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法源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法源寺,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35

公寺, 万历中又尚解中贵宅所植,高明区中允大相诗:"解家海 棠帝苑边,开时车马日喧阗"是也,今旧本俱无存矣。(隩志)

今慈仁寺海棠,久无人道,惟西直门外法源寺大盛,花时游宴不 绝。(光绪顺天府志)

积水潭

高珩水关竹枝词:"酒家亭畔唤鱼船,万顷玻璃万顷天;便欲过 溪东渡去,笙歌直到鼓楼前"。(栖云阁诗)

积水潭荷花极盛,潭在德胜门内,毗连秦家河沿,荷繁于昔。河 沿有荷船一具,仿西湖船式。六七两月,月望前后,放棹花间,明月 清风,如游仙境,忘其为在人海中也。(藤阴杂记)

禁良为娼

顺治壬辰,禁良为娼,以丧乱后良家子被掠,转辗流落乐籍,故 世祖特有是命,其误于娼者许予价赎归,都下甚快之。(簪云楼杂说)

看芍药

龚鼎孳丰台看芍药醉后口占诗:"种花园叟养花天,十亩花田胜 秫田;荷锸不妨花下卧,村庄全是太平年"。(定山堂诗集)

王鸿绪燕京杂咏:"燕京五月好风光,芍药盈筐满市香;试解杖 头分数朵,宣窑瓶插砚池旁"。《横云山人集》

施闰章丰台看芍药歌有云:"园人摘花如摘菜,日日担来城市卖; 花多全不恤花稀,卖花声里春光归"。《愚山先生诗集》

冯溥丰台芍药诗:"名花谁种帝城隅?馥郁遥传士女趋;十里春 围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12

疆 域

东至愍忠寺1,西至宝应寺、峨嵋庵2,南至白马寺、鱼脊庙3,北至报国寺、增寿寺4;周回十余里。

形 胜

俯瞰右安,背拥宣武5,西北广宁关6为京师咽喉。东,南衡街7,乃衣冠之渊薮。市肆稠蜜[密],讴歌相闻,冲要之区也。

① 愍忠寺:即现在法源寺。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十九年,为追悼东征阵亡将士而建,故名"愍忠"。其地为唐幽州镇城东南隅,子城东门之东。明正统七年重修,改名"崇福",清雍正十一年重修,赐名"法源"。

② 宝应寺:在今牛街西登莱胡同。相传为唐刹,明万历年间重修,现为登莱小学校址。峨嵋庵无考。

③ 白马寺:在法源寺之南。50年代初,在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大楼对面的坟地内,曾刨出白马寺界石一块,可证寺址所在。相传白马寺为隋刹,明洪熙元年(1425)曾重修,早废。鱼脊庙早废。

④ 报国寺:在广安门内路北,系辽建,至明初已圮,明宪宗时重建,现报国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增寿寺也在广安门内大街北侧,即今回民学校附近,明朝敕建,清乾隆二十一年重修,早废。

⑤ 右安、宣武:城门名。牛街与右安门之间,北高南低,故称"俯瞰"。

⑥ 广宁关即广安门。

⑦ 南衡街即南横街,在牛街南口东。

---------------

------------------------------------------------------------

---------------

------------------------------------------------------------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15

街 巷

东街俗名轿子胡同 西街俗名牛街 大圣安寺街 火药局1 小圣安寺街 贞节坊俗名熟肉胡同2 栅栏胡同3 白纸坊4 枣林街 愍忠寺街 瓦街俗名羊肉胡同5 簪儿胡同6 麻道胡同7 香儿胡同 老军地8 醋张儿胡同 郑家园 甄家穿店 丁家穿店 史家坑9 水平庵 陈家园 穆家园 薛家园 楼房坑10 白马

①火药局:从抄本的字迹上看,笔画拙劣,显系后加。火药局距冈上较远,若按冈上地区,南仅至今牛街南口外,西至今南线阁,以此相准,则火药局不应在冈上范围之内。火药局旧址即今白纸坊五四一工厂。

②贞节坊俗熟肉胡同:"熟肉"一词与牛街回民经营的牛羊肉业有关。熟音shou,牛街居民把"熟"字加儿化音而不读出"肉"字,成为shouer胡同,后由"熟肉"雅化为输入胡同。但至今牛街回民仍习惯称为shouer胡同。

③栅栏胡同:清《顺天府志》作沙栏胡同。沙栏或作沙拉。《顺天府志》援引《析津志》:"沙拉市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在鼓楼前。"这指的是元代大都城内的珠宝街。根据上述记载,回族聚族而居的冈上地区,出现以蒙古语沙拉作街名,很可能像鼓楼前的沙拉市一样,在大都未建成之前,是旧城(原金代的中都城)的一个珠宝街。

④白纸坊:从笔迹上看,和"火药局"三字一样,都是后加的。而且白纸坊和火药局一样,都不属冈上地区。

⑤瓦街俗名羊肉胡同:所谓俗名羊肉胡同不确。据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瓦街与羊肉胡同是两条街。羊肉胡同即今牛街四条,瓦街的位置邻近纸坊胡同。纸坊胡同即后来的白纸坊胡同。

⑥簪儿胡同:今簪儿胡同东半部称法源寺后街。

⑦麻道胡同:今麻刀胡同。

⑧老军地:"老军"多作"老君",在牛街以西,此名已废。

⑨史家坑:又称史家胡同,即今西砖胡同的北半部。

⑩楼房坑:据传即今"龙凤坑","龙凤"为"楼房"的音转雅化。

---------------

------------------------------------------------------------

---------------

------------------------------------------------------------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51

中改名崇福。本朝雍正十一年,世宗宪皇帝发帑重修,十二年二月工竣,赐额曰法源。山门内为大雄宝殿,皇上御书额曰法海真源。联曰:慧雨昙云,清净契无为之旨;金乘珠藏,通明开不二之门。次为戒坛,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觉路津梁。次为无量殿,圣祖御书额曰存诚。皇上御书联曰:参透声闻,翠竹黄花皆佛性;破除尘妄,青松白石见禅心。次为大悲坛,有皇上御书额曰善灯普照。联曰:花雨静飘空色外;心珠长印摩尼中。最后为藏经阁,有圣祖御书藏经阁三字。殿前恭勒世宗御制法源寺碑,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励宗万奉勅书。又有皇上御书心经碑,俱恭立殿庭。乾隆四十三年重修。

原史思明僭位于范阳,建元顺天,国号大燕,六月于开元寺造塔,改寺名为顺天。蓟门纪乱

原幽州悯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遣朝使游观。王文正上辽事

原悯忠寺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十余里,为哀忠墓。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中有高阁。谚曰: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是也。春明梦余录

原贞观十八年七月,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兵及契丹奚以伐高丽。十一月,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马周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六总管兵以伐高丽。新唐书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56

春明梦余录作宣宗大中丙寅,实会昌六年也。及僖宗中和二年悯忠寺塔又灾,至昭宗景福元年迁舍利于阁内,其阁乃李匡威所建之观音阁也。今舍利与阁皆无考。

原采师伦正书重藏舍利记,今在京师悯忠寺。碑建于会昌六年九月,此初复佛寺之文也。金石文字记

原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今在京师悯忠寺。同上

原寺中一碑,下半断裂,可读者其上段,字有燕京大悯忠寺观音地宫舍利函记金大安十年沙门善制。帝京景物略

〔朱彝尊原按〕是碑文字悉完,未尝断裂。末云大安十年岁次甲戌闰四月辛未朔二十二日壬辰申时功德主燕京管内左右街都僧录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胪卿聪辨大师赐紫沙门善制门人义中书。

原悯忠寺经正统七年重修,改额崇福,有翰林院待诏陈贽碑。万历三十五年又修,有谕德公鼐碑。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法源寺建自有唐,为都城古刹,本朝以来,屡蒙颁赐额联,并蒙世宗御制碑文,恭立殿庭,用光梵乘。至累朝遗碣,如唐苏灵芝书宝塔颂,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及辽大安间观音地宫舍利函记,金大定间礼部题名记诸碑,皆足以资考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57

证。若刘侗帝京景物略所称陈贽、公鼐二碑,词芜不录。

增世宗御制法源寺碑文 都城宣武门西南有古刹曰悯忠,建自唐贞观中,迄今千有余载,历为秉受法戒者所依止。我世祖章皇帝命建戒坛,圣祖仁皇帝赐御书扁额曰觉路津梁,曰存诚。寺有藏经阁,题颜亦宸翰也。雍正十一年五月,发帑重加修饬,至十二年二月工竣。梵宇崇闳,禅庐周备。因复赐额为法源寺。朕惟如来演说经律论三藏,而律居其一,又说戒定慧三学而戒居其先。亦如宗门有衣钵之传焉。威仪三千,细行八万,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名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盖心本无体,何者是心?法亦假名,何者是法?则源不可不达矣。教不云乎?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夫心源本是湛寂,虽尘尘悉入,而湛寂者自若,纵心心不住,而湛寂者亦自若。故曰无生无灭,如如不动。苟达乎此,虽当万法而不见一法,不见一法而全摄万法。如是持戒则成无等戒而达无上觉矣。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何一不自此源流出,自然真实无伪者乎?统世间出世间之大源不可名同,何况于异,宁独沙门释子事哉?我皇考推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朕仰体渊旨,昭告后学,期共达心性之本源,亦国家导民为善之一助也欤!

原范阳郡悯忠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 惟唐绍统兮岁作噩。天宅幽都兮镇戎索。彼命启与禅虞,继凤举而龙跃。驭阊阖而朝南面,服日月而升宝殿。在璇衡以正乾坤,握金镜兮临宇县。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32

〇竹林寺:辽道宗八年,楚国大长公主舍私第为寺,赐额竹林,又曰金熙宗驸马宫也。寺僧云,一 塔无影。

考按:竹林寺,明景泰中重建,易名法林,在笔管胡同,今废为菜圃。有天顺间翰林学士吕原碑,其塔已无可考。

永庆寺在教子胡同,今尚存,殊隘陋。有钟一,上铸万历壬寅五月字。

悯忠寺在菜市西南烂面胡同之西,唐贞观十九年建。东西有两塔,高可十丈,是安禄山、史思明所建。明正统中改名景福。本朝雍正九年,发帑重修,赐额曰法源寺,有世宗御书联额,又御制法源寺碑,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励宗万奉敕书。乾隆间,有皇上御书心经碑,四十三年重修。

唐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十余里,为哀忠墓。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中有阁。谚曰:悯忠高阁,去天一握。

考按:唐时幽州镇城遗址,在今外城之西及广宁门外地,故寺在其东。采师伦书重藏舍利记,称寺在于城东门内百余步;又景福元年碑,亦云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可互证也。今则在外城之西隅矣。廊下石刻及砖塔俱无考。

苏灵芝书宝塔颂,今在悯忠寺。是碑陷文甚多,朱竹垞有案。

采师伦正书重藏舍利记在京师悯忠寺,碑建于唐会昌六年九月,此初复佛寺之文也。

考按:累朝遗碣,如唐苏灵芝书宝塔颂,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及辽大安间观音地宫舍利函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91

方园盛 达子营

第十自治区第十四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九万九千方公尺公所设于南半截胡同中间

烂缦胡同 红锣厂 北半截胡同 南半截胡同 大井胡同 丞相胡同

第十自治区第十五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三万四千一百方公尺公所设于南横街东头路南

南横街(东段)西至大川淀北口与第十六坊分界 穿堂门 红土店 蔡家楼 珠巢街 官菜园上街 小川淀

第十自治区第十六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五万三千八百方公尺公所设于南横街东头路南

盆儿胡同 大川淀 南横街(西段)东至大川淀北口与第十五坊分界 南横街西口外 牛街南口外 北樱桃园 双槐树

第十自治区第十七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万零七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牛街礼拜寺

西砖胡同 醋章胡同 箭杆胡同 七圣庙 莲花寺湾 九间房 七井胡同 法源寺前街 龙凤坑 法源寺后街 簪儿胡同 门楼胡同 后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41

记:予外弟宋廷弼试京兆,居莲花寺,去余居数十武,步屧相过从,甚乐也。王苏试畯堂集:上元移居莲花寺湾有作。

  箭杆胡同

醋张胡同

井一。有宏衍庵。王士祯带经堂集:施愚山侍讲过宏衍庵看海棠柬梅耦长诗:韦杜城南十万家,东风处处酒旗斜。不知冷节匆匆过,犹见僧楼一树花。又有庚午重过感怀愚山诗,详寺观。《藤阴杂记》云:纪太仆复亨寓此赋诗:平阳池馆亚枝红,移入香奁便不同。莫为业残自怜惜,梅家诗体擅江东。自注:耦长先有三绝句。

  金井胡同

西砖儿胡同

西有法源寺。有处州会馆,唐之悯忠寺也。明正统间改崇福,国朝雍正间赐今名,寺前门在白帽胡同,互详寺观。《尚絅堂集》:秋日黄霁青编修偕潘农部移寓西砖儿胡同宅,奉访占此以赠:秋至刚惊白露瀼,青骡载具鹤移装。行来共说潘郎壁,徙后休嗤陆氏庄。当院闭门先种竹,两家扫径合分杨。鲤鱼风起无边信,早晚乡书自魏塘。《池北偶谈》:悯忠寺有贯休画罗汉十八轴。世祖末,吴人持以进御者。会崩,遂鬻寺中。又见宋荦筠廊偶笔。翁方纲《复初斋集》,过王述庵法源寺寓斋即送其南归诗注:述庵昔居此,曰蒲褐山房。又钱湘舲移居听钟山房与法源寺比邻,订今春看花小集,和香树老人旧韵诗。钱大昕《潜研堂集》:移寓珠曹街诗注:乙亥二月,寓悯忠寺街。《卷葹阁集》:法源寺访黄二景仁病,因同看花诗,有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远繁丁香之句。今寺中丁香亦盛。又有独游法源寺,值冯户部敏昌同过寺旁亡友黄二寓室,已倾圮不可入,载赋诗。何绍基宋元学案序后附识:丙午秋初,识于京师西砖寓斋。《坊巷胡同集》:宣南坊在新城右安门里东,宣武门大街南,五牌二十七铺。有碧霞元君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45

陆锡熊篁村诗集:怀人诗自注:王舍人昶寓寄园,而谢编修墉所居听钟山房,皆在悯忠寺之北,君月夜常偕胜侣往坐松下,至二三更而归。

  麻刀胡同 井一。

  马张家胡同

  熟肉胡同 井二。熟亦作瘦。

栅栏胡同 或作沙拉。井一。

白帽胡同 大悲院在法源寺前,同治初建。有云南会馆。湖广义园,井一。毛厂,井一。

  小菜胡同 菜或作寺。井一。

圣安寺街

圣安寺,金遗刹也,详寺观。井一。湛然居士集:圣安寺庭前有怪柏数株。《日下旧闻》:宋显夫南城俚歌十首,其四云:停骖惆怅圣安寺,后堂空祀李宸妃。则寺中留像,不独世宗、章宗二帝也。《析津日记》:寺中金、元旧碑无一存者,殿前明碑二,怪柏已尽,惟有两楸树而已。其地名东湖柳村。匪独湖湮,柳亦不见。西陂类稿:夏日柳湖僧舍诗:长楸落晚花。又自注云:寺在柳湖村,栴檀佛尝飞至寺中。元学士程钜夫有记。燕舟客话:圣安寺一名柳湖,中有佛像诸天像四,以藤为胎,泥金装饰,璎络甲胄,俱嵌珊瑚、青金诸宝石。寺僧云,崇祯时大内赐出。《池北偶谈》:寺殿有商喜画壁。《藤阴杂记》:圣安寺,竹垞在寺饯曹检讨,称寺藏金、元帝后及栴檀佛像诗,有画壁商喜留,吴装何诡丽?绝笔追顾陆、缨络杂佩璲等句。田乐园需有同孙子未过寺观画壁,慧明上人出王文安所遗饮器贳酒相饷诗。案:栴檀像自乾隆建移奉宁寿宫,诸像及楸柏皆无存矣。《茶余客话》:圣恩寺旧有双楸树及古槐,乃金时物。马樱花一株,宋牧仲手植。圣恩似即圣安之讹。今俗亦有是称,非斜街口之圣恩寺也。□□巡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0

自教子胡同而东,曰西砖儿胡同,[一]中间横胡同曰醋章胡同(《顺天府志》作醋张胡同),有宏衍寺(《顺天府志》作宏衍庵)。[二]稍南曰小巷子,不通行。曰门楼胡同,[三]曰后胡同。再南曰簪儿胡同,[四]曰法源寺后街,有谢叠山先生祠。其西曰龙凤坑,曰三条小巷,南即法源寺,古刹也。[五]寺西曰白帽胡同,有赵公祠。

[六]再西曰桑园街。

注:

[一] 《诗史阁丛刊》:"谢叠山先生祠在宣外西砖胡同,与法源寺为邻。"《尚絅堂集》:"秋日黄霁臣编修偕潘农部移寓西砖儿胡同宅,奉访占此以赠:秋至刚惊白露瀼,青骡载具鹤移装。行来共说潘郎壁,徙后休嗤陆氏庄。当院闭门先种竹,两家扫径合分杨。鲤鱼风起无边信,早晚乡书自魏塘。"孙雄《校经图记》云:"赁庑于宣武城南西砖胡同,与法源寺及谢叠山祠为邻,有诗史阁及蜩螗居,蒲圻贺履之、涿县胡佩蘅等为作《校经图记》。"

[二] 《顺天府志》:"宏衍庵在醋张胡同。"《居易录》:"康熙庚申春,予与施侍读[讲]愚山同过宏衍庵看海棠,①各有四绝句。今庚午二月重来,海棠三株皆已化去。愚山之墓木已拱矣,不胜今昔存没之感。因复成一绝云:"十年不见谢宣城,目极澄江远恨生。白首重吟枯树赋,江潭憔萃庾兰成。""《带经堂集·施愚山侍讲过宏衍庵看海棠柬梅耦长诗》:"韦杜城南十万家,东风处处酒旗斜。不知冷节匆匆过,犹见僧楼一树花。"《藤阴杂记》云:"纪太仆复亨寓此赋诗:"平阳池馆亚枝红,移入香奁便不同。莫为丛残自怜惜,梅花[家]诗体擅江东"。②自注:耦长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1

先有三绝句"。

[三] 《顺天府志》:"门楼胡同旧有青州会馆,今废"。《藤阴杂记·陈紫澜宫詹浩移居门楼胡同诗》:"数卷残书一酒瓢,移家东去尚西郊。略无根柢萍浮水,不费经营鹊有巢。知己忽成千里别,归期久媿北山嘲。右安门近寻芳路,且喜春风上柳梢。"《骨董琐记》:"据《龚定庵集》王仲瞿墓表,定庵少时寓门楼胡同西首。"《都门名胜记》:"《龚定庵集》有《过门楼胡同感赋诗》云:"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观。昨过城西晒书地,蠹鱼无数讯平安。"又《庚辰三日同过胡同故宅》云:"城西郎官屯,多官阅一宅。家公昔为郎,有此湫隘室。朝阳与夕阳,屋角红不积。春雨复秋雨,双扉故钉啮。无形不知老,有质乃易蚀。往事思之悔,至理悟独立。中有故我魂,三呼如欲出。"以上皆足补《坊巷志》之遗"。

[四] 《顺天府志》:"簪儿胡同北有谢文节祠。"《宋史·谢枋得传》:"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见天祐,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祐怒,强之而北。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向之再拜恸哭。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不食而死。"《明景帝实录》:"景泰七年九月,以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之请,命原籍所司岁举祀事,仍与文天祥同赐谥,天祥曰忠烈,枋得曰文节。"》藤阴杂记》:"近见《卜砚集》,知公建宁桥亭卖卜一歙砚,程文海铭,永中出土,三百年流传至天津,周月东焯宝藏,临终赠查中丞礼,携之至京,遍征名辈题咏,毕秋帆制府为刊行。"

[五] 《顺天府志》:"西砖儿胡同有处州会馆。又法源寺即唐悯忠寺,都城古刹也。在宣武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2

门外西砖儿胡同,寺前门在白帽胡同。唐悯忠寺,贞观十九年,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其地为唐时幽州镇城东南隅子城东门之东也,今则在外城西矣。昔宋钦宗北来,曾寓此寺。旧有东、西两砖塔,高可十丈,云是安禄山、史思明所造。又有高阁,乃李匡威所建。唐谚所谓"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是也。并圮。今有藏经阁,其额为圣祖御书。又有石坛,栽丁香花颇盛。其寺在明改曰景福,正统七年重修改额,有翰林院待诏陈贽碑。万历三十五年又修,有谕德公鼐碑。今额曰法源,雍正十一年重修敕赐也。山门内为大殿,次为戒坛,顺治年间敕建。次无量殿,后为藏经阁,其殿前立雍正十二年世宗御制法源寺碑,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励宗万奉敕书。又有高宗御书心经碑。乾隆四十三年又重修。其戒坛前有辽应历七年石幢一幢,后有石函一,亦辽物。函四周刻字。其僧廊壁间嵌有唐至德二载唐[张]不矜《宝塔颂》,苏灵芝书。景福元年沙门尚[南]敍《重藏舍利记》,③知常书。又有辽大安十年观音地宫舍利函记碑一,沙门善制,门人义中书。又金大定中礼部令史题名碑一,党怀英记。其寺东旧有智泉寺,其西有绵山寺,其在寺前者,有灵虚观。《元一统志》称在悯忠寺前虾蟆北岸,今无此地名矣。又有静宁寺,距悯忠寺甚迩,明成化间亦改名崇福,今其遗蹟皆无考矣。惟新立有谢文节祠在寺北"。文惟简《塞北事实》云:"燕山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悯忠,廊下有石刻云,唐太宗征辽东高丽回,念忠臣孝子没于王事者,所以建此寺以薦福也。"赵子砥《燕云录》:"渊圣至自云中,驻骅燕山悯忠寺。"《春明梦余录》:"寺前有舍利塔,隋仁寿二年[正月],幽州节制窦杭[抗]所造。④木塔五层,扃舍利于其下。至唐文宗太和八年,塔灾。会昌六年丙寅,得石函于故基,遂移置于悯忠寺多宝塔下。僖宗中和壬寅又灾,延烧悯忠寺楼台俱烬。昭宗景福壬子,迁舍利于阁内。"《顺天府志》按:"隋塔在智泉寺,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5

若是之疏也。《燕云录》言,郑后体违和,渊圣诸后同来延寿寺候问。其地当与悯忠寺相近。《元一统志》所云大延寿寺在悯忠寺之东者,疑即徽宗寓居之地。《析津日记》考之未审也。辽圣宗、兴宗屡经临幸。《辽史·本纪》及《游幸表》亦当在此。今以辽、金遗事仍系诸北城,而著其辨于此。"《析津志》:"绵山寺在悯忠寺阁西,今已废之甚矣。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⑦《元史·礼乐志》:"国史院进先朝实录仪,命左三部、太常寺、少府监于兴禅寺置局。"《元一统志》:"灵虚观在悯忠寺前虾蟆北岸,内有大古槐一株。"《顺天府志》:"案:

寺与观遗址皆无考。虾蟆北岸,今亦无是名。"《天咫偶闻》:"法源寺,即古悯忠寺。悯忠台尚存,高阁及双浮屠已不可考。西廊嵌《唐宝塔颂》石刻。僧院中牡丹殊盛,高三尺余。青桐二株,过屋簷。"《池北偶谈》:"愍[悯]忠寺有贯休画罗汉十八轴,世祖末,吴人持以进御者,会崩,遂粥寺中。又见朱荦《筠廊偶笔》。"《旧京闲话》:"法源寺即唐之悯忠寺,旧藏经典法物珍品极多,余往年随喜得观一二,忆所见有佛牙二枚,长及四寸,宽约寸许,其质类石。寺僧语余,"此西域番僧所供于清皇室者,后由清室供养于寺中"云。余观此物,甚为怀疑,以人类中绝无此巨牙者。虽佛号丈六金身,亦无生此巨牙之理,其为伪物可知。当时余虽有此理解,然恙无佐证,未敢自信以为然也。后阅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有记佛牙一则云:"一四明图经载,昌国县九峰山吉祥院有辟支佛牙一枚,长四寸,阔一寸,舍利缀满。乃建炎初给事中黄黽年所施窃计之,人长五尺,两牙不能半寸,今一牙长四寸,上下相合,必倍之,则佛须身长八丈,方能容八寸之牙。常闻佛号丈六金身,此乃五倍,恐无是理。黄给事何自得之而信之而施之耶?世有赵凤必能验真伪而斧之矣"。吉祥院之佛牙,与今法源寺之佛牙大小相同,刘昌诗怀疑之,其理解先得我心,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6

可实余说也。"《桃花圣解庵日记》:"法源寺,古悯忠寺也。丁香二十余株,开花正繁,寺宇华整,规制甚严。山门之内,高松森列,二门以内,皆植丁香,东边尤盛。又有白皮松一树,雪干孤疎。广庭中为重台,登之则星攒玉粲,花头毕见。此寺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悯东征高丽战亡士卒,因建此以荐福。历代崇饰,故事最多。而宋末谢叠山复抗节饿死于此,故其寺额明改崇福,国朝改法源,而今道俗皆仍古称。忠义之风,感人深矣。寺尚有唐至德二载碑文,及会昌六年、景福元年重藏舍利两记。其东、西双塔已不复存,殿前重台,盖即《春明梦余录》所谓"悯忠高阁,去天一握"者也。金史肃,元乃贤、张翥,明袁凯皆有《登悯忠寺阁诗》。都中梵刹虽多,大抵创于有明。金、元所建,存者已少。如琉璃厂东之延寿寺,建于辽初

西之永光寺本元大万寿寺。一二尚在人耳目,而延寿最号大刹,辽之诸帝,屡降銮舆,金俘道君,亦寓其宇。今仅僧院数间,甚为湫隘。永光自辨公卓锡,曹洞大兴屏山湛然皆居坐下,勒碑纪法,允为名蓝。今亦惟寮庑粗存,略无名迹。至大宁之基,肇兴元魏,魏为光林,隋为宏业,唐为天王,金为大万安,今额则明宣德中所改也。然当元末兵火荡尽。今寺乃明成祖在藩时所重造,盖自一塔以外,无昔制矣。其法界代崇,云构宏峙,缁徒守律,清规不替者,惟悯忠耳。今寺中正门不开,有宴客者,不得携晕腥入。京师花事,悯忠丁香,崇效牡丹,今巳枯。花之极乐海棠,极乐本有荷花,今已无。天宁芍药,亦有牡丹及菊花。丰台芍药,在南西门外,地皆民家散植村落间,以卖花为业,含萼稍吐,即负担入城,亦有它植,皆无可留赏。十刹海荷花而已。慈仁、长椿二寺 亦多花,然不名一种。慈仁殿前双偃松,奇古绝尘,传为元时物。寺建于明成化时,以居周太后之弟吉祥。而相传寺西北隅有小寺曰报国寺,尚存辽乾统三年尊胜陀罗尼石幢。吉祥为僧后又常宿于此。故俗犹呼慈仁曰报国寺。然寺额题曰报国大慈仁,盖已兼而有之,故双松得为先植。有毘卢阁可登眺,故游屐时至。长椿寺有明孝定李太后九莲菩萨画像,寺僧甚祕之,别摹一幅,供之丈室。花之寺曾侍郎燠所题也。本名三官庙,盖即韦公寺。刘侗《帝京景物略》所称武宗朝内侍韦霦所建,赐额弘善寺,在左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7

安门外二里。寺内西府海棠二株,左右列者是也。惜所谓临流水亭,柰子古树,不复可问。而自一井以外,亦并无深谿里许荻花芦叶之观。"《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二年,偕许竹筼同游法源寺,摩挲唐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僧知常正书《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金大安十年舍利函记》,又李北海所书《云麾将军李秀断碑》共四石,实二础之两面也。此石旧在安定门内文丞相祠中,嘉庆末通州□小山尚书重模刻之,嵌于寺廊壁间,几欲乱真。都中外城,此最为巨刹,规制深严,有北藏全经。其主僧丈室,精洁幽邃,花竹便娟。有剌桐一株,作花方盛,明人诗所谓"露出几隻红鹦鹉"者,语虽凡俗,实象形惟肖矣。"《瓶庐诗稿·题法源寺方丈静涵和尚小照诗》有句云:"腊粥斋前寻画去,春灯廊庑摸碑来。注:傅雯三十二相二唐碑。"《骨董琐记》:"法源寺有寿山石彫刻罗汉像十八尊,云系清时御赐。光绪庚子联军入京,外人欲劫以去,寺僧再三乞哀,乃留十六尊,仍携二尊以去。"《雨当轩集·恼花篇》:"时寓法源寺"。《卷葹阁集·法源寺访黄二景仁病因同看花诗》有""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远繁丁香"之句,今寺中丁香亦盛。又有《独游法源寺,值冯户部敏昌同过寺旁亡友黄二寓室已倾圮不可入载赋诗》"。《复初斋集·过王述勤[庵]法源寺寓斋即送其南归诗》注:⑧"述庵昔居此,曰蒲褐山房。又《钱湘舲移居听钟山房,与法源寺比邻,订今春看花小集,和香树老人旧韻诗》"。《潜研堂集·移寓珠巢街诗》注:"乙亥二月,寓悯忠寺街。"《壬癸诗存》注:"甲寅春,民国三年,湘绮翁入都,集百余人于法源寺,为赏丁香之会。" [六] 《顺天府志》:"大悲院在法源寺前,同治初建。有云南会馆、湖广义园。"《天问阁·甲申诸臣传》:"赵譔字镇所,昆明人,举人,官御史。城陷被获,大骂贼,贼愤极,诸贼齐奋刀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28

乱斫,在白帽胡同死。"《啸亭杂录》:"赵忠愍譔,崇祯时巡视南城,为流贼害于白帽胡同。时党人气盛,公以边远士未及攀跻清流,故南中祭享及本朝赐谥皆未之及。乾隆初,同乡侍御傅某为之表白,始补谥忠愍,立专祠祀之。今为云南会馆。"《藤阴杂记》:"悯忠寺旁,明末侍御赵譔殉节葬此。乾隆二年,侍御傅为詝奏请赐谥,建景忠庵。"《顺天府志》:"案:《甲申传信录》载忠愍事,与《天问阁集》略同。"日人那波利贞氏《辽金南京燕京故城疆域考》:"白帽胡同之南侧,与法源寺相对之大悲院,即唐代之智泉寺。唐之悯忠寺与智泉寺,即今之法源寺与大悲院位置之地点,据《重藏舍利记》铭文中所云,大燕城内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之语,当在唐代幽州镇城内之东南隅,同时在子城东门外百余步。"

校勘记:

① 予与施侍读愚山同过宏衍庵看海棠"施侍读"应作"施侍讲"。据《顺天府志》卷一四引《居易録》改

② 梅花诗体擅江东《藤阴杂记》卷八纪太仆诗原作:"梅家诗体擅江东"。据改。

③ 其僧廊壁间嵌有唐至德二载唐不矜宝塔颂,苏灵芝书。景福元年沙门尚叙重藏舍利院记"唐不矜"应作"张不矜","沙门尚叙"为《顺天府志》卷一六所记,而《日下旧闻考》卷六〇引《景福重藏舍利记》则云:"沙门南叙述"。录此供参改。

④ 隋仁寿二年,幽州节制窦杭所造《日下旧闻考》卷六〇引《春明梦余录》原作:"隋仁寿二年正月,幽州节制窦抗所造"。

⑤ 隆兴寺《日下旧闻考》卷六〇引《采师伦书重藏舍利记》载:"......开元中又改为龙兴寺"

⑥ 迎旃坛端像到燕京《京师坊巷志稿》卷下"西砖儿胡同"条引《归田类稿》:"迎旃檀瑞像到燕京,奉安于悯忠寺"。据改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560

雪桥诗话五四二

梦觉晓霜飞。雾树犹相引,劳歌怆式微。钱坤一药臼云:釜瓮铫盘外,虚中百味并。奚烦占小过,合与号长生。夜色丹房静,秋空玉杵声。刀圭难草创,赖汝力经营。同人法源寺分咏得海棠云:花即扉频叩,春曾句几传。佛香深与染,人意老为颠。碧藓齐铺院,高槐半幂烟。如何禁爱惜,落片到阑前。朱筠园落日云:落日气沉沉,千峰变夕阴。悬灯孤阁迥,急雨万松深。幽冀空回首,乾坤赖苦吟。飘萧余短发,何事不胜簪。张度西焦溪晓雪云:恶岭逼寒雪,征桡搅晓眠。乱杉低堕水,孤店寂生烟。梦破还家日,春惊作客年。何如狂贾岛,只欲祭诗篇。马毙瘗之口占云:炎风山石碎,一蹶岂周防。已分从人后,宁甘弃道傍。敝帷聊汝覆,春草为谁长。说与千金骨,燕台价正良。黄汉镛新月云:乍见是将落,愁心不可论。阴阴当镜阁,惨惨挂关门。光弱如新病,天长有断魂。相看两幽绝,一角远山痕。芾庭、通甫二诗,亦其亚也。

徐铁孙工诗喜吟咏,怀古田舍诗钞纪行诸作,最为奇崛。拗岭云:积翠远成岭,瞻高近无路。蚁穿方右旋,螺盘忽左顾。层冰惨不春,亭午冻犹冱。倚天石僵立,拂地云暗度。溪深下闻声,竹密上防露。三休惜两屐,一让枉百步。平生与世拗,兹行若予悟。江湖胡不归,戎马正多故。净居滩云:滩浅不容膝,势乃五里宽。众流汇净居,陡落百尺潭。我舟暂随之,篷背花漫漫。舟轻水不受,仍出随惊湍。色然坐四顾,再睹天日干。未觉帻颜湿,但怪裘茸寒。人生有坦途,胡不从桥安。钓鱼滩云:我疑造物久,流水几时歇。每闻远滩声,常恐元气竭。谁言钓鱼岭,拦江插■崒。居然识此意,蓄怒无使泄。松溪导闽浦,雷电峭奔掣。东流忽西折,千里误一蹶。却行吾敢愁,维险天所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402

雪桥诗话三九二

与宋小坡侍御俱只三十卷。领试闱者为纪晓岚宗伯。

玉圃文成相公挽词:进止未尝逾尺寸,笑谈可以慑回邪。生同韩范声名大,死并刘王谥号尊。

质庄亲王永瑢,受经于介野园,能书工篆隶,兼善画。临淳化阁帖,拈唐太宗萤火不温风,及右军帖来禽字,分体咏诗。时考证汉瓦当及古泉布。自号西园主人。句山太仆请假归葬,作图送别,并系以诗。法源寺看花,有午影移深径,风香散翠幢之句。独步句云:菰蒲蟹舍江村似,粉本须求赵大年。咏苇絮云:江上青衫频送冷,漫传裂帛入冰弦。其九思堂诗,可与花间、紫琼后先辉映。尝辑时流画十二幅,而自画山水一幅于其间,题曰画禅集腋图。明严氏书画收藏记,有胡廷晖题宋太祖蹴踘图一轴。主人所临宋太祖蹴踘图,为宋院本,有董香光跋。钱裴山题诗所谓银管钩题文敏后,东都巾屦建隆前也。裴山为伊墨卿题质王所画竹石云:琅玕一枝玉一尺,消沉不共梁园雪。壶天染翰想精神,白雨苍烟正清绝。青蕧花开幻梦沤,九天鸾去毛羽留。多君郑重弆遗墨,竹君石丈黯古秋。秋毫积素麝煤碧,左右当年灯火夕。西风挂壁拄丫叉,肠断西园旧宾客。送张桐谷舍人归里云:浮瓜沈李梦犹新,入座年时授简频。梁苑雪消宾客尽,回头忍说旧游尘。桐谷名时风,亦西园客。其题陈桂堂所藏质亲王书灯花诗卷有云:一盏秋堂风味在,河间邺下比何如。谓王所用印章为一盏秋灯夜读书也。

章丘刘松岚兵备,初在岭外学诗于李子乔,子乔谓其为才调集所误。三十后从新作起,又曰:格律不合,色相不配。又火之。得其指授,一以清瘦峻削为宗。得李子乔书云:想见寄时难,离愁有万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38

者,西偏僧寮前有魏紫两株,高逾五尺。其后三年,住持僧以修屋贮灰于花下,因伤根,就萎,伐去,殊可恨也。

龙树寺,俗名龙爪槐,在江亭西北。门前野趣潇洒,为诸寺之首。内有蒹葭簃,当年为文士吟啸之所。附近又有龙泉寺,亦名胜地,后改孤儿院,事创于光宣之际。

法源寺,在西砖胡同【后门在此,前门无人行走。】,即唐之悯忠寺,古庙亦巨刹也。以丁香花著称,恢宏为他寺所无。

天宁寺,在广安门外【即彰义门。】石路之北。北魏古刹。其塔为隋代建。又有开皇经幢二,今恐无存。昔年寺中设花肆,尤以桂花、秋菊为有名。同光间,为士夫招伶人宴饮之所,故《越缦堂日记》每每言及。尚有南河泡,在石路西南,方塘数亩,荷花甚茂,亦夏日逭暑地。王半塘词中有“他年记取小红亭,小红亭外,高柳万蝉声”。即此地也。

广安门外西南三里许,有五显财神庙。每年新正二日,及九月十七日,香火甚盛,都人求财者,群往烧香,伎女尤多。庙中神像五座,皆短衣威猛,非峨冠博带之像。相传康熙间有伍氏弟兄三人,皆绿林之豪,劫富济贫,又有同志二人为助。殁后,乡人为之立祠,事见裨官小说【盖世称《彭公案》。】。相传祷之可发横财,故相沿至今。

江南城隍庙,在南下洼。庙外为丛葬处,大凡伎女死去多葬于此。故每岁清明、中元二节,伎院中多去焚纸哭奠,亦兔死狐悲之感,因而其他游人,亦驱之若鹜。

北京广济寺、法源寺组织研讨“教风年”和谐寺院创建活动

<正>本刊讯4月15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北京广济寺举行学习"关于开展‘教风年’和谐寺院创建活动"会议精神座谈会。会议首先由广济寺监院道藏法师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各直属寺院开展"教风年"和谐寺院创建活动的通知》。其后,寺庙工作办公室王孺童副主任向全体僧众传达了王作安局长在"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在宗教界加强教风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北京作为曾经的五朝帝都,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其中的会馆建筑便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遗产类型。北京的会馆建筑产生于明清时期,因清代旗民分治政策而聚于南城,并以服务对象为特征呈现出区域集聚状态,崇文门与前门以外由于税关的设置成为工商会馆聚集区,宣武门以外的宣南地区由于科举制度的兴盛成为文人试馆聚集区,而且宣南地区更是以会馆建筑为摇篮诞生出绚烂的宣南文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造就了会馆建筑在北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北京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历史浪潮之中,大量会馆建筑消失殆尽,留下的会馆建筑质量与风貌也是每况愈下。作为北京建城始地与建都始地的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该地区的会馆建筑群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在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今天,这些会馆建筑将如何保护和利用便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会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会馆建筑的历史变迁及建筑特点,总结其文化遗产价值,并基于现状问题,对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对应策略与措施。以期能为宣南地区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借鉴。全文共分为六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