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梦余录 四八
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玄修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下曰仁德堂,东曰忠义室。曰仁荡门,曰义平门,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原名长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二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盖兴献帝所生之地也。再西曰嘉德右门,曰隆德殿,祀三清诸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后改长春
宫。广和右门
[之北,向东]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
西曰咸福宫,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一路之大略也。
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亭曰御景。池亭二: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修。东南曰琼苑左门,西南曰琼
祥宁宫牌 祥宁左门牌
祥宁右门牌 临宝室扁
元极宝殿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殿牌,天启七年三月初二日添盖,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更中正殿牌,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春仁殿,右配殿秋义殿,俱牌。
元极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门牌,崇祯六年三月内拆。二南门牌 四德门牌
隆禧殿更英华殿牌 崇祯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拆去牌面,出回衙门收贮。英华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扁。
仁智殿牌 思善门牌
武英殿扁 大庖厨牌
南薰殿牌
世 庙
景神殿牌 永孝殿牌
卷之六 六五
春明梦余录 一一四
音乐莫盛于唐,有太常、雅乐二部。堂上立奏,谓之立部;堂下坐奏,谓之坐部。有鼓吹署,令所掌铙歌、鼓吹。曲有龟兹、疏勒、高昌、天竺诸部,谓之胡乐;有教坊、梨园、法曲;有杂乐、杂戏;又有山车、陆般(船)、马、犀、象;及宫人所舞奏霓裳羽衣之曲。每大酺、赐宴,以次陈奏,即汉武角抵鱼龙之戏也。高宗因立太子,勅宴百官,命散乐自宣政入,太常博士袁利贞请罢散乐,甚为知礼。大殿宴会用舞队,乃相沿元人陋习,宜制盛世君臣相悦之乐,以彰一代之盛。
赐宴之日,其官卑禄薄者免。宴赐以钞,谓之节钞。大宴之外,如遇太后圣诞、太子千秋寿面及立春日春饼,元宵圆子,四月初八日佛诞日用不落荚,端午凉糕、粽子,重阳糕,腊八日面,俱先期奏请。至日,早朝毕,复奏,百官随一拜三叩头,起。宴毕,复一拜三叩头,而出。嘉靖十四年四月,上谕夏言曰:内殿礼仪,四月八日俗事宜革,其赐百官不落荚亦当改。已复谕曰:礼记月令谓是日麦先熟,荐寝庙,今岁以孟夏之五日荐麦,内殿赐百官麦饼。大学士张孚敬、李时奏曰:不落荚者,相沿释氏之说,于礼无据,仰见皇上据经析理,得先王遗意。遂着为令。查万历中光禄寺志称:四月初八日,英华殿、钦安殿用大不落荚二百对,小不落荚三百对,红枣一斤十二两,而乾清、坤宁、翊坤等宫,每宫大五十对,小一百对,各小宫大三十对,小五十对,多人每不落荚四个,皆以糯米、粳米、黑糖、蜜、红枣为之。则世庙所废,万历间似复行矣,惟宴改为麦饼,则在四月初五日,于午门前宴百官,有上桌、中桌二样,阁、部单坐,宫坊以下各双坐。
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其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暎,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皆御书。
雨华阁后为昭福门,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中正殿恭悬御书额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英华殿庭内方亭恭勒皇上御制诗碑。
乾隆七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 何年毕钵罗,菩提树一名毕钵罗,见酉阳杂俎。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
穆,庄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征。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又御制英华殿菩提子数珠诗 七树恒沙结子多,菩提树七株森列殿墀,事见前歌。数珠拈百八云何?欲因悠久卜皇祚,讵是寻常佞佛陀?颗颗圆融开意蕊,累累联缀振禅柯。莲池净业吾无暇,莲池盖守中峰清规念佛者。静置如闻鸣法螺。
〔臣等谨按〕英华殿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英华殿之西北有城隍庙。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英华殿西北之城隍庙,雍正四年勅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
城隍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又东为神武门。国朝宫史
神武门之北过桥为景山,山前为北上门,东门曰山左里门,西门曰山右里门,门内为景山门。入门为绮望楼,楼后即景山,有峰五。同上
〔臣等谨按〕北上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其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景山五峰上各有亭,中峯亭曰万春,左曰观妙,又左曰周赏,右曰辑芳,又右曰富览,俱乾隆十六年建。
景山后为寿皇殿。国朝宫史
荡门,先名会极。曰义平门,先名归极。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先名广安。南者曰毓德宫,原名安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先曰贞源茂始,庆泽无终。盖兴献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德右门,先名景福。曰隆德殿,即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先名隆禧。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万安。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长春宫,更永宁,后仍改长春宫。广和右门与基化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先名寿昌。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寿安。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略也。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更名玉芳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上亭曰御景亭。东西二池有亭,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毁观化殿垒此。东南曰琼苑左门,一名嘉福。西南曰琼苑右门,一名隆德。钦安殿后曰顺贞门,即坤宁门也。此外则玄武门矣。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再后则徽音门,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殿,又
原崇祯六年,乾清宫、隆德殿所供神佛像尽移于朝天宫大隆善寺。崇祯遗录
〔臣等谨按〕明隆德殿旧制,今改建中正殿、雨花阁。
原隆德殿西北曰英华殿,以供西番佛像,有菩提树二株。芜史
原英华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于叶之背,莹润圆整,可作佛珠。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祀慈容于树北之别殿。天启宫词注
补大内西北隅英华殿前有菩提二树,慈圣皇祖母手植也,高二尺,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黄金色,子不于花蒂生而缀于叶背。秋深叶下,飘扬永巷,却叶受子而念珠出焉。其颗较南产差小而色黄,且间分瓣之线界作白丝,名曰多宝珠。菩提子诗序
〔臣等谨按〕今寿安宫之北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菩提树御制诗,恭载国朝宫室卷内。
原英华殿先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五年撤额。明宫殿额名
原英华殿元旦供年饭素浇头,立春供素■饼、春茧、卧馒■,元夕供果馅茧儿,四月八日供大不落夹二百对、小不落夹三百对,五月五日供粽子四百枚,冬至日供素馄饨,腊八日供粥料。光禄寺志
字,稍南地仍名内府库,卽芜史所称内府供用库无疑。
原番经厂内官,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佛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驼,抱杵面北立,余披璎珞,鸣锣鼓吹海螺诸乐器,赞唱经呪。至夜,五方设佛会,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行其间。有所谓九连环者,其行逾疾,至九连环变则体迅若飞鸟,观者目眩矣。天启辛酉后,奉旨以宫人为之。天启宫词注
原宫中各长街设有路灯,以石为座,铜为楼,铜丝为门壁。每日晚,内府库监灌油然灯,以便巡行。曰番经厂,念习西方梵呗经。凡有佛事,本厂内官易番僧帽,衣红袍,黄领,黄护腰,一日或三昼夜。芜史
原汉经厂念习释家诸品经,僧伽帽,袈裟,缁色衣,与僧人同,惟不剃发耳。佛事毕仍易内臣服色。同上 以上三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明番经厂、汉经厂今为嵩祝、法渊、智珠三寺。考嵩祝寺东廊下有铜钟一,铸番经厂字。西廊下有铜云板一,铸汉经厂字。又法渊寺有张居正撰番经厂碑记云,番经厂与汉经厂并列,是可据也。
增嵩祝寺在三眼井之东。城册
〔臣等谨按〕嵩祝寺大殿额曰妙明宗镜,后楼额曰慧灯普照。联曰:碧砌瑶阶春色丽;琪花芝草日华鲜。西侧联曰: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皆皇上御书。
增法渊寺在嵩祝寺东,寺有铜鼎一,高六尺有咫。城册
增智珠寺在嵩祝寺西。同上
〔臣等谨按〕智珠寺前殿额曰宝网光音。联曰:香云遍覆真如界;皓月常明自在天。后殿额曰现清净身。联曰:金粟神光照妙应;香林净域证虚明。皆皇上御书。
国朝宫史 二六二
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皆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有菩提树七株。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壬戌 何年毕鉢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辛巳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征。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御制英华殿菩提子数珠诗辛巳 七树恒沙结子多,数珠拈百八云何。欲因悠久卜皇祚,讵是寻常佞佛陀。颗颗圆融开意蕊,纍纍联缀振禅柯。莲池净业吾无暇,静置如闻鸣法螺。
英华殿之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建,其祀典亦掌仪所司也。庙东为祀马神之所。
又东即神武门也。
卷之十三 宫殿三 二六三
国朝宫史
专司香烛、洒扫、坐更等事。祭神房
四六四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副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二两,米二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二十六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祭神省牲、坐更等事。中正殿
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八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香烛、洒扫等事。
英华殿
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
长元按:中正殿雨华阁卽明隆德殿,又名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 二,曰春仁、秋义。今改供佛像,为内监喇嘛所居。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内为英华殿,有菩提树,一名毕钵罗,有御制诗。
长元按:英华殿菩提树为明神宗母李太后所植,卽九莲菩萨也。今树尚存,盖二百年物矣。
英华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
城隍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路西连房为酒醋房,东为神武门。
长元按:明大内御酒房后墙有名长连者,阅三十一门,短连者,阅三门,共三十四门,并在元武门西,名廊下家。凡内官答应长随皆于此造酒射利。其酒色殷红,类琥珀光。
神武门外为北池子。过桥为北上门,达景山。
明制:内皇城周围共四十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相续传递,至左阙铺门第一铺止,次日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贮。
长元按:今制传筹,亦从右至左,不复提铃矣。
[四]堂之东为凝香亭,池上有亭曰浮碧。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五][轩]南即琼苑东门也。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六]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池上有亭曰澄瑞,[七][即亭为斗坛]斋西为毓翠亭,[八]其南为千秋亭,[九]又南为养性斋,[十]东向七楹,南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十一]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十二]其北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石碑,即紫禁城之北门也。
注:
[一] 《故宫考》:"嘉靖十四年四月,额为"天一之门",取"天生一水"之义,谓可防火,清时改为天一门"。
[二] 《故宫考》:"崇祯十五年隆德、英华殿诸像,并移朝天宫、大隆善寺,惟此殿像如
故。相传殿东北有二足迹,嘉靖时两宫灾,元武神常立此拯火云。说见谈迁《枣林杂俎》"两京宫殿"条。"
[三] 《故宫考》:"山名堆秀,旧为观花殿,万历十一年二月拆去,叠石为山,中有洞,
额曰"堆秀"。今山石危险,不可登也"。
[四] 《故宫考》:"摛藻堂向为藏弃[弆]秘笈之所。乾隆二十八年,命择《四库全书》之精要者,为《四库荟要》,储于此。现尚存,实海内孤本也。堂之西有古柏,院壁刻清高宗《御
[三] 《故宫考》:"梵宗楼在昭福门西,内供番佛"。
[四] 《故宫考》:"进昭福门为宝华殿,殿后为中正殿,前年火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有欢
喜佛多尊,此地明时供奉道教,为研究导引吐纳之所,清时改奉佛教"。
[五] 《故宫考》:"延春阁外石洞南为中正殿原址,明为玄极宝殿,隆庆时更名隆德,奉
三德神,万历丙辰灾,天启丁卯重修,崇祯癸酉改为中正殿,殿南为香云亭,今俱■"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西路连房,为酒醋房,东即神武门也。神武,明称元武,[一]以在宫禁之北也。清高宗时避圣祖庙讳改今名。[二][三][四][五][六]
注:
[一] 神武门每夜更鼓在焉。
[二] 《人海记》:"北京宫殿遇灾凡九:永乐辛丑四月庚子三殿灾;壬寅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宏治戊午十月甲戌坤宁宫灾;正德甲戌正月庚辰乾清宫灾;嘉靖辛丑四月辛酉九庙灾;丁己[巳]四月丙申三殿灾;辛酉十一月辛亥万寿宫灾;万历丙申三月乙亥乾清、坤宁宫灾;丁酉六月戊寅三殿灾"。
[三] 《四友斋丛说》:"成祖迁北平,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孔阳,松江人"。《客燕
杂记》:"崇祯癸未遶禁城行,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
二十四日设场贸易,闻之内使云,此三日例令内中贱役辇粪秽出宫弃之,以故各门均[俱]启。⑤因之陈列器物,借以博易焉。"案:内市之制,亦见明徐克《暖姝由笔》。《[日下]旧闻考》云,无考。以《野获编》所言核之,御马监今为马神庙,西海子即太液池,其地犹约略可稽也。按:和嘉公主赐第及傅文忠祠今尚在,但祠已倾圮。马神庙今为北京大学。
[二] 《芜史》:"新房之北则司礼监,南则御马监也。[新房]东西一街,⑥南北一连、二连、三连、(四连),连之[十字]路口各有井。"⑦《顺天府志》:"高房胡同,当即新房遗址。《芜史》言十字路口各有井,今东西高房胡同之间有二眼井、三眼井,当即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之地。"
[三] 《顺天府志》:"嵩祝寺,章嘉胡图克图所居。东有法渊寺,西有智珠寺。又东为三厂遗址,明置番经厂、汉经厂、道经厂于此。寺东廊下有铜钟一,铸番经厂字。西廊下有铜云板一,铸汉经厂字。《芜史》:"番经厂念习西方梵呗经,凡有佛事,本厂内官易番僧帽,衣红袍,黄领,黄护腰,一日或三昼夜。汉经厂念习释家诸品经,僧伽帽,袈裟,缁色衣,与僧人同,惟不剃发耳。佛事毕,仍易内臣服色。明陈悰《天启宫词注》,番经厂内官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佛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驮,抱杵北面立,[余]披璎珞,鸣锣鼓,吹海螺诸乐器,赞唱经呪。至夜,五方设佛会,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行其间。有所谓九连环者,其行逾疾,至九连环变则体迅若飞鸟,观者目眩矣。天启辛酉后,奉旨以宫人为之。"寺之大殿及后楼,其联额为高宗御书。法渊寺有铜鼎一,高六尺有咫,有张居正《番经厂记》。"《大清会典事例》:"嘉庆十一年,上谕:现在章嘉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转世,着仍赏给香山法海寺、五台山普乐院等寺居住,所
前言 三
清康熙内府抄本(以下简称内府本)在卷前"酌中志畧次序"末尾有"崇祯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累臣刘若愚私识"十七字,而海山本仅有"累臣刘若愚私识"七字。在卷七末尾,内府本较海山本多出二十二字,中有"时崇祯己巳仲秋望日也",点出刘撰写该卷的时间为崇祯二年。内府本在卷二十二"累臣自叙畧节"的末尾多出"崇祯戊寅孟秋累臣刘若愚恭识"十三字,戊寅为崇祯十一年。这些年月题记说明刘氏撰写该书是分门别卷陆续写成的。在卷十六"内臣职掌纪畧"中,海山本有"十二颗管事,圆帽、■■、皁靴。其挡头办事百余名,分子丑寅卯十二颗,圆帽、■褶、白靴。番役可千余名。"这个"颗"字颇令人费解,内府本则写为"伙"字,字顺理通,而别的本子则误作为"颗"字了。又如卷十九"内臣服佩纪畧"中"板"条,海山本为:"其制如床面,高五尺许,于偏后些安一椅圈......斜插抬走,离地尺余......"。内府本则为"高五寸许"。按此"板"既为年老秉笔私置,不是钦赏,像这样高坐在五尺多高的厚板子上,是不太可能的。可以说内府本的"寸"字较其它本子的"尺"字,比较符合于事实。海山本失收的朱应登为史太监撰写的《迎恩堂记》,内府本却全文进行了引録。朱称颂镇守贵州、云南的史太监:"省身约己,不掠金,不扰民",并指出"使天下之作镇者,举皆不扰如公,则天下之民举安矣。"足见当时太监外差镇守者之贪婪掠夺了。又如内府本对英华殿菩提树的记载也较海山本为详。内府本全文引録张士范撰的序和偈:"树丛生,高二丈余,枝叶婆娑,下垂至地。......盛夏花开作金黄色......有异香。叶如楸,子与花虽并发,然子不从花得,乃生于叶之背,双双若缀明珠。......较南产者惜不甚大,然色黄润而分瓣之线微白......"。记述颇为生动细致。内府本又载有太监张维、王翱等人及辅臣夏言的诗词多首,这
酌中志卷之十六 二十六
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振,变灾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其量定处所,并立寺名,具为事条以闻,称朕哀矜之意。按今都城宣武门外之悯忠寺,寔其一焉。寺有唐刻石碑,系苏灵芝书,传为李北海笔,然有史思明字样,则非贞观时碑可知。累臣自崇祯戊辰秋絶荤酒,皈依释氏。又诵金刚等经,又得详味莲池大师所纂《弥陀疏抄》、《菩萨戒发隐》等编。叹服释教宏博,诚暗助圣朝治化不浅。或在至戚密友苦口劝戒所不能感格之人,或自己于内典发露,真可使神■汗流。至壬申春,山东巡抚余公大成者,博山大师弟子也。因孔有德之变逮狱,累臣得侍座侧,蒙指教,且云:我圣朝《大明会典》所载,每月禁刑十日,卽十斋期也。凡未能长斋者,先习十斋,加至正、五、九月,循诱后人,慈悲方便门也。盖治世法与出世法,卽儒门成己成物,用行舍藏之道,凡具慧性上根法器之人,当终有憬然悟觉,翻然忏悔者焉。总宪唐公世济长男元竑,万历乙卯中浙江乡试,持斋二十余年,甘心恬退,推精禅学,亦博山大师弟子也。甲戌冬,唐留都召北任总宪,元竑因虑日久年衰,曾剌血写家书劝唐辞官,唐不听。丙子秋,□由宣镇东北入犯,潜从天寿山后柳沟深入,踰皇陵,陷昌平,薄都城,残掠畿辅,竟饱扬去。其冬,奉旨朝官各举素具边才者,唐荐及霍维华,奉旨逮唐狱。元竑闻之,号泣奔北,无可奈何,遂复断盐豉,持白斋,剌血写金刚经二函,叩佛祈佑。丁丑夏,部拟唐戍,奉旨俞允,以唐素有清名也。唐亦不知维华于丁丑正月内已客死戍所也〔二二〕。
番经厂 习念西方梵呗经咒,宫中英华殿所供西番佛像,皆陈设近侍司其香火。其隆德殿、钦安殿香
酌中志卷之十六 二十七
火,亦各有司也。凡做好事,则悬挂旛榜。惟此厂仍立监斋神于门傍。本厂内官皆戴番僧帽,穿红袍,黄领黄护腰〔二三〕,一永日或三昼夜圆满。万历时,每遇八月中旬神庙万寿圣节,番经厂虽在英华殿,然地方狭隘,须于隆德殿大门之内跳步叱〔二四〕。而执经诵念梵呗者十余人;妆韦驮像,合掌捧杵,向北立者一人;御马监等衙门撁活牛黑犬围侍者十余人。而学番经、跳步叱者数十人,各戴方顶笠,穿五色大袖袍,身被缨络。一人在前吹大法螺〔二五〕,一人在后执大锣,余皆左持有柄圆鼓,右执弯槌,齐击之。缓急疎密,各有节奏。按五色方位,鱼贯而进,视五色伞盖下诵经者以进退若舞焉。跳三四个时辰方毕。监斋神者,傀儡体制法,真盔甲器械,高与人等,如门神焉。而黑面竖发,威灵可怖。于本殿宫门安之,做法事毕,卽收于本殿库中。一夕,有贼入库,神施法禁不能行,托梦于看库内官曰:库内有贼,我替尔拿住了。天明果然,是以人皆畏之。凡食驴肉者,絶不敢入殿,入则必有意外灾咎。食牛、犬肉者,亦不敢入,盖亦颇着灵验,人不敢犯也。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结子可作念珠,词臣张士范作偈〔二六〕,谨附载之。其序曰:大内西北之隅,建有英华殿一处,殿前有菩提树二株,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树丛生,高二丈余,枝干婆娑,下垂至地,俨若佛菩萨慈悲接引众生也者。盛夏开花作黄金色,鼻观时时有异香,叶如楸,子与花虽并茂,然子不从花得,乃生于叶之背,双双若缀明珠,似借空华喻世,幻起色香,佛果别成,非关生灭,特现菩提身而为说法者。秋深叶堕时,飘扬永巷,拾作念珠,较南产者惜不甚大,然色黄润,而分瓣之线色微白,名衲多宝之,如得未曾有。神庙以圣母上宾,奉御容于树之东北别殿,值朔望令节,卽亲诣行礼,每仰瞻双树,若有桮卷之思焉。因上尊号曰:九莲
酌中志卷之十六 二十八
菩萨云。偶禅友持此珠作施,备述其详如此。臣士范谨述小偈,以代颂言:英华殿前菩提树,净土移来饱霜露。借问当年植者谁?植以九莲菩萨故。托根不与凡卉同,花作金黄欲逆风。婆娑荫覆人天界,馥郁香飘帝释宫。香飘荫覆超尘刧,培得本枝千万叶。明珠每叶实累累,佛子绳绳相续接。秋深背叶满阶铺,会得西来意旨无?分明舍利人恣取,缀作人间念佛珠。念兹在兹指其掌,拳拳勿失非关想。常将法雨润心苗,浇灌菩提日日长。果证三生不记春,化作菩提万亿身。万亿之身一身是,九莲菩萨宁异人?是则名为慈圣母,九品莲台为上首。卽心卽母即菩提,菩提不朽母不朽。菩提卽母足永欢,谁道众生见母难。寄语恒河诸佛子,莫把菩提作树看。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张士范恭识。初,万历元年四月,顺义王俺答奏选得金字番经,并喇嘛僧为传诵经典。礼部通行顺天府造金字经三部、黑字经五部,选得番僧兼日早回,毋得淹滞。神庙报可。至十一月,礼部如督臣王崇古之请,给俺答佛像番经,赏去传经番僧二人禅衣、坐具并靴袜,授在□番僧九人官,仍给禅衣、坐具、帽靴,及各给其番官四人彩缎。
道经厂 演习玄教诸品经忏。凡建醮做好事,亦于隆德、钦安等殿张挂幡榜,穿羽流服色。而云璈清雅,俨若仙音。万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见。神庙以星变,特谕礼部建醮于朝天宫三日,仍徧告各宫庙。至二十六年,鼎建乾清、坤宁两宫,勅先监矩总督工程,每月初四日同阁臣、九卿入宫阅视。至三十一年工始告成。勅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国祥,卽天师也,率领道侣数十员,于乾清宫大殿,启建黄箓大醮若干日。香烛辉煌,斋供清美,仪文隆备,世所罕见。至第三日午时,有白鹤千余于两宫之上飞鸣旋
酌中志卷之十六 三十五
纳课程。以上听正副提督、掌司节制,而司礼监钤辖之。凡在京大小丧柩得于安定、西直、东直、阜成、崇文门发引,余四门不许丧柩出也。
在京府第 王府,每承奉正副二员,典宝官数十员。公主府,每中使一员,阍者数十员。
圣驾御前 凡每日亲近内臣,自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之次,而名位尊显者,曰乾清宫管事。其第一员或第二员则提督两司房者也。曰打卯牌子,则随朝捧剑者也。其次曰御前牌子,曰暖殿,则朝夕在侧者也。次曰管柜子,曰人数司房、管掌司房,曰御药房、御茶房,曰管库。又次曰管弓箭,曰弩马,曰尚冠等四执事,则并尚衣、尚履、管净者也。曰带刀,曰报时刻、并大庖厨、宫后苑、班上、吹响器,及钦安殿、隆德殿、英华殿之陈设,以上皆穿红,总谓之曰近侍也〔三七〕。曰某宫近侍,则答应皇后、妃嫔、皇子女等近侍,各数十员不等。总穿红也。
御药房 提督太监正副二员,分两班。余曰近侍,二三十员。未进宫、未穿红者,曰习医官人,三四十员。职掌上用药饵,与太医院相表里。凡选官人进内,必拨年少者三五十人,选医教习,读药性赋、医要集览及素问、脉诀等书。祖宗以来,无敢有闲人入药房者,防至密也。逆贤用事,则大不然,可叹也。凡圣体违和,传放御医。至日,四人或六人吉服入宫,不论冬夏,必于殿门之内设炭火一盆,中焚苍术杂香,人人从盆上入。叩头毕,第一员膝行跪诊左手,第二员跪诊右手,仍互更再诊毕,各将圣恙大畧,面奏数言,出至圣济殿,计药开方,具本。御药房用金罐煎进之,罐口以御药谨封缄之。
御茶房 秩视御药房,分两班。牌子四员,常行近侍三四十员。职司茶酒、瓜果。凡圣驾出朝、经筵讲
酌中志卷之十六 四十一
〔二二〕"亦能于佛前作法事,行香念经若尼姑然"以下"又万历初年......亦不知维华于丁丑正月内已客死戍所也",海山本多此一千一百二十三字,为内府本所无,存之。
〔二三〕"皆戴番僧帽,穿红袍,黄领,黄护腰",海山本脱"黄护腰"之"黄"字,据内府本补入。
〔二四〕"然地方狭隘,须于隆德殿大门之内",海山本脱"须"字,据内府本补入。
〔二五〕"而执经诵念梵呗者十余人;妆韦驮像,合掌捧杵向北立者一人;御马监等衙门撁活牛黑犬围侍者十余人;而学番经跳步叱者数十人,各戴方顶笠,穿五色大袖袍,身被缨络。"此六十八字,海山本间有脱落,据内府本补入。
〔二六〕"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结子可作念珠。词臣张士范作偈"以下据内府本补入六百七十七字。
〔二七〕"玄教",卽指道教而言,海山本及内府本避清康熙帝讳,均作"元教",今改为"玄"字,下同此。
〔二八〕"传各衙门答应钱粮"以下,海山本脱八十三字,据内府本补入。
〔二九〕"凡做好事,则司礼监掌印、掌东厂秉笔、管事牌子各进素盒点茶。每厂掌厂太监一员、贴厂、司房各数十员......"。
海山本脱"做好事则"四字;"掌东厂秉笔"脱"掌"字;"各进素盒点茶"衍"十二副或八副"六字;"帖厂司房"间衍"各"字;又在"数十员"之上脱一"各"字。均据内府本增删之。
〔三〇〕"神庙极所信礼"之下,海山本衍"称长老而不名"六字,为内府本所无,存之。
〔三一〕"烧死京营领药把总等官九员",海山本脱"药把"二字,据内府本补入。
〔三二〕"西山陵坟、景皇陵、皇太子坟、王坟、公主坟,各有掌府官一员......",海山本脱"景皇陵、皇太子坟、王坟、公主坟"十二字,据内府本补入。
〔三三〕"凡有祭祀,卽本处掌府官行礼",海山本脱"处"字,据内府本补入。
〔三四〕"孝穆皇后纪娘娘有孕,曾托病居此生孝庙",海山本脱"病"字,据内府本补入。
〔三五〕"分派大轿(卽棕顶方轿也)、小轿(卽明轿也),并伞、扇等演习步骤",海山本脱"卽棕顶方轿也"、"卽明轿也"十字,据内府本补入。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二
墨笔标日月,在京各官体自应尔,惟永贞独用朱笔焉。可乎?原案在库,后人见之不知何如冷笑也。此永贞之所以为永贞也。阁之西南,过义平门,则慈庆宫矣。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卽广安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卽长乐宫。万历四十四年冬,更曰永寿宫。逆贤曾以此为蹴踘处。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西,曰启祥宫,神庙自两宫灾,初移居于毓德宫,后复移此。万历三十年春,圣体不豫,召辅臣沈一贯至此宫。此乃献皇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世庙入继大统,至十四年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更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凡旧隶兴邸钱粮,至今曰未央宫,改进乾清宫也。再西则嘉德右门,卽景福门也。其两旛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隆庆元年改今名,供安三清上帝诸尊神。万历四十四年冬被灾,天启七年三月修盖。崇祯五年九月内,将诸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东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义。东顺山曰有容轩,西顺山曰无逸斋。再西北,曰英华殿,卽降禧殿,供安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树二株,婆娑可爱,结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静如山林。十三年秋,殿复供安圣像如前,盖体祖宗以来神道设教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三
之意也。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也。水不堪汲,天启六年亦曾修浚,而味不改,真废井矣。正北曰四德门,再西曰咸安宫,穆庙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隆福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先帝改曰长春宫,成妃李老娘娘曾居之。及遭革封之后,移于干西某所居焉。广和门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神庙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西之房五所。其西后小门,凡有事则开,如东后小门总干清门官经管启闭也。以上则西一路之大畧也。东西后小门之外,皆有惜薪司贮柴炭之园,备宫中进用。坤宁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安玄天上帝之所也。有门曰天一之门。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世庙时,两宫回禄之变,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其灵迹显佑云。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曰承光门,集福门,延和门。苑内曰万春亭,千秋亭,曰对育轩,清望阁,曰金香亭,玉翠亭,曰乐志斋,曲池馆,曰四神祠,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曰堆秀。上盖亭一座,名曰御景亭。东西两处鱼池二,其东曰游碧亭,西曰澄瑞亭。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可人。东南曰琼苑东门,西南曰琼苑西门,卽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之北首也。其南首则东西夹墙也。钦安殿后坤宁门,嘉靖十四年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逆贤时,更鼓房牌子侯得用惨■无比,较外之许显纯为更甚。凡需索不遂而心欲毙之,则用连七纸写病重手本一件,藏于身边,叩见逆贤,探其口气。可以毙,卽将手本
酌中志卷之十九 六
或丹陛上服之,照外廷仪注行庆贺山呼礼,赞礼官大声鸣赞,如鸿胪寺焉。班首亦致词焉。自魏良卿晋封后,逆贤卽改戴公侯伯爵簪缨,出班行礼致词,位在体干上。至今上初登大宝,旧例,宫中内外各执事印公,行礼磕头庆贺。逆贤欲仍戴簪缨,照先帝时朝服行礼,惮圣主英明未果,止本等服色磕头呼万岁礼也。
笏 以象牙为之,与外廷同。
抹布 非布也,是素纻丝或绫,染黄,长五尺,阔三寸,双层方角,如大带子之式而无繐。凡乾清宫管事、牌子、暖殿、御药房、管柜子、御司房、管库、管弓箭,请小轿四执事牌子〔一一〕,钦安殿、隆德殿、英华殿陈设近侍,须蒙赐过者,方敢佩于贴里之右〔一二〕,而蟠结绦上双垂之,露半条于外,垂与衣齐。
刀儿 小牙筯一双,小尖刀一把,长六七寸不等。银镶鲨鱼皮等鞘,以红绒辫系束于衣左牌繐之上,以昭近臣殊宠。非外衙门之所敢望也。惟司礼监是礼仪衙门,斯不屑抹布、刀儿也。铎针 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葫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端午则天师。中秋则月兔。颁历则宝历万年,其制则八宝荔枝、卍字鲇鱼也。冬至则阳生,绵羊引子,梅花。重阳则菊花。遇万寿圣节则万万寿、洪福齐天之类。洪福者,于齐天字之傍,左右各有红蝙蝠一枚,以取意耳。凡遇诞生、婚礼及尊上徽号、册封大典,皆万万喜。此所谓铎针者,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按蟒衣贴里之内,亦有喜相逢名色,比寻常样式不同:前织一黄色蟒在大襟向左,后有一蓝色蟒由左背而向前,两蟒恰如偶遇相望戏珠之意。此万历年间新式,非逆贤创造。凡婚礼时,惟宫中贵近者,穿此衣
臣听戏。戏目有清平见喜、太平有象、瑶林香世界等出。又案:今之演戏,即礼记伊耆大罗氏致 鹿与女之典。
英华殿外菩提树,结子景景护九重。欲补念珠劳想象,西湖佳种应时供。
行在万寿,杭州贡菩提子。谨案旧典:英华殿在寿安宫北,慈宁奉佛之所。有菩提树七株,宫中 以子为念珠。又,杭州织造署,菩提树八株,只一株结子,珍为贡品。
素蜡无烟套染红,百枝然照绛纱笼。唐涂排列银花树,点缀升平万寿宫。
万寿停办,宫中犹排列红纱笼灯。供支局所进皆白洋蜡,发出,命熬红洋蜡,套成红色。因一时 购红洋蜡不及。
辛勤玉臼捣砂仁,糁碎槟榔细细匀。饭后消闲噙数粒,胜他鸡舌付宫人。
砂仁、槟榔,剪捣细末,以备上用。余任宫人取携。
午梦初回兴有余,暂停几务省文书。湘妃竹椅蒙恩宠,一例东朝紫罽车。
行在未备椅轿,太后宴游后宫,用湘妃竹椅,太监舁行代步。
红叶宫人荷圣恩,今朝喜入濯龙门。当年应悔题诗误,诉尽柔肠感至尊。
有旧日放出宫人,嫁旗籍,官河南。因是文泰李首领之义女,太后乃知其苦,诏入宫伺候。
锦簇花团结伴来,袿阑云绣称身材。镀环缓上金鱼锁,沉醉诸亲赐宴回。
诸王亲贵眷属,由闱门入宫,赐宴夜归。
皇子入学,先入宫请安,以两红灯前导,时天尚未明。皇帝早朝亦然。
荐神旧俗重馨香,进胙坤宁语吉祥。红锦地衣趺坐满,官家先进万年觞。
满洲风俗最重祀神,祭余之肉,席地坐而食之,谓之吃肉。每岁二月初,皇帝、皇后同在坤宁宫吃肉,妃嫔以次咸入座。
旧殿英华碧藓铺,绮疏香袅博山炉。就中几树菩提果,串作牟尼念佛珠。
大内英华殿,为前明所建,在寿安宫之北。宫中自皇太后及皇后以次,均以此为礼佛之所。殿中有菩提树七株,采撷其子以为念珠。
萎尽梨花一树春,并房宫女尽含颦。君王旧斩荆卿剑,更向床头斩美人。
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 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复命,不知其为何事。王某,黄岩人。
履声橐橐起秋尘,妒煞金莲月样新。莫问圆明园里事,四春仍是一家春。
顺治初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此旨旧悬于神武门内。至文宗时,圆明园四春皆汉女矣。
脂药频颁戚里恩,花钗齐会月华门。内廷只讲家人礼,拜赐君王笑语温。
凡公主、福晋、格格及外戚眷属,岁时有赐,入内谢恩,谓之会亲。于宫门外施以黄羃,谓之关防。
坤宁宫中供奉神位,皆依盛京清宁宫旧制。应由皇后每日行礼,设一女官代之,食三品俸,名曰萨满,俗讹称撒麻太太,旧会典谓之赞祀女官。清晨入神武门,至宫礼神。萨满身故,则传于其媳,而不传女,盖其所诵经咒不轻授人也。
吃肉迎神溯国风,官家举案乐融融。地衣新袭西洋毯,促坐齐来女御宫。
满洲风俗最重祀神,祭余之肉,席地坐而食之,谓之吃肉。每岁二月初,皇帝、皇后同在坤宁宫 吃肉,妃嫔以次咸入座。
英华殿辟旧时基,七树菩提贯若纍。岁岁园官来进奉,黄绦百八缀牟尼。
大内英华殿,为前明所建,在寿安宫之北。宫中自皇太后及皇后以次,均以此为礼佛之所。殿中有菩提树七株,采撷其子以为念珠。
鹊驾凌秋璧月悬,甘瓜素果敞清筵。中宫自向天阶拜,愿祝人间恨海填。
七夕,宫中设果桌,祭牛女,皇后亲行拜祭礼。其神牌曰:牵牛河鼓天贵星君、天孙织女福德
星君。
长街深邃列西东,绮馆椒廷署后宫。答应更兼常在号,汉家增级未须同。
妃嫔位次凡七级:曰皇贵妃、曰贵妃、曰妃、曰嫔、曰贵人、曰常在、曰答应。较汉时增级十四者,可谓减损。大内东西各列六宫,六宫左右谓之东西长街。
从龙右族世为姻,尽是天家肺附亲。敕取年龄高四姓,指婚先及近支人。
锦帕蒙头月影昏,宫庭嬉戏笑声喧。银铃触着忙开系,灯下更番谢至尊。
(天启宫词注)上夜冥时,尝于筵前悬一银铃,命宫人数辈,以帕蒙头冥行,相触者罚命出局。触 铃即以铃赐之,再系再触,终夕不倦。
番经厂内呗音喧,夹路铜楼万火殷。看到海螺声沸处,人人眼眩九连环。
(日下旧闻)宫中各长街,设有路灯。以石为座,铜为楼,铜丝为门壁。每日晚,内府库监灌油燃 灯,以便巡行。曰番经厂,念习西方梵呗经。(又)番经厂内官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佛 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驮,抱杵面北立,余披璎珞,鸣锣鼓吹海螺诸乐器,赞唱经咒。至夜,
五方设佛会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行其间,有所谓九连环者。其行愈疾,至九连环变,则体迅若 飞鸟,观者目眩矣。天启辛酉后奉旨以宫人为之。
月帔星冠卸艳妆,连朝道厂趣祈禳。云璈声动天神出,坛上戎衣锦绣光。
(日下旧闻)天启甲子岁,吴地大水。上命道经厂内官教宫女数十人演习禳醮,氅服云璈,与羽流 无异。仍择躯体丰硕者一人,饰为天神,仗剑登坛行法。不能胜介胄之重,结锦绣为之。
夜静琼楼吐月华,弯环洞口路横斜。相邀共赌迷藏戏,捉落君王两袖花。
(天启宫词注)乾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上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为戏,潜逃其内。诸花香气,上 所笃爱,时采一二种贮襟袖间,故圣驾数武外辄识之,以芬芳袭人也。
梵贝钟鱼作伴堪,霓裳长夜拜瞿昙。宫奴分得吴绫束,学制堆纱弥勒龛。
(天启宫词注)张后尝用白绫间新桑色绫制衣,如鹤氅式。服之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又) 后常用素绫作地,手剪五色绢,叠成诸佛菩萨妙相。宫中奉释教者,恒相仿效,谓之堆纱佛。
翩翩雉尾拂轻埃,南苑西风猎骑催。窄袖戎装谁最称,高家小姐扈銮来。
(酌中志)内臣束发冠,蟒龙蟠绕,下加额子,左右插长雉尾。凡遇出游,先帝圣驾尚此冠,自王体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戎衣,束玉带,佩茄袋刀蜕,如唱咬脐郎打围故事。 惟涂文辅、高永寿年少相称,其年老者便不雅观。(天启宫词注)御前牌子高永寿,丹唇鲜眸,姣好如处女,宫中以「高小姐」呼之。凡宴饮之际,高或不与,合座为之不欢。
咸安宫里报移家,小样肩舆拟六珈。宴罢漫嫌人中酒,醉容偏称露行花。
(酌中志)泰昌元年,客氏迁干西二所。先帝亲临,为之移居,升座饮宴。客氏在宫中乘小轿,拨 内官近侍抬走,俨如先帝嫔妃之礼。天启元年,改住咸安官。凡客氏生日,先帝临幸,赏赐无 限。(天启宫词注)露行花即牵牛花也。其色紫翠,如初出炉之银,京师称「炉银花」,宫中音讹为「露行」。秋间着花,晨开昼萎。夏月灌以酒,其萎稍徐,而色则变为殷红,不如初开之媚矣。宫 中旧无此种,客氏自民间传入,宫人皆爱戴之。京师儇薄子嘲之曰「多露沾濡。」其客氏宣淫之兆欤?
广袖低鬟变旧妆,各持梳具侍兰房。盛胡掠得群仙液,不羡鸡皮还少方。
(天启宫词注)奉圣夫人客氏,教宫人效江南作广袖低鬟,尤为张后所厌薄。(又)客氏命美女数辈, 各持梳具环侍左右,偶欲饰鬓,挹诸人口中津用之。自云,此方传自岭南祁异人,名之曰「群仙 液」,服之令人老无白发。
内河新浚快宸游,菱叶荷花满御沟。雨岸妖姬争笑指,君王鼓棹在中流。
(天启宫词注)神庙静摄年久,紫禁城内河壅淤不通,德陵复令疏浚之。春夏之交,景物尤胜,禽 鱼菱藕,俨若江南。(又)上数偕中官泛叶舟于西苑,手操篙橹,去来便捷。
金龙小斧曰丁丁,十作名材供内廷。雕到寒梅争艳处,一双冻雀上灯屏。
(张船山集)有明熹宗御用戗金双龙小铁斧,□注云天启三年造。(天启宫词注)木作、石作、瓦作、土作、
金簪划破玉阶苔,十字纵横八面开。满握几多银豆叶,掉城同向御前来。
(酌中志)神庙宫中偶兴掉城之戏。于御前十余步外画界一方城,于城内斜正十字,分作八城,挨 写十雨至三雨止。令司礼监掌印、东厂、秉笔及管事牌子,递以银豆叶八宝投之,落于某城,即 照数赏之。若落迸城外及压线者,即收其所掷焉。
双树婆娑荫玉除,九莲遗迹认模糊。英华殿里陪銮去,采得菩提作念珠。
(酌中志)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结子可作念珠。词臣张志范作偈,其序文略曰:大内西北隅, 建有英华殿。殿前菩提树二株,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神庙以圣母上宾,奉御容于树之 东北别殿。值朔望节,即亲诣行礼。每瞻仰双树,若有杯桊之思焉。因上尊号曰「九莲菩萨」云。
明朝万寿启琼筵,早起忙寻一把莲。帽上铎针双蝠抱,共将洪福祝齐天。
(西河诗话)铎针,插宫帽中者。其制用珍珠、珊瑚、金银方胜等,应时作彩。万寿节,上有「洪 福齐天」诸彩。所谓「洪福齐天」者,先制齐天字,以红色蝙蝠缀两旁是也。按(酌中志)铎针乃内臣佩服之一。(酌中志)宫中旧制:凡掌印、秉笔、管事牌子在殿内直宿,其余者候圣驾安寝散 归直房。其各家经管衣帽官人,即将官帽一顶、贴里道袍大袄或褂共上一条领者一付、总缀两条带子,将提系绦牌总亦挂得停当,名曰二把莲」,紧安于所歇床傍。凡猝然夜间御前有事,便 立可衣冠。此从来贵近大臣之体,亦内臣小心敬慎分内事也。
诗图数尽尚余寒,走马东郊腊雪残。二十四园花未放,灰池先进咬春盘。
(酌中志)冬至,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又)立春前一日,于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内臣 赴春场跑马,以较优劣。至次日,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宸垣识略)南苑设二十四园,以 供花果。(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明时为灰池,种植瓜蔬,以备春盘荐生之用。立春,进鲜萝卜, 名曰「咬春」。
回龙观里海棠开,六角亭边锦作堆。红粉扬鞭呼答应,官家走马看花来。
(日下旧闻)回龙观旧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岁花时,上临幸焉。(酌中志)妃嫔以下有大小答应 诸名色。
杏子微黄四月交,嘉蔬取次进天庖。一团碧玉忙收裹,宫女相呼打菜包。
(日下旧闻)司苑局进用蔬菜,俱有竹笼筐盒装盛。(酌中志)四月,以各样精肥肉、姜、蒜,判如豆大拌饭,莴苣大叶裹食之,名曰「包儿饭」,今俗名「打菜包」。
云锦光明五色条,蚕池机抒响清宵。七襄乞得天孙巧,应候宫衣绣鹊桥。
(酌中志)七夕,宫眷穿鹊桥补子,设乞巧山子。兵仗局进乞巧针。(宸垣志略)蚕池东邻西苑,明宫人织锦之所。
金鳌坊下水如绫,积翠堆云列几层。秋到椒园修法事,藕花深处放河灯。
(日下旧闻)太液池有大石桥二,其一跨海子东西,曰「金鳌玉蝀」,其一跨琼花岛之南,曰「积翠堆云」。(金鳌退食笔记)蕉园一名椒园。七月十五日,西苑作法事,放河灯。
连天雨雪朔风骄,金鸭香温炭饼消。帘卷玉楼人尽望,三千宝帚扫琼瑶。
(升庵外集)石炭,发香煤也。今制,宫中捣炭为末,以枣梨汁合之为饼,置于炉中,以为香藉, 即此物也。(野获编)明制,大内每雪后,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庭扫雪。又南京旧制,有拣花 舍人,额设五百名,盖当年供奉荐新及玉食糖䊗之用。五百拣花,三千扫雪,亦两都佳话也。
曲曲黄河柳覆堤,洗妆楼下路高低。当前竞洒金银豆,耍外同过玉蝀西。
(李默游西内记)北行松间,隐隐见冈阜,至则小轩峙其前。又前甃石为九曲黄河,山上有梳妆楼 遗址,旧传为辽后游处。(王世贞宫词)杂沓香车看不见,好登辽后洗妆楼。(日下旧闻)往时,宫 中出游西苑,有「大耍外」、「小耍外」之名,赏赐无算。临晚,以金银豆洒地,听内竖争拾取,为笑
不是鸣球传郑重,(齐拂舞歌:暧暧鸣球,或丹或黄。)亦非蟠木荐离奇。(邹阳书:蟠木离奇为万乘器 者,左右先为之容。)采珠拾翠来江浦,点缀房栊也自宜。
帝每幸承乾宫,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
廿四番风逐候新,等闲红紫漫争春。托根讶是藏花洞,(严休复诗:「不如满树琼瑶蕊,笑对藏花洞 里人。」)妒杀雕阑笑赏人。
凡西苑花开,司苑具报,后每遣宫婢采折,以供赏玩。闲亦行幸,或宣某宫,或宣合宫同游。至则聚于花所,不过一二时而已。
四月轻绡进六宫,素衣惊与至尊同。裁冰笼雪慈云影,不踏莲舟一瓣红。
宫眷暑衣从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 「此真白衣大士也。」
连宵裁就暑衣新,掩映深红雪里春。淡作桃花浓酒晕,((日札)云:妆既传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 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分明脂粉画全身。
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袙腹,掩映而已。
圣德惟应俭是求,不遑袪服为身谋。就闲损益通为计,寸积须成万里裘。(白居易诗:「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
帝御讲筵,所御里衣袖微损,衔于外。帝以手纳之。讲官某奏曰:「衣之敝,虽过于俭,然美德也,
何必讳。」
紫界宫垣夹道长,日中行馓翠罗张。编成寒碧三千丈,一路清阴作夏凉。
宫中有夹道,驾行幸御盖行日中。田贵妃命作籧篨覆其上,从行者皆得休息。驾行宫中,例张青罗小伞,以蔽日光。
宫壶无端起怨咨,愤辞不道是微辞。信王莫讶尊称误,一醒艰难共历时。
一日,后忤帝意,帝怒詈之。后愤甚,连呼信王云。
五夜提铃绕殿行,太平高唱韵凄清。凄清偏解倾宸听,半是回风送雨声。
例选年高有学内官教习宫女,率教者升女秀才、女史官等职。有罪罚每夜提铃,自乾清宫门至日
精门、月华门,高唱「天下太平」,与铃声相应,仍还乾清宫门而止。一夕风雨中,帝觉唱声凄婉,命宣至,问姓字,曰:「韩翠娥。」特赦之,后为女史官,亦异数也。
百华幢盖护金颜,灵迹犹留殿陛间。争此一重门户隔,朝来香火是尘寰。
坤宁后苑有钦安殿,供安玄天上帝。殿东北有足迹二,传云世庙时,两宫回禄,玄帝曾立此救 火。五年秋,帝谕隆德、英华殿诸像,俱送朝天宫、隆善寺等处,惟此殿圣像独存,以有灵迹也。
一朵慈云驻不飞,堆纱宝相是皈依。(自持白业为孀操,)(涅盘经)达摩谓南天竺王曰:「汝勤修白业, 言天堂自在明了也。」)并汰黄桑作羽衣。
懿安尝用素绫作地,剪五色绢叠成大士宝相,宫中谓之堆纱佛。又用素绫与黄桑色绫相间,制衣如鹤氅式,服之以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后并不用黄桑色。
碧枚丹实悬初熟,东枣西桃候不兼。投合最怜冥果味,(冥果,蜜煎而冥于缶中。)露和崖蜜十分甜。
田贵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上。
不计工夫刻镂成,遗来屏几叹专精。假山一簇无多景,直与江山并重轻。
熹庙手制器物极精巧,时犹存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悉具,暨灯屏、香几数种。帝见之,谕收 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客氏每归私第,先期奏知,特旨差贵近内臣护送。其出恒以五更,提炉爇名香以百计,蟒玉持硬弓防牌围随者以千计,纱灯烧烛以数千计。客氏自咸安宫坐小轿,径过乾清宫门西一空,至西下 马门,非礼也。礼:宫眷内官不许乘马车过一空。
倚殿阴森奇树双,明珠万颗映花黄。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公然坐晚凉。
英华殿前菩提树二株,六月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附于叶之背。京师人用 作佛珠,极称珍贵。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奉御容于树北之别 殿,过者下车马,屏息加敬。丁卯、戊辰间,玉带某裸体纳凉树下。玉带,内官名也。
异卉传来自粤中,内官宣索种离宫。春风香艳知多少,一树番兰分外红。
当时都下忽多异种草花,相传出自雨广,从药材中混至。内臣好事者,遍种于圣驾常临之所。有 蛱蝶菊、红水仙、番兰、番柿等名。番兰,红花碧叶,上爱而玩之,摘供案间。或云即美人蕉。
御前呼笑不胜喧,为看君王弄水盘。瀑布喷残飞雪霁,玉竿高处涌金丸。
铜缸盛水,凿孔设机挑动之,能令水势逆飞。其初或泻如瀑布,或散若雪霰,最后则亭亭直上, 如玉柱然。下预伏一镀金木毬,大类核桃,忽涌上玉柱之尖,盘旋上下,久而不堕。宫中旧无此
戏,圣意创为之。
虏骑南窥十万余,枢臣抗疏达宸居。君王听到红夷炮,唤卷龙幮草敕书。
丙寅秋,奴酋再犯锦州宁远,王永光题疏,请移宁远城中红夷大炮,置山海关守关。时上方不 豫,令宫人读之,矍然起坐曰:「此炮若移,人心必摇。」濡毫欲批红,以手颤不及成字而止。
旧臣私语夜徘徊,禁御花阴玉漏催。旭日西山松柏路,萧萧只骑捧香来。
今上册封信王时,失恃已久。月夜独立,有婴年奉侍老内官董姓者侍侧,忽密问曰:「闻我生母 刘娘娘,葬西山忠懿王坟左右,汝识之乎?」对曰:「识之。」即命具礼物,次早往祭,不令人知。 盖恐客、魏知之,或遭疑忌也。
梦断君王下玉楼,新欢从此更绸缪。闲来私誓桃花岸,席市仙居共白头。
宫人有菜户,犹民间之夫妇也。客氏菜户初为兵仗局掌印王国臣。国臣与魏忠贤结盟为兄弟。忠 贤狡狯,潜通客氏,以分其爱。辛酉夏,夜将半,两人争宠,哄于乾清宫西暖阁。上惊起下楼, 两人偕客氏跪听处分。上笑问曰:「客奶你虔心要跟着谁,我替你断。」客氏微露厌薄国臣之意。 次日,忠贤矫旨勒令国臣告病,寻缢杀之。于是忠贤始得安据客氏为菜户矣。未几,客氏置一第 在席市街北。忠贤置第街南,相去数武。春日游西苑,沥酒私誓,他年予告归休,愿同居偕老 于此。
美人眉黛月同弯,侍驾登高薄暮还。共讶洛阳桥下曲,年年声绕兔儿山。
兔儿山即旋磨台。乙丑重阳,圣驾临幸。钟鼓司掌印邱印执板唱(洛阳桥记)攒眉黛锁不开一阕, 次年复如之。宫人知书者,相顾疑怪,非特景物无取,语意实近不样也。不期月而鼎湖龙逝矣。
夹道珠冠窄袖衣,流云一片鸟齐飞。操场此日军容盛,为有边关敕使归。
上嫌操场器械未备,命胡良辅赴山海关铸造充用。凡内操之日,上必先乘骏马,驰骋中道者数周。
十五青娥诵孝经,娇羞字句未分明。纤腰不忍教扳著,夜雨街头唱太平。
选高年有学内官教习宫女,读(女训)、(女孝经)等书。率教者升女秀才、女史官正,司六局掌 印。有罪墩锁或罚提铃,每夜自乾清宫门提至日精门、月华门,仍还乾清宫门方止。徐行正步, 风雨不敢避。高唱「天下太平」,声缓而长,与铃声相应,此旧例也。昌、启之际,设扳著名色以 苦之。扳著者,向北立,屈腰舒两手,自扳两足,不许体曲,曲则夏楚乱施。立再移时许,其人 必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殒命者。
封本呈来会极门,烧灯分勘坐黄昏。关心字句无多少,一一行间印指痕。
每日所进本,梁栋辈昼间集乾清宫分看。惟会极门接入通政司封本,捧匣宫人于日暮送各直房,
再加参阅。诸奸各据私意恩怨,掐指爪痕于上下空纸,以识之。翌日御览时,托侍立者口奏施行。
此日英华法事停,鸣锣捧杵尽倾城。弓鞋不便连环变,伞底拈花自在行。
番经厂内官百人,习西方梵呗。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法事。卒事之日,一人妆韦驮,捧 杵北面立。余披璎珞,鸣锣钹海螺诸器,赞唱经咒。至夜,五方设佛位,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 而行其间。所谓九连环者,其行颇疾。至九连环变,则体迅飞鸟,观者目眩矣。此旧例也,辛酉 后,奉旨教宫女为之。
春晓龙幮梦正长,盥盂谁叩响硠硠。宫娃不敢分明问,撺角西南指直房。
魏忠贤晨起盥栉,手击铜盂,铿然有声。宸居咫尺,了不畏忌。
觅得丹方助艳姿,不须银海贮桑脂。云鬟细染群仙液,会遣长如二八时。
宫眷捣桑叶取汁,杂诸香物,贮之银海,用以饰鬓。银海,小银盂也。惟客氏令美女数辈,各持 梳具,时时环侍左右。偶欲饰鬓,辄以梳具入口,挹津唾用之,昏暮亦然。自谓此方传自海外异 人,名曰群仙液,能令老无白发。
局官呈进夏前罗,雨霁轻霞漾海波。衫子未裁先借问,彩棚何处牡丹多。
海天霞,当时织染局所造新颜色也。似白而微红,宫眷内官多服之,识者疑为不祥。未几晏驾。 旧制,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宫眷服罗衣。是时各宫牡丹方盛,五色绘縠,结棚护之,相 邀宴赏,殆无虚日。
秋风拂面猎场开,匹马横飞去复来。玉腕控弦亲射杀,山呼未罢厂公回。
上猎于宝善门,魏忠贤驰马过御前,上恶而射之,马中颊,立毙,诸内侍叩头呼万岁。忠贤怏怏, 称病先归。印公、厂公,皆宫中称忠贤之辞也。
机运铜池绣幔张,玉桃偷罢下西洋。中宫性僻嫌箫鼓,翠辇还宫未夕阳。
上创造水傀儡戏,用方铜池纵横各三丈,贮水浮竹板,板承傀儡。池侧设帐障之。习为此者,钟鼓 司官也。数人隐身帐内,引其机,辄应节转动。左右宣题目鸣锣鼓者、代傀儡问答者,又数人。 所演有东方朔偷桃、三宝太监下西洋诸事。张后数辞召不欲观,上曾强邀之至,不久回宫。
藩官十月给冬衣,回首先朝事事非。却羡信王承奉正,铎针枝个拜恩归。
当时待亲藩恩礼寖薄,瑞、惠、桂三王在京,其正副承奉官,虽给食米衣鞋,类皆粗恶,惟今上 信邸诸臣,破例从丰。又尝特恩赐承奉正以铎针、枝个、桃杖三种。盖熹庙友于至谊也。三种皆 簪钗之属,近侍臣加官帽之上者。
麝兰成雾锦成堆,儍子琉璃祭水回。候旨连朝多奏疏,一时批发出宫来。
凡司礼监官奉公事出宫,例不许过宿。甲子以后,魏忠贤至涿州、天寿山、碧云寺等处,或琉璃 河桥看祭水,数日回宫,奏章俱暂停。既回宫,陆续批发施行。忠贤未入宫时,好赌,好酒色, 美衣食,不事生产,人以儍子目之。至是,京城人见其仪从奢靡,窃笑曰:「儍子旧病发矣。」
竹箑轻摇碧映红,火云庭院助微风。搔头未挂青楸叶,六字凋残弃箧中。
时宫中尚金字扇,红漆骨,绿笺为面,雨面皆金字,抄写四书成语,六字为句者。所费不赀,甚
易碎裂。立秋日,宫眷戴楸叶。o班婕妤诗:「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风送香魂去杳冥,游人到此百忧增。玉埋黄土花经雨,博得高玄数盏灯。
高永寿既死,是年中元,上命于大高玄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嗣是内官宫人游西苑,往往有 追述悼
徽音门。壬午八月,懿安移入居仁寿殿, 因改为端本宫,以待东宫大婚。宫门前三石桥,盖大内西海子之水,蜿蜒从此出焉。皇太子原居 大内钟粹宫,在坤宁宫之左。既渐长,当移居。上以慈庆为皇考旧居,其后勖勤宫,即上旧居 也,因以居东宫。奉迁懿安皇后于仁寿殿,前门徽音,改前星门,内关睢左右门,改为麟趾燕翼 第二门;麟趾改为重晖第三门•,慈庆改为端本;纯禧左右门,改为养正、体元。再入为端本宫, 中设皇太子座,画屏金碧,座左右二大镜,屏高五尺余。镜方而长,左右各有连房七闲,门上各 堆纱,画忠孝廉节故事。左七闲即寝宫,内有二雕床,余皆空洞。右七闲有调红宝座及奥室,其 内有弘仁殿。规制曲折,与左不同矣。又后为穿殿,两庑翼然。有清正二轩,又后则聚宁门,今 改为凝宁门,端本宫至此止矣。此后为龙圃门,又后为奉裒宫,其右有承华门,入后则左为勖勤 宫,右为昭俭宫,又后为丽园门。(静志居诗话)先伯祖母赵淑人,崇祯间雨朝中宫。周后语宫人 云:「朝中命妇,率籧篨戚施,薄福之相,维刑部朱侍郎妻,庄严婉丽,称此象服尔。」
玉清礼毕卸祎衣,朝贺娙娥珠翠围。新进未谙宫禁礼,传来慈谕导卢妃。
(甲申小纪)十五年正月初九日,后礼玉帝回宫,受各宫朝贺。赐坐待茶,谕:「尔辈小心供奉皇
上,有新进者,未谙规矩,须教导之。」盖卢妃于十四年十一月选入也。
铺殿名花画笔殊,宫门欲挂辟兵符。年来宵旰无欢思,泪洒豳风七月图。
(甲申小纪)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名花杂果,或货郎担,百物毕陈。画围屏成架,御用监按节安 设。是年上谕画豳风图,设于乾清西暖阁。又壬午、癸未闲,国事日棘,上日夜忧,妃嫔亦稀得进御矣。
小人嬉笑在深宫,形体幺么顾盼雄。每向左廊邀圣眷,承恩不忍化沙虫。
(甲申小纪)小人屋在御厕之左廊,人二,夫妇也。长尺许,屋倍之。凡几榻枕席,动用之物,毕 具其中。外则绕以阑干。其声啁晰,亦时作嬉笑怒骂之状。一日,上御厕,出临视焉。二人若甚 惊恐,上大笑。
匾食中宵进御前,翊坤宫侍几传宣。君王尚记牢丸价,敕给汤官一贯钱。
(甲申小纪)翊坤宫近侍刘某,善治匾食,进御者必其手造。又一日,上谕买元宵,即粉圆也。所 司随进一碗,上问其价,曰:「一贯钱。」上笑曰:「朕在藩时,每以三十文买一碗,今算一贯耶。」仍 谕准给一贯,所司凛凛者累日。(树谖草堂集•闻内臣述往事)潜邸曾亲到市廛,民闲物价每留连。 西华鹅炙前门鲊,一箸才消半百钱。(静志居诗话)崇祯初,大官庖开应支物价簿,帝诘内侍谓太 浮,且曰:「炙鹅、腌鲥、肉鲜,在某肆市之钱半百耳。」内侍惊愕。足以征思陵留心民事之一 端也。
幽兰飞片泣残春,罗袂花钿欲化尘。梦授蘅芜香不散,何当重见李夫人。
(胜国宫闱诗)田妃善画兰。(甲申小纪)田贵妃所居室中,常有异香若蘅芜,袭而不散。
月落妆台冷翠翘,碧天金海路迢迢。河灯照彻秋波里,好待云軿过玉桥。
(甲申小纪)番经厂内官习西方梵呗,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干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六日薨,特追荐之也。
十六离宫树影遮,阿奇娇小髻盘鸦。下阶自摘青梅子,雕出箱篮屈曲花。
(甲申小纪)时有宫女阿奇者,能以青梅雕剜脱核,镂成花鸟,纤细可爱。擘之玲珑如小龛,阖之依然梅也,名梅篮。
前星失曜紫微虚,奏入深宫涕泪俱。十丈胡绳移玉帝,至尊应悔信耶稣。
(甲申小纪)癸未正月,司天奏帝座下移,上谕后宫同日修省。后五月,轩辕绝续不常,大小失 次,至九十月间乃复。轩辕者,后妃之舍,主内政以弼太微,为周后同殉之象。又坤宁后苑有钦 安殿,安供玄天上帝。殿东北有足迹二,传云「世庙时,两宫回禄,玄帝曾立此救火。五年秋, 上谕隆德、英华殿诸像,俱送朝天宫、隆善寺等处,惟此殿圣像独存,以有灵迹也。又内玉皇 殿,永乐时建。有旨撤像,内侍启
稽首慈云泪数行,依依秋月照霓裳。剪绫自叠维摩佛,镜槛灯屏夜色凉。
(天启宫词注)客氏惮张后严明,谤以蜚语,谓后父非张国纪,乃系狱海寇孙官儿所生也。内安乐 堂在金海桥西,宫人有罪及老病者居之。宪庙时,万妃怙宠,纪后托病驻辇于此,笃生孝庙。客 氏扬言欲奏请修筑,行纪后故事。又将遣名下宫人,潜往河南,问后家世,故使后闻之。后窘甚 无计。适客氏归私第,其母劝以危言,事乃寝。后尝用白绫闲新桑色绫制衣,如鹤氅式,服之 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又后尝用素绫作地,手剪五色绢,叠成诸佛菩萨妙相。宫人奉释教
者,互相仿效,谓之堆纱佛。(宦梦录)懿安皇后既移宫入,上命即所居赐皇太子,改名端本宫, 宫制如常。第连房曲室多耳殿,列方镜屏二,高可数尺。
落红成阵柳吹棉,西苑春风拂翠细。花树隔帘闻笑语,何人偷试画秋千。
(天启宫词注)张后性淡静。客氏教宫人效江南,作广袖低髻,为后所厌薄。暮春佳日,驾幸西苑, 坤宁宫侍从多不逾三四十辈,其装束如图画所貌古人像,客氏往往目笑之。又清明宫中称秋千节, 坤宁宫及各宫俱设秋千一架,相邀嬉戏,至立夏前一日方卸。张后恒谕免之。
西苑波光绿映天,绛缯新饰锦帆鲜。何须殿脚三千女,亲御兰篙刺画船。
(天启宫词注)乙丑端午,驾幸西苑,用绛缯饰小舟,首尾为龙形。上亲持划朵,同小珰刘思源、 高永寿溯流荡漾。怪风忽起,云雾四塞,舟覆,二珰溺死。管事谭敬匍匐赴救,扶驾出水。又上 偕中宫泛轻朗于西苑,手操篙橹,去来便捷。
阿保生辰宠眷深,兜罗颁赐圣人临。内官记得千秋节,曾拜中宫数叶金。
(天启宫词)诞辰随幸总穿红,遍赏兜罗异域绒。圆颗数珠方数叶,酒酣相对话中宫。注:内臣所服(衣字旁+曳)伞,青红不等。服红者曰穿红近侍。后、妃、皇子女宫中亦有之,别之曰某宫穿红。兜罗, 绒织。云传自西域,禁中所贵。银作局铸金银豆叶,以备钦赏。豆者,圆珠,叶者,方片。重仅 数分。甲子十一月初六日,为张后千秋节。旧例,内官各赏银一二两。是日,后偶不怿,略散豆 叶数事。至十一月十九日,为客氏生辰。上临幸欢饮,随侍内官,设宴给赏,俱极丰溢。且多给兜罗绒,以示奢。内官有追忆前事,嗤后之俭啬者。上微觉之,不问。(酌中志)祖宗旧制:凡万 寿圣节、中宫千秋、皇贵妃千秋,凡内执事宫人,并山陵等处内官,各有赏,例每银一两以上。
六年十月初六日,中宫张娘娘千秋,适先帝欲幸内教场围猎。圣性最好手剌獐、狼、狐、兔以为 乐。是日,张娘娘不肯出,延至辰时以后,方始同出,止略散银枝个。
早寒天气换吴绫,月下针楼袖半凭。相约今宵西苑去,金鳌桥上看河灯。
(天启宫词)冰鸭银苗院院同,鹊桥初卸巧山空。晚凉供罢波罗蜜,去看河灯万点红。注:七夕节, 各宫立乞巧山子,宫眷衣鹊桥补。自初一起,至十四止。中元节,食银苗菜及冰鸭。菜乃藕之嫩 芽,鸭乃先一夕煮熟,凝成膏者。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作法事,放河灯。已上数条,俱宫 中旧例,惟宫人、内官,深夜相携看河灯,则辛酉已后事也。又高永寿既死,是岁中元节,上命 于大高玄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嗣后内官、宫人游西苑,往往有追述悼惜者。
绣帕蒙头绕殿行,凤笙龙笛一时停。醉中相触频输却,笑倩君王再系铃。
(天启宫词注)上夜宴时,恒于筵前悬一银铃,命宫人数辈,以帕蒙头冥行,相触者罚铃出局,触 铃即以铃赐之。再系再触,中夕不倦。鸣鼓吹笛,上所好。
英华殿里各分班,璎珞披来压翠鬟。三寸弓鞋光致致,含羞学步九连环。
(天启宫词)此日英华法事停,鸣螺捧杵尽倾城。弓鞋不便连环变,伞底拈花自在行。注:番经厂 内官百人,习西方梵咒。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法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驮,抱杵面
恭刻圣制英华殿菩提树诗:
何年毕钵罗,植此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圣制英华殿菩提树歌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齐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征。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英华殿之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建,其祀典亦掌仪司所司。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又东,
即神武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四七七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七六
圣制寿安宫铭
辛未题额, 匪创伊修。慈宁六袠, 行庆延庥。爱日循环, 干甲载周。金穰辛建, 物盛己逑。七
袠爰开,万寿惟悠。合天下养,与太古谋。琼宫枚枚,有桷有斿。兰陔叶什,梅席称觩。鸿仪重
举,以十为筹。则百斯十,始而复周。
慈宁宫东北,即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三层,覆以金瓦,俱供奉西天梵像。上层,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雨华阁",中层匾曰:"普明圆觉"。联曰:"青莲法界普清净,白毫相光离色空。"又联曰:"三身具足根尘外,万法齐归愿海中。"下层阁内联曰:"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下层匾曰:"智珠心印",联曰: "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现诸天。"又联曰:"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又联曰:"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又联曰:"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东配楼下,联曰:"佛日九层悬最上,智珠三界证真如。"西配殿联曰:"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阁后为昭福门。门外,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皆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前有菩提树七株,殿前亭内碑上,
国朝宫史续编 六九〇
斛半, 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 天穹殿旧额八品首领二, 嗣裁。
祭神房
八品首领一,侍监。副首领一,无品级。太监二十六。专司祭神省牲、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旧额二,嗣裁为一。副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与首领同。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中正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八。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太
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英华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四。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首领、太监俱不设公费。
钦安殿兼城隍庙
八品首领一,侍监。太监十四,俱充道士。专司唪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 等恭查:钦安殿兼城隍庙,旧额首领三,太监十二。嗣裁首领二为一,增太监二为十四。
三间。(注一)
(23)重修咸安宫官学 同年,重建咸安宫官学二十七间。(注二)
(24)开太庙前筒子河 同年,开太庙戟门外筒子河,使东南合于御河。(注三)
(25)重修英华殿 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一)重修英华殴。(注四)
(26)拆改筒子河石桥 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太庙筒子河拆改石桥七座,过水闸二座;改修旱白玉石栏板柱子二十六堂,添建旱白玉石栏板柱子二百八十八堂,将西阙门外玉河水由午门从东阙门外引进,西大桥外添做进水沟一道,东大墙外拆改出水沟一道,午门前做成过水暗沟一道。(注五)
(27)建北海万佛楼 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建万佛楼,广七楹,三层,在北海极乐世界之北。(注六)
注一、二 清会典八六三。
注三 日下旧闻考九。
注四 光绪顺天府志二。
注五 清会典八六四。
注六 清宫史续编卷六十八。
座,并随券城墙二道。(注一)
(3)重修慈宁宫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慈宁宫、英华殿。(注二)
(4)建天安门前石桥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天安门外建石桥七座。(注三)
(5)重修三殿 康熙二十九年,重修太和、中和、保和三殿。(注四)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太和殿工成。(注五)
(6)建昭仁弘德及东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建东暖殿、西暖殿,与昭仁、弘德二殿相对,俱同年所建。(注六)
(7)重建承乾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承乾宫、永寿宫。(注七)
(8)筑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长廊于紫光阁之前。(注八)雍正御极,勤政爱民,且在位不过十三年,故宫中兴建极少。举其要者,不过五事:
注一、二、三、四、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五 东华录。
注六 日下旧闻考一四。
注七 清会典八六三。
注八 清会典八六三。
西天梵境 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修 嘉庆一统志
紫光阁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改建 清会典八六三
咸安宫官学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重修 同上
太庙前筒子河东南入御河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开 日下旧闻考九
英华殿 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重修 顺天府志二
拆改太庙筒子河石桥 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改 清会典八六四
北海万佛楼 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建 清宫史续编六八
宁寿宫 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大光明殿 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重修 日下旧闻考四二
文渊阁 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建 东华录
寿明殿寿明门 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重修 日下旧闻考四二
主敬殿 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建 顺天府志二
大清门外棋盘街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修 顺天府志一三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一六三三)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东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义;东顺山曰有容轩,西顺山曰无逸斋。再西北曰英华殿,即隆禧殿,供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树二株,婆娑可爱,结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静如山林焉。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今存)直北曰四德门,中为永巷。巷西曰咸安宫,酌中志卷十七:『穆庙(隆庆)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以上,西六宫外西路之叙置也。
廊下家 自嘉德右门之西,曰太安门,其外向西曰长庚门,凡放夫匠淘沟及修造,或年老有劳宫人病故,皆奏开此门,以便出入。玄武门内迤东,有廊下家可十一门,尽东首为更鼓房,紫禁城之艮隅也。玄武门内迤西,可九门;自北而南,过长庚桥,至御酒房后墙曰长连,可三十一门,再前曰短连,可三门。并玄武门东计之,通共五十四门,总曰廊下家,俱答应长随所住,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钟磬,宛如梵宫。各门所栽枣树森郁,其实甘脆异常,众长随各以麴制酒,货卖为生,都人所谓廊下内酒是也。
总结 综观明代大内,其规制几全系对称。(后经清代改建,始渐趋参差。)前为外
慈宁宫 慈宁宫成于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七月,(明史世宗纪)母后之所居也,然亦有例外。(注一)宫制诸书不详,前有园,曰慈宁宫花园,有亭,曰咸若亭,前有池,池上有亭曰临溪亭。(春明梦余录)
自隆宗门外,朝东者曰司礼监经厂直房,日用纸札书箱,皆贮于此,候御前取用。过慈宁宫外层向东小门之南,曰北司房即文书房也。再南曰司礼监管掌处。再南曰外膳房。再南曰南司房,即监官典簿直房也。再南则宝宁门,门外偏西,即仁智殿矣。
中正殿、英华殿、咸安宫 西六宫之西,为中正殿、英华殿,祀释道之处,曰咸安宫,亦太后辈所居。启祥宫之西,其两幡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亦名玄极宫,(明宫史)隆庆元年,更曰隆德殿,供三清上帝诸神。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冬被灾。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三月修建。崇祯五年(一六三二)九月,将诸像移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慈宁宫,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天启)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
冬,更曰永寿宫,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之西,南向者曰启祥宫,此宫乃兴献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嘉靖入继大统,至十四年(一五三五)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改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再西曰嘉德右门,即景福门也。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龙德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门内南向者曰翊坤宫,酌中志云: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天启改曰长春宫。广和右门之北,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门内南向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万历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之西房五所。以上西六宫及乾西五所之大略也。
御花园 坤宁宫之后,为宫后苑。中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嘉靖时两宫被灾,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崇祯五年(一六三二)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殿前有门,曰天一之门。殿后有门,中曰承光门,左曰集福门,右曰延和门;再北为坤宁门,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苑内曰
客氏初迁乾西二所上临幸客氏拜迎用女秀才引赞非礼也凡圣母及后妃行
礼女秀才为引赞礼官初升者往往举止羞涩经年后周旋合度音声朗然矣
河流细绕禁墙边 疏凿清流胜昔年 好是南风吹薄暮 藕花香拂白鸥眠
紫禁城内河壅塞岁久忠贤命疏浚之春
夏之交景物尤胜禽鱼菱藕彷佛江南
煤山夏日树青青 高处晴霞五色横 未接六科廊下报 满宫齐贺庆云生
万岁山嘉树郁葱鹤鹿成群俗称煤山甲子六月椒山有五色
云灵台占曰景星将降奉旨行庆贺礼适六科廊灾事乃寝
奉先高殿月明天 寒犬金铃吠路边 白发内官残梦破 几回惊听不成眠
奉先殿即太庙(按误)其地禁鸡犬有潘某者私
蓄细狗于殿之后街以其人为惧珰所眤众莫敢诘
瑠璃波面浴鸥凫 艇子飞来若画图 认看君王亲荡桨 满隄红粉笑相呼
上数同中官泛轻舟于西
苑手操篙舻去来便捷
倚殿阴森奇树双 明珠万颗映花黄 九莲菩萨仙游远 玉带公然坐晚凉
英华殿前菩萨树二株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于叶之背莹润圆
整可作佛珠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祀慈容于树北之别殿
美人眉黛月同湾 侍驾登高薄暮还 共讶洛阳桥下曲 年年声绕兔儿山
客氏直房一在凤彩门直房与忠贤密晤之所也凡
归私第未浃旬忠贤必矫旨召入其出入恒以五更
封本呈来会极门 烧灯分勘坐黄昏 关心字句无多少 一一行间印爪痕
每日所进本司礼监官集乾清宫分看唯会极门接入通政司封本捧匣官人于日暮送至王梁诸
人直房再加参阅诸人各据私意掐指爪痕于上下空纸以志之翌日御览时托侍立者口奏施行
此日英华法事停 鸣螺捧杵尽倾城 弓鞵不便连环变 伞底招花自在行
番经厂内官专人习西方梵呗遇万寿元旦等节于英华殿作法事卒事之日一人扮韦驮抱杵面北立余人披璎珞鸣锣鼓海螺诸乐器赞唱经咒至夜五方设佛位立五色伞数十人鱼贯行于其间有所谓九连环者其行颇速
至九连环变则体迅飞鸟观者目眩矣
此旧例也辛酉后奉旨教宫人为之
秋风拂面猎场开 匹马横飞去复来 玉腕控弦亲射杀 山呼未毕厂公回
上猎于宝善门魏忠贤驰马过御前上恶而射之马中颊立毙群下
叩首呼万岁忠贤怏怏称病先还印公厂公皆宫中称忠贤之词也
半夜惊传虏寇边 两行红袖御床前 黄金唾鸭香楠架 明日重悬一把莲
每夜寝殿门既阖内臣散归直房所卸衣总挂床前架上熏以兰麝名曰一把莲夜间御前有事顷刻装束趋赴岁
丙寅边警再至皆于夜奏闻圣驾惊起侍立唯宫人数辈食顷内侍方至盖以散置衣冠装束未便故也上为色愠
尔后稍有修复
一把莲故事者
乾西移住翠华来 新例传宣女秀才 为是初升仪未熟 玉腮红映两三回
人海诗区九六
《春明余録》。前 人
平明东阁下恩纶,兽凯鸾翿色色新。大内别开元帅府,传声侍女莫称臣。《正德宫词》
暖阁〔一〇五〕干清宫后有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雝。见《春明梦余録》。暖阁
凡九间,随天桥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制度甚异。天子随时居寝。天桥,卽人家楼梯也。见《宙载》前 人
花底传筹到五更,隐囊斜倚到天明。寒霜不敢蒙头坐,暖阁时聆謦咳声。《嘉靖宫词》
慈宁宫〔一〇六〕月华门之西南曰慈宁宫,本禁中大善佛殿也。世宗撤毁,卽其地建皇太后宫。凡毁金银佛像百六十九座,焚佛骨、佛牙等一万三千余觔。见《世庙识余録》。万历中,外方贡緑刺观音一座,高六尺。李太后迎供慈宁宫中。见《过日集笺》。又英华殿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子可作佛珠,李太后手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见《天启宫词注》。今长椿寺内尚有九莲菩萨慈容。王毓德
慈圣宫中每发心,几将大藏供丛林。内人也自承风旨,舍与中官安奉金。
东太后者也。西间杂置佛龛甚多。
抚辰殿又南,为延庆殿。由春华门往西,为寿安门,入门为春禧殿、寿安宫。宫后,左为福宜宫,右为宜寿堂。北为英华殿,原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更名英华,以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两株,(图二十三)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叶之背,莹润圆整,可作佛珠,为前明李太后所植。后没,上尊号为九莲菩萨。树北别殿有慈容,四时祭奠,一如佛事。至清乾隆时,于两树之间起筑碑亭,赞述黄教。此殿自明迄今,殆久为奉佛地也。由启祥门南行,为慈祥门,入门北有中宫殿、东宫殿、西宫殿。前为大佛堂,南为慈宁宫,清末西太后居此,有花园。宫左有头所、二所、三所。右有寿康堂。转东往南,为长信门,左为造办处、冰库等。右为慈荫楼、咸若馆、临溪亭。转南出南天门,南为前内务府及银库、修书处、油木作、枪炮作等处。是为外西路。
图二十三 英华殿前菩提树
以上五路全部宫殿具于此。
附録历史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及故宫博物院组织概略如后
(一)历史博物馆概略
馆址在故宫前部之端门,以迄午门。屋宇宏大,地段适中。民国七年,教育部就前国子监官舍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七年,迁入本址,以午门城楼及两观四亭为陈列室。午门外两廊房屋,为储藏、办公等室。端门楼上存储粗重物品。历年采集上古、中古、近古物品,共二十七万一千六百八十一件。分二十六类:一金类,二石类,三玉类,四甲骨,五刻石,六砖瓦画壁,七陶器,八瓷器,九明器俑类,十木器,十一衣冠,十二图表,十三画像,十四碑帖,十五写经,十六宋元精椠,十七版片,十八明清诏令册命题奏,十九印记关防,二十前代御用品,二十一试卷,二十二武试用品,二十三兵器,二十四模型,二十五影片,二十六国外赠品。俱为考古学上仅见之品。自民国十五年起,每年发行《历史博物馆丛刊》六册。
(二)古物陈列所概略
古物陈列所系就紫禁城南部外廷各殿设立。紫禁城内周六里,围墙一千六十八丈三尺二寸,外廷约居其半。所属城门凡三,南曰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城之东南、西南二角,各有重楼,高矗云表。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位居中央,文华殿位于东,武英殿位于西。各殿宇创于元,修于明,清朝因之,间有增饰。迄今数百年,固自饶有历史上之价值,而琳宫琼宇,极尽庄严,崇殿杰阁,备穷巍丽,尤足表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之兴盛。自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
英华殿是紫禁城内廷重要的佛堂,从明代开始,对于宫廷藏传佛教发展有过相当的影响,尤其是九莲菩萨、菩提树均是英华殿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部分,为史籍所载。此殿与当时的番经厂、隆德殿(如今的中正殿)、钦安殿均为内廷重要的法事道场,而其中以英华殿之道场最为明帝所重,且有在隆德殿"跳步叱"之习俗,为清宫所继承。入清以来,英华殿地位逐渐下降,宫廷宗教活动中心移至中正殿一区,此地逐渐湮没无闻。文章结合史籍记载、英华殿藏品资料以及最近大修工程中的新发现,尝试还原明清两代英华殿的真实历史面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