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诏(1131年—1216年),号昭伯,字晦伯,宋代人,学者称云庄先生,敦睦堂刘氏十六氏祖,葬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水口上游,鳌鱼形,坐西向东。妻子张氏,生三子:刘宗臣、刘宗相、刘宗卿。
方万里,字子万,一作鹏飞,号蕙岩(《诗苑束芳》),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人。四岁失父,与兄奉母寓于吴。宁宗嘉定四年(1211)进士(《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一年,为江阴军教授(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理宗绍定五年(1232)知江阴军。明正德《姑苏志》卷五一有传。《全宋诗》卷二九五八录其诗二首。
东晋吴郡钱塘人。范平孙。封关内侯。藏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百余人,蔚为办衣食
张丕,后唐人物。张永德的曾祖父,尚气节。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赀宁。丕为之潢满岁,府财有余。宗人政当次补其任,率族属泣拜,请丕济其急,丕又为代掌一年,乡里服其义。
朱绂,字君贶,大约生于仁宗明道至庆历年间(1032-1048),莆田仙游县孝仁里(今赖店镇)乌墩人。绂之先祖玑,字仲斋,行一,居光州固始县朱皋镇,系唐户部尚书光启长子,幼则志尚恢博,不愿以荫补官,笃攻举业,擢懿宗咸通十年(869)归仁绍榜进士,官会稽椽。
程羽(913年-984年),字冲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期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擅长写文章,后晋时的进士。
明保定府涞水人,字公珮,号敬庵。正德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鸿胪寺卿、通政使,官至工部尚书,掌通政司事。居官清慎,性孝友。
李修,字伯游,东汉时期豫州颍川郡襄城(河南许昌市襄城)人。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 ,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 ,南平(又称荆南)第二位国君。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于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南吴称臣,而唐强吴弱、唐近吴远,因此高从诲嗣位后,回归向后唐称臣,为后唐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长兴三年(932年),被封为渤海王。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荆南地狭兵弱,但因位处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只要经过荆南,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就会款待使者,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款待或赞赏,就把财物归还,而且还不会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后来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先后据有中原,南汉、闽国、南吴、南唐、后蜀皆称帝,高从诲为求赏赐向他们都称臣,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高赖子”或是“高无赖”。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
高濂(约1538-约1590)明文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曾任鸿胪寺官,万历时居杭州。工诗文词曲,又善鉴赏书画文物。其美学观点,注重艺术和文物的鉴赏,提出关于“闲”这一范畴,认为“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反对那些“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和“闲而博奕樗蒲”的闲暇观,强调以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为审美享受,或焚香鼓琴、栽花种竹,超出尘世、受用清福的闲暇观。又认为各种文物,“皆宇宙间神奇秘宝,终为造化收拾,安得流落尘世”。又说:“古云‘玩物丧志’,此非丧志物也。”(《燕闲清赏笺·叙古诸品宝玩》)提出以“天趣”、“人趣”、“物趣”作为审美范畴,认为三趣齐备,才是好画。“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强调绘画形似与神似的相互关系,指出“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又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对“天趣”、“人趣”、“物趣”的审美效应作了概括,指出“生神取自远望,为天趣也”,“形似得於近观,人趣也”,至于物趣,则徒有形似,而无生动的联想,“故图画张挂以远望之,山川徒具峻削而无烟峦之润,林树徒作层叠而无摇动之风,人物徒肖尸居壁立而无语言顾盼、步履转折之容,花鸟徒具羽毛文彩、颜色锦簇而无若飞若鸣、若香若湿之想,皆谓之无神。四者无可指摘,玩之俨然形具,此谓得物趣也。”(同上《论画》)反映其重视神似和活跃的生命感的美学主张。著有《燕闲清赏笺》和《雅尚斋诗草》初二集,又有《玉簪记》、《节孝记》传奇各一本,《节孝记》一作马瑞兰作;又著有《遵生八笺》十九卷。(来源:中华美学大词典,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