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崇德(公元1482—1545年),字履谦、号北山,明代沂州安庄(今兰陵县尚岩镇安庄村)人,明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中举人,明正德甲戌年(公元1514年)赐同进士出生。正德十年(公元1515)任枞阳县令(今安徽省桐城县),任内重修唐朝所建为纪念晋代陶侃所筑“运甓亭”,并将其易名“惜阴亭”,教育人们惜时励志。据《汝州全志》记载,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出任汝州知州,任内“刚明廉慎,诚心爱民”,并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创办圣学书院,置房舍数十间,名立雪、春风、诚敬、涵养、践履。离任时民众涕泣攀辕不去者连绵数十里。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任南京户部员外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任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兼宁夏河东兵备道长官,后官至都指挥使。去世后,皇帝下旨御葬,今尚岩镇张桥村南遗址尚存。
崔文奎(1451~1536),字应宿,号松溪,明代济南府新泰县苗庄(今山东新泰市龙廷镇苗庄)人。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二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十一年(1498),升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十六年,转任山西布使司左参政。正德初年,其母其父先后辞世,崔文奎回乡守孝。服阕,诏起复,因宦官刘瑾和焦芳浊乱朝政,辞以疾病,未就。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七年,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粮储。十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十一年,崔文奎“修河”之际,重修济宁梁祝之墓,并树《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以记其事。嘉靖元年(1522),崔文奎任南京工部尚书。因与权臣张璁、桂萼意见不合,多次请辞。嘉靖四年,辞官归里。赐五时朝服,晋阶为从一品。卒谥康简。新泰城敕建司空坊旌表褒扬。著有《康简公文集》。
屠滽,字朝宗,号丹山,出生于1440年,鄞县城江北岸(今属江北区)人。 
安绍芳 字茂(懋)卿,号砚亭居士[明](1548-1605),卒年五十八。安如山之孙,安希尧之子,无锡(今江苏无锡)诸生,所居曰西林一片石。能诗,工词翰,书临曹娥碑,山水摹黄公望、倪瓒。旁及写兰竹,别具一种清芳。不易为人作,姑以自寄其潇洒而已。有《西林全集》行世,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宇文护(513年—572年4月12日) ,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初期权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557年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赵贵、独孤信对其掌权不满,暗中策划将其除掉,事败后纷纷被害,北周政权稳定下来。宇文护也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一时间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的实际主宰者。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又命柱国大将军杨忠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围攻洛阳,因北齐援军赶到,无功而返。伐齐的挫败,使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大为降低。宇文护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后执政十五年之久,对北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宇文邕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不甘做傀儡皇帝。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其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诏恢复宇文护爵位,谥号为荡。
姜诗,字士游,广汉郡雒县泛乡(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东汉时期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主人公。 格外孝顺,尽心侍奉母亲。永平三年,举孝廉,授郎中,出任江阳县令,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卒于任上。 汉明帝下诏立祀,彰扬“一门三孝”,修建「姜公祠」。唐朝王勃和韩愈撰写碑文。宋英宗治平元年,修建孝感庙。宋徽宗时期,追封至孝广文王。
喻茂坚(1474~1566),字月梧,号心庵,明四川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祖籍江西丰城,明朝法学家、著名廉吏。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主持编著《问刑条例》,著有《梧冈文集》等。
乔世宁(1503—1563),男,字景叔,明耀州小丘人。他编纂了一部誉满三秦的《耀州志》。这是耀州历史上的第二部州志,为明代陕西县志中八大名志之一。 
吴廷翰 ,号苏原。明无为州人。
刘鸿训(1565—1634),字默承,号青岳,又自号“四素山房主人”,太和庄人(今周村区丝绸路街道建国社区),刘一相之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曾出访朝鲜,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谕德,天启七年(1627)入内阁,任东阁大学士。后官至内阁首辅,授太子太保衔,升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国家军政机务,时称“金筷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