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寿安宫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寿安宫为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宫殿建筑群,位于紫禁城西北隅,英华殿迤南,寿康宫以北。明代原称咸熙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咸安宫。清初咸安宫闲置无用,康熙曾两次禁废太子于此。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90

春明梦余录 六〇

长春宫更永宁宫牌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十二日更长春宫。

长春门牌 寿昌宫更储秀宫牌

储秀门牌 寿安宫更咸福宫牌

咸福门牌 咸熙宫更咸安宫牌

咸安门牌

已上五宫,嘉靖十四年五月初十日更。

宫西门更长庚门牌 肃禁门牌

太安门牌

景福门 嘉靖十四年十月初九日更嘉德右门牌。

通元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拆。

西头一所扁 西第二所扁

西第三所扁 西第四所扁

西第五所扁

西二长街

翔鸾门扁 仪凤门扁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92

前春景象益增伤。上元谁复问佳节?两岁忽惊近大祥。翟扆绣茵依旧设,音容难觅恨茫茫。

〔臣等谨按〕寿康宫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寿康宫之后为寿安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乾隆十六年改建,在寿康宫后。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门内正中南向者为寿安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正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长乐春晖,又额曰瑶枢纯嘏。联四,一曰: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五云景丽,恩敷万象入春台。一曰: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一曰:洪范演畴征备福;黄钟肇律叶长生。一曰: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东暖阁额曰景晖,曰熙春。联曰:红梅翠竹天然画;妙理清机不尽吟。又联曰:松牖乐春熙,既安且吉;兰陔宜昼永,曰寿而昌。东楼下额曰集庆,曰宣豫。联曰:芝栋云霞丽;兰陔日月长。又联曰:宜春苑满恒春树;介寿筵开益寿花。西暖阁额曰慈厘积庆。联曰:庆霄辉寿曜;仙圃丽春光。又联曰:钧庭延淑景;璇戺蔼祥风。西楼额曰华荫,曰金花。联曰:静里远怀千古事;意中常满十分春。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上层额曰庆霄韶濩。联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93

曰:凤翥辉呈阿阁瑞;珠联景绘泰阶符。中层额曰曾城广乐。联曰:图畴递演京垓积;律吕环生上下和。下层额曰昆阆恒春。联曰: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祝厘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殿后庭中迭石为山,东曰福宜斋,斋内联曰:西池增宝箓;南极耀珠躔。西曰萱寿堂,堂内联曰:宝篆长生箓;瑶屏集瑞图。皆御书。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寿安宫铭 辛未题额,匪创伊修。慈宁六帙,行庆延庥。爱日循环,干甲载周。金穰辛建,物盛已逑。七帙爰开,万寿惟悠。合天下养,举太古侔。琼宫枚枚,有桷有桴。兰陔叶什,梅席称觩。鸿仪重举,以十为筹。则百斯十,始而复周。

慈宁宫之东北即启祥门外夹道,其北南向为凝华门,门内为雨华阁。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雨华阁三层俱供佛。上层恭悬皇上御题阁额,中层额曰普明圆觉。联曰:青莲法界普清净;白毫相光离色空。又联曰:三身具足根尘外;万法齐归愿海中。下层额曰智珠心印。联曰: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又联曰: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现诸天。又联曰: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又联曰: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阁内联曰:具神通力;生欢喜心。又联曰: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94

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其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暎,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皆御书。

雨华阁后为昭福门,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中正殿恭悬御书额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英华殿庭内方亭恭勒皇上御制诗碑。

乾隆七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 何年毕钵罗,菩提树一名毕钵罗,见酉阳杂俎。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156

册宝。金史世宗纪

原世宗遗诏,移梓宫寿安宫。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移。拉里独曰: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遂殡于大安殿。金史本传 按:拉里,满洲语爽利也,旧作刺履。今译改。

原明昌四年九月朔,天寿节,御大安殿受朝贺。金史章宗纪

原凡受尊号,百官习仪于大安殿庭。皇太子册立,设御座于大安殿。金史礼志

增赵秉文甲子元日大安早朝诗 阙角苍龙建斗杓,衣冠万国大安朝。使臣未入分班立,殿陛先升按笏招。彩仗中间瞻北极,丹墀侧畔听箫韶。太初甲子天元朔,万岁常瞻玉烛调。滏水集

原大安殿基今为酒家寿安楼。金台集

〔臣等谨按〕寿安楼在燕京金皇城内东华门之西街,见析津志。

原果啰洛纳延诗 梦断朝元阁,来寻卖酒楼。野花迷辇路,落叶满宫沟。风雨青城暮,河山紫塞愁。老人头雪白,扶杖话幽州。金台集 按:果啰洛旧作葛逻禄,今从八旗姓谱改正。纳延,蒙古语八十数也,旧作乃贤。今译改。

原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金史志

原大定七年七月,幸东宫视皇太子疾。十月,勅有司于东宫凉楼前增建殿位,孟浩谏曰:皇太子虽为储贰,宜示以俭德,不当与至尊宫室相侔。乃罢之。金史世宗纪

原十一月,皇太子生日,宴群臣于东宫。金史列传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75

原崇祯六年,乾清宫、隆德殿所供神佛像尽移于朝天宫大隆善寺。崇祯遗录

〔臣等谨按〕明隆德殿旧制,今改建中正殿、雨花阁。

原隆德殿西北曰英华殿,以供西番佛像,有菩提树二株。芜史

原英华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于叶之背,莹润圆整,可作佛珠。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祀慈容于树北之别殿。天启宫词注

补大内西北隅英华殿前有菩提二树,慈圣皇祖母手植也,高二尺,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黄金色,子不于花蒂生而缀于叶背。秋深叶下,飘扬永巷,却叶受子而念珠出焉。其颗较南产差小而色黄,且间分瓣之线界作白丝,名曰多宝珠。菩提子诗序

〔臣等谨按〕今寿安宫之北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菩提树御制诗,恭载国朝宫室卷内。

原英华殿先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五年撤额。明宫殿额名

原英华殿元旦供年饭素浇头,立春供素■饼、春茧、卧馒■,元夕供果馅茧儿,四月八日供大不落夹二百对、小不落夹三百对,五月五日供粽子四百枚,冬至日供素馄饨,腊八日供粥料。光禄寺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76

原嘉靖十四年五月,更万安宫曰翌坤宫,长春宫曰永宁宫,寿昌宫曰储秀宫,寿安宫曰咸福宫,咸熙宫曰咸安宫。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复更永宁宫曰长春宫。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明咸安宫旧址今在寿康宫后,乾隆辛未,恭建寿安宫。详见国朝宫室。

原袁贵妃居翊坤宫。玉堂荟记

原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西之房五所。芜史

原出会极门之下曰佑国殿,供玄武像。其东则内承运库,再东曰香库。稍北有石碑曰古今通集库,以贮古今君臣画像、符劵、典籍,岁六月六日曝之。同上

〔臣等谨按〕佑国殿已废。其承运各库在今内阁之东,古今通集库似即今银库地。石碑不可考,古今帝王画像今藏在南熏殿。详见国朝宫室。

原会极门东向南者,文华殿也。有扁曰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者,神庙御笔也。绳愆纠谬者,小臣杜诗笔也。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西北曰省愆居,其底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四围亦不与别处接。凡遇灾眚,驾居此以示修省。殿之西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滴漏在此,凡八刻水则交一时,直殿监宿抱时辰牌赴乾清门里换之。牌长尺余,石青地金字书曰某时,途遇者必侧立让行,坐者必起立,亦敬天时之义也。芜史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9

〔臣等谨按〕景山官学,康熙二十四年,圣祖恩命特设,专以教习内府三旗子弟之书

射者,迄今遂为定制云。

增咸安宫学在寿康宫长庚门内,雍正七年设,乾隆十六年改建寿安宫,移置西华门内旧尚衣监。二十五年,复移于器皿库之西,东向。共房二十有七楹。学中恭悬雍正六年世宗皇帝谕旨并皇上谕旨。内务府册

〔臣等谨按〕咸安宫学,雍正六年,世宗恩命特设,以教育内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

中之俊秀者,复派翰林等官督课之。于满汉文艺外,兼习国语骑射,立法至周且

密。皇上御极之初,首颁恩谕,俾满洲八旗子弟兼得选入是学,以广乐育之仁。是

以人材蔚起,每届乡会试,获隽者多,而以内外职官特擢者,亦后先相望,彬彬郁

郁,称极盛矣。

增乾隆元年三月初四日上谕:从前皇考格外施恩,于咸安宫设立官学,挑选俊秀子弟,令其读书,特为作养内府佐领管领下人等之意。今据尔等奏称:学生内有年已长大或以当差为念,则不惟文理不能精进,且致虚度年岁,转有误于当差。请将此内人材详加遴选,拟以等第带领引见,以笔帖式、拜唐阿酌量录用等语。从前皇考曾有谕旨,朕教诲伊等,原为成就人材起见,并非徒为考取笔帖式而设。今复以笔帖式、拜唐阿录用具奏,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88

国朝宫史 六二

目,每月有月折,俱亲自查核,俺达太监中并未有偷窃之事。蒙皇父教导,以后如有此等事,即指名参奏等语回奏。

奉旨:知道了。

  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初八日,总管王常贵等奉上谕:九月初四日三更后,寿安宫内遮阳蓆片失火,外面护军巡更看见,急唤开门,始将首领太监等惊醒。讵伊等竟不开门,自行扑救,幸是蓆片烧毁易于扑灭,倘火势稍大,不能救时始行开门,岂不迟悮?伊等不但失火有罪,其不开门之罪更大。在伊等或以宫禁严密,不敢擅行开门为辞,殊不思寿安宫系朕新葺为皇太后七旬万寿庆祝之所,此内并无关防,亦无多贮物件,既有失火

之事,即应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救灭方是。此时进内救火人等,断无敢行偷窃、■不畏死之理。嗣后凡宫内园庭倘遇此等意外之事,该总管等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

救。如不即行开门,必将该总管等从重治罪。将此旨传谕内务府总管一并记载。随经总管内务府大臣议:将首领九十三、太监李世福锁拏交都虞司发遣打牲乌拉。首领郝本德、太监张明德、曹国用、张国

安交上驷院发吴甸铡草一年。等因。具奏。奉旨:依议。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朕在养心殿召见满汉大臣,向例俱由乾清门行走,惟御前内廷军机大臣等由内右门行走。第念满汉大臣中有年逾七旬者,虽神明不衰而筋力亦宜体恤,自后遇朕在养心殿召见时,俱令其由内右门出入,以昭优眷。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11

皇贵妃等俱就拜位,北面立,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皇后率皇贵妃以下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公主、王妃、命妇俱随行礼。毕,乐止。引礼命妇引皇后、皇贵妃以下复原位立,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乐止,引礼命妇奏"礼毕",引皇后以下咸退。前引命妇恭导至徽音左门外,乘舆还宫。各退。皇后还宫后,皇子、皇孙诣皇太后宫,于皇太后前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各退。 其贵人等位,俱由宫殿监请引至皇太后后宫行礼。

谨按:乾隆五年十一月,奉旨:皇太后万寿圣节,大小臣工咸服蟒袍七日。着

为例。

  乾隆六年十一月,内阁奏:恭遇皇太后五十圣寿,慈辇自畅春园回宫时,凡在慈宁宫前行礼之一、二品文武大臣恳请瞻仰跪接。从之。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皇太后六十圣寿,于二十一日加上徽号,恭进册、宝。皇帝率王公、大臣等行庆贺礼,颁诏天下。先期修葺寿安宫,为奉觞之所。王公、宗戚、京外文武各衙门大臣、官员,辇下绅士、耆老,自高梁桥至西华门豫设彩棚、乐剧,恭祝圣寿。是月癸未,皇太后銮舆自畅春园回宫,皇帝御龙袍衮服,乘马前导。王公、大臣咸蟒袍、补服,满汉命妇咸采服,各于祝厘彩棚前夹道跪迎。皇太后颁赐赏赉各有差。皇

卷之五 典礼一 八五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12

国朝宫史 八六

帝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侍皇太后于寿安宫,称庆凡九日。王公、百官自十四日起至二

十八日止,咸蟒袍补服。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皇太后七十圣寿,于二十日加上徽号。是月己酉,皇太后銮舆自畅春园回宫,皇帝率皇后以下暨皇子、皇孙称庆于寿安宫,凡十一日。王公、百官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二十八日咸蟒袍补服。余如十六年。

庆典之仪

皇后千秋、元旦、冬至三大节内廷庆贺仪

  是日,内銮仪校豫设皇后仪驾于交泰殿左右,设中和韶乐于交泰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乾清宫后檐下。礼部官捧王以下文武各官所进庆贺皇后笺文送内阁。质明,宫殿监设皇贵妃、贵妃、妃、嫔拜褥于交泰殿丹陛上左右,设公主、王妃以下二品命妇以上拜位于丹陛下左右,均北面设。引礼命妇二人赞相礼仪。皇后既率皇贵妃等于皇太后宫、皇帝前行礼毕, 并如万寿行礼之仪。 还坤宁宫。宫殿监引王妃、公主、命妇由苍震门入,在交泰殿外丹陛下排立,启请皇贵妃、贵妃、妃、嫔等至交泰殿内两旁立,随奏请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47

官奏"宴毕",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还便殿。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皇太后还宫,

乐止。引礼女官恭引皇后以下降阶,仍由徽音左门出,升舆还宫。公主以下各退。皇帝躬侍皇太后家宴仪

皇帝侍奉皇太后,常日问安,进甘旨,献时新。佳辰令序,恭侍宴赏。岁新正,择

吉恭迎皇太后进宫,皇帝亲侍于"金昭玉粹"进早膳,宁寿宫进茶菓、晚膳,重华宫进酒膳,并如仪。元夕陈火戏,端阳竞渡,夏日观荷,俱于瀛台恭迎宴赏。 如驻跸圆明园, 即于御苑举行。 岁季冬腊八日,亲侍皇太后幸瀛台,于庆宵楼进早膳,澄怀堂进茶果,遐瞩楼陈阅氷嬉。岁以为常。恭遇皇太后大庆,皇帝称觞于寿安宫。宫殿监承旨供办,亲定每日食品,各具膳单进呈。至日,陈乐于宫门,承应大戏人等毕集祗俟。皇帝御吉服,乘舆,诣寿安宫恭俟。皇太后驾临,乐作。皇帝亲奉安舆至殿檐下,降舆入殿,升坐,乐止。皇帝跪问起居,随进茶侍早膳, 饭面二品,汤一品,高头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饵四品。

承应宴戏演"九九"大庆。巳刻进小膳,饽饽五品,果实十品。 未正刻进晚膳。饭面二品,汤一品,高

头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饵四品。 继进酒膳。 酒二品,膳菜七品,果实八品,垂手果碟四品。皇后率皇贵妃

以下皇子、皇孙咸侍。钦派王公、满汉大臣、侍卫、外藩、回部于东配殿,王妃、公主、

卷之七 典礼三 一二一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03

国朝宫史卷之十一

宫殿一

外朝

  华盖阁道,上应天文。魏阙明堂,详备往牒。凡以式示崇闳,由来尚矣。我朝宫殿制度,自外朝以至内廷,多仍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皆合于经籍所传,以爲亿万年攸芋攸宁之所。煌乎盛哉!且夫治莫隆于孝,政莫重于农桑,事莫大于祭祀,功莫巨于拓疆绥远。洪惟我世祖章皇帝肇立奉先殿于宫左,庸展孝思。圣祖仁皇帝经始丰泽园于西苑,敦重田功。世宗宪皇帝缔建斋宫于大内,虔恭祀事。皇上觐扬谟烈,堂构光昭,懿夫孝奉慈宁,爰葺寿安宫,躬舞称觞,以介万寿。粤若平定西域,丰庸显铄,迺扩紫光之阁,用庆武成。而且斋观春耦,坛祀先蚕,皆太平本计之所寓,鸿规美盛,超轶前古。况乎奎章炳燿,楹帖禁匾,丽若星云。而卽境成文,日新富有,或以寓箴儆,或以

卷之十一宫殿一 一七七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86

国朝宫史 二六〇

叶瑶图,融和开寿域;祥呈阆苑,熙皥乐康衢。"东暖阁联曰:"福集璇图天永锡,祥开绮甲日重光。"又联曰:"光华呈爱日,仁寿遍和风。"后殿联曰:"凤集桐花来绛阙,鹤衔桃实自丹山。"西室联曰:"金盘露满瑶华丽,丹粟祥凝鹤算绵。"又联曰:"欢心依日永,乐志愿春和。"皆御书。

寿康宫之后,咸安宫旧址也。乾隆辛未为皇太后六十万寿恭建寿安宫祝厘,阅辛

巳,恭逢圣母七旬大庆,复重葺增新,称觞申祝于此。宫门御笔榜曰"寿安门",入门为春禧殿。殿北为寿安宫。正殿匾二,一曰:"长乐春晖",一曰:"瑶枢纯嘏",联三,一曰:"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五云景丽,恩敷万象入春台。"一曰:"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一曰:"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东暖阁匾曰:"景晖",曰:"熙春",联曰:"红梅翠竹天然画,妙理清机不尽吟。"又曰:"松牖乐春熙,既安且吉;兰陔宜昼永,曰寿而昌。"东楼下匾曰"集庆",曰 "宣豫",联曰:"芝栋云霞丽,兰陔日月长。"又曰:"宜春苑满恒春树,介寿筵开益寿花。"西暖阁联曰:"庆霄晖寿曜,仙圃丽春光。"又曰:"钧庭延淑景,璇戺蔼祥风。"西楼下联曰:"静里远怀千古事,意中常满十分春。"殿前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中庭有崇台三层,上层匾曰:"庆霄韶濩",联曰:"凤翥辉呈阿阁瑞,珠联景绘泰阶符。"中层匾曰: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87

"曾城广乐",联曰:"图筹递演京垓积,律吕环生上下和。"下层匾曰:"崑阆恒春",联曰:"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祝厘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殿后庭中,叠石为山,植竹其间,左右各有室三楹。东曰"福宜斋",斋内联曰:"西池增宝箓,南极耀珠躔。"西曰"萱寿堂",联曰:"宝篆长生箓,瑶屏集瑞图。"

  御制寿安宫铭 辛未题额,匪创伊修。慈宁六秩,行庆延庥。爱日循环,干甲载周。金穰辛建,物盛已逑。七秩爰开,万寿惟悠。合天下养,与太古谋。琼宫枚枚,有桷有桴。兰陔叶什,梅席称觩。鸿仪重举,以十为筹。则百斯十,始而复周。

  慈宁宫之东北即启祥门外夹道也。其北南向为凝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三层,覆以金瓦,俱供奉西天梵像。上层御笔榜曰"雨华阁",中层匾曰:"普明圆觉",联曰: "青莲法界普清净,白毫相光离色空。"又联曰:"三身具足根尘外,万法齐归愿海中。"下层阁内联曰:"具神通力,生欢喜心。"又联曰:"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又联曰: "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下层匾曰:"智珠心印",联曰:"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现诸天。"又联曰:"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滙;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又联曰:"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又联曰:"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阁后为昭福门。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

卷之十三 宫殿三 二六一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88

国朝宫史 二六二

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皆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有菩提树七株。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壬戌 何年毕鉢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辛巳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征。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御制英华殿菩提子数珠诗辛巳 七树恒沙结子多,数珠拈百八云何。欲因悠久卜皇祚,讵是寻常佞佛陀。颗颗圆融开意蕊,纍纍联缀振禅柯。莲池净业吾无暇,静置如闻鸣法螺。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62

国朝宫史 四一〇

靠背坐褥一分、四表朝天四足方鼎三件、仙峤烟霞三足圆鼎三件、金轮抱耳朝冠耳圆鼎三件、以上鼎一九万国同春挂屏一面、万方膏雨挂屏一面、万笏朝天挂屏一面、万顷恩波挂屏一面、万年琪树挂屏一面、万壑泉声挂屏一面、万松晴雪挂屏一面、万岭明霞挂屏一面、万峰积玉挂屏一面、以上屏一九祥呈郊薮磬三架、福寿天全磬三架、龙文瑶彩磬三架、以上石磬一九佛钵香云白玉碗一件、春岚霁色青玉碗一件、银汉秋澄白玉碗一件、双龙腾霭青玉碗一件、琪花吐艳青玉碗一件、圆池晕碧碧玉碗一件、璧沼盘花碧玉碗一件、寿域同春碧玉碗一件、瑞卉联芳青玉碗一件、以上玉碗一九暖律回春铜手炉九件、手炉一九露掌高擎白玻璃高足杯一对、琼脂云液白玻璃杯一对、沆瀣流慈玻璃刻花法盏一对、彩焕璇杓玻璃刻花把锺六对、以上杯一九夔龙奉寿方鼎一件、群芳汇秀花篮一件、壶峤长春兽环罐一件、云表金茎把碗一对、层城仙拱幢盒一对、蓬阆罗珍盆景一对、以上珐琅器

一九瑶池佳气东莞香九盒、香一九百宝庄严南漆奁妆三对、五云耀彩南漆几柜一对、春台

仁寿南漆奁对一件、诸天妙相无量寿佛九九、万汇钧陶磁器九九、亿载泉流千钱九九。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五日,恭遇皇太后七十大庆,于年例恭进外,每日恭

进寿礼九九。自十六日起、凡十一日。

十六日恭进 御笔升恒庆寿安宫铭三屏风宝座成分、人天胜果无量寿佛一九、福田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122

国朝宫史

银一两。八品侍监二名,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四七〇

  太监三十二名 内膳房二十四名,药房八名,不设首领,属御药房首领管辖。每月俱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慈宁宫

  首领十名 无品级。内充僧者二名,每月俱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充喇嘛者二名,每月银、米同,无公费。

  太监五十二名 内充僧者六名,每月俱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充喇嘛者二十名,每月银、米同,无公费。

寿安宫

副首领二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六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宁寿宫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70

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卽今文渊阁后之旷地欤?

隆宗门之西为冰窖四座。又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中南向者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内为正殿,御书额曰宝箓骈禧。殿前东庑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后殿供佛像。殿后东庑佛室,圣祖额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相对。

慈宁门之东为长信门。

慈宁宫花园前宇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右为吉云楼。自宝相楼南为含清斋,自吉云楼南为延寿堂。池上为临溪亭。咸若馆后为慈荫楼。

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内为寿康宫,额曰慈寿凝禧。东暖阁后殿西室皆御书额。寿康宫之后为寿安宫,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

长元按:明宫室嘉德右门之西曰长庚门,凡夫匠淘沟修造,或宫人疾故,皆开此门。

正中南向为寿安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正殿额曰长乐春晖。东西暖阁皆御书匾联。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演戏。殿后庭中,叠石为山,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皆御书。

慈宁宫之东北,卽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内为雨华阁,俱供佛。西为梵宗楼。阁后为昭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71

长元按:中正殿雨华阁卽明隆德殿,又名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 二,曰春仁、秋义。今改供佛像,为内监喇嘛所居。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内为英华殿,有菩提树,一名毕钵罗,有御制诗。

长元按:英华殿菩提树为明神宗母李太后所植,卽九莲菩萨也。今树尚存,盖二百年物矣。

英华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

城隍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路西连房为酒醋房,东为神武门。

长元按:明大内御酒房后墙有名长连者,阅三十一门,短连者,阅三门,共三十四门,并在元武门西,名廊下家。凡内官答应长随皆于此造酒射利。其酒色殷红,类琥珀光。

神武门外为北池子。过桥为北上门,达景山。

明制:内皇城周围共四十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相续传递,至左阙铺门第一铺止,次日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贮。

长元按:今制传筹,亦从右至左,不复提铃矣。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90

东庑门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东庑之南有佛堂,后供佛像,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对。又南为长庆门。慈宁宫之前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其南为含清斋,右有吉云楼,其南为延寿堂,堂北为慈荫楼。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门内为寿康宫,又南为慈宁右门。寿康宫后为东西长街,街西[为]长庚门,门内正中南向者为寿安门,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乾隆十六年改建。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殿后庭中叠石为山。室三楹,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慈宁宫之东北,即启祥门外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门内为雨华阁。[二]阁三楹,覆以金瓦,俱供佛。阁后为昭福门,门外为梵宗楼,[三]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四][五]

注:

[一] 《国朝宫史》:"本朝定制,皇帝尊圣祖母为太皇太后,尊圣母为皇太后,居慈宁、

寿康、宁寿等宫。奉太妃太嫔等位随居,皇后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

[二] 《故宫考》:"雨华阁,明时属隆德殿,南为凝华门,后改春华门。阁凡三层,上层

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东西配殿亦供佛,有佛像、藏经及残余龙藏经等"。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91

[三] 《故宫考》:"梵宗楼在昭福门西,内供番佛"。

[四] 《故宫考》:"进昭福门为宝华殿,殿后为中正殿,前年火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有欢

喜佛多尊,此地明时供奉道教,为研究导引吐纳之所,清时改奉佛教"。

[五] 《故宫考》:"延春阁外石洞南为中正殿原址,明为玄极宝殿,隆庆时更名隆德,奉

三德神,万历丙辰灾,天启丁卯重修,崇祯癸酉改为中正殿,殿南为香云亭,今俱■"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西路连房,为酒醋房,东即神武门也。神武,明称元武,[一]以在宫禁之北也。清高宗时避圣祖庙讳改今名。[二][三][四][五][六]

注:

[一] 神武门每夜更鼓在焉。

[二] 《人海记》:"北京宫殿遇灾凡九:永乐辛丑四月庚子三殿灾;壬寅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宏治戊午十月甲戌坤宁宫灾;正德甲戌正月庚辰乾清宫灾;嘉靖辛丑四月辛酉九庙灾;丁己[巳]四月丙申三殿灾;辛酉十一月辛亥万寿宫灾;万历丙申三月乙亥乾清、坤宁宫灾;丁酉六月戊寅三殿灾"。

[三] 《四友斋丛说》:"成祖迁北平,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孔阳,松江人"。《客燕

杂记》:"崇祯癸未遶禁城行,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

书名:清宫词 页码:103

臣听戏。戏目有清平见喜、太平有象、瑶林香世界等出。又案:今之演戏,即礼记伊耆大罗氏致 鹿与女之典。

英华殿外菩提树,结子景景护九重。欲补念珠劳想象,西湖佳种应时供。

行在万寿,杭州贡菩提子。谨案旧典:英华殿在寿安宫北,慈宁奉佛之所。有菩提树七株,宫中 以子为念珠。又,杭州织造署,菩提树八株,只一株结子,珍为贡品。

素蜡无烟套染红,百枝然照绛纱笼。唐涂排列银花树,点缀升平万寿宫。

万寿停办,宫中犹排列红纱笼灯。供支局所进皆白洋蜡,发出,命熬红洋蜡,套成红色。因一时 购红洋蜡不及。

辛勤玉臼捣砂仁,糁碎槟榔细细匀。饭后消闲噙数粒,胜他鸡舌付宫人。

砂仁、槟榔,剪捣细末,以备上用。余任宫人取携。

午梦初回兴有余,暂停几务省文书。湘妃竹椅蒙恩宠,一例东朝紫罽车。

行在未备椅轿,太后宴游后宫,用湘妃竹椅,太监舁行代步。

红叶宫人荷圣恩,今朝喜入濯龙门。当年应悔题诗误,诉尽柔肠感至尊。

有旧日放出宫人,嫁旗籍,官河南。因是文泰李首领之义女,太后乃知其苦,诏入宫伺候。

锦簇花团结伴来,袿阑云绣称身材。镀环缓上金鱼锁,沉醉诸亲赐宴回。

诸王亲贵眷属,由闱门入宫,赐宴夜归。

书名:清宫词 页码:41

皇子入学,先入宫请安,以两红灯前导,时天尚未明。皇帝早朝亦然。

荐神旧俗重馨香,进胙坤宁语吉祥。红锦地衣趺坐满,官家先进万年觞。

满洲风俗最重祀神,祭余之肉,席地坐而食之,谓之吃肉。每岁二月初,皇帝、皇后同在坤宁宫吃肉,妃嫔以次咸入座。

旧殿英华碧藓铺,绮疏香袅博山炉。就中几树菩提果,串作牟尼念佛珠。

大内英华殿,为前明所建,在寿安宫之北。宫中自皇太后及皇后以次,均以此为礼佛之所。殿中有菩提树七株,采撷其子以为念珠。

萎尽梨花一树春,并房宫女尽含颦。君王旧斩荆卿剑,更向床头斩美人。

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 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复命,不知其为何事。王某,黄岩人。

履声橐橐起秋尘,妒煞金莲月样新。莫问圆明园里事,四春仍是一家春。

顺治初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此旨旧悬于神武门内。至文宗时,圆明园四春皆汉女矣。

脂药频颁戚里恩,花钗齐会月华门。内廷只讲家人礼,拜赐君王笑语温。

凡公主、福晋、格格及外戚眷属,岁时有赐,入内谢恩,谓之会亲。于宫门外施以黄羃,谓之关防。

书名:清宫词 页码:28

坤宁宫中供奉神位,皆依盛京清宁宫旧制。应由皇后每日行礼,设一女官代之,食三品俸,名曰萨满,俗讹称撒麻太太,旧会典谓之赞祀女官。清晨入神武门,至宫礼神。萨满身故,则传于其媳,而不传女,盖其所诵经咒不轻授人也。

吃肉迎神溯国风,官家举案乐融融。地衣新袭西洋毯,促坐齐来女御宫。

满洲风俗最重祀神,祭余之肉,席地坐而食之,谓之吃肉。每岁二月初,皇帝、皇后同在坤宁宫 吃肉,妃嫔以次咸入座。

英华殿辟旧时基,七树菩提贯若纍。岁岁园官来进奉,黄绦百八缀牟尼。

大内英华殿,为前明所建,在寿安宫之北。宫中自皇太后及皇后以次,均以此为礼佛之所。殿中有菩提树七株,采撷其子以为念珠。

鹊驾凌秋璧月悬,甘瓜素果敞清筵。中宫自向天阶拜,愿祝人间恨海填。

七夕,宫中设果桌,祭牛女,皇后亲行拜祭礼。其神牌曰:牵牛河鼓天贵星君、天孙织女福德

星君。

长街深邃列西东,绮馆椒廷署后宫。答应更兼常在号,汉家增级未须同。

妃嫔位次凡七级:曰皇贵妃、曰贵妃、曰妃、曰嫔、曰贵人、曰常在、曰答应。较汉时增级十四者,可谓减损。大内东西各列六宫,六宫左右谓之东西长街。

从龙右族世为姻,尽是天家肺附亲。敕取年龄高四姓,指婚先及近支人。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5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七六

圣制寿安宫

辛未题额, 匪创伊修。慈宁六袠, 行庆延庥。爱日循环, 干甲载周。金穰辛建, 物盛己逑。七

袠爰开,万寿惟悠。合天下养,与太古谋。琼宫枚枚,有桷有斿。兰陔叶什,梅席称觩。鸿仪重

举,以十为筹。则百斯十,始而复周。

  慈宁宫东北,即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三层,覆以金瓦,俱供奉西天梵像。上层,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雨华阁",中层匾曰:"普明圆觉"。联曰:"青莲法界普清净,白毫相光离色空。"又联曰:"三身具足根尘外,万法齐归愿海中。"下层阁内联曰:"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下层匾曰:"智珠心印",联曰: "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现诸天。"又联曰:"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又联曰:"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又联曰:"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东配楼下,联曰:"佛日九层悬最上,智珠三界证真如。"西配殿联曰:"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阁后为昭福门。门外,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皆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前有菩提树七株,殿前亭内碑上,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4



寿安宫

  寿安宫在寿康宫后,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门内正中南向为寿安门。入门为春禧殿,殿北为寿安宫。正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长乐春晖",又匾曰:"瑶枢纯嘏",联曰:"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五云景丽,恩敷万象入春台。"又联曰:"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又联曰:"洪范演畴征备福,黄锺肇律叶长生。"又联曰:"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东暖阁匾曰:"景晖",曰"熙春",联曰:"红梅翠竹天然画,妙理清谈不尽吟。"又联曰:"松牗乐春熙,既安且吉;兰陔宜昼永,曰寿而昌。"东楼下匾曰"集庆",曰"宣豫",联曰:"芝栋云霞丽,兰陔日月长。"又联曰:"宜春苑满恒春树,介寿筵开益寿花。"西暖阁匾曰:"慈厘积庆",联曰:"庆霄辉寿曜,仙圃丽春光。"又联曰:"钧庭延淑景,璇戺蔼祥风。"西楼下,匾曰 "华荫",曰"金花"。联曰:"静里远怀千古事,意中常满十分春。"殿前,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中庭为崇台三层,上层匾曰:"庆霄韶濩",联曰:"凤翥辉呈阿阁瑞,珠联景绘泰阶符。"中层匾曰:"曾城广乐",联曰:"图畴递衍京垓积,律吕环生上下和。"下层匾曰:"崑阆恒春",联曰:"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祝厘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殿后庭中,曡石为山,植竹其间,左右各有室三楹,东曰"福宜斋",联曰:"西池增宝箓,南极耀珠躔。"西曰萱寿堂,联曰:"宝篆长生箓,瑶屏集瑞图。"皆恭祝孝圣宪皇后六旬七旬万寿之年,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四七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0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宫殿八 内廷五

慈宁宫

臣等钦惟高宗纯皇帝承奉懿徽,光天孝养,岁三大朝,率王公大臣诣慈宁宫称庆,逾四十

年。考是宫向不施层檐。恭届皇太后八旬晋祝,始增加前殿重檐而遹新之。宫西为寿康宫。亦颐侍起居之所。宫后本咸安宫旧址。乾隆辛未改建寿安宫。越辛巳,重加修葺,则恭祝萱闱六七袠时,递举上仪之崇构也。泊丁酉以后,前二宫旧供佛地,庄严为宝殿。敬于孝圣宪皇后诞辰暨上元前日,升香瞻礼,志慕人天,并蒙训垂奕禩,留为奉养东朝所居,以昭旧典,义详圣制诗什。

臣等胪叙三宫规制,并识缘起,用表万亿年钧庭福地,慈云环荫之吉祥焉尔。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正中南向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门内左出者为徽音左门,右出者为徽音右门。正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宝箓骈禧",又匾曰: "庆隆尊养",联曰:"爱日舒长,兰殿春晖凝彩仗;慈云环荫,萱庭佳气接蓬山。"屏联曰:"兰殿颐和尊备养,萱庭集庆寿延禧。"屏上,恭刻圣制慈宁宫颂: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四七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85



国朝宫史续编 一四八

  三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次日,遵懿旨,免行礼。至四十一年皆如之。

三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军机大臣等议奏:向例庆贺之期,福晋、命妇均应齐集行礼,现多有

不到者。嗣后凡遇庆贺,例应行礼之命妇等,令其由该旗咨报礼部,于年终汇查。除实有事故外,

其三次不到者,交部照本职齐集不到之例察议。得旨:依议。但大臣命妇,谅非敢违例不到,或因

无朝服所致。着加恩交内务府制备朝衣二十分。其品秩较崇者,不准给领。若副都统、内阁学士及

子男命妇,如无朝服者,临期行礼,准其服用。嗣后倘仍托故不到,即照例查议。

三十六年十一月,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节。先期甲寅,大学士由内阁奉奏书出,陈设彩亭上,

华盖御仗前导,导迎乐作,内阁、礼部官前引,大学士、学士、礼部堂官随引,至畅春园宫外,乐

止。大学士奉奏书入,至九经三事殿,置正中黄案上。内监总管恭奉奏书,诣皇太后宫陈设。上礼

服,诣畅春园,恭进皇太后崇上徽号奏书。奏书恭载前卷册尊仪。

丙辰,上自畅春园奉皇太后御辇,上龙袍衮服,乘骑前导。三班九老、王公、宗室、满汉文武大臣、庶官、在京文武外吏,以及各大臣命妇并在籍绅士、老民老妇等,各于恭祝万寿亭前依次跪迎。奉懿旨:颁赉各有差。皇太后驾还寿康宫。

午刻,上礼服,御太和殿恭阅册、宝,率王公大臣诣慈宁宫,恭上徽号,进册、宝,行礼如仪。

仪具前编。册文、实文恭载后卷册宝门。

丁巳,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膳。至乙丑皆如之。庚申,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命画

工艾启蒙绘图,御题九老会诗。圣制诗恭载卷内。

辛酉,圣寿节,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礼,王、大臣于慈宁门、

庶官于午门行礼。上制"鸿称积庆颂",书屏恭进。

圣制颂恭

载卷内。是日,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早膳,慈宁宫侍宴,上捧进御题玉蟠桃,彩衣躬舞,捧觞上寿,诸皇子、皇孙、皇曾孙、额驸以次进舞。礼成,颁恩诏中外。

臣等谨案,前编于乾隆二十四年恭遇圣母皇太后圣寿,又值平定回部,另撰乐章,登载卷内。

兹三十六年恭际圣寿八旬,乐章亦经另撰。谨依例载入,用昭礼备乐隆之盛。

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乐章

圣母万万岁,既寿而康。皇帝逾六旬,孝治弥光。絪缊化宇兮,太和洽翔;诸福毕至兮,纯嘏

尔常。

右第一章

重光冒卯岁序新,万寿八秩启令辰。景祜自兹以永庆,日引而日申。

右第二章

皇帝舞彩,圣母燕喜。协气充周,福禄萃止。

右第三章

璇宫丹雘新增,卿云糺缦交凝。端符翕集,如松柏之茂承。

右第四章

奉安舆以时迈,迺东至于岱宗。陟乔岳而行礼,百神衞佑咸来从。

右第五章

普陀肇灵刹,宗乘宣祝延慈厘;群藩诸部长,咸来膜拜瞻威仪。

右第六章

敷天合欢忭,共球万邦献。玉册扬徽称,辉■晋萱殿。

右第七章

庆筵乐备,孙曾效舞。成文协节,嘏词迭举。

右第八章

寿如南山崇,福如瀛海广。运会超郅隆,亘古实无两。

右第九章

振振绳绳乐含饴,撙撙总总福履绥。捧进如意肩相随,同祝圣寿征攸宜。

右第十章

金门詄荡开,彩仗棽丽陈。群工忭贺,莫不尊亲。

右第十一章

八方太平日,负戴来纷阗。佥曰盛哉乎斯世,惟申庆于万年。

右第十二章

湛恩汪秽,中外禔福。臣庶戴德,久而弥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66



呈进,在诸臣既徒事分心购办,进览时朕又增检阅之烦,甚无谓也。所有伊等豫备之处,概不必行,并勅奏事处毋许传进。朕临御三十五年以来,夙夜孜孜图治,惟期推仁究泽,嘉惠元元,于以仰绍列祖贻休,祗膺昊苍鸿眷。其所厚期于诸臣者,惟能以朕心为心,以国事为事,爱养黎庶,整饬官方,行之以实心实力,使纲纪愈以肃清,海宇益臻康阜,其视崇尚繁文缛节,冀为朕躬称庆,实为远胜。况将来由七旬八旬而上,晋帙益高,原可俯顺群情,俾抒诚恳,正无藉此时之喁喁叩请为也。用是明切宣谕知之。

八月癸未、乙酉,上奉皇太后幸寿安宫,侍早晚膳,赐宗室王公、内廷大臣及诸外藩回部伯克等

宴,丙戌,万寿圣节,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官员暨外藩使臣等进表行庆贺礼,如常仪。仪具

三十六年正月元旦,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暨外藩使臣等进表行庆贺礼,如仪。仪具前编

至四十二年皆如之。八月,万寿圣节,上驻跸避暑山庄,御淡泊敬诚殿,扈从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暨藩部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在京王公大臣于乾清门、庶官于午门行礼。至四十一年皆如之。

  三十八年正月壬辰,奉谕旨:元旦升殿受贺,在朝百寮及外藩陪臣,例应以次分班行礼。乃昨日朝臣班行礼毕,阶下已赞鸣鞭,询之礼部,据称高丽、安南两国陪臣,已缀朝臣之末,为一班行,先期曾开入仪注进呈,是以未经另摺具奏等语。典礼专司,不应颟顸舛误若此。上年冬,安南陪臣到京,该部曾经具奏,缀朝臣之末,一同行礼。此系随时升殿谢恩,朝臣员数,多寡本无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三 一二五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699

赋敛以实其财,轻徭役以舒其力,欲令百姓修业,人不匮乏。而六镇、云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灾旱,年谷不收。其遣开仓廪以赈之。有流徙者,论还桑梓。欲市籴他界〔一〕,为关旁郡,通其交易之路。若典司之官,分职不均,使上恩不达于下,下民不赡于时,加以重罪,无有攸

纵。"魏自有国以来,勤斗而不恤民贫,逞马力而不辞国费,崔浩、刘洁辈言之者拳拳。君如道武,罔恤夷性,急开创,果讐报,兵革威刑,残忍久矣。独此一诏,仁意蔼然,似非拓跋时语。史以高宗与时消息,静以镇之,谓是类夫。是年,诏以太后母宋氏为辽西王太妃。初,英事宋不能谨,而暏奉甚至〔二〕。就食于和龙,无车牛,宋疲不进,暏负宋于笈。至是,宋于英等薄,不如暏之笃,谓太后:"何不王暏而黜英?"太后曰:

"英为长兄,门户主也。家内小不顺,何足追计乎!暏虽尽力,故是他姓,奈何在英上!本州、郡公,亦足报耳。"

和平元年,四月,戊戌,皇太后常氏卒于寿安宫,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五月,癸酉,葬昭太后于广宁鸡鸣山,太后遗志也。依惠太后故事,别立寝庙,置守陵二百家,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4

宫;西二长街之西,由南而北,曰未央宫、长春宫、寿安宫。北平史表长编,概未采入,犹不足怪。所可怪者,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五月,尽更十二宫名,为明代宫史之一大转变,散见明宫殿额名,春明梦余录、明会要、酌中志诸书,乃亦一字未着,是诚不免疏漏矣。按明宫殿额名:嘉靖十四年五月,更永安宫曰永和宫,长杨宫曰景阳宫,万安宫曰翊坤宫,寿昌宫曰储秀宫,长春宫曰永宁宫,寿安宫曰咸福宫。又据春明梦余录,嘉靖十四年五月,更长宁宫曰景仁宫,更据明会要卷七十一,同年同月,更未央宫曰启祥宫。以上更名年月可考者凡八宫,其他四宫,虽不可考其更名年月,然十二宫本为对称,既有景仁,必有毓德,既有翊坤,必有承乾,既有储秀,必有钟粹,既有启祥,必有延祺也。更名前后之十二宫,略图如左:(见第六页) 以如此重大之变更,而北平史表长编一字未提,不谓之疏漏不可也。(乙)李自成之入京一也,于祟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四月二十九日夜,焚宫殿及九门城楼西遁,见明史流寇传、烈皇小识、明季遗闻等书,是为北京宫殿之有数浩劫,故满清入关不得不亟事修复,乃北平史表长编亦一字未提,其疏漏二也。(丙)北平史表长编一二七页,于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下,系以建先蚕坛事,但识其疑曰:按会典亦以建先蚕坛为雍正十三年事,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12

一 。(注一)

(14)改建寿安宫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因咸安宫旧址改建寿安宫,(注二)清宫史续编卷五十八,亦云:『寿康宫后,本咸安宫旧址,乾隆辛未,改建寿安宫。』然则寿安宫改建于乾隆朝,决无疑义,北平史表长编既隶于康熙十六年,又覆出于乾隆十六年,误矣。

(15)重修慈宁宫 同年,重修慈宁宫。(注三)

(16)建长安门外三座门 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于长安门外东西各增筑围墙并增建三座门。(注四)

(17)重修社稷坛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奏准,社稷坛年久应行重饰见新,并于南门外左右增盖看守房各三间,街门内左右增盖看守房各三间;瘗坎旧在坛壝

注一 清会典八六三。按国朝宫史则云:景山峰各有亭踞巅,其中曰万春,左曰观妙,又左曰周赏;右曰辑芳,又右曰富览。俱乾隆十六年建。

注二 清会典八六三。

注三 同上。

注四 同上。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3

大高玄殿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修 日下旧闻考四一

惇叙殿(原名崇雅殿)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改 清史稿高宗纪

阐福寺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建 日下旧闻考三八

乾清等门直庐 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建 清会典八六三

寿皇殿 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改建 清会典八六三

景山五亭 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建 同上(国朝宫史则云十六年)

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改建 同上

慈宁宫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重修 同上

长安门外三座门 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建 同上

社稷坛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修饰 同上八六四

回缅官学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设立 顺天府志九

宝月楼 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建 嘉庆一统志

东华门迆北琉璃门 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建 清会典八六三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8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6

因咸安宫旧址改建寿安宫,曰重修慈宁宫,乃于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亦云然,前后一字不爽;又根据会典事例八六三,于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曰:天安门外建石桥七座。于三十年(一六九一)曰:重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乃于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一七六四—一七六五)亦云然,前后亦未差一字。又于康熙三十九年(一七〇〇)曰:勅建文渊阁于文华殿之后,以为藏弆钦定四库全书之所,乃于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又云:命建文渊阁于文华殿后。按文渊阁实建于乾隆三十九年,见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三,时四库全书尚未成也。(注一)今瞿君乃欲速观其成于七十四年以前,史表云乎哉!长编云乎哉!

至于其他私人笔记,以及史料汇编,则或本东鳞西爪,漫无统属,且本身之可信与否,尚待审査,或则本为史料,尚待整理。故典籍虽众,而差强人意者尚未之有也。著者生长燕京,二十余年,宫廷苑囿,无不遍览,自信对于实地考察方面,尚有一日之长,故不揣简陋,究其沿革,制为图考。此写述本书之动机一也。

(二)自东北渝亡,热河失守,日人方面,已有热河行宫一书问世。国人不自奋发,不自

注一 见乾隆文渊阁记。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40

景福宫 高宗纯皇帝五福颂序有曰:宁寿宫后曰景福宫,我皇祖奉孝惠皇太后所居也。予既豫葺宁寿宫为归政后燕憩之所,而景福宫则仿建福宫中静怡轩之制鼎新之。

寿康宫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又西为寿康门,门内为寿康宫。东暖阁联曰:福集璇图天永锡;祥开绮甲日重光。又联曰:光华呈爱日;仁寿遍和风。又联曰:凤集桐花来绛阙;鹤衔桃实自丹山。寿康宫后为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

雍和宫 雍和宫在皇城东北,世宗宪皇帝藩邸也,登极后命名曰雍和宫。宫之东为书院,门三间。入门为平安居,后有堂,堂后为如意室。书院正室恭悬世宗宪皇帝额曰太和斋,又额曰为善最乐。联曰:种德在宽仁,俾昌尔后;立身唯忠孝,永建乃家。皆圣祖仁皇帝御书。

重华宫 重华宫,高宗纯皇帝龙潜时旧邸也。东室额曰芝兰室。世宗宪皇帝御书联曰: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微弄笛船。宫之前为崇敬殿,额曰乐善堂。东庑为葆中殿,额曰古香斋。西庑为浴德殿,额曰抑斋。俱纯庙御书。

建福宫 抚辰殿后为建福宫,乾隆五年建。高宗纯皇帝额曰不为物先。东室联曰: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

安佑宫 安佑宫即鸿慈永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乾隆七年建。仿寿皇殿之制,敬奉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圣容,岁时朔望瞻礼于兹。

瑞应宫 圆明园日天琳宇之中前楼东别院为瑞应宫,前为仁应殿,中为感和殿,皆祀龙神。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1

东太后者也。西间杂置佛龛甚多。

抚辰殿又南,为延庆殿。由春华门往西,为寿安门,入门为春禧殿、寿安宫。宫后,左为福宜宫,右为宜寿堂。北为英华殿,原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更名英华,以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两株,(图二十三)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叶之背,莹润圆整,可作佛珠,为前明李太后所植。后没,上尊号为九莲菩萨。树北别殿有慈容,四时祭奠,一如佛事。至清乾隆时,于两树之间起筑碑亭,赞述黄教。此殿自明迄今,殆久为奉佛地也。由启祥门南行,为慈祥门,入门北有中宫殿、东宫殿、西宫殿。前为大佛堂,南为慈宁宫,清末西太后居此,有花园。宫左有头所、二所、三所。右有寿康堂。转东往南,为长信门,左为造办处、冰库等。右为慈荫楼、咸若馆、临溪亭。转南出南天门,南为前内务府及银库、修书处、油木作、枪炮作等处。是为外西路。

图二十三 英华殿前菩提树

以上五路全部宫殿具于此。

附録历史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及故宫博物院组织概略如后

(一)历史博物馆概略

馆址在故宫前部之端门,以迄午门。屋宇宏大,地段适中。民国七年,教育部就前国子监官舍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七年,迁入本址,以午门城楼及两观四亭为陈列室。午门外两廊房屋,为储藏、办公等室。端门楼上存储粗重物品。历年采集上古、中古、近古物品,共二十七万一千六百八十一件。分二十六类:一金类,二石类,三玉类,四甲骨,五刻石,六砖瓦画壁,七陶器,八瓷器,九明器俑类,十木器,十一衣冠,十二图表,十三画像,十四碑帖,十五写经,十六宋元精椠,十七版片,十八明清诏令册命题奏,十九印记关防,二十前代御用品,二十一试卷,二十二武试用品,二十三兵器,二十四模型,二十五影片,二十六国外赠品。俱为考古学上仅见之品。自民国十五年起,每年发行《历史博物馆丛刊》六册。

(二)古物陈列所概略

古物陈列所系就紫禁城南部外廷各殿设立。紫禁城内周六里,围墙一千六十八丈三尺二寸,外廷约居其半。所属城门凡三,南曰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城之东南、西南二角,各有重楼,高矗云表。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位居中央,文华殿位于东,武英殿位于西。各殿宇创于元,修于明,清朝因之,间有增饰。迄今数百年,固自饶有历史上之价值,而琳宫琼宇,极尽庄严,崇殿杰阁,备穷巍丽,尤足表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之兴盛。自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2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

寿安宫

<正>寿安宫位于紫禁城西北隅,英华殿迤南。明代原称咸熙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咸安宫。清初咸安宫闲置无用,康熙曾两次禁废太子于此。雍正六年(1728年),正式设立咸安宫官学。直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便为了给他住在慈宁宫的母亲祝寿,将咸安宫官学迁剑了两华门内的咸安宫现址(今咸安门内为宝蕴楼),而将其旧址改为寿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