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温峤(288~329年),字泰(太)真,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的侄子。 出身太原温氏,博学孝悌,善于清谈,起家司隶校尉都官从事。举秀才出身,授司徒东阁祭酒、潞县县令。进入司空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任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太子(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牧。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册封始安郡公。 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时年四十二,获赠使持节、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东晋吴兴太守、著名书法家
江蘩,字采伯,号补斋,拔贡,清初湖广汉阳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任灵宝县令。当时灵宝田地荒芜,钱粮赋税奇重,人口逃亡过半,但荒地钱粮照旧征纳,造成历年积欠,民不聊生。江蘩实地考察后,单骑赴大梁(今开封市),三次呈文,获准免除正粮银九千余两。而后招集流散人口,劝农兴商,经过三年休养生息,民气复苏。继而创办桃林书院,重修黉富(学校),延揽人才。善断疑狱,尤以调陕州审槐树案,口碑百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主修《灵宝县志》四卷。又修复文庙、夏直臣祠、函谷关和南关城楼等,以重教化。治灵七载,政绩卓著。为此,邑民在县境内特建江公生祠多处。康熙二十五年升为侍御史,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江齐成为赵敬肃王刘彭祖的上宾。太子刘丹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上书汉武帝刘彻举发刘丹和姐妹及后宫相奸,刘彻立即逮捕刘丹下狱。武帝晚年患病,江充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病不愈)。”武帝信以为真,派江充成立专案小组,严加查察。一时江充权倾朝野。江充与太子刘据有仇隙,遂陷害太子,江充在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刘据恐惧,发兵诛杀江充。江充的党羽逃往甘泉宫报告皇帝,太子已起兵造反。汉武帝命丞相刘屈牦调兵平乱,两军在长安混战五日,死者以数万人。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在长安东边的湖县泉鸠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亦自杀。史称“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本无反心,灭江充三族,处死苏文,在湖县建“思子宫”。
据陆宗楷《广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周南武公暨元配张夫人合葬墓志》载:廷适生而俊伟,性方刚,幼习五经四书,昂昂有凌霄之气。康熙十八年(1679年),补鸿胪鸣赞。十九年,授浙江富阳知县。禁苛派,均劳役,糗粮不匮,由是寇靖而民安。父卒,服丧三年。二十四年,补任固安知县。抑豪强,行保甲,民情悦服,升东路同知。二十八年,楚省有裁兵之变,廷适奉旨特升湖广武昌府知府,很快事平。时武昌大饥,廷适捐俸设厂贷赈,救荒安民。三十二年,秦省告歉,奉旨发帑金十万,特简运米赈济。为急救灾民,变卖田产,筹集粮船三千,船工六千余,速将赈米运送至秦,饥人如获甘霖。母卒,服丧三年。三十九年,起复桂林府知府,后升陕西凉庄道。秦地岁歉,乃捐俸煮粥,率先赈救,全活以万计。四十八年,升山东济东道。齐地大旱,又竭力赈济,与在凉庄无异。经巡抚蒋陈锡荐举,特升广东按察使。时海盗猖獗,难以究诘,商民苦不堪言。廷适制防贼数策,严管渔船,沿海立炮台数百,设总巡、分巡等长巡缉,使盗无所匿,海疆遂宁。廷适执法五年,决狱如神,然精力殚竭,患重听,去官隐居。旋升广西布政使,复奉谕旨以布政使原官品退居浚县。
杨义臣(?~617年),本姓尉迟,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人,鲜卑族。 隋朝名将,北周仪同大将军尉迟崇之子。 谨慎忠厚,长于骑射,深得隋文帝宠爱,赐姓杨氏,袭封泰兴县公,拜陕州刺史。大破突厥,封朔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平定杨谅之乱,迁相州刺史,迁宗正卿、太仆卿。随军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屡立战功。隋末大乱后,率军大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擒格谦,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之一
杨文度(?-477年),略阳清水氐人,武都王,武都国第四任国君,也是后仇池国第十一任国君,还是末代国君。 477年12月,北魏将领皮欢喜(鲜卑族)攻陷葭芦,斩杀了当时的武都王杨文度(清水氐人)。
杜岸(?-549年),字公衡,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南朝梁将领,梁州刺史杜怀宝之子。 出身京兆杜氏。少有武干,好纵横之术。投奔梁元帝萧绎,以为持节、平北将军、北梁州刺史,封江陵县侯,邑一千户。太清三年,请袭襄阳,为岳阳王萧詧所杀。
李璘(720年-757年2月20日),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 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后,册封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镇守江陵。招兵买马,设置官署。 至德元年,唐肃宗以其阴谋叛乱、割据江东名义派兵围剿,打败李璘,南逃岭外。至德二年,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所擒杀。 宝应元年(762年)五月,他的侄子唐代宗(唐肃宗之子)为他平反。
李遇时,生卒年不详,字雨若,奉天辽阳(今辽宁省下辖地级市)人。康熙十四年由笔帖式任山西保德州知州。甫至,不谙官场之道,刻意装大以树威,被属下误认为作威作福,载入州志。厥后,正其言行,锐意行善,优士恤民,有循吏风范。时值陕寇煽乱,大兵压境,其负责供应战时军需,民不滋扰,州民感念。康熙十八年(1679)升湖广岳州知府。二十二年与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岳阳楼。平江积逋无算,召士民晓以大义,惩奸胥包揽者,人尽乐输,赋以大集。 [1] 任内邀请杨柱朝等饱学之士修纂《岳州府志》,二十四年付梓。其在岳州任职十载,政声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