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天宝宫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天宝宫位于河南省许昌县艾庄回族乡北部,北临长葛市石固镇,东南距许昌市区25公里,东北距长葛市区12公里。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 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两侧有廊庑、掖门。山门为三个青砖拱券门洞,中间门洞较大,高7米,深6米,平顶。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50

通元于琳宅之左创立殿五楹,而又建层坛于中央,敞三门于离位。十年,勅赐宫额曰天宝。(同上)

  补马祖常祠星天宝宫作 教命司诸席,元辰集醮筵。星君符介寿,岁纪辑安躔。炬焰天无夜,熏焚树有烟。音如缑岭上,拜似竹宫前。蘂笈祥延世,飙轮俨御仙。日余青炜接,宿耀罽坛连。象纬昭重润,齐明祝大年。步虚垂佩响,奠币织文鲜。诚感将馨祀,神娱乐鼓渊。蕃厘归帝胄,孚佑播农田。(石田集)

  补袁桷次韵马伯庸过天宝宫作 松暝碧云深,鹤归人倦寻。朝回香满室,祠罢月生襟。白鸟分山影,黄鹂啭树阴。小溪流不歇,呜咽似鸣琴。(清容居士集)

  原都城南有道者居松鹤堂,暇日同东平王继学为避暑之游,因作联句。(石田集)

  原马祖常王继学松鹤堂联句 偃云耸层霄,惊露落古雪。虬枝喜垂涧,鹭羽陋鸣垤。蟠石千岁苓,顶朱百龄血。胎禽哺春巢,乳脂凝冱节。舞盖竽籁喧,啄粒苔藓啮。元玉熏麝煤,碧胫隘鸡桀。陟岳秦爵崇,授甲卫轩劣。沐发豹雾深,引吭凤竹裂。风驭八极小,河舟三翼拙。鲁缟曳䙰褷,夏社挺嶻嶭。任重明堂材,言归华表别。拳缩包胥立,坚刚伯夷烈。延世饵芳液,顾步炫高洁。作室擅兹美,观物入独阅。誓将束囊书,从尔解佩玦。(同上)

  增玉清观在黄土坡南尽头。(元一统志)

  〔臣等谨按〕黄土坡无考。后条朱彝尊原书载赵复玉清观碑略称观在甘泉坊。按析津志有东甘泉坊、西甘泉坊,亦未详为何地也。

  原赵复燕京玉清观碑略 甘泉坊有东岳行祠。燕有隐君子马天麟斥地数亩,薙草除秽,售材陶甓,创建玉清观正殿四楹,立元始像,斋堂、寝室、庖湢、蔬井,经理备具,罔有阙遗。(甘水仙源录)

  〔朱彝尊原按〕元混一方舆胜览所载,尚有崇天、寿圣、寿阳、高真、延祥、长生、神保、元禧、丹阳、太清、洞神、时旸、清微、东华十四道观。

  增长生观,长春邱仙翁门弟崇德宋真人所创建,在旧都丰宜关。有崇德祠堂记,长春宫元学讲经宣义大师史志经撰。(元一统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49

  补王恽太一宫绝句 庭树萧萧绿满廊,日长深锁碧窗凉。隔墙遥见秋来处,一叶轻黄堕井床。露湿庭松偃盖青,一声幽磬隔疏棂。多应金简朝元罢,自炷炉香读道经。(秋涧集)

  原天历二年十一月,命道士建醮于玉虚、天宝、太一、万寿四宫。(元史文宗纪)

  〔臣等谨按〕玉虚、天宝、太一、万寿四宫皆建自元时,至明已废。惟元一统志载天宝宫原委甚悉,仍录于后。

  原果啰洛纳延玉虚宫诗 楼观回深巷,松枝夹路低。拾薪供早爨,抱瓮灌春畦。经向琅函读,诗从古鼎题。白须张道士,送客过桃溪。(金台集)

  原李蓘玉虚宫诗 金水河边莲欲花,菖蒲菱芡漾回沙。醉来风弄浮萍影,照见青天五色霞。(李太史集)

  原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元史释老传)

  补国朝之制,凡为元教师者得在禁近,号曰真人,给以印章,得行文书,视官府。而真大道教者,则制封无忧普济开彻洞明真君刘德化之所立也,以弟子嗣守其业,治大都南城天宝宫。(道园学古录)

  增天宝宫在旧城春台坊,有制赠大道正宗四世称号碑,元贞元年翰林学士李谦撰,御史中丞崔彧书。又创建天宝宫碑,翰林直学士王之纲撰,本宫提点陈德元等刻石。(元一统志)

  增李谦制赠大道正宗四世称号碑略 大道之教,行于世久矣。清修寡欲,谦卑自守,力作而食,无求于人,得老氏立教之旨为多。今嗣教宗主,其传盖第八代。自第五代入元朝,皆赐号真人,其四代宜追赐称号,如全真氏故事。制可。赠其始祖曰无忧普济真人,第二代曰大通演教真人,第三代曰冲虚静照真人,第四代曰体元妙行真人。(同上)

  增王之纲创建天宝宫碑略 圣天子践阼之初,诏赠大道四代祖师雅号。元贞改元,其嗣教崇元广化真人岳德文请于翰林学士李谦,文诸翠琰。而天宝兴建之由未有纪述。二年夏,德文复请记于予。按大道之教,发源于无忧普济真人刘君,而大通演教陈君继之。大通传之冲虚静照张君,静照传之体元妙行毛君。无忧之厌世也,谓门弟子曰:后五十年,吾复来此。及期而太元郦君方嗣体元法,识者谓无忧后身也。自是其教日盛。宪宗即位之四年,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中宫赐之冠服。主教三纪,传之通元孙君,通元传之颐真李君,崇元接武于颐真,其为代凡八。初,太元之主法席也,岁在丁亥,冲虚高弟刘希祥等市燕故都开阳里废宇为焚修之所。为殿为门,像设俨然。至元八年,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83

  《旧闻考》:此具录金时坊名。其坊位界至,久已湮没。今以《析津志》、《元一统志》、五城《坊巷胡同集》所载寺院基址考之,则归义废寺在今彰仪门大街北,当为时和坊。都土地庙在今土地庙斜街,当为奉先坊。天王寺即今天宁寺,在广宁门外,当为延庆坊。宣武门外菜市西,尝发地得仙露寺舍利石匣,当为仙露坊。昊天寺当为棠阴坊。竹林寺当为显忠坊。紫金寺当为北开远坊。大约皆在宣武、广宁二门之间。案:铜马坊以铜马门得名。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篇:东掖门下,旧慕容?立铜马象处。昔慕容?有骏马赭白,有奇相逸力,至?光寿元年,齿四十九矣,而骏逸不亏。?奇之,比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象,亲为铭赞,镌颂其奇,象成而马死矣。《元一统志》、《析津志》皆云门在旧城东南隅。《日下旧闻》谓当在今德胜门外八里土城关。考旧城在外城西南隅,铜马门又在旧城东南隅,则今广宁、右安门二门之间是其旧迹也。德胜门外土城关,乃元新城遗址,明徐达改筑北平时,限诸城外,朱说似未核。铁牛坊以铁牛庙得名。《元一统志》云:庙在旧城东南,近东城路北,土埋铁牛路脊,人因祀之。《析津志》谓铁牛大力神庙在南城施仁门内东南。玉田坊当以玉田观得名。南烬纪闻谓少帝到燕京,居安普寺,后徙居城东玉田观。纪闻虽伪书,要其所记寺观自足据也。今遗址皆无考。又春台坊有天宝宫。甘泉坊黄土坡有玉清观。开远坊有元禧观。玉田坊有崇仁寺。归厚坊有荐福寺。康乐坊有圆明寺,旧名三学寺。咸宁坊有崇圣寺。皆见《元一统志》。今亦无考。其故迹有可稽者,具见后篇。王恽《秋涧集》言,大都玉马坊耿氏石狮,水猛出如雾。考元时新旧两城,皆无玉马坊,或其后改名,未可知也。朱彝尊谓元宋絅为其兄作行状,称学士生于大都为美坊,今五城坊巷无此名,盖未审絅所举者旧城坊名耳。

  元初设大都警巡院,领京师坊巷事,建置于至元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省并,止设左、右二院,分领京师城市民事。二十五年,分定街道坊门,翰林院拟定名号:福田坊、阜财坊近库藏。金城坊、玉铉坊近中书省。保大坊近枢密院。灵椿坊、丹桂坊、明时坊近太史院。凤池坊近海子,在旧省前。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464

人海诗区八六六

玉虚宫〔七七〕在城南,元文宗天历中,命道士建,醮于玉虚等宫。见《元史》。前 人

楼观回深巷,松枝夹路低。拾薪供早爨,抱瓮灌春畦。经向琅函读,诗从古鼎题。白须张道士,送客过桃溪。

宝集寺〔七八〕在城南。元武宗至治元年,寺中金书西番般若经成。见《元史》。张 翥

来借禅房宿,悠然空客心。残僧几人在?古殿一灯深。檐译能蕃语,〔七九〕斋居发海音。重阳看已近,聊复此登临。《蜕庵集》

天宝宫元明道观,在城南。袁 桷

松暝碧云深,鹤归人倦寻。朝回香满室,祠罢月生襟。白鸟分山影,黄鹂啭树阴。小溪流不歇,呜咽似鸣琴。《清容居士集》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414

人海诗区八一六

竹林寺………………………………………………………… … … 前人八六三

夏日登毘卢阁………………………………………………… … … 王崇古八六四

报国寺古松…………………………………………………… … … 陈凤八六四

悯忠阁………………………………………………………… 葛逻禄乃贤八六四

悯忠寺双塔…………………………………………………… … … 前人八六五

三学寺………………………………………………………… … … 张翥八六五

龙头观………………………………………………………… 葛逻禄乃贤八六五

玉虚宫………………………………………………………… … … 前人八六六

宝集寺………………………………………………………… … … 张翥八六六

天宝宫………………………………………………………… … … 袁桷八六六

九日游元明宫………………………………………………… … … 南大吉八六七

大悲阁………………………………………………………… 葛逻禄乃贤八六七

圣安寺………………………………………………………… … … 前人八六七

瑞光寺………………………………………………………… … … 程敏政八六八

海云寺………………………………………………………… … … 前人八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