣徽北院使。后周建国后,颇有功勋,授枢密使、同平章事。把持军政,日益骄纵,要求兼任青州节度使和罢免宰相李谷、范质,反对拥立柴荣为太子。 广顺三年(953年),外放商州刺史,以腹疾卒于任上。
王家相 ,(1762—1838)清江苏常熟人,字宗思,号艺斋。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擢御史。屡疏陈灾赈、漕事积弊。官至南汝光道。有《茗香堂集》。
王如玉,字璞园,灵石人。贡生,历官贵西道。追赠太仆寺卿。有《岚溪诗钞》。
王大椿[清](一七一七―一七五五)字八千,江苏常熟人。诸生。翚曾孙。励志向学,日夕不倦。书、画亦并入妙品。惜年四十一早卒。
汪文盛(1482-1541),字希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崇阳县(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除饶州推官,后为兵部武选司主事,谏南巡被杖。嘉靖元年(1522年)出知福州,有惠政,郡人为立节爱祠。历官按察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安南之役,功成于毛伯温,然伐谋制胜,实文盛之功居多。召为大理卿,道得病,致仕卒。
永慧,蒙镶黄,举人,嘉六、三,赣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