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沈际清(1807—1873),字润生,号楝泉,沈尹默祖父,浙江归安(今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人。受吴兴沈氏家学熏陶,善书法,喜藏书。书法宗颜真卿、董其昌,才思敏捷,酒酣辄手不停挥,顷刻成章,有求书者必应,毫不吝惜。
沈传师(769-835),唐代书法家。字子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 [1-2] 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后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 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 [1] ),字奉先 [2]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 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周时期,大肆诛杀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庙,请求武则天立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 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忧郁而死。赠太尉、并州牧,谥号为宣。
梅盛(373-464),字昌图,东晋宁康元年出生于桐庐,后移居于章安宁和乡(今亭旁),人称长者,为三门梅姓始祖。   东晋隆安五年,梅盛就任南昌县令。为官勤勉,把南昌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民生建树多多,由于他秉性质直,疏于逢迎,得罪了朝中权贵,仅两年,便被谪贬到偏僻荒凉的章安任县令。   梅盛在章安兴官学,开教化,公正断案,劝谕农桑,兴修水利,推广由北方传入的先进农耕技术。五年之后,使原来贫穷落后的章安景况大变,百姓仓廪充实,日子丰足,梅盛也受到朝廷褒奖。   东晋义熙十月,朝廷下旨,升梅盛为南昌郡别驾。但此时的梅盛预感晋室将亡,具表辞谢不去南昌赴任,而且连章安县令一并辞去。在章安宁和乡开荒垦地,安家落户,并在丹邱山种竹植梅,结庐静修。   相传,梅盛日夕诵读《莲华经》,有丹凤“降于座隅经年不去”。临海郡守以凤栖丹邱山听经一事上奏南朝宋文帝,文帝下诏褒之,称为“长者”。   梅盛享年九十三岁。其后人在亭旁板沸村建有梅长者祠,宗祠内留有宋代李清照外祖父王拱辰撰写的《思凤楼记》及明代方孝孺的《祠堂碑》。
[清](一八四三至一八九六)字怡盒,侯官(今福州)人。
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李峘之侄。 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士林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东人、西人、南人、北人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壬辰倭乱爆发,李昖逃亡鸭绿江边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光海君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
李成林(1878年~1944年),山西寿阳贾豹村人。山西省辛亥革命元老。经革命党人李嵩山、景定成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担任山西巡警道督查任上,利用其在清政府中的职位秘密从事革命党活动。辛亥革命起义时,李成林负责向各部队秘密传达起义命令,接应革命军由太原城新南门入城,并在随后的辛亥革命运动中转战绥远包头、赴石家庄迎接孙中山由京抵并的沿途警卫等工作。民国时期历任山西巡警督察长、天津市政府督察长、山西绥靖公署中将参议等职务。日本侵华时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1944年被特务勾结日本医生害死 [1] 。
书昌,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府官员。 他于1749年接替伊灵阿出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该官职满汉人各一,而满人的他与杨开鼎为同任御史。1751年任满后,返回京城任詹事府少詹事。
甲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桂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名叫施广施广在成化元年(1465年)科考中举人.出任训导施广从幼年起就胸怀大志,任侠豪爽虽然家庭穷苦,但是行为端正,曾经在路上抬到他人遗失的金钱,却毫不动心,原物归主施广长大后,努力学习,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典籍,生活刻苦,一丝不苟;酬训导以后,制订了学事教规,严格执行,举措完全是一名称职的教师训导学生,自尊自严,孜孜不倦心目此,施广的学生个个对他心悦诚服.勤奋学习,行为谨惧,施广在告老还多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受到乡邻们一致的推崇和好评。
敦柱,满正红,监生,嘉十、五,陕按,十一、七,缘事解任。 字蕴山、良璧,号蘇潭,江西南康人,乾廿六进士,乾六十、七,晋布,嘉元、十一,浙布,四、八,桂抚,七、六、廿六,卒。(清史稿列传页1252、清史列传卷卅一页42~45、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八五页23~31、清代人物大事纪年页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