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元和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翊坤宫:元和殿、延洪殿 。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0

春明梦余录 四〇

山、燕山,中有瑶玙。府曰幽都,军号卢龙,开泰元年落军额。

宋王曾奉使录略曰:自雄州白沟驿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右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涿水、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洪武殿。东门曰宣和,城中坊门皆有楼。有悯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邀朝士游观。城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请和后易之。南即桑乾河。

按辽之正殿曰洪武,元之正殿曰大明,是后之国号、年号已见于此,谁谓非定数也。

金宫城 史载海陵炀王遣左右丞相张浩、张通古、左丞蔡松年调诸路夫匠筑燕京宫室。皇城周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唯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过门有两楼:曰文,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焉。廊之半各有偏门,向东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至通天门,后改名应天楼,高八丈,朱门五,饰以金封(钉)。东西相去一里余,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内城之正东曰宣华,正西曰玉华,北曰拱辰。及殿凡九重,殿凡三十有六,楼阁倍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后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嫔居之。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149

和,曰南端,曰万春,曰千秋,曰凤凰。园曰柳园。禁扁

〔朱彝尊原按〕辽以天显三年升东平郡为南京,本治辽阳。至会同元年,始以幽州为南京。

〔臣等谨按〕金史地理志,中都有仁政殿。又世宗纪,仁政殿辽时所建。则仁政实辽南京之殿也。王士点禁扁于辽宫室缺载仁政殿,附识以备考。

原南京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殿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辽史地理志

原南京宫卫曰弘义宫,曰长宁宫,曰永兴宫,曰积庆宫,曰延昌宫,曰彰愍宫,曰崇德宫,曰兴圣宫,曰延庆宫,曰敦睦宫,曰文忠王府,各置提辖司。辽史

〔臣等谨按〕据辽史兵卫志,南京尚有太和、永昌二宫,与兴圣、延庆等宫同置提辖司,旧史失载。

原太宗会同元年十一月,诏升幽州为南京。三年四月庚子,至燕,驾入自拱辰门,御元和殿,行入合礼。十二月,诏燕京皇城西南堞建凉殿。统和七年二月,幸长春宫。十三年正月,如长春宫。十五年二月朔,如长春宫。辽史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151

九月,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冬十月,幸南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道宗清宁五年十月朔,幸南京,祭兴宗于嘉宁殿。道宗大康五年八月,命有司撰太宗神功碑,立于南京。辽史

增乾统四年十月己未,幸南京。十一月乙亥,御迎月楼,赐贫民钱。同上

原金以幽州为中都,汴为南京。宫之扁曰启庆,曰衍庆,曰圣寿,曰翠微,曰庆宁,曰景明,曰坤宁,曰光春,曰万宁,曰盘宁,曰寿康,曰仁寿,曰隆庆,曰寿安,曰长春,曰建春,曰兴德,曰庆元,曰光兴,曰孝宁,曰寿圣,曰集庆,曰坤仪,曰会圣。苑之扁曰琼林。园之扁曰庆乐,曰熙春,曰同乐,曰东明,曰东翠。院之扁曰蓬莱,曰宣徽。殿之扁曰长乐,曰长生,曰浮玉,曰仁安,曰仁智,曰仁政,曰保安,曰保成,曰洪政,曰大安,曰大庆,曰崇庆,曰广寒,曰广德,曰广仁,曰琼光,曰隆德,曰瀛洲,曰重光,曰厚德,曰天兴,曰枢光,曰光德,曰光兴,曰集英,曰明俊,曰熙春,曰集贤,曰明扬,曰庆春,曰泰和,曰纯和,曰庆和,曰太和,曰德和,曰元和,曰鱼藻,曰德昌,曰福宁,曰燕寿,曰德寿,曰福寿,曰端仪,曰德仪,曰徽音,曰常武,曰扬武,曰阅武,曰临武,曰圣武,曰皇武,曰文明,曰芳明,曰承明,曰文昭,曰乾元,曰承华,曰临芳,曰贞元,曰宣华,曰慈训,曰绛霄,曰蓬莱,曰睿思,曰翠霄,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160

殿。皇统元年有元和殿。金史志

原泰和三年五月,以重五拜天射柳,上三发三中。四品以上官侍宴鱼藻殿。金史章宗纪

原大定二年,宫人称心等于十六位放火,延烧泰和、神龙殿。金史列传

原大定二年闰月,神龙殿十六位焚,延及泰和、厚德殿。金史志

原有司乞罢修神龙殿凉位工役,上即日使赵兴祥传诏罢之。金史本传

原大定二十八年三月朔,宴于神龙殿,诸王公主以次捧觞上寿。金史世宗纪

原泰和二年八月,元妃生皇子特哩,宴五品以上于神龙殿,六品以下宴于东庑下。金史后妃传 按:特哩,蒙古语齐整也,旧作忒邻。今译改。

原光英生日,宴百官于神龙殿。金史海陵诸子传

原金史礼志,受尊号仪,帝服衮冕御元和殿。按:此当即辽之元和殿,非鱼藻池之元和殿也。北平古今记

原常武殿、广武殿为击球习射之所。金史志

原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礼。重五于鞠场,中元于内殿,重九于都城外。其制刳木为盘,如舟状,赤为质,画云鹤文,为架高五六尺,置盘其上,荐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若至尊则于常武殿筑台为拜天所。金史礼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30

廨舍寺观,盖不胜书。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口,桑干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辽史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辽金城池旧址与今四至不同,而实为都邑迭增之所自。原书有散见宫室门者,今悉移载卷内。

原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东曰宣和。城中坊闬皆有楼。南门外有裕悦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清和后易之,南即桑干河。王文正上辽事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朱彝尊原按〕辽史皇族表有裕悦希达、裕悦赫噜、裕悦斡、裕悦休格、裕悦罗卜科、裕悦果实、裕悦乌珍。国语解,裕悦,贵官,无所职,其位居南北大王上。按:赫噜,满洲语车辐也,旧作喝鲁。斡,满洲语气味也,旧作哇。罗卜科,蒙古语淖泥也,旧作鲁不古。果实,满洲语疼爱也,旧作高十。乌珍,满洲语重也,旧作屋质。今俱译改。

〔臣等谨按〕辽史无清和年号,惟圣宗尝改元统和。王曾封事所云清和,疑即统和之讹也。永平馆当在今城南,遗址已不可考。

原太宗以燕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辽史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原永平馆在府南一十里,一名碣石馆,辽朝士宴集之所。明一统志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辽开泰元年,始号为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号为中都。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57

句胪高唱榜花开,玉殿千官笑语陪。三十六熊同献赋,夺标争及状元才。

(辽史?兴宗纪)重熙五年九月,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赏猎人有差。十月幸南京,御元和殿, 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以冯立为右补阙,赵徽以下皆为太子中舍,赐绯衣、银鱼,遂大宴。御试进士自此始。

竿木逢场一笑看,内家妆束易黄冠。君臣宴乐团栾坐,始信天朝礼数宽。

(契丹国志)兴宗常夜宴,与刘四端兄弟、王纲入伶人乐队,命后妃易衣为女道士。后父萧磨只 曰:「汉番百官皆在,后妃入戏,恐非所宜。」帝击磨只败面曰:「我尚为之,若女何人耶!」

道场顶礼集名缁,毡帐群羊角共剑。喜色满筵番乐合,后宫新报产麟儿。

(燕北録)皇后生产,如过八月,先启建无量寿道场,逐日行香,礼拜一月。与戎主各帐寝,预先造团白毡帐四十九座,又内一座最大,径围七十二尺。皇后欲觉产时,于道场内先烧香,望日番拜八拜,便入最大者帐内,其四十八座小账于大帐周围卓放。每帐各用有角羊一口,以一人纽羊 角,候皇后欲产时,诸小账内诸人等-时用刀纽羊角,其声俱发,内外人语不辨。番云:「此羊代皇后忍痛之声也。」仍以契丹翰林院使抹却眼抱皇后胸,稳婆是燕京高夫人,其皇后用甘草苗代秆草卧之。若生男时,方产了,戎主着红衣服,于前帐内,动番乐,与近上契丹臣僚饮酒。皇后即 服酥调杏油半盏。如生女时,戎主着皁衣,动汉乐,与近上汉儿臣僚饮酒。皇后即调黑豆汤调盐 三钱。其羊差人收放,不得宰杀,直至自毙。皇后至第九日即归戎主帐。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122

(契丹国志?兴宗纪)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姑从撒,为筑城以居之,曰:陆州,号长庆军。 徙户一万实之,曰:从嫁户。

猎马骄嘶插玉锥,黄花满地弹初开。射熊卅六昭神武,选尽南京作赋才。

(辽史.兴宗纪)重熙五年九月,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冬十月,幸南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试进士于廷。(契丹国志)国主皆佩金玉锥,号杀鹅宰鸭锥。每初获,即拔毛插之,以鼓为坐,遂纵饮,最以此为乐。

轻兜双帕下妆台,着帐郎君扈驾来。十八盘山泉正暖,浴堂留待后妃开。

(焚椒录)国语解:辽后服有双同心帕、络合缝靴。(又)辽有着帐郎君,皇太后等帐皆有,盖宦官也。(涌幢小品)大内后苑山石,宣宗广寒殿记详矣。傍有所谓梳妆台者,相传起于辽之萧后。(日下旧闻)出百望西北六十里,有陉曰:十八盘山,有汤泉,云是辽后浴处。

倾来匹裂胜金卮,又是头鱼设宴时。薄暮酒酣同拜洗,外臣还得赐貔狸。

(契丹国志)刁约奉使契丹,为北语诗,有云:「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注)匹裂似小木罂, 以木为之。貔狸形似鼠而大,北朝为珍膳。(又)余靖使契丹,为北语诗,有云:「夜筵设罢臣拜 洗,」(注)拜洗,受赐也。(又)岁时钓鱼,得头鱼辄张宴,名头鱼宴。

西风昨日入回廊,玉砌雕阑落叶荒。惟有袖中黄菊赋,读来犹觉带余香。

(莼魰词话)辽主得其臣所献黄菊赋,题其后云:「昨日得卿黄菊赋,细剪金英题作句。袖中犹觉有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41

掖。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圣宗统和中,改宣教门为元和,左掖门为万春,右掖门为千秋。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东门曰宣和。城中坊闬皆有楼。

宋燕山府城周回二十七里,楼台高四十尺,楼计九百一十座,池堑三重,城开八门。

考按:此条燕京旧城周二十七里,至金天德三年展筑三里,见析津志所引金蔡珪大觉寺记,合计之共周三十里。此皆指都城言之。至大金国志所称之七十五里者,则指外郛而言,犹今外城之制也。

长元按:燕山府之名,系宋宣和五年金人来归燕京六州时所改。辽析津府城三十六里,此云二十七里,岂去其西南之大内而言耶?辽城门八,又大内门三,今祇言八门,其无大内可知。金贞元四年,金主亮幸燕,遂以为中都,府曰大兴,定京邑焉。都城周围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两旁又设两门,正东曰宣曜、阳春、施仁,正西曰灏华、丽泽、彰义,正南曰丰宜、景风、端礼,正北曰通元、会城、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其正门常不开,出入悉由旁两门。内城门曰左掖、右掖,宣阳又在外焉。

原按:金史:城门十三,北有四门,一曰光泰。当以史为正。

考按:光泰或会城、崇智之别称。析津志又有清怡门,在南城,疑卽通元别称。大金国志、金国图经俱十二门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54

宸垣识略卷十六

识余

辽景宗开泰五年,驻跸南京,幸内果园宴,京民聚观。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韩亦士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兴宗重熙五年,诏修南京宫阙府署。九月,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冬十月,幸南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

辽曲宴宋使,酒一行,觱篥起歌;酒三行,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独弹;然后食入,杂剧进,继以吹笙、弹筝、歌击、架乐、角抵。王介甫诗,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盖纪其事也。

辽主得其臣所献黄菊赋,题其后云:昨日得卿黄菊赋,细剪金英题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元张肯继孟隐括其辞,寄蝶恋花云:昨日得卿黄菊赋。细剪金英,题作多情句。冷落西风吹不去,袖中犹有余香度。玉砌雕阑,木叶鸣疏雨。江总白头心更苦,素琴犹写幽兰谱。继孟手书于卷。

金章宗宫中絶句: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春风无处不杨花。

道陵中秋赏月瑞光楼,召赵沨文孺对御赋诗,以清字为韵。沨诗云:秋气平分月正明,蘂珠宫阙对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1

由月华门而西为西一长街,南即内右门,中为近光右门,北为长宁右门,又北而西即琼苑西门。由近光右门而北,东向门凡三:曰咸和右门、广生右门、大成右门。咸右门之西,相对为纯佑门,中间南向者为永寿门,门内为永寿宫。广生右门之西,相对为崇禧门,中间南向者为翊坤门,门内为翊坤宫,[一]大成右门之西,相对为长泰门,中间南向者为储秀门,[二]门内为储秀宫。[三]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南为螽斯门,北为百子门。街西与纯佑门相对为嘉祉门,再西为启祥门。中间南向者亦曰启祥门,门内为启祥宫。[四]

注:

[一] 《故宫考》:"翊坤门内,原为万安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为翊坤宫,为西宫妃

嫔所居,清因之。慈禧太后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即生于此。壁刻梁耀枢、陆润庠书《万寿无疆赋》。东厢为延洪殿,亦名云斋。西厢为元和殿,亦名道德堂"。

[二] 《故宫考》:"翊坤宫后为体和殿,凡五楹,旧为储秀门址。翊坤、储秀二宫合并后,即址建改此殿。东为大成右门,西为长泰门,东西厢为平康室、益寿斋"。

[三] 《故宫考》:"体和殿后为储秀宫,清因明名,宣统未出宫时,其后居此。东为卧

室,西为浴室,东厢为养和殿,西厢为绥福殿"。

[四] 《故宫考》:"太极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为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