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大经(生卒年不详),字伦表,号石抱,一号待庵居士。东台安丰人。清初学者。自幼家境贫寒,兄弟四人中排行第四。少时,奋力自学,博览群书,人称“王武库”。20岁起,在安丰设塾课教,维持一家生活,后鬻文卖字,奉养父亲至90岁。著有《独善堂文集》6卷。王大经秉性耿直,不媚时俗。康熙年间,御史魏双凤读到大-章,惊奇道:“当世轶才也!”向当朝推荐,大经不赴。又诏举为“博学鸿儒”科亦不赴。泰州分司汪兆璋赏其才学与人品,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聘他重修《淮南中十场志》。成书后,汪兆璋酬以重金,被婉言谢绝。《淮南中十场志》共10卷,17纲185目,图表22帧。该志书比较全面地反映包括今东台市在内的淮南中十场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一部重要的地方历史文献。王大经虽未署名(原志书的序言署为“杨大经”),但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明末遗民录》、《国朝先正事略》等考证,《淮南中十场志》应为王大经重修。
潘霨(1826—1894),初字燕山,后改伟如,号铧园,晚号心岸,江苏吴县人。官至贵州巡抚,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奏请开采贵州矿产,开启了贵州近代化之门。精于医,历官所至,恒以医济民。今所传《园医学六种》,乃其在江西时所辑刻。   由监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顺天府捐输经费,保奏以从九品分发直隶。   平生咸丰元年(1851)补西路同知司狱,旋改捐布政司理。阅四年,署天津县知县,旋捐升知州。   咸丰十年(1860)补昌平州知州,是年因弹压土匪,保护城池,经监管顺天府府尹张祥河等保奏,奉旨赏戴花翎。   同治元年(1862)提升为天津府知府。   同治七年(1868)升任山东盐运使。八年升任山东按察使,同年调任福建按察使,次年又升任福建布政使。   光绪三年(1877)四月任湖北布政使。四年十月接任湖北巡抚。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巡抚。   光绪十年(1884),潘霨出任贵州巡抚。光绪十七年(1891)离职归里。光绪二十年(1894)在苏州病故。
沈胤培(?-?)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汪如洋(1755~1794),清代官吏、诗人。字润民,号云壑,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祖籍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入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博览典籍,雄于文章,工诗。有《葆冲书屋诗集》。
毛昶熙(1817-1882),字旭初。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0)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 毛昶熙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任兵部尚书。 曾在河南阳武县带头续修毛氏族谱,其谱系字辈为:"锡恩笃佑,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世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段玉裁曾师事戴震,爱好经学,擅长探究精微的道理,获得广博的知识。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 个人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 段玉裁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姓名:杨开鼎 杨开鼎 杨开鼎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雍正时期) 卒年: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清朝 籍贯:江苏甘泉 民族:汉族 身份:清朝官员
杨超曾(1694—1742),字孟班,谥文敏,清武陵(今湖南常德鼎城区)人。
杨华,北魏大将,后率部投降南梁,杨华勇猛过人,英俊潇洒,与王神念齐名。神念少善骑射,既老不衰,尝于高祖(梁武帝)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冠绝群伍。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并一时妙捷,高祖深叹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