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觉生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大钟寺本为皇家佛教寺庙,于1985年辟为古钟博物馆,馆内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
大钟寺在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42

元旦贴封条 道光都门杂咏回避云:"门前回避贴重重,同考官条十字封。房

主不教元旦揭,纸残犹带墨痕浓。"《道光都门纪略》 元旦贴春联 京师人家,元旦门首倶贴春联。(锄经书舍零墨) 元旦开戏

京都戏馆,倶于元旦开市。是日各部梨园,扮元坛登场,呈金书 "开市大吉" 四字为贺,各馆咸以先至为荣。除夕子夜,即张灯火 以待。(虫鸣漫录)

元旦红枣粥 一岁货声:"精米粥。"注云:"自元旦粥中带红枣儿,破五撤,每

碗必盛一二枚。光绪中兴,卖甜浆粥者群讼胜,后始带卖烘饼,油炸 果,端午添凉粥。"

元旦素包子 又:"香蕈蘑菇馅的素包子......"注云:"挑两套细长笼屉,咸同

年间,一叟长卖通年,自元旦开张,一文钱两个。" 初一食品

又:"蜂糕来哎,爱窝窝。"清真回教,挎长方盘,敲小木梆,必 于初一日开张,红白蜂糕,枣窝窝,糖窝窝,白糖、芝麻、澄沙三样, 爱窝窝,江米黏糕。

元旦赏赐

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 荷包,悬于胸前,部院大臣,不预此例。

初一觉生寺 大钟寺本觉生寺,以大钟得名,盖岁时求雨处也。每至正月,自

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十日之内,游人坌集,士女如云,长安少年多 驰骤车马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301

花在户秋风吹,皑皑朔雪堆敝帷,手足 冻裂皲肤皮,无米何以为朝炊?宪书买得呼儿披,明年几度金危危?"

厌鬼 无患子核黑如?,可以去垢,又名栌木,相传此木众鬼所恶,取

为器用,可以厌鬼。

祭皂隶 宝泉局土地祠所塑皂隶四人,素灵感,炉头铸工,皆时祭赛。 土地神 吏部礼部翰林院詹事府衙门,皆奉祀昌黎韩文公为土地,然不知

其何所据。(以上水曹清暇录) 打钟眼

京都竹枝词:"觉生寺里大钟悬(钟大不能悬,乾隆年间,上命 以层楼覆之,梁穿其钮,下掘池以散其音,真大物也),蛾眼(青蚨意 爽然(游人到此,必以钱打钟眼,中者以为祥瑞。竟有打至数百不中 而犹打者,可笑)。世事看来当尽买,吉祥一卜也须钱"。(见名胜门)

占课

都门竹枝词: "出闱自命蹑云梯,看相求签日夜迷,直到满街 人乱报,犹然占课问高低"。(见考试门)

狐仙 京师多狐祟,每占高楼空屋,然不为害,故皆称为"狐仙"。(檐

曝杂记)

旗人祀神 宗室王公家每祀神,一月前于神房敬造旨酒,用黍米糟曲,如江

南造酒式,前三日,每日朝暮献牲各二,曰"乌云"(华言引祀也)。 前一日敬制糕饵,用黄黍米,以椎击碎,然后蒸馈,曰"打糕",每神 前各置九盘,以为敬献。其大祀日,五鼓献糕于明堂如仪,俟其使归, 主人吉服向西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9

入,仍别加按语。如本无旧书可据者,则将现在情形据实详识。

一,古迹内凡昔有今无,如慈仁寺双松之类,俱加按注明。其有旧在他处今经移置,如承光殿玉瓮、觉生寺大钟之类,则将原引之书加载入新移之地。其物虽移置而寺庙尚仍其旧者,则于寺庙本条内注明今移某处,详见某门字样。令前后详略互见,以资参考。

一,原本寺观现存、已废、改建、重建者,均于各本条下注明,俾今昔了如指掌。

一,京畿一门原本系按顺天府所属州县次第编排,自当各仍其旧。惟地方沿革随时异宜,其增损分析之处,均应考订增入。今拟以现今顺天府属地方为准,其名山、河道有与昔日情形异者,俱加按详考。至遵化、玉田、丰润三属今已别为遵化直隶州,不隶顺天,谨附编京畿卷后。

一,金石碑碣有原本未载者,今俱为增辑。

一,原书之末附石鼓考三卷,专叙猎碣源流。今石鼓现列成均,似不应专为标目,谨移入官署门国子监条下,以归画一。

一,原书取材欲博,不无泛滥。如因叙兵部官署而兼及于当时谚语,因叙国子监而兼及于许衡教法,因叙悯忠寺而兼及于谢枋得赐谥本末。今拟似此类者俱改用双行小字,附存各条之后,以为区别,庶不致混淆。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55

煮三清。蓟门烟树:水经注:蓟城西北隅有蓟邱。明人长安客话谓在今都城德胜门外,土城关即其遗址。旁多林木,蓊翳苍翠。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邱。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觉生寺大钟在此北。断续常飘云外楼。卢沟晓月:卢沟河即桑干河,水黑曰卢,故以名之。桥建于金明昌初,长二百余步。由陆程入京师者必取道于此。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易州建泰陵,来往必由之道。居庸迭翠:居庸为九塞之一,见于吕览、淮南子,其迹最古。郦道元谓崇墉峻壁,山岫层深,路才容轨,为得其实云。断戍颓垣动接连,当时徒说固防边。洗兵玉垒曾无藉,守德金城信不穿。泉出石鸣常带冷,日含峰暖欲生烟。鸣鞭阿那羊肠道,可较前兹获有田?金台夕照:黄金台见志乘者有三,一在易州,都城有其二。舆地名胜志云:在府东南十六里。又有小金台,相去一里。今朝阳门东南岿然土阜,好事者即以实之。所传古迹,大率类是。九龙妙笔写空蒙,石渠宝笈有王绂燕山八景图真迹。疑似荒基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睪然高望想流风。

   〔臣等谨按〕燕山八景御制迭旧作韵内厘定玉泉趵突一条,永资垂信,今敬谨编辑卷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2

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于觉生寺,余钟俱无考。

原北之西曰健德门。辍耕录

原车驾行幸上都,太仆卿以下皆从,先驱马出健德门外,取其肥可乳者以行。元史兵志 以上二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车驾于某日起,省院台官大聚会于健德门城上,分东西两班,至丽正门聚会,设大茶饭,谓之巡城会,自此后则刻日计程迎驾。析津志

原德胜门城上,镌赵子昂书德胜门三字。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今德胜门即元史地里志所载健德门也,辍耕录亦作健德,明永乐间尚存其旧。至正统十年,以旧城内面用土恐易颓毁,命成国公朱勇等甓之,始改名德胜。赵子昂乃元初人,安能预书德胜门字也?朱彝尊原书所引燕都游览志误矣。今各城门额俱清汉书。

原黄训出德胜门诗 己巳王师出,安危在此门。万家裹囊橐,一老柱乾坤。炮下敌无骨,帐前儿有孙。忠勋何处显,白日照中原。黄潭诗集

原王家彦,字尊五,福建莆田人,天启壬戌进士,协理京营兵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三月,守德胜门,城陷,自投城下不死,折臂及足,其仆扶入民舍自缢死。昭忠录

原甲申寇偪,王公家彦坐安定门叹曰:我总督团营,今日城破,万死难赎,且义不可污贼刃。自缢于城楼,未几炮发,城楼复压,后出其尸于瓦砾中,其甥杨负而殓之。甲申传信录

〔朱彝尊原按〕王公之死,诸书皆云在德胜门,惟传信录作安定门。诸书皆云自投城下,惟传信录作自缢城楼。所闻异辞,并存俟考。

原德胜桥在德胜门内。西有积水潭,潭水注桥下,东行。桥卑不能度舟。湖中鼓枻人抵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09

金身宝座,弗克易就,于兹有年。朕念善果未完,必欲新之。命工督修殿宇,创金刚宝座,以石为之,基高数丈,上有五佛,分为五塔,其丈尺规矩与中印土之宝座无以异也。成化癸巳十一月告成立石。

原朱衡真觉寺五塔诗 胜地尘埃少,中天洞壑孤。云棂猗缥缈,风磴入虚无。槛外三天界,尊前五岳图。何当探慧镜,一为照迷途。镇山集

原何栋登真觉寺浮图诗 凌空垂宝塔,披露出铜盘。影照青莲色,光寒白露团。霞标窥日近,风洞泄云寒。静坐观空界,天花绕石坛。太华集

正觉寺西五里许为万寿寺,自正殿后殿宇佛阁凡六层。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万寿寺,明万历五年建,国朝乾隆十六年重修,二十六年再修。寺门内

为钟鼓楼,天王殿,为正殿,殿后为万寿阁,阁后禅堂。堂后有假山,松桧皆数百

年物。山上为大士殿,下为地藏洞,山后无量寿佛殿,稍北三圣殿,最后为蔬圃。

寺之右为行殿,左则方丈。初,寺中悬永乐时所铸大钟,内外勒华严八十一卷,铣

于间勒金刚般若三十二分,名曰华严钟。今移置城北觉生寺,详见郊垧门。正殿恭

悬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慧日长辉。皇上御书联曰: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

外,花石尽真如。万寿阁额曰欢喜坚固,大士殿额曰声闻普遍,三圣殿额曰法云常

住。殿柱南面联曰:性海波澄,静涵功德水;福林荫溥,妙涌吉祥云。北面联曰:

甘露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方丈额曰

栖情物外。联曰:爽气挹冲襟,翠连空色;明漪淡尘虑,影借天光。皆皇上御书。

正殿前恭立乾隆十六年御制文碑亭二,左为国书及汉字,右蒙古字、梵字。假山之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20

佑撰铭。

  (增僧湛佑大憬禅师塔铭略 京都青塔大憬禅师,讳行敏,不知何许人,未辨姓氏。闻师家居时,夜梦梵僧指示,遂出家。缁染后遍访知识,始谒觉浪和尚于江左,次参万如老人于龙池。未经一夏,命居第一座。晚抵燕都,隐青塔者二十年,终岁闭户,曾不知有门外事。报缘已尽,示寂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葬于城西之西村。其弟子超琇过吾室,索塔铭语。合掌为之铭曰:生本无生,灭亦非灭。无灭无生,毘邪结舌。空谷之声,虚堂暂歇。吾师真常,松风水月。康熙二十五年秋七月。)

  增曾家庄有觉生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觉生寺,雍正十一年勅建。殿内恭悬世宗御书额曰慧照澄心。皇上御书额曰妙明正觉,钟楼额曰华严觉海,禅堂额曰般若真诠,皆皇上御书。殿前恭立世宗御制文碑,碑阴恭勒乾隆二十九年皇上御制诗。寺内大钟,明永乐间铸,万历间从汉经厂移置万寿寺,乾隆八年皇上命移置兹寺内。钟楼前恭立御制大钟歌碑,并恭载于后。

  增世宗御制觉生寺碑文 朕惟生佛皆是空名,迷觉无非幻法。如来不云乎: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故三乘六度菩提涅盘诸说悉为方便接引之法。辟诸云兴太清,沤生大海,虽空海所不拒,实空海所不受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而人方执身口意为实为贪恚痴是著,如清明眼受诸蒙翳,妄有所见,是以如来以名字言教之药药之。但使翳消,更无别法,便能了然于无住之性湛尔,无为之法萧然,非有非空,不离不即,尚无少法可得,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21

  乌容有可执之相哉!故从无住以生心,心心无住;以无为而差别,法法无为。则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幻而不幻,不幻而幻。生佛亦然,如是觉者名为正觉,不如是者不名为觉。京师西直门外曾家庄有圆址爽垲,长林佳茂,此地右隔城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宜为寂静清修之地,用是肇建梵宇。经始于雍正十一年正月,告成于十二年冬,爰赐名觉生寺。俾禅者主之,参徒萃止,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转根本觉轮,示无生觉相,皆得返迷为悟,易若反掌;即俗成真,速于弹指。使慧日恒明,真风长扇,则此珠林香界讵非尘海之觉津欤!虽然,实无觉者,亦无觉之者,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斯朕之所谓觉生也欤!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编修臣张若霭奉勅敬书。

  增乾隆十二年御制觉生寺诗 禅关郭外清,小憇喜秋晴。树影疑翻贝,钟声偶发鲸。尘心何处著?画意逐方呈。一叩三乘演,诚哉善觉生。

  增乾隆二十九年御制觉生寺诗 侵晨奠静安,(庄名)返跸礼栴檀。结习镇如此,觉生良已难。聊因甘雨足,稍为怅怀宽。调御无忧喜,金刚四句观。

  〔臣等谨按〕觉生寺御制诗始见于乾隆十二年,又二十九年御制诗恭刊于世宗御制文碑后,今并敬谨编入,并恭载御制大钟诗歌各一章于后,余不备录。

  增乾隆八年御制觉生寺大钟诗 雷纹隐篆虫,半字藴洪铜。(钟上有法华经一部。)善吼周三界,声闻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22

具六通。横枌为撞杵,夏屋是乘风。待扣何须扣?当前悟色空。

  增乾隆十一年御制觉生寺大钟歌用沈德潜韵 鼌谋弗善野战龙,金川门开烈焰红。都城百尺燕飞入,齐黄群榜为奸凶。成王安在乃定案,夹辅公旦焉可同?瓜蔓连抄何惨毒!龙江左右京观封。谨严难逃南史笔,忏悔讵赖佛氏钟?道衍俨被荣将命,犍椎冶尽丹阳铜。穹窿重过万石■,印泥精镂禅机锋。夏屋十寻虞不举,鲸鱼盈丈方堪舂。山灵水族无不具,魑魅魍魉怪哉虫。欲藉撞杵散愤气,安知天道怜孤忠!榆木川边想遗恨,凫氏徒添公案重。忆昔遨游西海子,水天上下玻璃空。一川可通万寿寺,夤缘偶挹曹溪宗。乔松偃盖假山古,杰阁巍巍独据中。洪钟在悬洵伟观,连吟更喜昆弟从。苍黝其色蟠其纽,中宏外耸何隆隆!华严字迹传沈度,半满全揭开群蒙。觉生鹿苑皇考创,材饬内帑群鸠工。谓是善吼周沙界,乃从旧寺移乘风。太清十里渺乎小,日日演梵闻离宫。(觉生寺去圆明园二十里。)擅考已廓苾刍眼,摩挲更畅骚人胸。不离一步钟如是,东西分别心犹蓬。我惜德潜老始达,其诗亦复伦考功。成编著作呈乙览,不闻肯作荪佯聋。独爱长歌践其韵,非侈藻采争雌雄。载赓酬倡古弗废,诗话千载留芳踪。圣经佛旨究异路,将以何道训成童?于论于乐备法物,安可以此归辟雝?安可以此归辟雝?不如任彼出林大且逢。(末数语反德潜诗意。)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89

寺,殿额皆世宗暨今上御书,有世宗御制碑。寺内明铸诸铜像,今存。

明御马监太监杨用受、僧徧融指铸毘卢世尊莲花宝座,千佛旋绕四面,若朝者然。铸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复塑伽蓝、天王等像。

明官抚辰千佛寺诗:春鸟声声佛,莲花朶朶灯。瞻听惟畏爱,久此卽高僧。

高士奇登千佛寺霁望楼诗:兀兀终朝懒不胜,题桥有志叹无能。故山岁晚归难定,高阁晴来每

一登。饮啄爱看林下鹤,萧闲那及寺中僧。松枝豆■催年近,苑外冲冲听凿冰。

碧峯寺在小石桥胡同,有明万历间重修碑。

华严钟厂在德胜门东,其地有真武庙,有本朝顺治辛卯刘芳远碑。华严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于觉生寺。余钟俱无考。

华严钟厂旧钟高二丈余、阔一丈余者尚有十数,仆地上,皆楷书佛经。

佑圣寺在德胜门大街,唐咸通中建,明嘉靖间重修,有张文宪碑。

寿明寺在佑圣寺东,有明弘治及正德间二碑。

北之西曰德胜门,元为健德门,明正统初改今名。

崇祯甲申三月,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协理京营,守德胜门。城陷,自投城下,不死,折臂及足。仆扶入民舍,自缢死,或云自缢于城楼。本朝赐谥忠毅。

德胜桥在德胜门内,西有积水潭。潭水注桥下,东行转西南为李广桥。径僻,岸无行人,古槐浓荫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69

隔云钟,以遥闻大觉生寺华严钟声也。

考按:自晞阳阿以迄隔云钟,为外垣,凡景八。

长元按: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次日,命画工艾启蒙绘图。

文职九老:显亲王衍璜、恒亲王崇志、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官保、吏部尚书托庸、户部尚书素尔讷、刑部尚书杨廷璋、刑部侍郎吴绍诗、工部侍郎三和。武职九老:都统四格、都统 曹瑞、散秩大臣国多欢、散秩大臣衔甘都、副都统伊崧阿、副都统萨哈岱、副都统李生辉、副都统富僧阿、副都统色瑞察。致仕九老:刑部尚书衔钱陈羣、内大臣福禄、礼部尚书陈惪华、兵部侍郎彭启丰、礼部侍郎衔邹一桂、副都御史吕炽、内阁学士陆宗楷、詹事府詹事陈浩、国子监司业衔王世芳。此国家崇禧之旷典,而亦山灵未有之奇遭。伫见圣化日长,宏开寿域,际斯恩遇,来游来歌者正不乏人矣。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14

朝真观在白石桥西,本朝康熙三十三年重修,有太常少卿励杜讷碑。

〇延庆寺在朝真观西。

长元按:燕都游览志有延寿庵在白石桥西二里,殿宇精严,疑卽延庆寺。

〇元欧阳原功墓、李孟墓,俱在香山乡石井村。

广源闸在西直门西七里,元至元二十六年建,本朝频加修葺。于此易舟入昆明湖,达绣漪桥,至清漪园。

万寿寺在广源闸西数十武,明万历五年建,殿宇极其宏丽。左钟楼,前临大道。钟铸自永乐,径长丈二,内外刻佛号,弥陀、法华诸品经,蒲牢刻楞严咒。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沈度笔,少师姚恭靖公监造,名曰华严钟,击之声闻数十里。有敕建碑,大学士张居正撰。后钟弃于荒地。

本朝乾隆十六年,移钟于城北觉生寺,有御制碑,清、汉、蒙古、西番四体书。

明朱国祚万寿寺诗:贝叶三车少,华钟万石余。声仍到长乐,地合置精庐。潇洒人王界,庄严学士诗。秋来霜落后,流响更何如?

万寿街在万寿寺西,路北设关门,有长衢列肆,北达畅春园,居人称为苏州街。

魏之琇诗:楼馆青红百货俱,水村山郭似姑苏。小人近市真堪羡,翻作人间大隐图。

昌运宫在广源闸之南,三虎桥西里许,初名混元灵应宫,明正德六年,司礼太监张永建。有敕建碑,又大学士李东阳、副使刘效祖碑二。本朝乾隆三十四年敕修,有御书并御制诗碑清汉各一。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19

后为得真斋,西为带嵓亭,东为幂翠轩,为仙楹楼,东为湛凝斋,为敷嘉室。仙楹之东为襟岚书屋,稍南循廊而西为瞩岩,又南敞宇曰泉石且娱心。

长元按:泉宗庙、圣化寺,旧闻考俱入苑囿,但在丹棱沜之南,非若香山寺在静宜内垣可比,故以名胜例,改入郊垧。

永通寺在南海淀,前明旧刹也。本朝康熙间重修,圣祖御书清梵寺额,有世祖御书,又今上颁赐藏经全部。

龙翔寺在马家口,前明旧刹,本朝康熙间重修,有圣祖暨世宗御书联额。

觉生寺在曾家庄,雍正十一年建,乾隆间移明永乐时华严钟悬于寺内。有世宗御制碑,又今上御书并御制诗勒碑阴。

沈德潜觉生寺大钟歌:牙角觺觺蟠老龙,色相古黝兼青红。旋虫躨跜列众兽,旁罗鬼怪诸奸凶。重逾万石更万石,汉高庙器将毋同?金泥传自明永乐,迁都北地仍燕封。庙社既建鼎吕定,次及梵宇成华钟。道衍监造役凫氏,数倍仙掌镕金铜。弥陀华严荟全部,沈学士度笔藏棱锋。悬之杰阁入云表,六僧举杵齐撞舂。当年燕飞啄孺子,南兵百万为沙虫。抄连瓜蔓凝碧血,祸延赤族锄羣忠。凭仗佛力消黑业,趪趪声彻天门重。恒河沙数至无算,火焰灭熄刀轮空。从来王者贵不杀,岂缘象教尊禅宗?神孙更创万寿寺,大珰势力移其中。熹宗以后委诸地,龙卧沙草云难从。熙朝郭西建宝刹,重楼复殿栋宇隆。锡名觉生代木铎,警醒愦愦怜愚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73

大石桥 井一。有双寺,东曰嘉慈,西曰广济,明成化时建。

  小石桥南有碧峰寺,详寺观。《万历沈志》:寺在日中坊,有敕建碑。

  铸钟厂

  井一。碧霞元君庙后 井一。又有真武庙。《春明梦余录》:华严钟厂在德胜门内,旧铸,高二丈余,阔一丈余者,尚有十数,仆地上,皆楷书佛经。案: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德胜门外觉生寺,俗称大钟寺。曹仁虎觉生寺大钟联句诗自注云:明代是钟,本贮大内,后移汉经厂。万历五年建万寿寺于西直门外,移钟于寺,日俾六僧击之,见野获编及《帝京景物略》。天启中,有言寺在帝里白虎分,不宜鸣钟,遂卧钟于地。见《燕都游览志》。

前、后马家厂

井各一。《长安客话》:海子桥北,旧有海印寺,宣德四年重建,改名慈恩,今废为厂。《旧闻考》:今海潮寺碑云,海印寺东为广福观,西为海潮寺。又龙华寺碑云,辅碧峰与海印,则今之马公厂殆即《长安客话》所云寺废为厂者欤。案:海印寺旧有镜光阁,明人题咏甚多。《宸垣识略》云,海印在广福、海潮之间。今银锭桥东南沿湖隙地,疑即海印废址。故有镜光阁以临水。若碧峰寺在今小石桥胡同,与银锭桥相去约二里,前后无水,未可以马家厂证《长安客话》所云也。

旧鼓楼街

井一。有清虚观,明景泰间建。《万历沈志》:清虚观、广福观,俱敕建,在日中坊。《明一统志》:中心阁在府西,元建,以其适都城中,故名。《析津志》:中心台在中心阁东十五步,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面有石碑,刻中心台。又双青杨树大井,关帝庙,北去则昭回坊矣。前有大十字街,转西大都府巡警二院,直西则崇仁倒钞库;西中心阁,阁之西齐政楼也,更鼓谯楼,楼之正北乃钟楼也。明《北平图经志书》:中心台敌楼一十二座,窝铺三百四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33

⑥ 汇通寺 即汇通祠。

⑦ 《燕都访古录》 "都"当作""。即《燕京访古录"。

⑧ 水自山经高梁桥来 《顺天府志》卷一三引《燕都游览志》云:"水自西山经高梁桥来"。据补。

自鼓楼西大街而北,旧鼓楼大街以西,曰清虚观,曰大、小黑虎胡同,曰铸钟厂。[一]稍西曰四位胡同,曰果子观。稍北曰前马厂,曰后马厂。[二]再西曰新开路,曰酱房大院。再北曰小石桥、大石桥,[三]中间曰双寺胡同,[四]曰半壁街,曰八步口,[五]曰别簪胡同,北曰药王庙。大石桥中间有小胡同曰郭家大院,不通行。其北曰东绦儿胡同,其南曰井儿胡同,曰碧峰寺,曰八道湾,《顺天府志》作八条湾。又西即醇贤亲王祠堂,民国以来改祀关岳。又西曰西绦儿胡同,[六]曰铁影壁,《顺天府志》作铁影背胡同。曰扁担胡同,其南曰果子市大街,与西鼓楼大街相接,以达于德胜门。

注:

[一] 《顺天府志》:"铸钟厂有碧霞元君庙,又有真武庙。"《春明梦余录》:"华严钟厂在德胜门内,旧铸高二丈余,宽二[一]丈余者,尚有十数仆地上,皆楷书佛经。"《顺天府志》:"案: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德胜门外觉生寺,俗称大钟寺。"按:周退庵子干作《大钟考》,甚详。

四一八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262

雪桥诗话二四四

心诚求之,不中不远。若事役有暇,便可亲书册。此段每读之,令人汗下。陆先生未尝教人废书册,亦即此可见。今之主张陆学者,尚曰据依在心,岂靠书册为有无,其弊不至不立语言文字,不入禅学不止,岂陆先生之教哉?即曰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功夫,并非顿悟,其不至师心自用,臆见自逞者几希。我辈惟在脱去俗学,如朱子所谓: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己则实践其迹,念念向前,不轻自恕而已矣。其言平实,可为读书行己之法。所著励志杂录,余已刊入留垞丛刻。

南阜老人高凤翰,居胶西之三里河,工绘事,尤长于诗。寄嘉兴鲍西冈明府云:水次山楼别后登,应怜江上数峰青。遥知鼓尽湘灵瑟,只有随行老鹤听。元人郑佑,生而右废,既长,工书,因自号尚左生。南阜刻印用其语。钱献之晚得末疾,亦以左手作篆。

西直门外觉生寺大钟,为永乐间造,华亭沈度书华严经铸于上。本贮大内,后移汉经厂,万历五年建万寿寺,移悬寺中,日俾六僧击之。寺有张江陵所撰碑记。天启间,或言寺在帝里白虎分,不宜鸣钟,遂不复击,卧置于地。嘉定张儋伯万寿寺华严钟歌:城西七里前朝寺,铜钟如山土花渍。唇吐三千宝地音,背蟠十万莲花字。九重愿力超人天,点画波捺何翩翩。六丁呵护霄电紫,群真下读慈云鲜。靖难功多新鬼哭,铜山捶破钟成速。龟兹乐奏胜幡飘,双树光涵少师秃。钟高三丈腰围丰,君王笑锡公侯封。南山伐木栒簴壮,照耀慧日何曈曈。鼎湖龙驭排云上,神物凄清堕经厂。仙梵禅灯历九朝,特敕移来地萧塽。万牛回首千夫驰,华榱巨栋光参差。昙花感梦声沈夜,银草摇风晓击时。圣孝原承文母命,六僧日供斋筵净。雷轰天半紫阍寒,潮卷津门尘世醒。文皇黑业岂能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263

偿,神庙垂衣祚自长。洪钟灵应迦维力,金地千秋象教彰。前年系马钟山下,灵谷蒲牢眠断瓦。云是高皇东序镛,金川破后无人打。雍正十三年改为觉生寺,御制觉生寺大钟歌,并书之,勒石于左。一时词臣应制赋诗,如鄂刚烈、沈文悫、周石帆,均有赓和之作。钱萚石清明日登钟楼诗:曾家庄静叩春林,永乐钟洪发敬心。佛号铣于无隙地,帝歌镗鎝有元音。宝栏十二低山翠,沙界千秋澹夕阴。杨柳绕春成冷节,独于天畔数归禽。

全绍衣谓:古来受命之主,未有如世祖之仁慈者。故臣下多疑以为佛之后身。谨案福陵神功圣德碑:太祖每定一城,必谆谆戒杀。圣祖尝曰:朕生平未尝妄杀一人。大哉斯言,乃祈天永命之本。明思宗碑文,出自世祖御制,力言其非亡国之君。又为葬熹宗张皇后,并致祭焉。既赐甲申诸忠庙祀,各给田七十亩于其家。又赐史阁部之母宅廪,以终其身。尝有称故明废陵者,圣祖斥曰:彼身为天子,谁其废之。其平赋篇云:昔明增辽饷,骤至八百万。未裕边防,反成寇患。暂累吾民,岂知滋蔓。暂累吾民一年,明季练饷诏中语。乃有真天子应期而生,十三戎甲所向无坚城,曰朕知天意将苏疲氓。章皇入关,授之元辅。首收图籍,袪兹疾

苦。惟正有旧章,以告太府。民惟邦本,斯王政之先。所以受命,夫岂偶然。本支百世,何必更卜年。东南重征,相承累代。史贾以来,茧丝为害。烈烈宪皇,蠲除清汰。世世有仁君,以覆我穷黎。三江五湖草木尽酣嬉,前史食货志似此者希。按范文肃本传:师入北京,收诸曹册籍,布文告,给军需,事无巨细咸与议。明季赋额屡增,籍皆毁于寇,惟万历时故籍存。或欲于直省求新册,文程不可,曰:即此为额,犹恐病民,岂可更求哉!自是天下田赋,悉照万历年间例征,民获

雪桥诗话卷第五二四五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206

十二尺四寸。五品碑圆首方趺,通高十一尺五寸。六品碑圆首方趺,通高十尺六寸。七品碑圆首方趺,通高九尺七寸。

亲王碑交龙首龙趺,通高十八尺。郡王碑交龙首龙趺,通高十七尺二寸。贝勒碑交龙首龙趺,通高十六尺七寸。贝子碑交龙首龙趺,通高十六尺四寸。镇国公、辅国公碑交龙首龙趺,通高十五尺九寸三分。

常雩后十日不雨则礼部请祷,先于黑龙潭、觉生寺二处乞请,如不雨则祷于三坛,再不雨祷于皇穹宇,若久旱不雨以致成灾,则行大雩礼于圜丘。本朝凡两行此典矣。

亲王金印龟钮,郡王镀金银印麒麟钮,贝勒以下无印。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初无是缺。以职方司汉主事管其事,康熙十三年改设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一员,三十年将巡捕三营归并提督统领。

康熙十一年定民公以下四品官以上,及侍卫、护卫腰刀、带版、撒袋等件,许嵌绿松石、珊瑚、宝石,五品以下不准用。

康熙十三年定五品以下官员袖口准用貂皮,妻之簪环准镶绿松石珊瑚等物。

康熙四十八年定部院衙门大臣并旗下闲散官员,上朝及坐班时如非雨天戴雨缨者治罪。

九城司启闭之云板俗呼为点,惟东直门系钟一口,故俗有九城八点一口钟之语。又各门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9

广州将军。】之尊人,姓马佳氏。

钦差查办事件之不幸,未有如以下二案之甚者。陕甘总督乐斌因案被劾,于是派麟尚书【魁】、沈尚书【兆霖】查办。麟到兰州即病故,时甫得大学士十馀日【事在同治元年正月。】;沈亦于是年巡边,行至中途,被山洪暴发漂没。山西一案,派爱尚书【仁】、王侍郎【茂荫】查办。爱以年高劳瘁,故于中途;王亦未终其事,或言丁忧,或曰病殁,皆在同治元年。

夏历正月,自元旦起,所开庙会甚多。初一日,正阳门前关帝庙香火最盛,自五更即有香客前往烧香求福者,抵暮不绝。初二日,以广宁门外五显财神庙天未明即有候城者,终一日以千万人计,有借元宝之俗,发财后加倍还之。白云观,亦初一日开庙,至初八日祭星日,游人始盛,十八九两日为燕九节,游人最多之期,庙西垣外有走马场,半月之间,逐日比赛。【走马技术详于另记。】大钟寺,在德胜门外十里之遥,本名觉生寺,后院钟楼悬明永乐间所铸大钟,周身铸就《华严经》全部,一撞可抵数遍唪诵。庙期亦自元旦至十五日止,游人多郊外村民,当年甚盛。西直门内大街,有曹老公观,亦正月十五日以前庙期,盖国初曹化淳募捐所修者,故名。庚子前,殿宇皆圮,无人继修,故鲜有知者。惟琉璃厂厂甸之游,始终称盛。其庙会约分三期:庚子以前,重在窑厂及土地祠,今窑作辟为公园,多注意于火神庙;庚子后,移于香厂;不三数年,又移回原处,则遍于南新华街,棚摊林立,有一度最繁华。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然当场成交者甚少,皆看定货色,庙期已过再交易。二十三日,安定门外黄寺番僧作打鬼之剧,即古之傩也。【乡人傩朝服而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28

【盒子菜者,猪肉铺中所卖馀之各种熟肉,杂诸一包,然其中间亦有佳者。当年二百大钱一包。】,群赴该饭庄,专买米饭,该饭庄拒之云:非食肴不卖。于是扫兴而去。亦当年一段笑话也。

同治中,西北路添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一缺,以文俶南先生硕为正大臣,副以锡子猷【纶,即锡厚庵先生之弟。】。时文新纳一妾,名额勒德春,满语也。厚庵有一贺联,实调之也。联云:“布伦新托海;额勒小得春。”厚翁当时有文名,且善书法,为丙辰进士,即户部四大将之一。俶南先生亦曾官户部员出身,故相稔也。

果勒敏,字杏岑,博尔济吉特氏。世袭子爵,官杭州将军。罢归,穷极无聊,日游戏园。颇通词曲,无聊时,所编排子曲、岔曲甚多,能以市井俚语加入,而有别趣。于最窄之辙,押之极稳妥,此实偏才。亦能作诗,则打油类也。凡歌唱类分十三辙,犹之韵也。如中东、言前、江阳、花发、由求、仁辰、灰堆、依期、蓑波、姑苏、怀来、遥条之类。最窄之辙为捏邪【皆作叠雪,不符。此二字皆仄声。】,戏界多忌此辙。果公有自编大排子曲,用此辙极俏,惜忘其名词也。所居在王府大街路东,即今之培元学校也。【杏翁之子名承燕,由子爵之差散秩大臣,出为西安满营副都统,年方逾弱冠,殉辛亥革命之役,惜哉!】

堪舆之说,世多信之。尤以葬地为重,能令后世子孙穷通。光绪初,有内务府大臣茂林,与其兄庆林即因造茔获罪者也。二君皆由织造差归京,本膴仕。庆亦官至三院卿。久慕觉生寺【即大钟寺,每逢祈雨在此。】附近地方为吉壤。以明索氏茔地在彼,累代富显,遂夤缘寺主僧,购地若干亩,正在修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24

者一炉数十金,卒难得其真者。元福宫文昌祠中铜驴,传是宣德年所造。游人以手摩挲,铜质呈露,其色甚莹,验驴之质,亦可辨熏炉之真赝矣。今查宫内诸像共四十七,皆铜铸。其中殿供三清,佐以诸神像。入门列四神将。殿之西为火神,殿之东有文昌祠,旁铸四童子,右侧铸一驴,尤精好,并有座。未识诸铜像皆铸于宣德年否?惟一钟署制造年代,则镌正德年铸。

万寿寺

臣按寺即唐之聚慧寺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先是,京师有番经、汉经二厂,年久颓圮,穆皇帝重修未竟,上移置汉经于此中。殿曰大延寿,阁曰宁安。寺后垒石为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象普陀、清凉、峨嵋诸胜,凡占地四顷有奇。其藻绘丹雘,倍蓰于金陵三大刹。万历五年,命太监冯保建并大学士张居正撰碑。寺有大钟,姚广孝监铸,重八万七千斤,径丈有四尺,长丈有五尺,铜质甚古,内外刻华严经一部,华亭沈度书。今寺在西直门外七里,广源闸之西,康熙二十五年奉敕重修。前后殿宇九层,庄严色相,巍焕如新,有圣祖御制碑文一座,并悬世宗宪皇帝御书慧日长悬,我皇上御书法云长住双额。僧院尚有假山古松,惟华严钟移于觉生寺矣。外大小钟共四口。

高梁桥

臣按水经注,湿水又东南,经良乡县之北界,历梁山南,高梁水出焉。水出蓟城西北平地泉东注,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88

火浣布 高宗纯皇帝诗:闻有火浣布,出蜀越嶲厅。取视敕督臣,随献言情形。番地王蛮山,草根石缝生。又号不朽木,其性纯阴精。绩以织为布,穷檐日月恒。油渍或致污,投火烈焰明。焰息布如洗,因以数段呈。试之如所言,火浣诚副名。初非奇特物,未见斯疑惊。耆薄尔雅疏尔雅·火龟疏云:去扶南东万里有奇薄国,复五千里许有火山国。火中白鼠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浣布。按火鼠即火龟也。,大秦汉书评汉书·西域传:大秦国有火浣布。。艳称异地珍,耳食传虚声。

谐奇趣 圆明园小有天园海岳开襟楼之东北为谐奇趣。

蓟门烟树 高宗纯皇帝诗引:水经注:蓟城西北隅有蓟邱。明人长安客话谓在今都城德胜门外,土城关即其遗址。旁多林木,蓊翳苍翠。诗云:十里轻扬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邱。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骊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觉生寺大钟在此北。,断续常飘云外楼。又有诗曰: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九畴勤省岁 宁德殿东室阁上高宗纯皇帝书联: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

安民则惠 高宗纯皇帝乾清宫屏风铭曰:三代以下,治世常稀。其故云何?安民莫为。安民若何?莫如惠施。惠心弗闻,元吉易辞。

天然图画 圆明园镂月开云后有池一区,池西北方楼曰天然图画,为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远近胜概,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215

京北妙峰山,香火之盛闻天下。陈文伯《颐道堂集》中有诗咏之。山有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顶。岁以四月朔开山,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驿,方轨叠迹,日夜不止。好事者联朋结党,沿路支棚结彩,盛供张之具,谓之茶棚,以待行人少息。食肆亦设棚待客,以侔厚利。车夫脚子竟日奔驰,得佣值倍他日。无赖子又结队扮杂剧社火,谓之赶会。不肖子弟,多轻服挟妓而往。山中人以麦秸织玩具卖之,去者辄悬满车旁而归,以炫市人。

徐退字进之,扬州人。应京兆试不第,遂不归,亦不入城。日从田夫野老,行歌西山林麓之间。或佯狂,衣纸衣,带假髯,垂钓于昆明湖。尤好作书,醉辄狂涂乱抹。喜与山僧补壁,“灵光”“香界”皆其寄迹处也。如是几二十年,后其乡人强之归,乃返。

昌运宫松,最有名于国初。余尝访之,只剩六株,绝无奇特。此外慈仁寺松,孙枝仅存。万寿寺松,化去已久。以余所见,城内外以觉生寺六株为最,每株荫及数亩,而且离奇古怪,极腾骞拖翥之妙。马和之不能过,五大夫第一级也。

庚申之变,海甸街有内务府某人,闻御园火起,亦举火自焚,阖家歼焉。今甸镇街石路西是其故居。后人为起大冢,且竖石表墓,过者致敬焉。

明李西涯墓,在西直门外畏吾村大佛寺旁,久废。至嘉庆中,法石帆先生偕胡蕙麓大令往寻,适有老人知其处,乃得之。爰为之植树、建祠,倩翁覃溪书石记之。又各赋诗刻于碑阴,招人守祠,至今庙貌如新。

书名:知寒轩谈荟 页码:164

世职,画像紫光阁,固名将也。其结局乃不如余升。人生轻重,视夫立身大节,贵贱何足云哉!

69.奕赓述康熙手谕及清代祈雨  藏园

《寄楮备谈》载:康熙二十一年,圣祖幸盛京谒陵,是年三月五日,手谕裕亲王福全曰:“相别以来,忽复兼旬,棣萼之思,时在寤寐。初四日,已抵盛京,山川形势,风土民情,咸得涉目,深维祖宗开创之艰难,令人远想慨然!春气渐佳,知意兴甚适也。特此布问不宣。”翰札之美,方唐文皇不是过也。又述:“道光十二年大旱,春夏不雨,草木皆枯。宣宗焦忧,中夜援乾隆二十四年故事,行大雩祭,步祷天坛,亲制祝文,引咎自责。翌日而雨。”其文真摰沉痛,惜原文未录,意当见于御制集中。按旧制,常雩后十日不雨,则礼部奏请致祷,先于黑龙潭、觉生寺二处乞请,若不雨则祷于三坛,再不雨则祷于大高殿、皇穹宇。其或久旱不雨,以致成灾,则行大雩礼于圜丘。清代凡两行之。附志之以资掌故。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80

(二十)大钟寺

旧名觉生寺。在西直门外迤北。寺有大钟,铸自明永乐初年,径长丈二。内外刻佛号、《弥陀法华诸品经》,蒲牢刻楞严咒。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沈度笔,姚广孝监造,名华严钟。旧存万寿寺内,乾隆十六年,移置觉生寺,土人呼大钟寺。(图二十八图二十九)

图二十八 大钟寺

图二十九 大钟

(二十一)大佛寺

大佛寺在西直门北三里香山乡畏吾村,明正德中,太监张雄建。赐额曰“大慧”,并获敕勒于碑。寺有大悲殿,重檐架之。笵铜为佛像,高五丈。土人呼为大佛寺。嘉靖中,太监麦口于其左增佑圣观,后盖真武祠。时世宗好道,寺藉此以存。清末重修,旁塑二十八宿像,甚奇诡。(图三十、三十一)

图三十 大佛寺二十八宿塑像之一

图三十一 大佛寺二十八宿塑像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