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钦安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钦安殿是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宫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经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最后拆除。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3

绅无一人迎见者,夹伪司几死。余死亦在旦夕,幸皇清大兵入关,逆贼宵遁,余潜回上林,养疴村落。上林丞郭公永泰报部,起送至京,......补吏科都给事,......余上《大雠未报受职不安》一疏,

......谕:即日受事。荷蒙再生,以至今日,......惭愧欲死。"说明农民军进京后,孙承泽一直被"闭之空室",并未赴任就职,亦未提《爝火录》记载的向他"借银充饷"的事,但投靠清朝则是事实。孙承泽临终前与同乡知交王崇简说:"惟时当多事,未能恝然";殁前一日赋诗云:"进退死生两大事,孤心留取照幽墟。"始终以未能殉节胜国为憾。

四 关于点校的帮助

  《春明梦余录》始刻于内府,为乾隆间敕辑《古香斋袖珍十种》之一,系利用武英殿刊刻诸书之"梨枣余材","爰仿古人巾箱之式"刻成。"古香斋"系乾隆为皇子时读书处的额名,即钦安殿西乾隆旧邸重华宫的东庑葆中殿。"古香斋"刊本小字九行,行二十二字,版口高十厘米,宽八厘米,故称"袖珍"。目录及每卷首尾均刻有《古香斋鉴赏袖珍春明梦余录》,书口则仅刻《古香斋春明梦余录》。书中避讳至弘历,为乾隆时刻本。同治、光绪间南海孔广陶翻刻《古香斋袖珍十种》,标明《内本重镌古香斋春明梦余录》,"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藏版"。又目录末页篆刻"皇清光绪辛巳冬、壬午孟冬南海孔广陶总校重镌",则重刻时间为光绪七、八年。

《春明梦余录》还有几种抄本:一是乾隆三十年敕辑的《四库全书》本;一是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

等辑的《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以上两种抄本,均据内府刊本钞录。此外,北京图书馆还藏有一

前言 一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8

春明梦余录 四八

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玄修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下曰仁德堂,东曰忠义室。曰仁荡门,曰义平门,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原名长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二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盖兴献帝所生之地也。再西曰嘉德右门,曰隆德殿,祀三清诸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后改长春

宫。广和右门

[之北,向东]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

西曰咸福宫,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一路之大略也。

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亭曰御景。池亭二: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修。东南曰琼苑左门,西南曰琼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9

苑右门。钦安殿后曰顺贞门,此外,则玄武门矣。

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中悬神宗御书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法十大字。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西北曰省愆居。殿之西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殿东向后开门者曰圣济殿,御用药饵之所。再则徽音门,亦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宫,又奉宸宫、勗勤宫、承华宫、昭俭宫。麟趾门之东曰关雎左门,西曰关雎右门。再西曰元辉殿。再北朝南者曰宝善门。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街东则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又东北并列二门:曰履顺、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门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宫妃养老之处。自宝善门亦可通玄武门,其中之门则莲花门也。皇极门之西曰归极门,门西曰武英殿。殿西曰大庖,曰尚膳监。东北曰思善门,曰仁智殿。西南曰御酒房,又北曰慈宁门。嘉靖十五年,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慈宁宫。过慈宁宫,皆内侍直房。再北过长庚桥则玄武门矣。

紫禁内城之外,北安门东曰黄瓦东门街,南曰尚衣监街,北曰司设监。再东酒醋面局,曰内织染局,曰皮房、纸房,曰针工局,曰巾帽局,曰火药局。再东稍南曰供用库,曰番经厂,曰汉经厂,曰司苑局,曰钟鼓司。再南曰新房,曰都知监,曰司礼监,曰御

卷之六 四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5

乾清宫后披檐东思政轩扁、西养德斋扁 俱崇祯五年四月二十日安。中圆殿更交泰殿扁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景和门牌 隆福门牌

方殿 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添额。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拆方殿,改造寿安殿。泰昌元年十月二十六日拆。

坤宁宫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东露顶安德斋改贞德斋,崇祯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安扁。西露顶养正轩,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扁。东披檐清暇居,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安扁。北围廊游艺斋,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安扁。

永祥门 增瑞门 俱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添额。

基化门牌 端则门牌

广运门更坤宁门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钦安殿牌 天一之门 嘉靖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添牌。

万春亭牌 千秋亭牌

已上二亭,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添牌。

对育轩 嘉靖十四年五月初十日更玉芳轩,添牌。

卷之六 五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44

春明梦余录 一一四

音乐莫盛于唐,有太常、雅乐二部。堂上立奏,谓之立部;堂下坐奏,谓之坐部。有鼓吹署,令所掌铙歌、鼓吹。曲有龟兹、疏勒、高昌、天竺诸部,谓之胡乐;有教坊、梨园、法曲;有杂乐、杂戏;又有山车、陆般(船)、马、犀、象;及宫人所舞奏霓裳羽衣之曲。每大酺、赐宴,以次陈奏,即汉武角抵鱼龙之戏也。高宗因立太子,勅宴百官,命散乐自宣政入,太常博士袁利贞请罢散乐,甚为知礼。大殿宴会用舞队,乃相沿元人陋习,宜制盛世君臣相悦之乐,以彰一代之盛。

赐宴之日,其官卑禄薄者免。宴赐以钞,谓之节钞。大宴之外,如遇太后圣诞、太子千秋寿面及立春日春饼,元宵圆子,四月初八日佛诞日用不落荚,端午凉糕、粽子,重阳糕,腊八日面,俱先期奏请。至日,早朝毕,复奏,百官随一拜三叩头,起。宴毕,复一拜三叩头,而出。嘉靖十四年四月,上谕夏言曰:内殿礼仪,四月八日俗事宜革,其赐百官不落荚亦当改。已复谕曰:礼记月令谓是日麦先熟,荐寝庙,今岁以孟夏之五日荐麦,内殿赐百官麦饼。大学士张孚敬、李时奏曰:不落荚者,相沿释氏之说,于礼无据,仰见皇上据经析理,得先王遗意。遂着为令。查万历中光禄寺志称:四月初八日,英华殿、钦安殿用大不落荚二百对,小不落荚三百对,红枣一斤十二两,而乾清、坤宁、翊坤等宫,每宫大五十对,小一百对,各小宫大三十对,小五十对,多人每不落荚四个,皆以糯米、粳米、黑糖、蜜、红枣为之。则世庙所废,万历间似复行矣,惟宴改为麦饼,则在四月初五日,于午门前宴百官,有上桌、中桌二样,阁、部单坐,宫坊以下各双坐。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23

大享礼,以二祖并配;至郊祀,专奉太祖配。十年,改以启蛰日行祈谷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配。十七年,改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是年,欲倣明堂之制,宗祀皇考,以配上帝,诏举大享礼于玄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玄极宝殿者,大内钦安殿也。殿在乾清宫垣后。隆庆元年,罢大享祈谷礼,玄极殿仍改为钦安殿。圜丘泰元门东有崇雩坛,为制一成,东为神库。嘉靖中,时以孟夏后祭天祷雨,祈谷坛成,未行而罢。

洪武元年二月,勅礼官太常曰:昔圣帝明王严于祭祀,内致诚敬,外致仪文。朕膺天命,首崇祀事,顾草创之初,典礼未备,何以交神明,致灵贶,其博考郊礼以闻。丞相李善长、学士陶安、太常卿胡惟庸等奏:国有大祀,曰圜丘,曰方泽,曰宗庙,曰社稷,若他诸中祀、小祀,各具沿革以进。于是祀天圜丘,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诸神从飨;祭地方丘,以岳、镇、海、渎诸神从飨,而前代太一感生五帝诸不经之祀俱罢。撰二丘乐章。安等又言:古者天子五冕,祭天地、宗庙、社稷诸神,各有所用。上以五冕礼太繁,惟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二年,奉仁祖配。时中都亦有南、北丘焉。五年,上亲郊,皇太子居守,亲王戎服从。七年,以大祀献终乃分献,未安。学士詹同、宋濂言:请初献奠玉帛已,分献官即初献,亚献亦如之。上曰:善。八年,从学士乐韶凤之请,定大祀登坛脱舄礼。九年,令郊社大事,国有三年丧不废。十年春,且郊,感斋居阴雨,览京房灾异对,始定合祀礼。二十三年,合祀礼成,上作大祀文,并歌。文略言:朕闻太极之化,天开乎子,地辟

卷之十四 一九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29

谁者以神传。洪宣承平此曾阅,甲申桑海无还丹。乔木颇与世臣类,作歌讵止斐鸿篇!

〔臣等谨按〕御花园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御花园正中为天一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天一门前列金麟二。

天一门北南向为钦安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钦安殿祀元天上帝,殿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统握元枢。中顶安渗金宝瓶,殿前方亭二。

钦安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山正中有石洞。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石洞门颜曰堆秀,左侧恭镌皇上御书云根二字。

崇山巅有亭曰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摛藻堂向为藏弆秘籍之所,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乾隆三十八年,命汇集四库全书。复命择其尤精者录为荟要,计一万二千册,于堂内东西增置书架庋弆,仍依四库之序。恭悬御书额曰摛藻抒华。联曰:庭饶芳毯铺生意;座有芸编结古欢。西室门外联曰: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门内额曰宿凤。联曰: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皆御书。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1

乾隆三十二年御制绛雪轩诗 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轩倚御花园东壁,绛雪亦旧额。元霜宝为伴,玉宇额犹存。岂必芳华对?常看逸韵骞。培根真是瑞,凡雪后必收培各树根,率成例事。色泽那堪论?

乾隆三十五年御制绛雪轩即景诗 御花园赏万几闲,坤宁门后为御花园,轩在东厢,庭前古海棠数本,以此得名。滕六飞祥意不悭。真瑞喜犹逢腊后,虚名何必取嵰山?鼎瓯烹瀹韵诚惬,筐筥扫收事已闲。每雪后仆役扫收培树,例有赏,故无不喜为。松柏可培海棠否,性殊贞脆识其间。

〔臣等谨按〕绛雪轩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绛雪轩南即琼苑东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琼苑东门详见前。

钦安殿西稍北为延晖阁。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延晖阁上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凝清室。东间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阁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皆御书。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延晖阁春望诗 禁林崇阁枕红墙,暇日登临喜载阳。北户景山秀堪揖,南墀古柏俨成行。宫庭基业期恒固,帝里枢机协大当。累洽百年诚富庶,持盈惟是敬为防。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五

国朝宫室

钦安殿后为承光门,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即紫禁城北门也。国朝宫史

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宁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内为景仁宫。同上

〔臣等谨按〕景仁官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赞德宫闱。

广生左门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承干(乾)宫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

大成左门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钟粹门,门内为钟粹宫。国朝宫史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50

荡门,先名会极。曰义平门,先名归极。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先名广安。南者曰毓德宫,原名安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先曰贞源茂始,庆泽无终。盖兴献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德右门,先名景福。曰隆德殿,即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先名隆禧。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万安。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长春宫,更永宁,后仍改长春宫。广和右门与基化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先名寿昌。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寿安。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略也。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更名玉芳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上亭曰御景亭。东西二池有亭,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毁观化殿垒此。东南曰琼苑左门,一名嘉福。西南曰琼苑右门,一名隆德。钦安殿后曰顺贞门,即坤宁门也。此外则玄武门矣。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再后则徽音门,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殿,又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90

本纪。

原十月,上坐思善门选东宫官。路纪

原弘文馆在大内之西,正统中始革去。病逸漫纪

原慈宁宫在宝宁门北。芜史

补万历间,外方贡绿剌观音一座,其高六尺。李太后迎供慈宁宫中。过日集笺

原嘉德右门之西曰长庚门,凡夫匠淘沟及修造或宫人疾故皆开此门出入。其外自玄武门迤西可九间,自北而南,过长庚桥,至御酒房后墙,曰长连三十九间,再前层曰短连三间,连玄武门东计之,通共五十四间,总曰廊下。芜史

补宝和六店,宫中储材物处。一宝和,二和远,三顺宁,四福德,五福吉,六宝延。武宗尝扮商估与六店贸易,争忿喧诟,既罢,就宿廊下。西河诗话

补御酒坊后墙有街曰长连,又一街曰短连,总曰廊下家。张南士集

原内法酒总名长春,有上用甜苦二色,给内阁者以黄票,学士以红票。傍秋亭杂记

原内法酒出大珰造者亦佳,但或甘或冽,似未得平,令人热及好渴,不堪醉也。凤洲笔记

原坤宁宫之后则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玄天上帝之所也。有鱼池假山,奇花异树,东南曰琼苑左门,西南曰琼苑右门。芜史

〔臣等谨按〕钦安殿、御花园今仍旧名,详见国朝宫室。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91

原成化十二年八月,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等言:祖宗创为郊祀,岁一举行,极为慎重。迩者传闻皇上于宫北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用祭服祭品乐舞之具,依式制造,并新编乐章,命内臣习之,欲于道家所言神降之日举行祀礼。臣等稽之于古,未为合礼。夫天者至尊无对,非他神可比。事之之礼宜简而不宜繁,可敬而不可黩。今乃别立玉皇之祠祀,并用南郊之礼乐,相去一月之间,连行三祭,未免诚意不专。且郊祀所用执事并乐舞生皆神乐观道士为之,刑丧病疾之人一切不预。祖宗制礼盖有深意存焉。伏望圣明将所建神祠停罢,神像送宫观侍奉,祭服祭器乐舞之具送太常寺收贮,凡内廷一应斋醮悉宜停止。疏入,上命拆其祠。明宪宗实录

原弘治十一年七月,太监李广奏钦安殿设斋醮当用旛竿,工部尚书徐贯等谓非祖宗旧制,且宫禁之内不宜用此。上曰:是,其勿造。明孝宗实録

原嘉靖二年四月,太监崔文等于钦安殿修设醮供,请驾拜奏青词,给事中张嵩知其左道诬惑,请火其书斥其人,章下所司。明世宗实录

〔朱彝尊原按〕此乃建醮青词之始也。

钦安殿门曰天一之门,嘉靖十四年添额。有万春亭、千秋亭。嘉靖十五年,添对育轩,嘉靖十四年,更玉芳轩。四神祠有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毁之,垒石为山,中作石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92

门,扁曰堆秀。山上有亭曰御景,东西鱼池,池上二亭,左曰浮碧,右曰澄瑞。又有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至万历十九年毁。明宫殿额名

补王锡爵乐志斋箴 圣人作易,次豫于谦。喜起之歌,始以敕天。我皇鉴兹,弗懈于位。有毖斯斋,惟以乐志。其乐伊何,匪遨匪游。其志伊何,乐而不流。乐有从理,亦有从欲。安危之机,辨之幽独。何以辨之,惟志之持。志一常安,志烦则危。惟几惟康,无逸乃逸。君子攸居,万年无斁。王文肃文草

原夏言钦安殿钦安殿前修竹园,百尺琅玕护紫垣。夜夜月明摇凤尾,年年春雨长龙孙。桂洲集

钦安殿后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玄武门,每夜更鼓在焉。芜史

〔臣等谨按〕钦安门、顺贞门,本朝俱仍其旧,玄武门即今神武门也。

原隆庆四年二月,建英明阁于禁中。明穆宗实录

原大内后门有丹漆巨梃一支此扉,不知几何年矣。成化间偶堕地破,乃髹竹,中藏卷三,一为王摩诘画真迹。国史唯疑

原紫禁城内之河,则自玄武门之西从地沟入,至廊下,南过长庚桥里马房桥,由仁智殿西、御酒房东、武英殿前、思善门外、归极门外、皇极门前、会极门北、文华殿西,而北而东,自慈庆宫前之徽音门外,蜿蜒而南,过东华门里古今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亦自巽方出,归护城河,或显或隐,总一脉也。芜史

原北中门之南曰寿皇殿,曰北果园,殿之东曰永寿殿,曰观德殿,与御马监西门相对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9

祇坛在外壝之内。存心录

原昊天上帝配帝位,版长二尺五寸,阔五寸,厚阙寸,趺高五寸,黄质金字。大明之神金地朱书,夜明之神黄地素书,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之神俱绿地金字,云师、雨师、风师、雷师之神俱丹漆金书。明嘉靖祀典

补国朝于大祀殿祀昊天上帝,凡所谓天皇太乙之类,一切革去,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仅见也。博物典汇

原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每岁合祀。洪熙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九年,勅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至祀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则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祭,奉太祖、太宗同配。十年,又改以启蛰日行祈谷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秋九月,诏举明堂大享礼于大内之元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享。元极宝殿即旧钦安殿也。是冬十一月,上皇天上帝尊号。十八年春,行祈谷礼于元极宝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礼部岁用季秋行大享殿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极宝殿。隆庆元年,诏罢祈谷、大享二祭,复元极宝殿仍名钦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世宗所更定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54

国朝宫史 二八

子侄有可托者,议出几人,俾各领本银,或城内或圆明园,作何生息,听其经营。每两以一分起息,切不可放债。如经手之人将本银亏空,即扣众太监钱粮偿补。彼惧受众人怨恨,自然不敢亏空。本银长久收贮,所生利息即赏与尔等太监,遇有红白之事及出外当差需用,尔等酌量动支此项银两。 陈福、苏培盛、李英等谨奏:奴才等屡蒙圣恩,厚加赏赉。今复恩

赏生息银两,俾得长久饶裕,感戴洪慈,永永无既。伏思奴才等弟男、子侄中可以委托者,实难其人。且奴才等身在宫闱,不能时加查考,日久难免亏欠。今谨议将此银或于宫内或于圆明园开设典当铺一座,所得利息陆续收存,嗣后凡有出外当差及遇紧急需费之事,即将此银酌量动支赏给。仰恳圣恩赏派经理此事人员,奴才等亦派首领二名轮

流掌管,庶无亏欠等弊。谨奏。 五月二十九日,奉上谕:尔等同内务府总管商议,派有身家闲散数人,将此银交与伊等,听其经营生息。尔等亦派二人照管。

  雍正七年五月初六日,上谕:尔等所奏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场一事,既经奏闻,则必称奉旨为皇后建祝寿道场。朕思以下敬上为礼,若君上与臣下祝寿,成何体统?昔圣祖皇考为宁寿宫太后启建道场,原系孝思,欲尽臣子之诚。朕为圣祖皇考、皇太后圣母启建道场,亦是朕之孝思。今尔等为皇后在朕宫闱建立道场,殊非典制。且尔等愿为皇后立道场,不拘在何处俱可,如在钦安殿,则于体统有碍。又,奉上问:「皇后千秋之日,朕颁赐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再,「诸太妃千秋之日,送去表里、金银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37

钦安殿斗香仪

  每岁元旦,宫殿监率该处首领太监等于钦安殿天一门内正中设斗香,恭候皇帝亲诣拈香行礼。其每月朔、望俱设斗香,宫殿监等敬谨拈香行礼。

祀竈仪

  每岁季冬二十三日,坤宁宫祀竈。宫殿监先期奏闻。至日,宫殿监率各该处首领太监等设供案,奉神牌,香烛、燎炉、拜褥各具,陈祭品三十三,黄羊一。届时,奏请皇帝诣佛前、神前、竈神前拈香行礼。礼毕,皇帝还宫。宫殿监奏请皇后行礼,亦如之。礼毕,皇后送燎回宫。

令节设醮仪

  每遇年节,钦安殿各设道场,拜进表文。其道场用外道官、道众者,所用一切钱粮内务府掌之。届日,宫殿监率各该处首领太监等关防。其道场用太监道官、道众者,所用一切钱粮由宫殿监行文内务府派员备办。届日,宫殿监率该处首领太监等瞻礼。俱各具牌奏闻。

卷之六 典礼二 一一一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42

国朝宫史

二一六

时。婪春破夏日方永,委砌筛帘絮正纷。最是常年添闷处,底教触目总成欣。

  御制咏御花园藤萝诗丙寅禁松三百余年久,女萝施之因亦寿。每携春色见薰风,似顾杏桃开笑口。或苍或艶虽不伦,齐年恰比列仙真。窥户小儿发已雪,双成绰约犹娇嫔。蜂衙蝶阵年年判,兔葵燕麦何须叹。清和沐雨影亦鲜,便入虾须上龙案。昼长几暇倚玫除,南亩初霑忧虑舒。却忆风人善体物,匪伊垂之带有余。

  御制御花园古柏行己巳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拏天。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御园松柏森森列,居然巨擘标苍顔。粗皮硉兀心不死,倚壁如拍洪厓肩。左日右月爲两目,春草秋花参四禅。仙人炼气不炼肉,形若槁木神乃全。昔者公旦象六爻,是爲九二见在田。又如瑶池会王母,赤松子应领羣仙。韦偃直干不可得,而今谁者以神传。洪宣承平此曾閲,甲申桑海无还丹。乔木颇与世臣类,作歌讵止斐鸿篇。

  正中爲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南向爲钦安殿,祀元天上帝。御笔匾曰:"统握元

枢]。顶安渗金宝瓶。殿前方亭二。其东稍北,叠石爲崇山,山正中有石洞,洞门顔曰 "堆秀],左侧镌刻御笔"云根]二字。山巅有亭曰"御景亭]。山之东爲摛藻堂,堂内经史子集插架四周。御笔匾曰:"摛藻抒华],联曰:"庭饶芳毯铺生意,座有芸编结古欢。]西室门外联曰:"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门内匾曰:"宿凤],联曰: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44

国朝宫史

緑苔。

二一八

  御制绛雪轩诗辛巳名轩因对花,取义缘体物。酣春虽尚遥,符甲机已郁。卽看六霙积,何异嵰山蔚。金麦玉壶供,银燕彩屏拂。休征协雨暘,宴息宥密勿。

钦安殿之西稍北爲延晖阁。阁上御笔匾曰:"凝清室],东间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楼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牕挹翠,霞带晓屏舒。]

御制延晖阁春望诗辛巳禁林崇阁枕红墙,暇日登临喜载阳。北户景山秀堪揖,南

墀古柏俨成行。宫庭基业期恒固,帝里枢机协大当。累洽百年诚富庶,持盈惟是敬

爲防。

  阁前相对爲四神祠。阁西爲位育斋。斋西爲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爲澄瑞亭,卽亭爲斗坛。亭南爲千秋亭。又南爲养性斋。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楼上正中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飞龙在天],左室联曰:"心迹只今偏爱澹,诗情到此合添幽。]又联曰:"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右室联曰:"自是林泉多藴藉,依然书史得周旋。]又联曰:"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楼下正中御笔匾曰:"居敬存诚],联曰:"体道鸢鱼看活泼,消闲书史挹菁英。]又联曰:"暇当绨几身聊憩,景入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45

纱疏意与存。]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联曰:"古香研道祕,新藻发春妍。]南楼下东向联曰:"四季风光无尽藏,百城古帙有余馨。]皆御笔。斋之南卽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爲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爲延和门,右爲集福门,东西向。正中爲顺贞门,其北相对爲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卽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爲东一长街。南卽内左门,中爲近光左门,北爲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卽

琼苑东门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爲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爲景仁宫。前殿御笔匾曰:"赞德宫闱]。广生左门之东相对爲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干门。门内爲承干宫。前殿御笔匾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大成左门之东相对爲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爲锺粹宫。前殿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裊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以上三宫俱顺治十二年重建。三宫之东爲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爲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爲延禧宫。前殿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爲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爲永和宫。前殿御笔匾曰:"仪昭淑慎]。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爲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爲景阳宫。前殿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九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117

太监四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

  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钦安殿兼城隍庙

首领三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俱充道士,专司唪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

寿皇殿

首领一名 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四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供奉御容前香烛、洒扫、坐更等事。兆祥所

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卷之二十一官制二

四六五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4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朱彝尊蒙召入南书房供奉诗:本作渔樵侣,翻联侍从臣。迂疏人事减,出入主恩频。短袂红尘少,晴窗緑字匀。愿为温室树,相映上林春。

蔡升元蒙恩入直南书房诗:蓬壶方丈迥难攀,特诏趋陪供奉班。岂有寸长窥圣藻?常教尺五近天颜。尚方给札云窗静,秘阁翻书昼漏闲。从此朝昏依日月,更无尘梦到家山。

东为宫监办事处,有圣祖御书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制如中和殿。藏御用宝玺于此,凡二十有五。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

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福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

坤宁宫之后正中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为钦安殿,南向,奉玄武神。

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中有石洞,御书云根二字。山上有御景亭。亭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于此。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南为万春亭。再南为绛雪轩,西向,轩前多植海棠。南卽琼苑东门。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5

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额曰凝清室。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卽亭为斗坛。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卽琼苑西门。

殿后为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为神武门,紫禁城之北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卽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神,更为严肃矣。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有景仁宫,前为景仁门;承干宫,前为承乾门;钟粹宫,前为钟粹门;俱南向。

长元按:承乾宫明为东宫贵妃所居。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有延禧宫,前为延禧门;永和宫,前为永和门;俱南向。

东二长街之东有景阳宫,前为景阳门。宫内御题额曰学诗堂,藏宋高、孝两朝御书诗经真迹及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共十二卷,有御制记并诗。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西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街北向西者为钦昊门,内为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

东二长街之北为千婴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干东五所也。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76

[五] 《故宫考》:"此宫在明为皇后寝室,所谓中宫也。宫后有秋千,清明节宫眷游戏于此。清制,凡祭必于寝,故中四间后改为祭天跳神之处。东边有长桌一,以宰牺。后有大锅三,以煮祭肉。西边有布偶人之画像,盖其所祭之神。壁上挂一袋,俗名子孙袋,内储幼年男女更换之小锁(清俗幼年男女身均佩锁,男至成婚,女至出嫁而止。每年岁末将旧锁更换,储此袋中),此外铜铃、拍板、布幔等物,均祭时女巫歌舞所用,尚存满洲旧俗。元旦皇帝行礼后,在南炕升坐进胙肉,召王公大臣同食,皇后则于东暖阁率贵妃以下同受胙分尝。东暖阁并作大婚时洞房,内有楼供佛像,楼下当中有新莽嘉量。宫西二间内有神亭,为储祭天神像之用。宫外有神竿,又名祖宗竿,清俗于祭天时于竿东北设案,陈头骨、胆、脍、米等,祭后献头骨于竿端,置胆脍及米于竿碗内,然后帝后受胙"。

[六] 《故宫考》:"西暖殿与弘德殿相对,内有各种药品"。

[七] 《故宫考》:"坤宁门旧名广运门,嘉靖十四年七月,改坤宁门为顺贞门,遂改广运为

坤宁"。

校勘记:

① ② 据《国朝宫史》卷六增补。

御花园正中南向者为天一门,[一]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天一门外列金麟二。门内南向者为钦安殿。殿顶镶渗金宝瓶,恭祀元天上帝于殿中。[二]殿前有方亭二,殿后稍北叠石为崇山。[三]山有石洞,山巅有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

书名:酌中志 页码:132

酌中志卷之十六 二十六

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振,变灾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其量定处所,并立寺名,具为事条以闻,称朕哀矜之意。按今都城宣武门外之悯忠寺,寔其一焉。寺有唐刻石碑,系苏灵芝书,传为李北海笔,然有史思明字样,则非贞观时碑可知。累臣自崇祯戊辰秋絶荤酒,皈依释氏。又诵金刚等经,又得详味莲池大师所纂《弥陀疏抄》、《菩萨戒发隐》等编。叹服释教宏博,诚暗助圣朝治化不浅。或在至戚密友苦口劝戒所不能感格之人,或自己于内典发露,真可使神■汗流。至壬申春,山东巡抚余公大成者,博山大师弟子也。因孔有德之变逮狱,累臣得侍座侧,蒙指教,且云:我圣朝《大明会典》所载,每月禁刑十日,卽十斋期也。凡未能长斋者,先习十斋,加至正、五、九月,循诱后人,慈悲方便门也。盖治世法与出世法,卽儒门成己成物,用行舍藏之道,凡具慧性上根法器之人,当终有憬然悟觉,翻然忏悔者焉。总宪唐公世济长男元竑,万历乙卯中浙江乡试,持斋二十余年,甘心恬退,推精禅学,亦博山大师弟子也。甲戌冬,唐留都召北任总宪,元竑因虑日久年衰,曾剌血写家书劝唐辞官,唐不听。丙子秋,□由宣镇东北入犯,潜从天寿山后柳沟深入,踰皇陵,陷昌平,薄都城,残掠畿辅,竟饱扬去。其冬,奉旨朝官各举素具边才者,唐荐及霍维华,奉旨逮唐狱。元竑闻之,号泣奔北,无可奈何,遂复断盐豉,持白斋,剌血写金刚经二函,叩佛祈佑。丁丑夏,部拟唐戍,奉旨俞允,以唐素有清名也。唐亦不知维华于丁丑正月内已客死戍所也〔二二〕。

番经厂 习念西方梵呗经咒,宫中英华殿所供西番佛像,皆陈设近侍司其香火。其隆德殿、钦安殿

书名:酌中志 页码:141

酌中志卷之十六 三十五

纳课程。以上听正副提督、掌司节制,而司礼监钤辖之。凡在京大小丧柩得于安定、西直、东直、阜成、崇文门发引,余四门不许丧柩出也。

在京府第 王府,每承奉正副二员,典宝官数十员。公主府,每中使一员,阍者数十员。

圣驾御前 凡每日亲近内臣,自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之次,而名位尊显者,曰乾清宫管事。其第一员或第二员则提督两司房者也。曰打卯牌子,则随朝捧剑者也。其次曰御前牌子,曰暖殿,则朝夕在侧者也。次曰管柜子,曰人数司房、管掌司房,曰御药房、御茶房,曰管库。又次曰管弓箭,曰弩马,曰尚冠等四执事,则并尚衣、尚履、管净者也。曰带刀,曰报时刻、并大庖厨、宫后苑、班上、吹响器,及钦安殿、隆德殿、英华殿之陈设,以上皆穿红,总谓之曰近侍也〔三七〕。曰某宫近侍,则答应皇后、妃嫔、皇子女等近侍,各数十员不等。总穿红也。

御药房 提督太监正副二员,分两班。余曰近侍,二三十员。未进宫、未穿红者,曰习医官人,三四十员。职掌上用药饵,与太医院相表里。凡选官人进内,必拨年少者三五十人,选医教习,读药性赋、医要集览及素问、脉诀等书。祖宗以来,无敢有闲人入药房者,防至密也。逆贤用事,则大不然,可叹也。凡圣体违和,传放御医。至日,四人或六人吉服入宫,不论冬夏,必于殿门之内设炭火一盆,中焚苍术杂香,人人从盆上入。叩头毕,第一员膝行跪诊左手,第二员跪诊右手,仍互更再诊毕,各将圣恙大畧,面奏数言,出至圣济殿,计药开方,具本。御药房用金罐煎进之,罐口以御药谨封缄之。

御茶房 秩视御药房,分两班。牌子四员,常行近侍三四十员。职司茶酒、瓜果。凡圣驾出朝、经筵讲

书名:酌中志 页码:161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三

之意也。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也。水不堪汲,天启六年亦曾修浚,而味不改,真废井矣。正北曰四德门,再西曰咸安宫,穆庙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隆福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先帝改曰长春宫,成妃李老娘娘曾居之。及遭革封之后,移于干西某所居焉。广和门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神庙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西之房五所。其西后小门,凡有事则开,如东后小门总干清门官经管启闭也。以上则西一路之大畧也。东西后小门之外,皆有惜薪司贮柴炭之园,备宫中进用。坤宁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安玄天上帝之所也。有门曰天一之门。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世庙时,两宫回禄之变,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其灵迹显佑云。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曰承光门,集福门,延和门。苑内曰万春亭,千秋亭,曰对育轩,清望阁,曰金香亭,玉翠亭,曰乐志斋,曲池馆,曰四神祠,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曰堆秀。上盖亭一座,名曰御景亭。东西两处鱼池二,其东曰游碧亭,西曰澄瑞亭。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可人。东南曰琼苑东门,西南曰琼苑西门,卽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之北首也。其南首则东西夹墙也。钦安殿后坤宁门,嘉靖十四年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逆贤时,更鼓房牌子侯得用惨■无比,较外之许显纯为更甚。凡需索不遂而心欲毙之,则用连七纸写病重手本一件,藏于身边,叩见逆贤,探其口气。可以毙,卽将手本

书名:酌中志 页码:184

酌中志卷之十九 六

或丹陛上服之,照外廷仪注行庆贺山呼礼,赞礼官大声鸣赞,如鸿胪寺焉。班首亦致词焉。自魏良卿晋封后,逆贤卽改戴公侯伯爵簪缨,出班行礼致词,位在体干上。至今上初登大宝,旧例,宫中内外各执事印公,行礼磕头庆贺。逆贤欲仍戴簪缨,照先帝时朝服行礼,惮圣主英明未果,止本等服色磕头呼万岁礼也。

笏 以象牙为之,与外廷同。

抹布 非布也,是素纻丝或绫,染黄,长五尺,阔三寸,双层方角,如大带子之式而无繐。凡乾清宫管事、牌子、暖殿、御药房、管柜子、御司房、管库、管弓箭,请小轿四执事牌子〔一一〕,钦安殿、隆德殿、英华殿陈设近侍,须蒙赐过者,方敢佩于贴里之右〔一二〕,而蟠结绦上双垂之,露半条于外,垂与衣齐。

刀儿 小牙筯一双,小尖刀一把,长六七寸不等。银镶鲨鱼皮等鞘,以红绒辫系束于衣左牌繐之上,以昭近臣殊宠。非外衙门之所敢望也。惟司礼监是礼仪衙门,斯不屑抹布、刀儿也。铎针 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葫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端午则天师。中秋则月兔。颁历则宝历万年,其制则八宝荔枝、卍字鲇鱼也。冬至则阳生,绵羊引子,梅花。重阳则菊花。遇万寿圣节则万万寿、洪福齐天之类。洪福者,于齐天字之傍,左右各有红蝙蝠一枚,以取意耳。凡遇诞生、婚礼及尊上徽号、册封大典,皆万万喜。此所谓铎针者,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按蟒衣贴里之内,亦有喜相逢名色,比寻常样式不同:前织一黄色蟒在大襟向左,后有一蓝色蟒由左背而向前,两蟒恰如偶遇相望戏珠之意。此万历年间新式,非逆贤创造。凡婚礼时,惟宫中贵近者,穿此衣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388

雪桥诗话三七〇

捧米碟,洒米一次,祷祝祭天,毕,又洒米二次,然后行礼。礼毕,司俎以牲颈骨穿于杆端,精肉及胆,并所洒米,贮于杆斗内,始立起神杆,将净纸夹于杆与倚柱之间。小除夜祀灶,圣祖六十一年未尝举行。世宗定嘉平廿三祀灶日,于坤宁宫祀神,并南面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东厨灶神位前,亦致三叩,见乾隆乙卯坤宁宫祀灶御制诗注。先一日,干清门侍卫至南苑,猎取黄羊,以二十三日回京,供大内祭灶之用。宫内遇万寿、元旦,于天香亭设案,奉神牌,香烛、燎炉、拜褥各具,届时亲诣拈香。冬至、夏至,未亲行郊礼,则于宫内设供。立春、立秋、立冬,亦如之。仲春之朔祭日,仲秋之望祭月,七月七日祭牛女,宫殿监司其事。天穹宝殿、钦安殿,斗坛斗香,年节设醮,皆有举莫废。

王文简上陵歌应制云:两京相望海云开,驰道如弦候骑催。金马碧鸡新奏捷,太平天子上陵来。令支回合万重山,闪日旌旗虎豹间。东望风云过沛县,西来车骑出萧关。 辽水东回北镇斜,龙蟠虎踞帝王家。依依最是关门柳,十二年前拂翠华。 艰难王业本岐丰,扶杖来观父老同。诏赐大酺还给复,一时歌舞遍辽东。康熙六年,圣祖亲政。十年,谒福陵、昭陵。二十年,平定云南。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命驾东巡,躬谒陵庙,以告成功。文简四诗为此时作。御制三月初六日告祭福陵恭述十韵云:瑞霭钟灵阙,晴烟绕閟宫。万山皆拱北,百水尽洄东。夭峤盘峰秀,纡回磴道通。俯看环众象,遥睇极高崇。松柏丸丸直,冈峦面面同。恢宏思祖烈,建树本神功。战术无前略,谟谋启后衷。挥蛇曾握剑,定鼎有遗弓。展礼威仪整,申诚俎豆丰。车书叨继统,藐尔愧微躬。初八日告

书名:明宫词 页码:101

「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时王越、陈钺媚直,丑复作直,持双斧趋跄而行。 或问故,答曰:「吾将兵惟仗此雨钺耳。」问:「钺何名?」曰:「王越、陈钺也。」上微哂焉。朱永掌 十二团营,役兵治私第。丑作儒生高吟曰:「六千兵散楚歌声。」一人曰:「八千。」争之不已。丑 徐曰:「汝不知,二千在保国家盖房子。」上密遣尚铭察之,保国即撤工。成化末年,刑政多颇, 丑于前作六部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 次一人曰:「公道主者。」曰:「公道如今亦难行。」最后一人曰:「胡涂主者。」首肯曰:「胡涂如今 尽去得。」上亦微哂而已。

翟车侵早入宫城,雅步纤腰逐队行。能得东朝频顾问,押班娘子最知名。

(明稗汇钞)成化中,命妇入朝,尚书施纯妻甚端丽。皇太后谛视久之,顾左右曰:「曩选妃时,何不及此人?」

万岁山亭俯凤池,花光竹影互参差。太平天子多才思,新制连环四景诗。

(郊外农谈)凤翔之鳞游有虎臣者,慷慨有气节。成化末,贡入太学。适闻万岁山架棕棚以备登眺。 臣上疏极谏,宪庙奇之。祭酒费訚不知也。惧其贾祸,合六堂鸣鼓声罪,以刨铛锁之。俄官校至, 宣臣至左顺门,中官传旨劳之,曰:「尔言是也,棕棚拆卸矣。」命吏部予七品官,訚大惭。(静志 居诗话)益庄王勿斋集有恭次皇祖宪宗皇帝四景连环诗韵四首。

露竹风兰点染殊,御毫潇洒世闲无。何当唤起王摩诘,重绘豳风七月图。

(珊瑚网)宪庙御笔皆神像及金瓶、金盘、牡丹、兰菊、梅竹之类,今观此山水小景,潇洒出尘。 (国史唯疑)大内后门有丹漆巨梃一支,此扉不知几何年矣。成化间堕地破,乃髹竹中藏卷三,一 为王摩诘画真迹。

弘治宫词十首

南窗晴雪夜飞香,一树梅花冷月光。宫禁凄清灯欲炮,金针还绣紫鸳鸯。

(暖姝由笔)张学士元祯,弘治闲在翰林,传一宫人诗曰:「金针刺破南窗纸,偷引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当贵,倒拖花片上宫墙。」

池上芙蓉露泫香,玉阶人静月如霜。熏炉细拨沉香火,七十六铃秋夜长。

(宸垣识略)明制,皇城外红铺七十二座,铺设官军十人。夜以铜铃七十有八贮东安右门。初更遣 军人一 一摇振,环城巡警,历西安、北安、东安三门,俱会长安左门而止。每十铃以兵部火牌一 面,后复造木牌五十六面,付五门,验发铃收铃之数。弘治间失二铃,共七十有六,一 一交递, 尽而天明矣。

河灯分点碧波宽,毓秀池亭怯夜寒。西苑今宵设斋醮,外廷有奏撤幡竿。

(孝宗实录)弘治十一年七月,太监李广奏,钦安殿设斋醮当用幡竿。工部尚书徐贯等谓,非祖宗 旧制,且宫禁之内,不宜用此。上曰:「是,其勿造。」(月山丛谈)弘治中,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权倾中外。戊午岁,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下。既成,适小公主患疸,广饮以符水,遽殇。未几,清宁宫灾,有谓建亭年月不利,故有此灾。太皇太后怒,广惧,饮鸩死。

玉砚春生已解冰,紫罗斑管御筵横。承恩艳说施文用,亲得君王赐与名。

(戒庵漫笔)朝廷用笔,每月十四、三十日雨次进御,各二十管。冬用绫管裹衬以绵,春用紫罗, 至夏、秋用象牙、水晶、玳瑁等,皆内府临时发出制造。弘治中,吴兴笔工造笔进御,有细刻小 标记,云「笔匠施阿牛」。孝宗鄙其名,易名曰施文用,至今犹然。

南宫桃李艳旌斿,曲宴笙歌万岁楼。黄帕手题金缕合,帘前颁赐寿宁侯。

(弇州山人稿•弘治宫词)急遣追锋召外家,南宫桃李正如霞。自从光禄裁宣索,长日从容且赐茶。

书名:明宫词 页码:36

不是鸣球传郑重,(齐拂舞歌:暧暧鸣球,或丹或黄。)亦非蟠木荐离奇。(邹阳书:蟠木离奇为万乘器 者,左右先为之容。)采珠拾翠来江浦,点缀房栊也自宜。

帝每幸承乾宫,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

廿四番风逐候新,等闲红紫漫争春。托根讶是藏花洞,(严休复诗:「不如满树琼瑶蕊,笑对藏花洞 里人。」)妒杀雕阑笑赏人。

凡西苑花开,司苑具报,后每遣宫婢采折,以供赏玩。闲亦行幸,或宣某宫,或宣合宫同游。至则聚于花所,不过一二时而已。

四月轻绡进六宫,素衣惊与至尊同。裁冰笼雪慈云影,不踏莲舟一瓣红。

宫眷暑衣从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 「此真白衣大士也。」

连宵裁就暑衣新,掩映深红雪里春。淡作桃花浓酒晕,((日札)云:妆既传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 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分明脂粉画全身。

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袙腹,掩映而已。

圣德惟应俭是求,不遑袪服为身谋。就闲损益通为计,寸积须成万里裘。(白居易诗:「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

帝御讲筵,所御里衣袖微损,衔于外。帝以手纳之。讲官某奏曰:「衣之敝,虽过于俭,然美德也,

何必讳。」

紫界宫垣夹道长,日中行馓翠罗张。编成寒碧三千丈,一路清阴作夏凉。

宫中有夹道,驾行幸御盖行日中。田贵妃命作籧篨覆其上,从行者皆得休息。驾行宫中,例张青罗小伞,以蔽日光。

宫壶无端起怨咨,愤辞不道是微辞。信王莫讶尊称误,一醒艰难共历时。

一日,后忤帝意,帝怒詈之。后愤甚,连呼信王云。

五夜提铃绕殿行,太平高唱韵凄清。凄清偏解倾宸听,半是回风送雨声。

例选年高有学内官教习宫女,率教者升女秀才、女史官等职。有罪罚每夜提铃,自乾清宫门至日

精门、月华门,高唱「天下太平」,与铃声相应,仍还乾清宫门而止。一夕风雨中,帝觉唱声凄婉,命宣至,问姓字,曰:「韩翠娥。」特赦之,后为女史官,亦异数也。

百华幢盖护金颜,灵迹犹留殿陛间。争此一重门户隔,朝来香火是尘寰。

坤宁后苑有钦安殿,供安玄天上帝。殿东北有足迹二,传云世庙时,两宫回禄,玄帝曾立此救 火。五年秋,帝谕隆德、英华殿诸像,俱送朝天宫、隆善寺等处,惟此殿圣像独存,以有灵迹也。

一朵慈云驻不飞,堆纱宝相是皈依。(自持白业为孀操,)(涅盘经)达摩谓南天竺王曰:「汝勤修白业, 言天堂自在明了也。」)并汰黄桑作羽衣。

懿安尝用素绫作地,剪五色绢叠成大士宝相,宫中谓之堆纱佛。又用素绫与黄桑色绫相间,制衣如鹤氅式,服之以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后并不用黄桑色。

碧枚丹实悬初熟,东枣西桃候不兼。投合最怜冥果味,(冥果,蜜煎而冥于缶中。)露和崖蜜十分甜。

田贵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上。

不计工夫刻镂成,遗来屏几叹专精。假山一簇无多景,直与江山并重轻。

熹庙手制器物极精巧,时犹存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悉具,暨灯屏、香几数种。帝见之,谕收 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3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四

存诚", 联曰:" 体道鸢鱼看活泼, 消闲书史挹菁英。" 又联曰:" 暇当绨几身聊憩, 景入纱疏意与存。"北楼下, 南向匾曰:" 悦心颐神", 联曰:"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南楼下东向联曰:"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馨。" 斋西南间, 南墙上联曰:"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葩苑树相芬芳。" 皆高宗纯皇帝御笔。斋之南, 即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为承光门, 北向, 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 右为集福门, 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 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 即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

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赞德宫闱"。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燕姞梦兰赞。恭见前编,后仿此。 西壁悬燕姞梦兰图。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成柔顺",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徐妃直谏赞,西壁悬徐妃直谏图。大成左门之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为锺粹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许后奉案赞,西壁悬许后奉案图。右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前御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履和门相对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2



西室门外联曰:" 左右图书, 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 佳处得天和。" 门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

曰:" 宿凤", 联曰:" 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摛藻堂院壁, 恭刻高宗纯皇帝圣制御花园古恭柏行。

恭兄前编石上恭刻皇上御制古柏诗:

古柏布清阴, 悲含寸草心。先皇遗泽厚, 雨露亿年深。

  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向,西者为绛雪轩。轩前植海棠,轩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又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轩南即琼苑东门也。

钦安殿之西,稍北为延晖阁。阁上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凝清室"。东室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阁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阁前相对为四神祠。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即亭为斗坛,正面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神枢景福",联曰:"仁寿仰宏慈,长绵宝算;发生资大始,密运璇枢。"亭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斋东向,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楼上正中恭悬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飞龙在天",左室联曰:"心迹只今偏爱澹,诗情到此合添幽。"又联曰:"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右室联曰:"自是林泉多藴藉,依然书史得周旋。"又联曰:"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楼下正中,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居敬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1



疆。" 南向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坤宁宫铭:

万物致养,是曰厚坤。安贞广大,配天为元。昔在盛京,清宁正寝。建极熙鸿,贞符义审。思

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广博无疆,黄中正位。以继以绳,惟曰欲至于万世。

  阁上,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福德相",联曰:"功德庄严辉宝月,薰闻安乐引祥风。"阁下东室,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紫垣",西室联曰:"斯干咏松竹,天保颂升恒。"西暖阁,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春霭瑶墀,彩霞呈五色;端凝绮阁,琪树灿三珠。"宫左为东暖殿,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位正坤元"。右为西暖殿,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洽六宫"。右二殿,与昭仁、弘德二殿相对。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瑞门,稍北为瑞则门,俱西出。坤宁宫后,北向正中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也。

御花园在坤宁宫后,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园中奇石罗布,佳木郁葱,有古柏藤萝,

皆数百年物。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南向为钦安殿,祀元天上帝。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统握元枢",皇上御书匾曰:"道崇辑武"。顶安渗金宝瓶。殿前方亭二。其东稍北,叠石为崇山。山正中有石洞,洞门颜曰:"堆秀"。左侧恭镌高宗纯皇帝御笔"云根"二字。山巅有亭,曰"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堂内经史子集插架四周。高宗纯皇帝敕录四库全书荟要排贮于此。御笔匾曰:"摛藻抒华",联曰:"庭饶芳毯铺生意,座有芸编结古欢。"

圣制题摛藻堂诗 戊戌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一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二

全书收四库,荟要稡其精。事自己巳兆,命词臣校勘永乐大典,并搜辑遣书,分别应刊、应钞、应存目三种,汇为四库全书。复于应钞之中择其尤精者, 录为荟要, 列架弆摛藻堂内,以备临憩阅览。此堂原为御花园贮书之所,己巳秋即命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并有诗。盖已为之兆矣。

工今戊戌成。荟要录于癸巳夏,至今戊戌始蒇工。于焉适枕葄,亦欲励尊行。设曰资摛藻,犹非识重轻。

御制摛藻堂诗 丁巳

四库择其要,荟萃贮山堂。插架已充栋,不数二酉藏。奎壁腾华彩,长现太乙光。右文钦圣

主,弦歌暨要荒。

御制摛藻堂观书诗 戊午

随銮幸吴越,七阁遍游观。四库全书告成,既分贮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皇父复以江浙为人文之薮,发帑再缮三分,庋于扬州之文汇阁、金山之文宗阁、杭州之文澜阁,共为七阁,以嘉惠士林。岁甲辰圣驾南巡,予时随扈,因得揽其胜。荟要盈堂贮,琅函插架看。法言瞻式焕,君道凛其难。圣藻摛奎壁,右文覆被宽。

御制摛藻堂诗 己未

  圣学由天纵,先言若合符。全书浩渊海,荟要择精腴。继统遵遗诰,传心守旧谟。居忧时读礼,鱼藻影犹孤。

御制题摛藻堂诗 癸亥

四库全书贮七阁,浩如渊海实繁多。集成荟要聚精粹,择选英华遍采罗。摛藻丹宸仰充栋,味

膄御苑视同科。大内摛藻堂、长春园、味腴书室,各贮四库全书荟要一部。右文圣治光千古,末学钦承勉琢磨。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61



礼,以迓新禧。而灶神前亦致三拜。予岁岁谨遵毋敢忽。上年乙卯,是日成诗,命内廷翰林和韵,而诸人率重于祀灶,未能解予诗义,因复识明示之。明禋是日呈。政归应子是,体健此躬行。以归政而论,则今岁坤宁宫祀神,应为子皇帝之事。但予仰荷天眷,年将九旬,身体康健,且敕几训政,无异常年,自当亲诣行礼,以申虔谢。九宇率称稔,十全更一赢。从前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再扫金川,靖台湾及降缅甸、安南各一,合二次受廓尔喀降,为十全武功。曾作十全记以识之。今明亮等奏,斩馘石柳邓,苗疆全定,大功告成,则于十全之外,又赢一绩矣。天禧超自古,兢业凛持盈。自古帝王康强逢吉,五福俱备,未有能如予者。昊天鸿贶,予心且感且惕,惟有益深兢业耳。

御制坤宁宫祀灶诗 辛酉

五祀旧俗沿,黄羊盆瓶置。嘉平迓新禧,坤宁设神位。云车翔太虚,终岁蒙佑赐。法宫镇中

央,万年多福地。拜天守前规,永继祖考志。厚泽锡寰瀛,敬俟春韶至。御制坤宁宫小除夜成什 壬戌

典隆五祀亿年同,赫奕坤宁紫禁中。迓福民风传广陌,拜天祖制展皇宫。桃符焕彩欣春启,吉爆连声识岁丰。兵戢人安施教养,办香虔爇祝苍穹。兵戢而后民安,教养亟施风会,俾趋淳穆。每遇岁时令节,闻闾阎之吉爆,未尝不切切予怀而深于祈祝也。

御制坤宁宫小除夜作 癸亥

五祀循周礼,拜天祖制详。每岁小除夜,坤宁宫祀神,并南面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东厨灶神前亦致三叩,以祈年谷顺成,民和物阜之意也。礼缘义起,祖制精详,是宜遵行弗怠。

 迎禧迓青律,从俗用黄羊。户贴宜春字,炉熏有飶香。九衢传吉爆,士庶乐繁昌。令节天穹宝殿、钦安殿设醮仪仪具前编。

御制钦安殿瞻礼诗 丁巳

配极北辰拱,枢机统万神。声灵敷赤县,殿宇焕丹宸。沐德钦一己,祈恩安庶民。愿施大威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 二五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59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

典礼二十四 祭祀五

先蚕坛飨祀仪

臣等谨案:乾隆七年壬戌,始建蚕坛于西苑,所有诣坛致享、阅筐、献茧诸仪,已具前编。

稽自乾隆二十七年迄六十年,其间皇后亲祠先蚕者二,妃摄事者三十有二。嘉庆元年,皇后躬行飨祀者一。二年,今皇后以贵妃行飨祀者一。三年、五年、六年,遣妃恭代者三。六年四月,今皇后正位中宫,七年、八年,皇后躬行飨祀者二。九年、十年,遣妃恭代者二。至乾隆四十二年、嘉庆四年,例遣王福晋恭代。诚以苑窳报功,着在祀典,王政农桑并重,礼之行于宫苑者,实敬承无斁焉。至皇后躬桑仪,详见前编。

令节设供仪

臣等谨案:前编恭载天香亭元日行礼,次及仲春之朔祭日,仲秋之望祭月,七月七夕祭牛、

女,岁节天穹宝殿、钦安殿设醮诸仪,皆与现行则例相符。至坤宁宫祀灶,稽之礼经,天子不亲五祀。伏读乾隆乙卯高宗纯皇帝圣制诗识语,仰见圣论精确。盖祀灶因祀神而及,举典迓禧,其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 二四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95



国朝宫史续编 六九〇

斛半, 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 天穹殿旧额八品首领二, 嗣裁。

祭神房

  八品首领一,侍监。副首领一,无品级。太监二十六。专司祭神省牲、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旧额二,嗣裁为一。副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与首领同。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中正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八。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太

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英华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四。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首领、太监俱不设公费。

钦安殿兼城隍庙

  八品首领一,侍监。太监十四,俱充道士。专司唪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 等恭查:钦安殿兼城隍庙,旧额首领三,太监十二。嗣裁首领二为一,增太监二为十四。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8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5

冬,更曰永寿宫,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之西,南向者曰启祥宫,此宫乃兴献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嘉靖入继大统,至十四年(一五三五)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改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再西曰嘉德右门,即景福门也。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龙德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门内南向者曰翊坤宫,酌中志云: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天启改曰长春宫。广和右门之北,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门内南向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万历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之西房五所。以上西六宫及乾西五所之大略也。

御花园 坤宁宫之后,为宫后苑。中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嘉靖时两宫被灾,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崇祯五年(一六三二)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殿前有门,曰天一之门。殿后有门,中曰承光门,左曰集福门,右曰延和门;再北为坤宁门,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苑内曰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23

编者所加。

〔一〇七〕已为青宫奏特婚‘特’,本书稿原阙,据《列朝诗集》补。

〔一〇八〕此为陆深《经筵词二十首》之第十九,载《俨山文集》卷二十一。明崇祯刊本。今题为本书编者所加。前十八首见后。

〔一〇九〕此为蔡羽《引奏后卽事》之一,见《列朝诗集》丙集第十。今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一一〇〕宣索随时候至尊《列朝诗集》作:‘金水荷花接绮轩’。

〔一一一〕原题:《奉旨观栽竹钦安殿》二首録一。载《桂洲先生文集》卷六。

〔一一二〕此为王世贞《西城宫词》之一首,载《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七。今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一一三〕原题:《天启宫词》,见《日下旧闻》卷七《宫室五》。今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一一四〕此为陈悰《天启宫词》之一,原无题,今题为本书编者所拟。

〔一一五〕原题:《经筵词二十首》,载《俨山文集》卷二十一。每首诗后原有注,本书未録。

〔一一六〕名在经筵略整冠‘略’,《俨山文集》作‘各’。

〔一一七〕文华殿启奉天东‘殿’,《俨山文集》作‘东’。

〔一一八〕侍臣班从侍经筵‘侍’,《俨山文集》作‘赴’。

〔一一九〕黄金镇尺两边分‘尺’,《俨山文集》作‘纸’。

〔一二〇〕未曾暂免经传旨‘暂’,《俨山文集》作‘蹔’。

卷一一一三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08

人海诗区九八

后,青词盛行西苑焉。俱见《实録》。夏 言

钦安殿前修竹园,百尺琅玕护紫垣。夜夜月明摇凤尾,年年春雨长龙孙。《桂洲集》

前题〔一一二〕王世贞

芙蓉新样紫霞冠,细拥珠琲小凤团。一片香烟丛里出,玉真朝罢簇回銮。《嘉靖宫词》

东朝卽事光宗久居青宫,不行出阁大礼。至是循故事出阁,设座于文华殿,受朝贺。连谕先生每请回。俱见徐华亭《出阁诗注》中。朱国祚

殿庭香霭接云平,一道炉烟夹陛行。肃肃讲臣齐鹄立,金莲影里唤先生。《介石斋集》

三殿吿成〔一一三〕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永乐十五年始建,十九年三殿灾,正统五年重建;至嘉靖三十六年三殿又灾,四十一年重建,改名皇极、中极、建极。至万历二十五年三殿又灾,天启五年殿工报竣。皇极殿用金柱,中极、建极二殿用金梁。俱见《寔録》。计三殿成毁,终明代凡三易焉。世宗以‘极’名殿,取《洪范》“人君立极”之义。然皇极、建极本属一义,而中极尤为无据,轻易祖宗旧号,非礼也。且考完颜氏上京宫殿,天眷元年,改正殿曰皇极,则亦先有称之者矣。见《野获编》。沈德符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07

端本宫在东华门之内,光宗为青宫时所久居也。见《悫书》。前 人

良家三载闭长门,已为青宫奏特婚。〔一〇七〕大礼至今犹寂寞,莫言贱妾未承恩。《万历宫词》

省愆居〔一〇八〕文华殿之西北为省愆居,其底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四围亦不与他殿接,凡遇修省居此,卽斋宫也。见《芜史》。陆 深

斋辰服次圣躬劳,浅淡垂衣宝座高。昨日御批传帖下,龙纹重整赭黄袍。《俨山集》

文渊阁〔一〇九〕在奉天门东庑之东,自永乐中建,诏学士等入阁办事,似备顾问,卽所谓内阁东阁也。地居禁密,百官无敢至其地。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有不时宣索。见《震泽长话》。蔡 羽

宣索随时候至尊,〔一一〇〕石渠银钥掌中阍。西昆学士封麻晚,斜日犹开左阙门。《林屋集》

钦安殿〔一一一〕坤宁宫之后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之所也。有奇花异树。成、弘间,卽欲设斋醮于此,以非祖宗旧制而止。至嘉靖二年,大监崔文等,竟于大内请帝拜青词。给事中张嵩力谏,斥下所司。自此以

卷一九七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67

刻漏房……………………………………………………………………前人九四

前 题二

首…………………………………………………………………王世贞九四

端凝殿……………………………………………………………………前人九四

玉食馆……………………………………………………………………前人九五

御憇房……………………………………………………………………前人九五

恭默室……………………………………………………………………前人九五

东阁……………………………………………………………………前人九五

暖阁……………………………………………………………………前人九六

慈宁宫……………………………………………………………………王毓德九六

端本宫……………………………………………………………………前人九七

省愆居……………………………………………………………………陆深九七

文渊阁……………………………………………………………………蔡羽九七

钦安殿……………………………………………………………………夏言九七

前题……………………………………………………………………王世贞九八

东朝卽事…………………………………………………………………朱国祚九八

卷一五七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45

十景之一。

平安月镜居 平安月镜居,船名,以竹为之,见高宗纯皇帝赋得诗。

镜影涵虚 镜影涵虚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泉至前池,汇为平除,澄泓见底,荇藻罗罗,轻鯈若空中行,洑流沸出,若大珠小珠错落盘中。

式古懔丹书 敬胜斋西室联曰:致虚涵白室;式古懔丹书。

花香鸟语物昭苏 钦安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高宗纯皇帝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

昆明湖 高宗纯皇帝昆明湖记:湖既成,因赐名万寿昆明湖,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义。得泉瓮山而易之曰万寿云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

前 湖 圆明园外大宫门前辇道东西皆有湖,是为前湖,高宗纯皇帝有前湖诗。

马和之豳风图 高宗纯皇帝宋高宗书马和之豳风图跋:石渠宝笈旧藏豳风图卷,上有六篇,而破斧篇别为一卷,亦续入内府。

清晖阁圆明园全图 此图悬于清晖阁北壁。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并题联曰:稽古重图书,义存无逸三宗训;勤民咨稼穑,事著豳风七月篇。

怀永图 宁德殿后室,高宗纯皇帝额曰怀永图。联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63

淡怀堂 堂系长春园正殿名。

深柳读书堂 圆明园澡身浴德之北,度河桥为望瀛洲。其北为深柳读书堂,额为世宗宪皇帝御书。

漪澜堂 西苑悦心殿前西行有石桥,为琳光殿。殿北延楼二十五间,左右合抱,为阅古楼,御定三希堂法帖嵌石壁中。北为漪澜堂,据琼岛北陆,规制略仿金山。联曰:籁动风满谷;波澄月一奁。阅古楼岩墙门出转东则遨山亭,又东北则酣古堂。联曰:石缝若无路;松巢别有天。漪澜堂之右有堂,额曰晴栏花韵。漪澜堂后为延南熏亭。联曰:五明招得熏风奏;七宝修成璧月清。

五福堂 雍和宫太和斋之东,其南为画舫,南向,正室曰五福堂。圣祖仁皇帝书额。堂后书室联曰:健行乾不息;逊志益无疆。

三希堂 高宗纯皇帝三希堂记: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摛藻堂 御花园在坤宁宫后。园正中为天一门,门之北南向为钦安殿。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山正中为石洞门,颜曰堆秀。左侧镌高宗纯皇帝御书云根二字。山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一万二千册。

乐善堂 百子门之北向为乾西五所,近东者今为重华宫,高宗纯皇帝龙潜旧邸也。宫之前曰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额曰乐善堂。重华宫东室额曰芝兰室。

学诗堂 堂在景阳宫之后。高宗纯皇帝鉴定内府现藏之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合箧藏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3

又,乾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洞中瓷石成壁,可通往来。明天启帝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

陈悰《天启宫词》: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

乾清北为交泰殿,又北为坤宁宫。交泰在乾清、坤宁之间,内圆顶渗金,雕刻花纹,极精致。(图十一)

图十一 交泰殿顶

坤宁宫广九楹,左为冬暖阁,右为西暖阁。后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图十二)

御花园正中南向者为天一门,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天一门列金鳞二。门内南向者为钦安殿,(图十三)殿顶镶渗金宝瓶,恭祀玄天大帝于殿中。殿前方亭二,后叠石为山,山有石洞,山巅有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旧藏《四库荟要》于此。堂之东为凝香亭,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轩前有太平花。(图十四)

图十二 御花园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4

图十三 钦安殿

图十四 太平花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