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上驷院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上驷院是清代内务府所属的三院之一(三院是上驷院、奉宸苑、武备院),掌管宫内所用之马。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6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三

国朝宫室

文华殿之后西向为上驷院署。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上驷院详见官署门。

上驷院署又北南向为箭亭。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箭亭广五楹,周以檐廊,中设宝座。宝座东卧碣一,恭刊乾隆十七年上谕。

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日上谕曰:朕恭阅太宗文皇帝实录,内载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日,上御翔凤楼,集诸亲王、郡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命弘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上谕众曰:尔等审听之!世宗者,蒙古汉人诸国声名显著之贤君也。故当时后世咸称小尧舜。朕披览此书,悉其梗概,殊觉心往神驰,耳目倍加明快,不胜叹赏。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盘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8

法,外庭臣仆何由共悉?且自古显谟令典,多泐之金石,晓谕群工。我皇祖太宗之睿圣,特申诰诫,昭示来兹,益当敬勒贞珉,永垂法守。着于紫禁箭亭、御园引见楼及侍卫教场、八旗教场,各立碑刊刻,以昭朕绍述推广至意。俾我后世子孙臣庶,咸知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惰,式克钦承彝训,冀亿万世子孙共享无疆之庥焉。特谕。钦此。

文华殿东稍北有石桥三,过桥有殿宇三所,凡大内俱黄琉璃瓦,惟此用绿,为皇子所居。其前为王公文武大臣轮班宿卫直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文华殿东北度石桥为三座门,东为鹰房、狗房,西为御马廐旧地。今移廐于上驷院署之南,其地皆属之文渊阁矣。三座门北殿宇三所,是为撷芳殿。稍西夹道内为茶膳房库宇,其东南一带为花马廐、药房等处。按鹰房、狗房、茶膳房、花马廐、 药房各条,俱详见官署门。

文华殿东南为户部内库,为銮仪卫銮驾库,稍北即东华门,门外有下马碑石,紫禁城之东门也。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东华门内稍北为国史馆,旧在午门内熙和门西南,后移置于此。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规制如文华。门前御河环绕石桥三。殿前后二重皆贮书籍。凡钦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94

无专署,惟分兵部武库司廨舍六间为办事之所,亦无兼管大臣。雍正三年,始建官

署。乾隆四十四年特命大臣总理寺事。

原太仆寺每年祭马神,在通州北四十利安德乡郑村坝,春祭在二月二十二日,秋祭在八月二十八日,前期题请遣少卿一员行礼。冏政要览 原在京畿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春秋祠马神,明制属于太仆,今制改归上驷院奉行矣。

补永乐十三年二月甲申,北京立马神祠,时行太仆寺卿杨砥请立马神祠于莲花池。上命翰林院考古今仪式。翰林院言:古者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之神;国朝南京止祭司马之神,每岁春秋用豕一、羊一、帛一。于是命北京马神祠设马祖等神及司马之神五位,每位用羊、豕、帛各一,仪制准南京。

原明宣宗太仆寺箴 军国所用,马为之最。军国之政,马政亦大。肆予慎之,有駜如云。既充内闲,亦涣其群。畴厥庶民,析之畜牧。司其政令,命汝太仆。政令攸宜,阅省以时。不愆不忘,乃蕃乃滋。蚩蚩之甿,国家之本。甿既阜丰,马息斯奋。尔笃于民,毋侵毋克。尔勤于职,必敬乃德。鲁僖无邪,卫文塞渊。尔师古人,厥功懋焉。官箴 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原王鏊重建马神庙记 通州地高寒平远,泉甘草丰,弥望千里。太宗诏作马神庙在州之北,地曰坝上,乡曰安德,旁为御马苑,凡二十所。弘治九年三月重葺,十年二月告成。铭曰:兟兟国马,于甸之野。散焉如云,骈焉如雨。有庙言言,在潞之阳。始惟作之,自我文皇。有崇其戺,其自今始。神始降祥,人惟致喜。昔在卫文,亦有鲁僖。心维塞渊,思亦无期。功以才兴,亦以惰毁。琢石镵辞,爰告来祀。王文恪集 原在京畿门,今移改。

原太仆寺石刻画马二,一史道硕画,一赵孟頫画,皆王世贞官太仆时摹勒。道硕五代时人。玉堂荟记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兵部夹道今仍称太仆寺胡同,即旧署址也。石刻已沦没不可考。

〔又按〕以上各条叙太仆寺。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9

月,中选者来春二月赴大都省试。其法考较医经,辨验药味,合试经书,则素问、难经、圣济录、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重其选,故名医特多。明则试医士不过论一篇、歌诀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为意。此华亭唐文恪公有京师无良医之叹也。缁素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太医院。

增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务府一切事务。奉宸苑、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内务府之职,前代所未有,我朝厘革明代内官监司之弊,特设内府官属

以理之。其职不下数百员,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

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坐办堂郎中一,或由六库郎中升用,或择院卿及

内府护军统领兼摄之。盖内府总管下即以坐办郎中为要职也。

增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当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内务府册

〔臣等谨按〕内务府堂额曰职思综理。训辞曰:典司内府,庶务繁要,谨度课功,饬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7

增帽作在东安门外锡镴胡同,房九楹,北向。同上

增染毡作在烧酒胡同,北向,房二十有四楹,所属沙河毡作在沙河城。同上

增北鞍库内库在左翼门内迤北,房四楹,西向,又房四楹,南向,体仁阁之南房四楹,北向,又房二楹,西向。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六十楹,西向。所属鞍作在南池子长街南灯笼库内,房九楹。同上

增南鞍库内库在昭德门内南角楼,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八楹,西向。所属熟皮作与骑河楼相望,房十有五楹。同上

上驷院兼管院事大臣,特简,无定员。卿二,掌群牧之政。所属左司郎中一,侍卫、员外郎各二,主事一,掌均齐赏罚。右司侍卫、员外郎各二,主事一,掌俸饷刍菽。堂主事二,掌章奏文移。笔帖式二十五,分隶堂司,掌翻译。侍卫二十一,掌侍直,内八人兼试御马。司鞍长二,司鞍八,司辔二十。大清会典

上驷院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置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改今名。旧署在东华门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15

卫暨公、侯、伯、子、男内简选引见,或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恭候钦定。

世袭散秩大臣员阙,移咨该旗,将应袭人员开送引见补授。随印协理事务侍卫班领

员阙,于侍卫班领署班、领什长内,不论等级,遴选引见补授。侍卫班领员阙,于

署班、领什长内遴选,署班、领什长员阙,于侍卫内遴选,均引见补授。又按领侍

卫府无专署,惟设档房在昭德门外。

增宿卫更番轮直凡六班,班分两翼,各设侍卫班领一,署班领一,侍卫三十。宿卫乾清门,为内班,散秩大臣一,侍卫亲军十。宿卫中和殿,侍卫什长三,侍卫亲军三十。宿卫太和门,为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一总统之。内大臣、散秩大臣二随班入直。行幸驻跸,宿卫一如宫禁之制。大清会典

增侍卫初选,均授为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岁以冬月推升。一等侍卫员阙,以二等侍卫引见升补。二等、三等侍卫员阙,以次递行引见升补。至勋戚后裔内有特旨初选即授为一、二等侍卫者,即坐补本旗员阙。同上

增宗室侍卫,不论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先选三等四等侍卫,遇阙以次升补亦如之。同上

上驷院侍卫,每旗七人,司辔、司鞍侍卫无定员,隶上驷院。其兼尚虞鹰鹞房、鹘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43

歉岁受雇兼代赈,三冬畚锸集众徒。役成春水有所受,路东泞去诚坦途。一举三得惠不费,对扬来者咸欢娱。盖闻王者无私事,有事皆应史笔书。此非缀景漫修剔,什用播告贤与愚。

〔臣等谨按〕前湖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大宫门五楹,门前左右朝房各五楹,其后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衙门直房。东夹道内为银库,又东北为南书房,东南为档案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衙门直房。西夹道之西南为造办处,又南为药房。大宫门内为出入贤良门五楹,门左右为直房,前跨石桥,度桥东西朝房各五楹,西南为茶膳房,再西为翻书房,东南为清茶房,为军机处。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出入贤良门额世宗御书,是为二宫门。凡武职侍卫引见,御此门较射。

左右直房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东西设两罩门,各衙门奏事由东罩门递进,茶膳

房太监人等由西罩门出入。门前河形如月,中驾石桥三。其水自西来,东注如意门

闸口,会东园各河而出。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84

国朝宫史 五八

奏。 奉旨:依议。

  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总管刘玉等奉上谕:据上驷院奏,随侍等处太监用马过多,皆是尔等属下不堪,太监混冒。着尔等查核,自然就有开除。譬如从前各处所用苏拉太多,朕曾降旨:凡用苏拉,尔等奏明,朕酌量裁减,尽敷差用。此次所用马匹,姑从宽不究。嗣后凡用马匹,该总管等俱豫行详查,奏明再用。

  乾隆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总管王常贵等奉上谕:近来太监中旧人少,新进者多,难以通融差遣。尔等嗣后将圆明园旧太监中拣选好者补入宫内当差,其缺即将新进太监补放。园庭不过看守宫殿,打扫山道,不比宫内职守紧要。至养心殿太监缺出,着仓州等奏闻后将进宫五年以上之太监挑补。四执事、尚乘轿、清茶房太监缺出,俱将旧太监挑补。其掌仪司、营造司内旧太监当差好者,俱挑入宫内当差,即将新太监补其缺。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日,上谕:太监李连栋着即行正法示众,余着内务府严审治罪。 随经总管内务府大臣奏称:查不法太监李连栋放火偷窃一案,该犯情罪可恶,请将伊父母兄弟五名口发往黑龙江,给与披甲人为奴。副首领尹玉凤,平日不能防范,至屡次被窃,犹敢隐讳不报,纵恶养奸,以致李连栋肆行无

忌。太监王奇,系亲身查点陈设之人,见物件遗失,并不据实报出,迨至该处失火严查陈设之际,复敢潜逃避匿,情罪均属可恶。应将尹玉凤、王奇即行发往黑龙江。太监张太平虽审系无干,但看其为人粗俗,且系中年净身,不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88

国朝宫史 六二

目,每月有月折,俱亲自查核,俺达太监中并未有偷窃之事。蒙皇父教导,以后如有此等事,即指名参奏等语回奏。

奉旨:知道了。

  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初八日,总管王常贵等奉上谕:九月初四日三更后,寿安宫内遮阳蓆片失火,外面护军巡更看见,急唤开门,始将首领太监等惊醒。讵伊等竟不开门,自行扑救,幸是蓆片烧毁易于扑灭,倘火势稍大,不能救时始行开门,岂不迟悮?伊等不但失火有罪,其不开门之罪更大。在伊等或以宫禁严密,不敢擅行开门为辞,殊不思寿安宫系朕新葺为皇太后七旬万寿庆祝之所,此内并无关防,亦无多贮物件,既有失火

之事,即应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救灭方是。此时进内救火人等,断无敢行偷窃、■不畏死之理。嗣后凡宫内园庭倘遇此等意外之事,该总管等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

救。如不即行开门,必将该总管等从重治罪。将此旨传谕内务府总管一并记载。随经总管内务府大臣议:将首领九十三、太监李世福锁拏交都虞司发遣打牲乌拉。首领郝本德、太监张明德、曹国用、张国

安交上驷院发吴甸铡草一年。等因。具奏。奉旨:依议。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朕在养心殿召见满汉大臣,向例俱由乾清门行走,惟御前内廷军机大臣等由内右门行走。第念满汉大臣中有年逾七旬者,虽神明不衰而筋力亦宜体恤,自后遇朕在养心殿召见时,俱令其由内右门出入,以昭优眷。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20

国朝宫史 九四

举御服恭代。若皇后随行礼,并如朝祀仪。司香等彻陈设,礼毕。

每月皇子等于坤宁宫各祭神一次。翌日还愿,皇子行礼,余仪并同。

  每岁四孟月大祭,并同朝祀、夕祀仪。涓吉,上驷院以白马二,侍卫牵之;庆丰司以牛二,所司头目牵之。广储司官举金二锭、银二锭;缎疋库官以蟒缎、龙缎、片金倭缎、闪缎、各色缎十,青布十,置于案。掌仪司官并司俎官前引,内务府总管暨上驷院卿同行,由乾清右门入,自乾清宫西楹经交泰殿至坤宁宫门外。陈马于西,陈牛于东。司俎太监等恭捧金银缎布入宫。司香陈缎布案,于朝祀神位前加金银于上。司祝进,跪致辞,叩,兴。司香复举案陈于夕祀神位前。司祝跪、叩、致辞亦如之。若皇帝亲诣行礼,俱如月朔之仪。陈献毕,司香以金银缎布贮神位前案下,大臣、侍卫官员以牛、马出。俟三日之后,宫殿监诣神前,奉金银缎布并所司,以献神之牛、马交会计司,如例行。

  每岁春秋二季,堂子恭立神杆,奉神位于堂子,大祭。回宫并于坤宁宫大祭。前期四旬,于宫内西炕上酿酒,祭前一日漉之。司香染布为神冠,制楮币〔帛〕。大祭日,司俎妇人打糕作穆丹条子。余并如前仪。

每岁十二月二十六日,恭奉神位至堂子,五鼓时,掌仪司以内监十六人并衣金黄缎衣。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22

国朝宫史 一九六

  御制仲春经筵诗戊寅书文经训义揄扬,鱼雅儒簪进两行。笃志近思研学问,思艰图易劭农桑。春台共喜时方鬯,广厦宁惟例举常。周孔吾师游意切,推行独惭未云遑。

  御制仲春经筵诗己卯讲学文华例仲春,经书次第几端陈。夫干易矣夫坤■,成物

知焉成己仁。紬绎从知位中理,赞参惟仰至诚神。漫言故事循礼典,修业辉光勉日新。

  御制仲春经筵诗庚辰文华广殿御香芬,启迪畴咨大雅羣。讵止循名欲求实,敢因戢武忘崇文。飞潜动植堪观化,和一慎难总属君。畧述会心非逞臆,躬行惟是勉尊闻。

  御制仲春经筵诗辛巳和凝风日仲春初,广殿文华敞碧疏。经解传诠阐要道,衣宽

带博戒虚车。人伦物理行仁义,巽养震爲济疾徐。讵曰年年遵典故,化民成俗目蒿予。

  东庑曰"本仁殿],西庑曰"集义殿]。后殿爲主敬殿,其东爲传心殿。中祀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每逢月朔,太常寺堂官一员诣殿拈香。凡经筵之日,命大学士一员祭告。乾隆七年仲春,皇上御经筵,特旨亲诣行礼。殿之前爲景行门。

  御制仲春经筵诣传心殿行礼,敬成一章辛酉布治遵前矩,崇文御讲筵。先期修祀事,亲诣致心虔。礼乐薄殷夏,经纶在■编。执中恒自凛,敢曰继薪传。

文华殿之后,西向爲上驷院署。又北,南向爲箭亭。亭中石刻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

日上谕: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8

传心殿在文华殿之东,前为景行门,祀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之位。院东有大庖井,上覆以亭。

明黄建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

文渊阁在文华殿之后,凡三重,上下各六楹,层阶两折而上。青緑瓦前甃方池,跨石梁一,引玉河水注之。贮四库全书于内,有御制碑记。自乾隆辛丑以后,经筵毕,赐讲官茶于此。

长元按:文渊阁之名始于前明,今无其处。嘉靖中作圣济殿于文华殿后,以祀先医,今文渊阁卽其遗址也。阁制仿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此外圆明园有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有文津阁,奉天有文溯阁,皆仿式建造,以贮四库全书。俱有御制记,

勒石。

上驷院署在文华殿后,西向。

箭亭在上驷院北,南向。有御书太宗文皇帝谕旨卧碑,并跋。

御茶膳房在箭亭东外库,东向。

文华殿东北度石桥为三座门。东为鹰房,为狗房,西属之文渊阁。

撷芳殿在三座门北,殿宇三所。稍西夹道为茶膳房库宇,其东南一带为花马厩、药房等处。

长元按:三座门北殿宇,明曰端本宫,光宗青宫也。今改建三所,为皇子所居。

御药库在东华门内东三所之东,东向。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41

五所胡同 井一。

  斗鸡坑

  庙儿胡同有关帝庙。

暖阁厂胡同

《芜史》:御马监之南向西者曰杆子房、北膳房、暖阁厂,厂东门可通河。河之南岸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如田家也,曰南膳房。再南曰明器厂、混堂司、内东厂。案:东厂为明季弊薮,以《芜史》、《春明梦余录》叙次考之,当与暖阁厂、骑河楼相近,余详宫禁。

银闸

神机营幼丁队左厂在焉。详兵制。《芜史》:御马监听事之南曰里草阑草场。永乐初建,收料豆。宣德间,将中府草场之草分受,始立场,有仓廒也。《旧闻考》:今御马圈南,地名银闸,有真武庙,即明御马监里草阑旧址。庙内有天启三年碑记可考。

  上驷院御马圈 井一。

  草垛胡同

骡圈

《春明梦余录》:内承运库、外马房,在御马监南。明宫史:过外马房,余宅数区,所谓河边者也。《芜史》:东河边余房八区,司礼监秉笔掌印等众住,谓之河边直房。案:今骡圈,当即明外马房遗址。

  椿树胡同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0

景倩谓制度狭隘,窗牖昏暗,白昼列炬,当时俱属之典籍云,则与今日大库形势宛然。且紫禁殿阁绮窗藻井,罘罳玲珑,惟皇史宬为明季藏本之地,则石室砖檐,穴壁为窗,盖以本章要区,防火为宜。今大库之穴壁为窗,砖檐暗室,较史宬尤为晦闷,则为当日藏书之所,正与史宬制度相合"。[四] 清宣统间,曾派员清理内阁一次,凡档案之无用者,俱行检出,零缣断简,流落民间俱成鸿宝。吾乡卓芝南年伯殿试卷为其哲嗣本愚购得,笔饱墨酣,犹见风檐寸晷精神。本愚付诸装潢,题咏殆遍,亦艺林中之一佳话也。

校勘记:

① "假"、"山后"、"门外稍东设"等字,均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二"按语"增补。

循阁西北为上驷院,西向。其南为御马厩,阁北南向者为箭亭。循文华殿而东北,跨石梁三。前有三座门,门内东、西旧为鹰狗处、御马厩。正北有殿宇三所,覆以绿瓦,为皇子所居。其中曰撷华殿,其前为王公大臣宿卫直房,东为御药库,稍西夹道内为御茶膳房库宇,又为蒙古朝房。循文华殿而东南,北向者为内阁尊藏实录库,为红本库,为户部内库,为銮仪卫内銮驾库。循库左转而北为国史馆,南向,旧在午门内,[一][二]乾隆庚辰移置于此。其南为东华门,门外有下马石牌,即紫禁城之东门也。[三][四]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3

尚衣监为皇子居特改自乾隆时,后又改为别馆矣),嗣为三通馆,为清字[经]馆。

②又西为咸安宫学。

注:

[一]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当]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国初设置,凡内务府诸事总隶之。顺治十一年,分置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内务府。康熙十七年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务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其十三衙门曰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监[局]、④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司,尚沿明代旧名。十二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局为经局。十七年,改内宫[官]监为宣徽院,⑤礼仪监为礼仪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大清]会典》:"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用之,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苑、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会稽[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旧闻考》:"内务府之职,前代所未有,我朝[厘]革明代内官监之弊,⑥特设内务府官属以理之。其职不下数百员,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坐办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升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兼摄之。盖内府总管下即以坐办郎中为要职也"。顺治十六年设严禁中官铁牌:"(上略),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钦此。"《旧闻考》: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53

⑧ 西义口 "义"当作"叉"。据《顺天府志》卷一三改。

⑨ 二十四街门、山陵等 《顺天府志》卷一三云:"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据改。

⑩ 俗名转马台 "名"当作"讹",见《京师坊巷志稿》。

⑾ 甃甓皆肖山龙文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原作:"甃甓皆肖小龙文"。据改。

⑿ 兔儿山 《金鳌退食笔记》"兔园山条"作"兔园山"。

⒀ 行折至顶 《金鳌退食笔记》"兔园山条"云"纡折至顶"。据改。

⒁ 宫监内臣皆著重阳菊花补服 "监"原作"眷","著"原作"着"。据《金鳌退食笔记》"兔园山"条改。

西安门大街路北,参谋部在焉,今为警备司令部。其东胡同曰酒醋局,[一]又东曰养蜂夹道,[二]中间有小胡同曰扁担胡同,再东曰小马圈,其南曰上驷院,均为明玉熙宫旧址。[三]今其北为红十字会医院,其西空地建为国立图书馆,尚未落成。小马圈之北为北海之水西门,其西为清凉庵。庵之北,西曰四棵槐,北曰剪子巷。又北曰旃檀寺,[四]光绪庚子毁于兵,最古之旃檀佛已失去,清末建为禁卫军,今仍更迭为驻军之所。参谋部之西曰真如镜,[五]又西曰刘蓝塑胡同,[六]再西曰西什库,[七]法国天主教堂在其北。又北曰仁慈堂,又北曰陆军部硝磺库,又北有农务学校、第四中学,又北曰财政部铁库,又北即皇城之西北隅。天主教堂以东曰西什库夹道,槐柳阴森,地极幽寂。刘蓝塑胡同之北曰草岚子,又北曰川堂门,曰天庆宫,曰口袋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64

嵩所书。殿西有小胡同曰牛犄角,不通行。又西曰小石作,曰大石作,[二]其北曰雪池,[三]冰窖在焉。[四]西为北海陟山门,东为景山西街,又东即景山西门,亦曰北上西门。[五]雪池之东有小胡同曰魏家胡同,[六]稍北曰房钱库。再北曰高卧胡同,再北曰三柱香,《顺天府志》作三座箱。再北有桥二,曰白石桥,俗曰西板桥,自石桥而东,为景山后大街,其北曰内官监,[七]今改为恭俭胡同,南北直达于地安门西皇城根,中间有小胡同曰十字街,北头路西有小胡同曰四眼井。内官监之西曰太平街,[八]贡王府在焉。贡王名贡桑诺尔布,字乐亭,蒙古科尔沁旗人,工书画。又西曰地安门大街,东西列屋数十楹,曰雁翅楼,今改为乞丐收容所,及工程队驻所。街之西有上驷院,今改为民居,稍北曰米粮库,予所居淑园在焉。[九]又北曰油漆作。[十]又北即地安门内西夹道,[十一]今皇城尽拆,与十刹海之南接壤矣。

注:

[一] 《野获编》:"西苑斋宫,独大高元[玄]殿以有三清像,至今崇奉尊严。内官宫婢习道教者,俱于其中演唱科仪"。《[日下]旧闻考》:"炅真阁、■灵轩、象一宫皆供奉释道处,又有始阳斋、无上阁"。《桂洲集》:"始阳斋在无上阁左,象一宫在无上阁右"。《[日下]旧闻考》:"殿门前有二亭,制极巧,中官呼为九梁十八柱,其殿之北,则里冰窖也。

书名:清宫词 页码:160

宫中除硬胎之坐褥椅垫靠枕外,无他物,连英跪抱皇上之腿痛哭曰:奴才们罪该万死也。连英出,旋抱衾枕至,曰: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已无法也。余尝闻上驷院卿福启言:上还京后,每追念西巡之苦曰:若无李俺答,我活不到今日。俺答满语,如汉语之奶妈也。自戊戌以后,太后宫中,即二总管崔玉贵独揽大权,因连英出言谨慎,不敢附和逆谋,故太后疑忌之,以资格仍居大总管之名。

附记 袁世凯于京中事,先未明了,继合肥督直,专以杨士骧为导师,保定筹备行宫,亦杨所指 挥。杨宦京久,酒食征逐,习闻市井之谈,以李连英为主人翁。故行宫中太后褥垫,皆重以黄缎 狐皮褥,他物称是,连英室亦然,帝后宫皆无之,以是为深媚太后也。连英鄙之。至甲辰年,世 凯尚遣候补道庆小山者,入京先见连英之妹壻白寿山,后见连英,言欲奏保寿山为保定所练旗军 之帮办大臣。原来寿山不过一内务府郎中耳,貌堂堂,不甚识字,人却谨朴,力辞之。庆向连英 求其劝白寿山同意,连英曰:归告宫保,寿山不敢遵命,乃我教之也,万勿再啰嗦。至是世凯始 恍然于连英之无他志,遂改途专媚崔玉贵,卒成大事。

其十四

儆惕无忘蒙难艰,盈廷献媚壮观瞻。卧薪尝胆空赍志,傀儡重登独汗颜。

回銮未数日,大臣卽议筹款建正阳门楼。皇上曰:何如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而太 后以诸臣之议为是。月余,太后即召外优演剧,外城各班名伶皆与焉。故事,太后观剧,开场之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0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八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 制如文华殿。门前御河环绕, 跨石梁三, 护以石阑, 殿广五楹, 后为敬思殿, 皆贮书籍。东庑曰凝道殿, 西庑曰焕章殿。左右廊房六十三楹。凡钦定刊布诸书俱于此校刻装潢, 简命王大臣管理。提调、纂修以翰、詹官充。乾隆三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命创制聚珍版, 排印群书。东北为恒寿斋, 西北为浴德堂, 皆词臣校书直次。殿垣之北, 南向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直宿处。再折而北, 东向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为冰窖, 为造办处。其中为内务府公署。堂中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职思综理", 圣训曰:" 典司内府, 庶务繁要, 谨度课功, 饬法制用, 必规画周详, 各尽厥职, 俾宫府相为一体。"

  内务府铁牌, 铸设所属院司公署, 其制: 高四尺五寸, 广一尺九寸, 厚一寸。恭勒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祖章皇帝勅谕曰:" 中官之设, 虽自古不废, 然任使失宜, 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 专擅威权, 干预朝政, 开厂缉事, 枉杀无辜, 出镇典兵, 流毒边境, 甚至谋为不轨, 陷害忠良, 煽引党类, 称功颂德, 以致国事日非, 覆辙相寻, 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

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钦此。"

   臣 等谨案:内务府衙门,我国初裁抑中官,肃清内政,爰创斯制,以总管内务府大臣统之。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院、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

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员,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陞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摄之。盖总管内务府大臣下即以堂郎中为要职,等秩厘然,一扫明代内官监司之积弊。敬绎宝训,允为法制关系之重,谨著于编。

  武英殿西为咸安宫,门三楹,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为恭制御服之所。其后殿宇二层,今为恭修高宗纯皇帝实录馆。谕旨详载又西为教习内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是为咸安宫官学。学舍二十有七楹,以翰、詹官督课之。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薰殿。乾隆戊辰,高宗纯皇帝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名贤图像尊藏于此。图像详载并弆明诸帝玉册之贮工部外库者,移

于殿之西室。殿前卧碑一,恭刻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并诗恭见前圣制书明列代玉册事文。恭载典

编。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记 辛酉

礼门。

念典心殷古帝王,南薰什袭敬尊藏。珠庭如挹重瞳焕,日角犹含八彩彰。慕道深惭多失政,见

墙祇愧未升堂。展观自省衷弥凛,鉴戒昭垂谟诰详。

殿西为御书处,凡四十三楹,御制诗、文、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即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

石,紫禁城之西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8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六

仲春, 皇上初御经筵, 承勅旨亲诣行礼。

圣制御经筵日亲祭传心殿敬成诗有序 乙卯

  每岁御经筵,先期派大学士一员,于是日黎明至传心殿,恭祭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今岁予以在位六十年,夙契心传,更符初愿,躬亲将事,用展敬虔。

文华殿侧传心殿,祭以经筵义本深。承祀例应大学士,升香一阅五旬今。予即位后,于乾隆六年御经筵日,亲祀传心殿一次,以后依中祀之例,每岁遣大学士致祭,偻指已五十五年矣。外王内圣幼知重,日引月长耄逮谌。十六字犹能背读,行何有我愧成吟。

御制传心殿瞻礼诗 丙辰

瓣香致诚敬,先圣俨凭临。道着君师统,源探孝弟心。百王咸效法,亿禩仰高深。瞻拜御凉

德,寅恭矢素忱。

  文华殿后,为上驷院公署,当左翼门之东、门西向,所掌上乘御马为一廐,皇子良马为一廐,对子马为一廐。在公署南又北,南向为箭亭,广五楹,周以檐廊,中设宝座,东列卧碑,恭刻乾隆十七年高宗纯皇帝训守冠服骑射谕旨清、汉文一通。恭见前编。又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圣谕:朕恭阅太宗文皇帝实录,天聪四年二月,上谕群臣曰:昨攻取永平城,大臣阿山叶臣与猛士二十四人,冒火奋力登城,乃我国第一等骁勇人也。其二十四人,蒙上天眷佑,幸俱无恙。次日召伊等进见,朕心怆然,几不能忍。此等猛士,与巴图鲁萨木哈图及他处先登骁勇出众之人,前已有旨,后遇攻城,勿令再登。及攻昌黎县,萨木哈图又复与焉。以后此等捐躯建功之人,勿得再令攻城。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94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七

  典礼十一 盛典十一

册立皇太子仪

臣等恭辑授受仪,详绎节次所奉圣谕并圣制各篇。每以立储为宗祏大计,今古异宜。凡往牒

临轩出合之文,概可弗举。计自乾隆癸巳,圣志先定,而辰告未宣。逮乙卯纪元周甲,然后诏示

大廷,册建储位。实不泥古而仍寓法古之深心也。谨辑圣制、御制诗,并列册立皇太子仪,而以

廷臣集议各条附焉。

乾隆六十年乙卯,九月初三日辛亥,上于圆明园御勤政殿听政之期,召诸皇子、皇孙、内外王

公、大臣等,宣示册立皇太子,并下廷臣敬议册立后仪制典礼。圣谕恭载前卷授受仪。

九月初五日,军机大臣遵旨恭议皇太子祗谒两陵仪注,请诹吉于本月十二日启程,二十六日回

京,乘用车轿,遵旨俱用金黄色。于奉旨派出领侍卫内大臣、内谙达随往外,拟派礼部堂官一员、

护军统领一员、总管内务府大臣一员、散秩大臣二员、詹事府堂官一员、乾清门侍卫四员,前虎鎗

三对、后豹尾鎗八杆,共享侍卫三十员。其内务府、武备院、上驷院及茶膳房各该处,应行随从官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七 一五九

  

  国朝宫史续编 一六〇

员兵丁,请照皇子向例增添。至该地方官迎送预备之处,遵旨查照雍正八年和亲王赴阙里告祭之

例,行知直隶总督遵办。奉旨:"依议。"

又奏:皇太子于奉旨册立后,应定仪制九条:

一、皇太子每十日率诸皇子、皇孙恭请圣安一次。

一、皇太子行走在诸皇子前,坐次:皇太子正坐,诸皇子旁坐。凡遇令节及皇太子庆日,诸皇

子于皇太子前行三叩礼。在尚书房,俱如家人常礼。皇孙至皇玄孙,悉照现行之礼。

一、宗室王、贝勒、贝子、公等,遇令节及皇太子庆日,行六叩礼。

一、皇太子福晋,应请旨立为皇太子妃,班次在诸皇子福晋前;皇太子妃,在内庭主位前,俱

与常礼同。公主、诸皇子福晋见皇太子妃,与诸皇子见皇太子礼同。皇太子之子行走在诸皇孙前,

皇太子之女行走在诸皇孙女前。

一、皇太子移居毓庆宫日及皇太子庆日,王大臣官员等俱蟒袍补服,齐集前星门行礼,无庸具

笺。其外省督抚提镇各员,亦俱无庸笺贺。

一、皇太子移居毓庆宫后,于前星门派散秩大臣一员,率领侍卫班领一员、侍卫十员,更番上

值。未经移居以前住居三所,卽照此值宿。

一、会典内载,皇太子礼服用秋香色。臣等面奉谕旨:现在皇子礼服,俱用金黄,不必更改,

冠带亦着照旧。理合遵照。

一、会典内载有皇太子仪仗,现遵谕旨,册立典礼既未举行,其仪仗亦无庸制备。谨拟皇太子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87

奏蒙古事侍卫,清语曰“卓亲辖”,例由大门蒙古旗分人员内选其通晓蒙古文义者充补。凡理藩院奏蒙古事件及引见外藩蒙古人员,必卓亲辖为之,领班亦具文也。充是选者,例入奏事处值班,故得直入乾清门、奏事门。及乾清门站班时,伊亦立于班末,俗以假乾清门呼之。当其出入禁门也,其眉目意态之间,亦故露可憎以博人嗤。愚矣哉!不自知也。每八年例仍换回大门行走,必设策谄求,方得保留应升转之处,仍归大门原额。

粘杆处侍卫每晨于奏事处接收折时,应派二员稽查,如奏事处查出某人形迹可疑,指令粘杆处侍卫立即拿获,此由道光十四年韦陀保假冒都察院呈递折件始也。

侍卫保送绿营,俱加一等补用,头等侍卫用副将,二等用参、游,三等用都司,蓝翎用守备。至由科甲出身之侍卫,系以月选缺用,头等用参将,二等用游击,以下则同前。

前锋侍卫、上驷院侍卫,俱由大门侍卫内保送原缺、原额。

喜起舞侍卫俱穿貂厢朝衣,玄豹披肩,玄狐朝帽,红青缎绿牙缝朝靴,嵌宝腰刀,葫芦式配囊,红宝石冠顶,今则渐渐视为具文矣。

宗室例穿四开禊袍,系金黄腰带,若穿缺襟袍,仍用二开禊。其腰刀绦绊、撒袋绦绊及配囊绦系,俱不用金黄,仍用蓝色。

续办事章京兼班领及二等侍卫兼侍卫班领,遇随扈时俱穿黄马褂,委署侍卫班领则否。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83

侍卫琐言补

圣祖仁皇帝时,三旗侍卫内有人材迟钝、弓马平常之人,因其年壮尚可造就,均发之各省,以绿营官补用,责令学习弓马,此侍卫用绿营官之始也。其弓马纯熟者,不用绿营,而绿营中已补缺之人,如历练既深,弓马长进,仍保举补授侍卫,不得久任营官。乃百馀年来,此例有相反。近日保送绿营之侍卫,尽取其优者,而绿营之将备有年老艺疏者,经该省参奏,往往命之来京在侍卫上行走,是视侍卫处为藏拙养庸之薮矣。

豹尾侍卫例以功勋后裔三十人,另为一班,值宿后左门。随侍则十人执豹尾枪,十人佩仪刀,至乾清门陛下止。今则豹尾不另设一班矣。

续办事章京,原名随印协理事务侍卫班领。

乾清侍卫无专额,由大门侍卫选其优者充之,缺额仍归大门。此外有上驷院侍卫、司辔、司鞍侍卫、茶膳房侍卫、伞上侍卫、奏蒙古事侍卫、尚虞备用处、粘杆处侍卫、鹰鹞房、鹘房、狗房侍卫、十五善射及善骑射、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均无专额,统归大门侍卫额数。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64

士和珅。

乾隆三十六年建宁寿宫于大内之东,丙申告成。

乾隆十三年上钦定《礼器考图著范》,凡天、地、庙、社、日、月、神祇、农、蚕各坛,奠菜之祭一切爵、尊、簠、簋、笾、豆、祭铏篚俎,为匏,为陶,为竹木,为铜,各随方色,用将祼献,著《皇朝礼器图式》。

乾隆二十四年江西临江府得古镈钟以献,上考古定名,贮之韵古堂,命乐部仿铸镈钟十二,以和阗玉琢特磬十二,以俪镈钟。

乾隆三十四年上丁日,上诣太学释奠,先一日命出内府所藏周范鼎、尊、卣、罍、壶、簠、簋、觚、爵洗各一,陈设大成殿前,以备礼器。

高宗纯皇帝诞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至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圣寿七十有四,皇玄孙载锡生,载锡为定安亲王永璜之曾孙,绵德阿哥之孙,奕纯阿哥之子也。上即宁寿宫之景福堂颜曰“五福五代堂”命八旗及各省查臣民有身见祖父下逮玄孙者奏闻。于是查明内务府致仕上驷院卿李质颖,山西监生张克用、赵钰,民人陈征舜、武鱼河,山东在籍布政使李承业,安征捐纳知府事潘起煌等七家,俱身亲七世,赏“七叶衍祥”匾额,命该督抚制造颁挂。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82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七二

县知县沈一仁皆遣戍。

(四十一岁) 十六年辛未(公元一八一一年),三月,恭随圣驾谒西陵,幸五台,赐食于台怀行宫,赏赉有差。阅召试卷。闰三月,次子奎耀中式一百五十二名贡士。跸路至直隶省城,拏获冒差人犯,赏还花翎并黄马褂。三孙锡淳生,奎耀出。四月,殿试, 奎耀名在三甲五十六名。朝考阅卷日,桂文敏公芳至园居,和接见,云:‘今日散直较晚,何尚枉顾?’答云:‘非过谈也,奉旨来为告知公子名已入选,俾先得闻为快也。’当卽向上免冠顿首。五月朔,奎耀改庶吉士。七月,女字学士法公式善子本科进士内阁中书桂馨。署上驷院事务。十月初五日,闻经太夫人有微疾,下直急归,太夫人问因何回寓,以有公事对,始不见责。亟进药饵,至子正,弃养,呼抢无及,治丧如仪。谨次行状,于十一月初四日合葬于长营祖茔,昭穴文庄公、傅察夫人之次。十二月,四孙锡瓒生,奎照出,后六岁殇。

(四十二岁) 十七年壬申(公元一八一二年),正月十五日,释缟素。自居忧后,屡蒙仁

庙垂问,传旨:英和百日释服,恰值上元令节,应穿蟒服,着俟二十三日忌辰之期,再

出供职。遵于是日恭请圣安。三月,恭随圣驾谒东陵,幸盘山及南海子。二十日,晾鹰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78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六八

名,不复添派,孰知是汝子应中耶?’和免冠称谢。十月,长孙女生,奎照出,旋殇。署刑部侍郎。十一月,以内务府大臣广兴扣减宫中衣料,奉旨拔去花翎,降为三品顶戴。十二月,因查抄广兴家产认真,蒙恩赏还顶戴,旋又赏还花翎,赐貂裘一袭。编丙寅至是年五月古今体诗为《水部集》。

(三十九岁) 十四年己巳(公元一八〇九年),是岁,恭遇仁宗睿皇帝五旬万寿。元旦日,午刻锡宴于太和殿,凡与宴者咸朝服,因内务府有执事,服蟒袍侍班。二月,经筵进讲‘刑期于无刑’经义。署护军统领。三月,举行恩科会试,以大学士浙江费文恪公淳为正总裁,礼部尚书安徽王文僖公懿修并和及贵篔西阁学庆副之,先进宗室卷得崇硕、瑞林、惟勤三人。四月,揭晓,得孔传

纶等三百四十一人。六月,命往通州办理查抄花户高添凤事件。七月,复署护军统领并上驷院事务。九月,恭进万寿颂册,进膳,赐蟒袍、大缎各一。长孙锡嘏生,奎耀出,后五岁殇。十一月,次孙锡祉生,奎照出。十二月,因工部书吏私雕假印冒领银两,奉旨拔去花翎,降三品顶戴,管清漪园等处事务。是年,遵恩诏加一级,为经太夫人及本身妻室请封。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4

四子即文宗。五子出继。前已见。六子为恭王奕欣,子载澄、载滢。澄封贝勒,先卒。恭王薨,其孙溥伟袭王爵。滢初嗣钟郡王,以拳匪挂误革,始以涛继之。见前。】七子奕譞,封醇王,其子四人:长为德宗,入承文宗嗣。王薨,次子载沣袭王爵。少子洵、涛,出继。见前。八子奕詥,封钟郡王,无子。见前。九子奕譓,封孚郡王,薨逝,以宗子载澍嗣,降袭贝勒,光绪中以事革,后以载瀛之子溥伒为嗣孙,袭贝子。

恭王府在后门西三转桥,和珅旧第。初为庆郡王永璘邸,咸丰初,赐六爷居。醇王府初在太平湖宣武门西,为荣王永琪邸南韵斋即其子,顾太清之夫奕绘即其孙。此府最好,园林亦佳。

清朝皇帝家首重骑射,乾隆以后渐成虚文,而宣宗于骑术至精。有一次谒东陵,正道由朝阳门外石路行,甬路高处去便道几三尺。皇帝例策马往,诸侍从皆策马行。偶因膳房夫役所担之棹围、椅帔、绣片等为风所卷,飞扬御道,宣宗所策黑马见而惊,纵之便道数尺外,宣宗安然揽辔。诸从官皆大惊,争来慰问。帝以为此生马诧眼此二字俗语,即惊意。恒有之事,但嘱应差夫役诸事小心而已。

文宗体弱,骑术亦娴,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际,坠马伤股。经上驷院正骨医治之,故终身行路不甚便。咸丰初,京中市井语有“跛龙病凤掌朝堂”之謡,谓慈安善病也。【以上二则,闻之惇王府人云。】

成亲王永瑆,凡四子。除长子绵勤承本支,馀三子皆出继:一嗣皇三子循郡王永璋后【奕经、奕纪之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10

石渠余纪一〇二

造办处,掌供器物翫好。明御用监掌造翫器。 曰文渊阁提举。明文华殿书籍,掌以中书房太监。乾隆三十九年建文渊阁。曰武英殿修书处。明武英殿书籍,掌以仁智殿监工太监。曰御鸟枪处。国初名文书籍。曰总理工程处。明火药局、兵仗局,又有弹子房,专备泥弹。曰御书处。明内

官监掌木石等十作,掌营造宫室陵墓。国初改宣徽院。乾隆二十六年乃分设。

上驷院以下皆典以府属司员,而命大臣管理,与管理内务府大臣同为内廷之右职。

史臣曰:美哉圣祖之创制。与历代之损益,可谓详且备矣!自内府既立,其奄寺之典守仅存者,诸陵庙直殿监及御前奔走执事而已。伊古以来,宫闱肃清,奄竖消阻,亦有如我朝之善守家法,二百余年而勿替者乎?方明太祖立铁碑,禁内官与政,乃旋命聂庆童使河州;成祖虽有私役工匠之禁,而感其迎戴,李兴、郑和纷纷四出。彼二君近代之英主也。夫岂忘其言而自蹈之哉!要结有其术,委任有其渐,诚习而不觉耳。臣以为我朝立法之善,在立内务府,以其职归之士大夫,使宫府一体矣。而累朝二百余年来,肃内治,遏乱源,实惟勤政故。勤政则无欲,无欲孰得而试之?勤政则无闲,无闲孰得而窃之?人主日与士大夫处,清明在躬。其视腐椓之辈,自不能以相昵,岂徒藉法禁哉!今阳刚在上,邪慝不作,几不知古来有汉十常侍、唐北司之祸矣。百世而下,尚无忘小过之九三哉!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09

乃立三营,曰骁骑营,长以参领率官兵以宿卫禁城;曰护军营,长以统领选三旗兵之精者为护军,率以守宫门,行则扈从,皆以时训练,而稽其军实;曰前锋营,旧曰解马营。长以委署参领掌习解马。明司礼监关防门禁。又各门设门正、门副。安民厂提督京营皆主兵。都知监掌管前导。乃设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三十人,以承应中宫差务。所属苏拉四千九百余名。统以掌关防处郎中,以时葺治宫室,饽饽房、酒醋房、菜库、器皿库、车库属焉。掌官三仓之物用,设恩丰仓以给内监之饩米。明酒醋面局、甜食房。

又司苑局掌蔬菜。

乃设三大殿及各宫、殿司员,掌陈设汜埽之事,以稽直殿监之勤惰。其兼辖于内府而别设管理大臣者,曰上驷院。掌御马、内马,凡牧场之政,舆马之用。明御马监。顺治十八年设上驷院。曰武

备院,掌进御武备,弓矢鞍辔之属,凡官用皆给焉明兵仗局。顺治十。八年设武备院。曰奉宸院,掌苑囿之禁,令时其修缮,供花木、禽鱼。稻田厂及景山、西苑、南苑等处属焉。明司苑局。国初景理。康熙二十三山等处以太监管年设奉宸苑。三者皆长以三品卿,是为内三院。三院卿各二人,一侍卫缺,一内府缺。

外则盛京及诸陵总管,以将军总兵兼之。明设南京及天寿山守备太监。圆明园,畅春园,清漪、静明、静宜三园,暨御船处皆别其署。曰御茶膳房,尚膳、尚茶,侍卫属焉。设肉房、干肉库、银器库,分贮以待其用。明尚膳印、提督、光禄、总理等员,掌宫内食用。监有掌又有御酒房、御茶房提督、签书等员。曰御药房,掌合丸散。明御药房太监有医官。国初属首领太监。康熙三十年裁改。曰养心殿

石渠余纪卷三 纪立内务府一〇一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05

十三衙门,广招党类,以窃威福。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二人朋比作奸,情辠重大,吴良辅已处斩;佟义亦伏冥诛,着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凡事遵太祖、太宗定制,内官俱永不用。又以其党刘正宗,当遵遗诏置重典。念其年老得免死,其党并皆赦宥。”于是复内务府,以御用监之职立广储司,以尚膳监之职改采捕衙门,以惜薪司之职改内工部。又改御马监曰阿敦衙门,兵仗局曰武备院。初名鞍楼,改设鞍库。后至康熙十六年,改宣徽院为会计司。初内官监。礼仪院为掌仪司,初钟鼓司。尚方院为慎刑司,又改采捕衙门为都虞司,内工部为营造司,阿敦衙门为上驷院。其内监别立敬事房,设总管、副总管,较若画一,不相侵越。二十三年分掌仪司立庆丰初司,名牛羊羣牧处。分都虞司立奉宸苑,初归尚膳监。于是内七司三院之职粲然大备,与外廷六部、九卿相表里。所谓宫中、府中,具为一体者。昔闻其语,今真见之矣。时明季宫监犹有在御前服役者,每为上述明宫中费用之奢,工作之广,彼其余孼尚存,卒不敢复萌故智者,诚驭之得其道尔。初,内官未有阶秩,雍正元年定其长为四品,自总管及随侍宫殿等处首领,以其品为差。旋定宫殿监督、领侍及正副侍、执事侍、执守侍、侍监等衔,盖既备使令,不得不立之阶级统属。而自四品至八品,皆不分正、从,则微而略之也。乾隆七年钦定宫中则例,内监官职以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又谕:“明代内监多至数

石渠余纪卷三 纪裁十三衙门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