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春明梦余录 五四
华盖殿更中极殿牌 谨身殿更建极殿牌
已上左顺门起,俱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更。
中左门牌 中右门牌
后左门牌 后右门牌
景运门牌 隆宗门牌
乾清门牌 乾清宫牌,殿内敬天法祖牌 崇祯元年
八月初四日悬安。
东暖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名弘德殿。本年四月初七日更昭仁殿扁。
西暖殿 万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添额,名雝肃殿。万历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更弘德殿扁。日精门牌 月华门牌
端凝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懋勤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龙光门牌 凤彩门牌
西御憩房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更寿安居,添额。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去额
不悬。
又御制宫殿四铭有序 宫殿者所以受之祖考,传之子孙,建极抚辰,以治四海。且鸿称煌煌,顾名思义,常恐羞之。共视盘盂几杖日用之物,不綦重乎?因读韩愈五箴有警,仿其体为四铭焉。大哉至健,纯粹而精。昭昭成象,荡荡难名。四德嬗用,六位时乘。静专动直,资始大生。我祖我考,奉是丹楹。五福敷锡,万国咸宁。敢恃崇居,惴惴矜矜。益慎体乾,惟皇永清。右乾清宫铭 万物致养,是曰厚坤。安贞广大,配天为元。昔在盛京,清宁正寝。建极熙鸿,贞符义审。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广博无疆,黄中正位。以继以绳,惟曰欲至于万世。右坤宁宫铭 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己之所存。人尽宜勉,又何况乎为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乎斯言。右昭仁殿铭 求全之毁,基德也。辩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不疑,是惑也。知惑不为,直言其来。知惑而为,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辩,汝奚为善?宜疑而居,汝惑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宏乎!右弘德殿铭
〔臣等谨按〕宫殿四铭,恭绎御制序文,体制本相连属,未便分析编载,今谨备录于乾清宫卷内。至宫殿各条制度,仍另详后卷。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四
国朝宫室
乾清宫之东为昭仁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昭仁殿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天禄琳琅。联曰:风奏南熏调玉轸;霞悬东壁灿瑶图。殿后西室联曰:有秋历览登三辅;旰食惟期协九经。又联曰:独喜惜阴澄静照;更因稽古契遐心。室之北额曰慎俭德。联曰: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又联曰: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皆御书。
〔又按〕昭仁殿御制铭已恭载前卷乾清宫条内,兹不复缀。
圣祖仁皇帝御制昭仁殿诗 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
乾隆十二年御制昭仁殿诗有序 乾清宫之东簃为昭仁殿,皇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朕弗敢居焉,乃贮天禄琳琅宋元镌本于内,时一徘徊,曷胜今昔之思?芸帷木榻想贻淳,圣日
常悬丽柍桭。六十一年滋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惟期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昭仁殿正对上书房,诸皇子读书处也。每闻占毕达枫宸。
〔臣等谨按〕昭仁殿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乾清宫之西为弘德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弘德殿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奉三无私。联曰: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殿后额曰太古心。皆御书。东室阁上恭悬世宗宪皇帝御书联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上御书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阁下联曰: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又联曰:墨汁润分瑶草绿;篆文清带笔花香。后室额曰怀永图。联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又联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皆御书。
〔又按〕御制弘德殿铭已恭载前卷乾清宫条内,兹不复缀。
乾隆六年御制弘德殿诗 高阁传银箭,朝暾散绮疏。忧心周蔀屋,岂隔九重居?
〔臣等谨按〕弘德殿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乾清宫之东庑内直庐三楹。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内直庐恭悬圣祖御书额曰御茶房。
惜屡迁。绨几散瑶帙,阿阁扬炉烟。澄怀求至理,孔壁存遗编。公旦训无逸,则古多所宣。言念小民依,田功稼穑先。天命良匪易,敬德省厥愆。法戒备近王,炯炯斧扆前。寤寐希古人,千禩精意传。端居不遑暇,三复期勉■。
懋勤殿南为批本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批本处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经本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
批本处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内奏事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由外奏事诸臣接入,于此交内奏事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
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南书房之东为宫殿监等办事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宫殿监等办事处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乾清宫后为交泰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交泰殿渗金圆顶,制如中和殿。殿内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无为。皇上御书
落在何所。庙门玲珑雕刻处皆损坏,有龙爪痕。太监苏允宁换鸱吻比前减小,上不悦,降允宁级。绥寇纪略
原崇祯十六年夏,一夕大雨霹雳起奉天殿中,诘朝视之,殿门俱开,门前白石为雷火所燔,有蟠龙痕。门上金铺龙爪印其上,爪所著处金皆镕化,中官马从龙云。艮斋笔记
原社稷坛在阙之右,与太庙对。坛制二成,四面石阶各三级,上咸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坛西砌瘗位,四面开棂星门,西门外西南建神库,库南为神厨,北门外为拜殿,外天门四座,西门外为宰牲亭。春明梦余录
原洪武元年,上亲祭大社大稷。大社设正位在东,配以后土西向,大稷设正位在西,配以后稷东向,各用玉两邸,币黑色,牲用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同上
原居中巍然而向明者午门也,钟鼓在焉,曰左掖门,曰右掖门。芜史
原午门之内曰皇极门,左曰弘政门,右曰宣治门,旁曰归极门,曰会极门。皇极门内东曰文昭阁,西曰武成阁。上曰皇极殿,中曰中极殿,后曰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中极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八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悬于内。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雝。左曰日精门,门之北
〔臣等谨按〕明史杨涟传载,李选侍居乾清宫,涟力请移宫,遂移居仁寿殿。据此,则一号殿即仁寿殿之别名也。
原崇祯元年书敬天法祖扁额,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悬乾清宫大殿,两楹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崇祯遗录
原西暖殿,万历七年五月添额,名肃雝殿。至十一年四月,更弘德殿东暖殿。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弘德殿。本年四月,更昭仁殿。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元大内东西暖阁为慈福、明仁二殿,明初东为弘德,西为肃雝。至万历十一年,更名东暖阁曰昭仁,西暖阁曰弘德。见明史舆服志。本朝因之。
原万历七年四月,辅臣张居正进肃雝殿箴,上览而纳之,命书于御屏。十一年四月,大学士张四维等进昭仁殿、弘德殿箴。明神宗实录
原乾清宫后披檐东思政轩,西养德斋。崇祯五年四月安扁。中圆殿更交泰殿,嘉靖十四年七月添额。明宫殿额名
补王锡爵思政轩箴 惟皇睿圣,光嗣丕基。弗宁燕处,有俨若思。厥思伊何?万几一日,千里应违,谋之几席。惟皇立政,钦若昊天。曰雨曰旸,思其或愆。惟皇立政,宪于烈祖。是训是行,思绳厥武。四海茕婺,政是用康。一夫不获,我视如伤。殊方皮卉,政是用辑。一夫不戒,作我蟊贼。万方玉食,思及鉏犁。衮服在御,思及杼机。筐篚之恩,用思有式。费出无经,乃政之慝。任思勿贰,或蔽其聪。去思勿疑,或挠其公。言逆于耳,思或为利。言逊于心,思或为戾。朝以出政,则思其终。纷更之戒,画一之从。夕以修令,则思其始。毋询窾辞,毋眩多指。是之为思,规万世安。天命不易,为君实难。人亦有言,日中则昃。无疆维休,无疆维恤。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户
御制新正奉皇太后干清宫侍宴得句诗丙寅瑞雪占时庆,和风驱腊寒。铜锾仙木丽,兰戺玉华攅。爵跃迎仙仗,慈宁降葆鸾。献春陈桂醑,履岁尚椒盘。淑景欣昭盎,祥云看簇团。初韶娱爱日,长奉万年欢。
御制元日干清宫宴诸王卽席得句诗庚午元日干清宴,本支百世亲。丰年占首岁,和
气霭韶辰。柏叶浮醽躍,椒花焕柍桭。银笺将玉管,次第答光春。
御制干清宫小宴宗室、臣工卽席得句诗辛未初筵和会景含韶,瑞色琼楼雪未消。已觉心期欣夏麦,好酬节物颂春椒。紫觞底用行麟脯,青律徐闻引凤箫。行苇载歌厪保泰,百年一统正熙朝。
御制干清宫宴亲藩卽席赋句诗乙亥俶春始运啓元辰,曲宴干清会懿亲。同有殷心
祈上岁,从来乐事首天伦。欣征人寿樽浮柏,漫诩仙厨脯擘麟。和气一家时敛福,便因
敷锡万方民。
御制干清宫小宴诸王卽席得句诗丁丑紫凤回春岁籥调,干清嘉会庆三朝。化民政要先敦族,行苇歌声并颂椒。共祝康年遍寰宇,端知和气霭宫寮。本支百世绵瓜瓞,景福如川御正饶。
干清宫之东爲昭仁殿,殿内御笔匾曰:"天禄琳琅],联曰:"风奏南薰调玉轸,霞悬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〇七
国朝宫史 二〇八
东壁灿瑶图。]殿后西室联曰:"有秋历览登三鬴,旰食惟期协九经。]又联曰:"独喜惜阴澄静照,更因稽古契遐心。]室之北匾曰:"慎俭德],联曰:"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又联曰:"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皆御笔也。
御制昭仁殿铭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
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己之所存。人尽宜勉,又何况乎爲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于斯言。
圣祖仁皇帝御制昭仁殿诗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惟在德,壮丽岂爲威。
御制昭仁殿诗丁卯干清宫之东簃爲昭仁殿,皇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朕弗敢居焉。乃贮天禄琳琅宋、元鎸本于内,时一徘徊,曷胜今昔之思。芸帷木榻想
贻淳,圣日常悬丽柍桭。六十一年兹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惟期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每闻占毕达枫宸。
干清宫之西爲弘德殿,殿内御笔匾曰:"奉三无私],联曰:"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殿后匾曰:"太古心]。东室閤上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联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爲天下奉一人。]御笔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閤下联曰:"得句因新
国朝宫史
事房]。
二一二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爲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爲凤彩门。干清宫后爲交泰殿,渗金圆顶,制如中和殿。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无爲],御笔联曰:"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关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殿中设宝座,左安铜壶刻漏,右安自鸣钟。国朝御用宝玺二十有五,俱尊藏于殿中。
御制宝谱序国朝受天命,采古制爲玺。掌以内阁,承收以宫殿监正。袭以重盝,
承以髹几。设交泰殿中,以次左右列。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其质有玉,有金,有旃檀香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纽有交龙,有盘龙,有蹲龙。其文,自太宗文皇帝以前专用国书,既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六寸至二寸一分不一。尝考大清会典载:"御宝二十有九]。今交泰殿所贮三十有九。会典又云:"宫内收贮者六,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今则皆贮交泰殿,数与地皆失实。至谓"皇帝奉天之宝卽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籙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尝命文臣爲青词,亦未尝用宝。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宝爲传国玺,亦不经。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旨取裁,只沿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譌袭谬,遂至于此,甚矣记载之难也。且
国朝宫史
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四四八
专司陈设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呈报值宿侍卫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
昭仁殿兼龙光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弘德殿兼凤彩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
端凝殿兼自鸣钟
朱彝尊十三日乾清宫赐宴诗:诏许宫门入,人随陛戟移。江梅低压帽,火树密交枝。既醉盈觞酒,无疆万寿诗。梦游真不到,今夕奉恩私。
福敏乾清宫侍宴诗:开年嘉会集班联,泰运欣逢云日鲜。遐迩蒸黎登寿域,融和淑气应鸣弦。
青阳令节方三始,黄耉耆英在四筵。一德从来能致瑞,好将大有纪芸编。
长元按:康熙五十年,特恩开千叟宴,自王大臣以至士庶,年六十以上者,皆预。是日于乾清宫丹墀设幕,与宴凡若干人。诸皇子、皇孙周行视膳,以致优渥。宴毕,各颁赉有差。乾隆五十年,皇上复举行旷典,与宴人数,视昔加倍。年九十者,召至御前侍食。天颜和煦,恩赉优隆,一时杖朝而出,感颂皇仁,欢腾闾巷。又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自王贝勒至四品顶戴者一千三百八人,有事不与宴者五百六十九人,各颁赐如意、朝珠、文玩、绮帛、银两等。国家养老亲亲至意,实为旷古所未有。无疆惟恤,绵亿万年,无疆惟休矣。
宫之左为昭仁殿,贮宋、金、元、明旧版书籍四百部,名天禄琳琅。殿后楹为五经萃室,藏岳珂刊板五经。宫之右为弘德殿,东庑为御茶房内直庐。稍南为端凝殿,殿南为旧设自鸣钟处。
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之南为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又南转向北者为上书房,皇子肄业处。
端凝殿相对为懋勤殿,凡图史翰墨之具皆贮焉。殿南为批本处。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朱彝尊蒙召入南书房供奉诗:本作渔樵侣,翻联侍从臣。迂疏人事减,出入主恩频。短袂红尘少,晴窗緑字匀。愿为温室树,相映上林春。
蔡升元蒙恩入直南书房诗:蓬壶方丈迥难攀,特诏趋陪供奉班。岂有寸长窥圣藻?常教尺五近天颜。尚方给札云窗静,秘阁翻书昼漏闲。从此朝昏依日月,更无尘梦到家山。
东为宫监办事处,有圣祖御书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制如中和殿。藏御用宝玺于此,凡二十有五。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
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福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
坤宁宫之后正中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为钦安殿,南向,奉玄武神。
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中有石洞,御书云根二字。山上有御景亭。亭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于此。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南为万春亭。再南为绛雪轩,西向,轩前多植海棠。南卽琼苑东门。
百余人,各赐鸠杖。乾隆壬寅,普宴宗室于乾清宫,凡三千余人)。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殿前列铜龟、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宝鼎四。东[西]丹陛之下,有文石台二,①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②宫之东为昭仁殿,[二]清高宗敕检内府书宋、金、元、明旧板书籍四百部,庋藏殿内,御书额曰"天禄琳琅"。今有书目十卷,续目二十卷。后楹为五经萃室,亦藏岳珂刊刻五经。西为宏德殿,[三][四]同治时,穆宗读书于此。
注:
[一] 明季移宫为三案之一。光宗崩,熹宗即位,时李选侍犹居乾清,帝乃暂居慈庆宫。左光斗疏言内廷之有乾清,犹外庭之有皇极,惟皇帝御天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今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居正宫,殿下乃居慈庆,不得守几筵,行大礼,典制乖舛,名分倒置。至初五,选侍尚未有移宫意。杨涟立候上批,得旨即日移宫。王安等从中恐吓,选侍遂不及待,手抱八宫[公]主徒步以行,凡簪珥衾裯之属,俱为群阉掠夺,跟[踉]跄至哕鸾宫,选侍泣下。
[二] 《故宫考》:"弘德殿原名雝肃[肃雝]殿,③万历十一年四月改,与昭仁殿互易。清代为皇帝阅列朝实录及宝训之所。传闻咸丰时曾寝兴于此。今殿已荒废,内藏残本《图书集成》
及旧硬木器具"。
[三] 《故宫[考]》:"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一年四月,改雝肃[肃雝]殿为弘德
殿,④遂改弘德殿为昭仁殿。明崇祯帝殉国前,曾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清康熙时,为寝兴温室。乾隆时,藏善本书于此,今已散失,闻已赏溥杰矣"。
[四] 《故宫考》:"乾清宫西暖阁为明万历、天启二帝居处,东暖阁为泰昌、崇祯二帝居
处。魏忠贤、魏朝因争宠客氏,曾互诟于此。正殿原有"敬天法祖"牌,崇祯元年八月所立。明时每岁腊月二十四日至正月十七日,于室丹墀内昼夜放炮及烟火。上元节则安设七层牌坊灯于丹陛。忠贤弄权时,曾在此室阅看文书。至清代,则引见外国使臣,召对百官,批阅章本皆在此殿。康熙六十一年及乾隆五十年,两开千叟宴于此。正殿中为宝座,上悬"正大光明"匾,两旁置玉牒及《图书集成》、星球仪等。《东华录》云:"嘉庆二年,乾清宫灾"。是今殿乃嘉庆时重修者。现两暖阁内有历朝实录,御笔书画及各项古玩等"。
校勘记:
① 东西丹陛 "西",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补。
② 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 "社稷"二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增补。
① ④ 肃雝 原作"雝肃",误。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三四引《明宫殿额名》改正。
稍南为端凝殿,[一]三楹西向。再南为旧设自鸣钟处。[二]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南为御药房。[三]又南转而北向者为上书房,[四]雍正中建,嘉庆七年重修(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近在禁御,便上稽察也)。[五]宫之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六]清康熙读书于此(德宗欲开懋勤殿听新政即此),殿三
在书房亲以鸟铳殪贼。文宗及恭邸、醇邸皆善举[舞]刀,有御制刀铭"。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宏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一]乾清宫后为交泰殿,渗金圆顶,制与中和殿同,御用宝玺凡二十五,俱藏于此。[二][三]殿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殿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四][五]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六]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瑞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坤宁宫后北向正中为坤宁门,[七]门外即御花园。
注:
[一] 《故宫考》:"交泰殿旁为明天启时奉圣夫人直房,清时内监小德张亦曾居坤宁宫西
庑"。
[二] 《大清会典事例》:"储御宝于交泰殿,凡二十有五:一曰大清受命之宝;二曰皇帝
奉天之宝;三曰大清嗣天子宝;四曰皇帝之宝;五亦曰皇帝之宝;六曰天子之宝;七曰皇帝尊亲之宝;八曰皇帝亲亲之宝;九曰皇帝行宝;十曰皇帝信宝;十一曰天子行宝;十二曰天子信宝;十三曰敬天勤民之宝;十四曰制诰之宝;十五曰敕命之宝;十六曰垂训之宝;十七曰命德之宝;十八曰致文之宝;十九曰表章经史之宝;二十曰巡狩天下之宝;二十一曰讨罪安民之宝;二十二曰制驭六师之宝;二十三曰敕正万邦之宝;二十四曰敕正万民之宝;二十五曰广运之宝"。
[三] 《故宫考》:"最近皇后之册宝,亦置此殿,东侧有乾隆年制之铜壶滴漏,西侧有大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
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卽云台左右门,亦曰平台。凡召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卽后左门也。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西向南者则仁德门也。干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系高太监时明笔也。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川彩。殿东西有廊,廊后左曰昭仁殿,右曰宏德殿,东西各有角门。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轩。再北则穿堂,居中圆殿曰交泰殿,其渗金圆顶,亦犹中极殿之制也。再北曰坤宁宫,皇后所居也。曰永祥门,增瑞门,万历二十五年二月添额。宫之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回廊曰游艺斋。崇祯五年十月廿三日悬安者也。宫后左曰景和门,右曰龙德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东西门矣。坤宁宫有中门,曰广运门,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改曰坤宁门。万历三十三年,干清、坤宁俱鼎建告成,至四十年后,始御居乾清宫西暖阁。乾清宫大殿之左向西者,曰端宁殿,尚冠等近侍所司御服、衮冕、圭玉、冠带、钱粮贮此。右向东曰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王体乾等直房,并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忠等直房〔二九〕,不概叙也。此薇垣深远之地,中一路之大畧也。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曰内东裕库,曰宏孝殿,神霄殿,卽崇光殿也。日精门往北向南者,曰景明门,今曰顺德左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南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延祺宫、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则苍震门也,此门恒闭,遇扫雪修造则开。孝靖皇后王老娘娘疾革时,光庙每日来问安,出入此门〔三〇〕。至薨逝后,于慈庆宫恭设灵位,哭临供安,大祥禫祭后,始不尚白衣冠矣。咸和左门之北,
正大光明额尚存,楹书御笔并留痕。无轻民事真难事,要与今情合细论。
干清殿为引见外国使臣,召对百官,批阅章本之处。旧藏图书集成尚庋两壁,中设宝座,上悬正 大光明匾额,两楹悬集书联语: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维艰。
五经萃室旧昭仁,残叶飞飞满架尘。等是长林风扫地,不关风化只关人。
乾清宫前,东曰昭仁殿,原名弘德,乾隆朝敕藏内府善本书籍,额曰天禄琳琅。殿后西偏为五经萃室,有宋岳珂校刊之本,今散佚。
学年诏进上书房,合受春风教导方。天上人间无二法,读书第一戒嬉荒。
上书房在干清宫前,明、清两朝,皇子皇孙均肄业于此。稍南为南书房,现储书籍及档案。
世间不少古稀年,人事何须定十全。但取玺书论篆法,苍然颗颗玉生烟。
交泰殿在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储藏御用宝玺二十五颗。最近皇后宝册亦在此殿。
中宫旧额改坤宁,正寝留祈祭祚馨。东作洞房西憇所,亦遗芬处亦遗腥。
坤宁宫广九楹,宫之东暖殿,为大婚时洞房,西暖殿为皇后休憇之所。中四间为祭天跳神之处, 东边设长桌一,用以宰牲,后有大锅三,用煮祭肉;西边设布偶及画像,盖皆所祭之神也。清制:凡祭必于正寝。
一代冠裳一姓沿,章施彩色并鲜妍。体和殿后新装束,同是辉光不迪前。
端凝殿取端冕凝施之义,为储历代御用冠袍带履之所。宫之西路,体和殿后储秀宫内,另有宣统
潭、云老霜严之致。其弟子董桢云:公本瓯人,姓林氏,其先世多阀阅,少年豪气,放浪山水间。国初刬草为僧,今开法于鄞大梅山古荷衣院。得法于法幢帜和尚,即讳增志先生,为名进士,故朝拜为相国。会鼎迁,一门大节,尽入空门。故公之志较然不欺,而其见于诗者大约闲旷之意少,而慷慨之思居多云。
干清宫之东簃为昭仁殿,圣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御制昭仁殿诗云: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唯在德,壮丽岂为威。高宗时贮天禄琳琅宋元镌本于内。御制诗云:芸帷木榻想贻淳,圣日常昭丽柍桭。六十一年滋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唯斯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正对上书房。每闻占毕达枫宸。干清宫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圣祖冲龄曾读书于此。西苑则惇叙殿后之澄怀堂。康熙初年儒臣率于此进讲。伏读圣祖御制宫门听政诗云:中书天下本,六官庶寮首。丝纶委寄隆,分职慎所守。上相列天阶,喉舌筦北斗。干象方昭垂,古来距虚受。轩皇置六相,姬文择四友。得人邦乃昌,此事谅非偶。曰予既寡昧,欿然谢哲后。听政日不遑,望道远何有。启沃藉臣邻,匡襄资左右。虽云际升平,民物岂康阜。图终贵谨始,治安莫予狃。广业唯克勤,励精期永久。作诗一相勖,敬哉庶无负。高宗干清宫屏风铭曰:至弱而不可胜,至愚而不可欺。心焉怀保,庶其从治。厥类有四,厥数无万。暑雨祁寒,曰咨曰怨。思艰图易,聿求厥宁。用顾畏于民碞,遹观厥成。圣圣相承之心法也。圣祖亲征额鲁特,御制前后出塞诗,王文简载之居易录,谓其气象高浑,非贞观、开元所及。弹琴峡云:琮琤流水意,仿佛似鸣琴。曲度泉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二 七一
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慈圣徙居乾清宫,视上临御。诸外廷事,一切倚任阁臣,不敢预。独于上起 居,务极严切。上偶不读书,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戏作讲臣进讲后前,后亦以是验其记 否。每朝日五更至上寝所呼曰 「帝起今日上朝。」敕左右被上坐取水为蓝而挈之登车以出。故上在宫中颇祗畏,而一二中官,奉太后懿旨,左右夹持,时至过当。六年,上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谕阁臣,谓:「吾不能视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学勤政,有累圣德。先生亲 受先帝付托,有师保之责,其为我朝夕纳诲,用终先帝凭几之谊,社稷苍生永有赖焉。」
露湿红兰夜气清,高低台殿月孤明。西风吹入秋香馆,罗袜寒侵梦不成。
(万历宫词)兰茝萧条白露凝,夜深台殿起秋声。君恩何似中天月,一片清光处处明。宫殿额名,有澄辉阁,万历中更名曰涌福阁,有秋香馆。
御屏风上墨华新,宣取奎章示近臣。圣母宫中好儒术,自将书史课妃嫔。
(神宗实录)万历七年四月,辅臣张居正进肃虽箴,上览而纳之,命书于御屏。十一年四月,大学 士张四维等进昭仁殿、弘德殿箴。(春明梦余录)万历三年,日讲毕.,上命中使捧皇太后御书示辅 臣,言圣母在宫中,惟观书史,课宫人俱读书写字。张居正曰:「此圣母爱不忘劳,端身教也。」(赢隐集)文华殿后扁,慈圣太后书六行,嵌以丹朱。殿内围屏,画舆地图。(酌中志)孙太监隆所造 清谨堂墨,款制精巧,神庙最重之,今不易得。
朱篆灵符降玉坛,南郊风雪念天寒。黄门飞递姜苏盒,传道东朝赐讲官。
(于侍讲集)十一月二十九日,圣母万寿圣节,赐金币、镂金篆字、黄朱灵符等物,岁以为常。又 丙戌冬至南郊扈驾,圣母较念天寒,特赐姜苏杏仁一盒。诗云:「黄门飞鞚到天坛,传道东朝赐讲官。」
羽骑三千珠络纷,平明点入大明门。花中芝盖随风转,柳外春旗映日翻。
(野获编)今上甲申岁之午日,预选少年强壮内侍三千名,俱先娴习骑射。至期,弯弧骋辔,云锦成群,有京营所不逮者。上大悦,赏赍二万余金。然是日酷热,当值候操诸珰,擐甲操兵,伺命于赤日中,因而暍死者数人。按禁中本非观兵之所,其事起于正德初年。盖不特八虎辈各有偏裨列校,仿效外廷,而本兵王恭襄,亦顶罛剌飘靛缨,杂处于中贵之中矣。今上因癸未谒陵,始选内 臣具军容扈从,旋跸后,益广其伍,俱江陵败后事也。近年来,则内教场已鞠为茂草,想武事置不讲矣。
鹦鹉惊寒夜有霜,钟声催月下回廊。宫娥白发谈遗事,自入长门漏便长。
(田亭草万历宫词)霜毛鹦鹉傍雕阑,巧舌依人似结欢。白发宫娃空堕泪,先皇觅到不曾看。(酌中 志)三十年后,于西直门外万寿寺中建大钟楼,悬大钟一口。钟铸楷字佛经,样式淳古,其 音洪大,可闻数十里。日夜撞不绝声,云十万八千杵。至天启间,即废不撞,今不知钟存何处。
万岁山头树色迷,银牌仙鹿踏花泥。上林自有金柯种,传敕江南不贡梨。
(酌中志)万岁山上,树木极葱郁。神庙时,鹤鹿成群,而呦呦之鸣,在阴之和,互相响答,闻于 霄汉矣。(南京太常寺志)万历八年,南京太常寺卿沈节甫,以子鹅道远抵京,已非子鹅;雪梨采自秋前装运,色味易变,不如在京河间所产。议子鹅别派大兴、宛平二县,悉尼派河间。敕下礼部行,太常、光禄议覆未报。二十四年九月,南太常寺卿杨时乔,请移文应天府,取鹅、梨价银,至京买子鹅,河间买梨进献。
有诏坤宁共省愆,毁巢破卵事相缘。夜来帝座移于下,遮莫轩辕也失躔。
正月,司天奏帝座下移。帝谕后宫同日修省。后五月,轩辕绝续不常,大小失次,至九、十月间 乃复。轩辕者,后妃之舍,主内政,以弼太微。为周后同殉之象。
尺符重发羽林兵,明日谯楼又饯行。两橱金莲烧夜半,((唐书)令狐绚尝夜对禁中,帝以乘舆金莲烛送还院。)凤笺亲草勅书成。
大学士李建泰请督兵真、保,帝择吉幸正阳门楼亲饯。官军旗幡十余万人,赐宴出,御撰手敕奖
谕,亲临正阳门用宝以赐。
长乐钟声动九霄,玉衣常自坐中宵。而今鹤观铿然候,残梦犹惊误早朝。
三月九日,钱守俊升管长乐宫金钟。十九日罹国变,流落金阊为黄冠,后住虞山致道观。
玄武楼头漏点传,从亡一整旧宫员。笼灯莫讶联三盏,未必微行得万全。
十八日更余,上召太监王承恩入整内员,为出亡计。已而微服欲夺门出,不得,望见正阳门城上 悬白笼灯三,遂回。白笼灯者,自一至三,以表宼信之缓急也。玄武门据紫禁城之艮方,更鼓楼在焉。
忠谠其如不见原,到头惟有泪潺湲。多君社稷教同殉,知重微躯弗重言。
帝回宫见后曰:「大事去矣,尔为天下母,当死。」后恸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 同死社稷,亦复何恨。」遂自经。
影匿名埋气莫高,今从霄汉坠蓬蒿。缠绵衣带心同系,珍重蒙尘一布袍。
帝命传皇太子、二皇子至,犹盛服入。帝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帝为解其衣 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 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戒也。」左右皆哭失声。 不成哀怨不成怜,幸不赀躯就义全。((盖宽饶传)用不赀之躯。注言无赀量可以比之,贵重之极 也。)正是深宫三月暮,落花和雨葬婵娟。
帝欲自殉,先赐西宫及懿安后白带各一,并宫嫔之承宠者,皆令自裁。
云条无复剩根芽,((谢庄公主志)神叶云条,爰自帝尧。)此夕摧残一剑加。惊魄与魂应共语,((淮南子)有魄问于魂云云。)有生莫坠帝王家。
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帝曰:「汝何故生吾家。」挥之以刃,殊左臂。又剑斫昭仁公 主于昭仁殿,年六岁矣。
风摧败叶一时散,水漫浮萍随处生。莫笑杞人忧自剧,果然此日见天倾。
时中珰七万人皆喧走。宫人亦奔进都市。
血渍衣襟诏一行,殉于宗社事煌煌。此时天帝方沉醉,不觉中原日月亡。
帝缢于万寿山之红阁,所御玄色镶边白紬。半臂有御笔血诏云:「朕在位十七年,薄德匪躬,上邀 天罪。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祖宗于地下,将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 吾百姓一人。」或曰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
不敢悲君敢自悲,提兵中外竟何为。邀他一死恩尤重,祔葬桥山更有谁。((史记)黄帝葬于 桥山。)
帝与王承恩语良久,命酒对酌,至三更俱醉。帝起携承恩手,至万寿山,帝崩。承恩跪帝膝前, 引带扼脰同死。今思陵墓门之右,为承恩墓,以从死拊焉。时司兵柄者,外则李国栋,内则承恩也。
转眼宫庭便陆沉,洁身同葬御河深。只应皓月来相照,照出澄波一片心。
宫人魏氏,闻贼入,大呼曰:「贼入大内,吾辈必遭其污辱,有志者宜早自计。」遂跃入御河死。顷 之,
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锦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宵旰殷忧且蹵开,新呈歌舞自苏台。梧垣柏府今寥落,只有承乾谏草来。
苏州织造局进女乐,帝颇惑之。田贵妃疏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批答云:「久 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
何当禁篽清严地,忽奏沟塍沓杂歌。顶笠腰鎌装束好,阿谁来赴力田科。
旧例,秋收时,钟鼓司有打稻之戏。驾幸旋磨台无逸殿,本司扮农夫村妇及田峻官吏征租词讼等 事。十年后,凡时节游幸多废,此独举行,重农事也。
午窗萦梦正春和,其奈惊回笑语何。任是鸦群来往路,得人嫌处噪声多。
兴龙宫本名钟粹,为皇太子所居。一日,后赐皇太子茶菓,宫人道经承乾宫,戏推石狮子以为笑 乐,惊贵妃昼寝,几构两宫之衅。
虎踞龙蟠说旧京,六宫拟从翠华行。君王也道江南好,只是因循计不成。
后尝以京师急于寇警,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上曰:「谁与言之。」因不语。
上苑春回草树芳,殿前玉女侍东王。骁壶博得天为笑,遮莫人间见电光。((神异经)东荒山中有石 室,东王君居焉。与玉女投壶,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笑者,开口流光,即电也。」) 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万春亭,宣后暨东西两宫至投壶。袁贵妃胜,赐银牌四事。
碧焰青烟品自奇,((南越志)珠有九品。)紫莲花朵彩琉璃。要凭四表验光被,岂就一冠分等夷。
东宫束发冠,缨前一珠,碧焰如盘,投火中,绿烟勃起,不知何名。其时有大珰,翼善冠,上嵌 一珠较巨,紫光如莲花,至晚则五彩如琉璃,盖夜光也。
谁拆偏旁两字呈,梦中占梦转分明。截长补短图轮广,((周礼)东西曰广,南北曰轮。)破碎山河凑 不成。
帝梦一冠裳者,呈片纸,祗书一有字。次日语于后妃,大约言大有富有为休征也。既而宣之外 廷,对亦然。后有解之者曰:「就字拆之,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何休征之有。」上闻之,亦不之罪。
锦罽平铺界紫庭,(有草名锦扇界球。)裙衫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宋小说:蹴鞠曰圆社,亦 曰齐云社。)一簇彩云飞更停。
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舞按西施结束成,当筵为寿玉尊擎。莫言长袖娇无力,曾拂苏台一夜倾。
万寿节排宴昭仁殿,例有梨园乐人祇应。上谕陈伶作西施舞,舞罢,赐银五两。
小殿清斋浴佛期,玻璃声碎越磁时。雷掀电抉都无用,(司空图题(柳州集)「若掀雷抉电,撑决于天地之垠。」)但觉春温满玉墀。
四月八日,帝持斋。近侍吴某捧大龙磁碗,以进午馔,失足破于阶。声震响,宫正将治罪。上徐 曰:「来,得毋惊恐乎?」戒勿问。
璇扃启处晓星多,才听三更五点过。谁是宵衣分念者,早朝频问夜如何。
帝三日一视朝,漏鼓四下,辄出御殿。廷臣至多后期。
敕赴覃怀远慰存,铢分禁帑亦殊恩。捧香中使传哀痛,上有宫闱涕泪痕。
十二年正月二日洛阳陷,王死之,世子与王妃走至怀庆。帝发御前银一万,坤宁宫四千,承乾宫 三千,翊坤宫三千,又慈庆宫懿安后一千,慈宁宫皇祖宣懿康昭妃五百,皇考孝温懿妃五百,俱命王裕民、冉兴让、叶高标赍往以慰恤之。
刚是山河澄正气,岂容日月翳纤尘。明明法网轻投者,刀锯应嫌剩此身。
夏试随堂、秉笔,时李承芳署司礼监印,其名下顾三聘者,亟欲升迁,托己之名下王建鼎代作,选 于众
(甲申小纪)钟鼓司时节奏水嬉、过锦诸戏,上每为之欢笑。后寇氛不靖,恒谕免之。又上与后每 月持十斋,嫌膳无味。尚膳暗将生鹅退毛,从后穴去肠秽,纳蔬菜于中,煮一沸,取出,酒洗浄, 另用麻油烹煮成馔以进,遂甘之也。又旧制:圣驾修省事,中宫衣青紫,盖夏纯绢,冬则玄色竚 也。省愆居在文华殿后,其制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四围亦无比屋。熹 庙辛酉而降栏陛尘封,上遇灾异凶荒,每临幸焉。
满天风雪下瑶台,昨夜黄梅树树开。亲折一枝簪鬓上,暗香浮动报春回。
(甲申小纪)西苑黄梅最多,上所好也。花时临赏,每折小枝簪于胆瓶,遍置青霞轩、清暇居等处 几案间。
百结同心簇锦红,传来花果说吴中。椒房欲讲家人礼,嘉定夫人许入宫。
(甲申小纪)词臣某,吴人也。与周皇亲联姻,用吴中风俗行礼,有结花,制作精巧,果实皆以红 锦为饰。皇亲送入后宫,上见之,询所从来,后以结亲事对。上怒曰:「皇亲不宜与翰林婚姻。」
明年遂以京察处某。又后母丁夫人入宫,拜毕,始行家人礼。后见母之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 为谢。左右诤曰:「此天下主,不可。」乃止。又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 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春明梦余录)甲戌三月,命妇再朝贺。是日,皇后母嘉定伯夫人亦入 班朝贺。毕,即召入殿,皇后欲设座拜之,辞不许,皇后面有泪痕。
云霓何日慰宸衷,斋宿精诚已上通。闻说承乾芳诞近,君王排仗欲还宫。
(甲申小纪)田贵妃生辰在四月。丁丑,旱,上斋宿武英已半月矣。至是,欲暂还宫,妃遣人力辞, 曰:「正为诞日,不宜还也。」
军书重叠御床边,朝罢慈宫倦欲眠。不似神皇全盛日,整衣陈谢太妃前。
(甲申小纪)宫中所奉宣懿康昭刘太妃者,神宗妃也。上以主慈宁宫,礼之如大母。尝朝岁节,毕, 上就便坐,俄欠伸偃别榻。太妃戒勿惊,命尚衣谨覆之,左右植立以俟。顷之,上觉,起摄衣冠, 谢曰:「神祖时,海内少事,至儿子多难,所苦枝梧两夜,阅各省文书,未尝交睫。今在太妃前, 悯然不自持,一至于此。」太妃为之泣下,上亦汍澜久之,诸宫人莫能仰视。
雪风吹放桂花红,密室泥封夺化工。进到一枝香半吐,才人先插帽檐中。
(甲申小纪)十一月,上宣索桂花于外,仅将一枝上。赏玩移时,命才人为簪于冠。盖京师居奇者, 每于花时,剪含蕊之枝,以泥封剪处于地窖咸卤中。历久花开,而颜色不变,但乏香尔。
昭仁排宴敞笙歌,舞罢西施下玉坡。宫眷每当朝贺近,灯前忙绣纻丝靴。
(甲申小纪)万寿节排宴昭仁殿,例有梨园乐人祇应。上谕陈伶作西施舞,赐银五雨。又宫眷岁节 朝贺,但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锦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崇祯宫词三十四首
青槐夹道午阴清,召对词臣殿上行。金字屏风黄幔里,宣来宫饼赐先生。
(殷书)崇祯癸未九月,召对万岁山观德殿。出东华门,入东上北门,绕禁城行。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折而西,则万岁山在望矣。复折而北,入山左里门。上御观德殿,皇太子侍立。诸臣趋 过永寿殿,至观德殿阶下。上御坐,张金字屏,书一小赋。门外张黄幔,对毕,赐茶饼。有顷, 驾兴,入玄武门。诸臣仍出山左里门。观德殿在北安门内,玄武门外,万岁山东麓也。山上有土 成磴道。每重九日,驾登山觞焉。山北有寿皇殿、百果园。山南有扁,曰万岁门。再南曰北上门, 再南曰玄武门,入门即紫禁城大内也。山左宽旷,为射箭所,故名观德。永寿殿在观德殿东南, 相近,内多牡丹、芍药,旁有大石壁立,色甚古。(宫殿额名)崇祯七年九月,量万岁山。自山顶 至山根,斜量二十一丈,折高一十四丈七尺。(殷书)中左门之左小厢房,有扁曰德政殿。崇祯十 五年五月,召诸臣入对,及午,赐宫饼各十五枚。(兔园
训守本朝冠服谕一道。俱恭载前卷训谕门。西庑向东,中三楹,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东向,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基命宥密",凡图史翰墨之具悉贮焉,是为内廷翰林兼直之所。每岁秋谳时,刑科覆奏本上,皇帝御殿亲阅招册,内阁大学士、学士及军机大臣、刑部堂官面承谕旨于此。再南三楹为批本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由此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内奏事处,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及呈递膳牌,由外奏事官接入,于此交内奏事太监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又为尚乘轿,祇奉皇帝出入御舆。转而南,向北者为南书房,内廷词臣直庐也。稍东,为内办理军机事务处。再东,为宫殿监等办事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敬事房"。又东为侍卫直次。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此乾清门内乾清宫之叙置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三九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三六
高宗纯皇帝圣制昭仁殿铭
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已之所存。人宜尽勉,又何况乎为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于斯言。
御制昭仁殿敬志诗 戊午
不敢追思去冬事,上天示警寸心知。发仁止义斯昭德,得位安居莫忘去声危。时凛昊恩垂至教,
日聆父训沐深慈。式瞻堂构增惭惧,旧额新宫敬始基。
乾清宫之西为弘德殿,南向,殿内匾曰:"奉三无私",皇上传膳办事处也。嘉庆二年重建。北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大宝箴。后室匾曰:"太古心",联曰:"墨汁润分瑶草绿,篆文清带笔花香。"东室楼上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楼下联曰:"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又联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殿后东室匾曰:"怀永图",联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皆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皇上御书圣制弘德殿铭
求全之毁,吉德也。辨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不疑,是感也。知惑不为,直言其来。知惑而为,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辨,汝奚为善?宜疑而居,汝恶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宏乎!
贤佐治卫民生。仔肩任重虞难荷,彊勉敬勤一念诚。
臣等谨案:乾清宫为向明出治之所,嘉庆二年十月,太上皇帝命将作重修。恭读勅旨,钦感天心仁爱,默垂鉴佑,益凛持盈。复追绎圣祖谕旨,期四海之乂安,懋一人之有庆,是以松云如旧,丹雘维新,与皇帝同迓天祖洪庥,巩福基而崇肯构。臣等恭录圣制暨御制新宫庆成诗什,用志万年缔造之吉祥。至前颁勅旨,谨分载训谕门。
乾清宫之东为昭仁殿,南向,圣祖仁皇帝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高宗纯皇帝敕检内府书
善本,先后排比,列架庋藏。详载书籍门。匾曰"天禄琳琅",嘉庆二年重建。
圣制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用"天禄琳琅"联句,是日复成二律 乙未
甲子琳琅辑天禄, 辨订旧版书为"天禄琳琅",自甲子年始。因之内殿庋昭仁。三旬阅岁编维旧,四库于今书荟新。体固参差置应别,品资检校得求真。笑咨迩日抽增者, 旧所辨宋版中颇有未确,今经订正改彻者;亦有原辨疏漏,今为考定增入者。岂乏当时预选人。交泰联情聚翰僚,重华喜值小年朝。见月令辑要,
杭州府志。 聊因应节设芳茗,略异开筵咏蓼萧。为学立言当顾行,敕几食旰与衣宵。崇文讵曰崇虚饰,复旦卿云莫谩谣。
前楹,北向联曰:"风奏南薰调玉轸,霞悬东壁灿瑶图。"后室联曰:"独喜惜阴澄静照,更因稽古契遐心。"殿后,西室匾曰:"慎俭德",联曰:"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再后西室匾曰:"五经萃室",高宗纯皇帝勅汇贮宋岳珂校刻五经于此。屏上,恭悬圣制五经萃室记。恭载书籍门。西向联曰:有秋历览登三鬴,旰食惟期协九经。"南向联曰:"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以作君师。"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三五
清之皮, 则残忍惨毒, 尤非人类所为。向每为之不平, 兹论及李若水之事, 因并及之。( 见本
书卷七十八, 书籍四, 御题)
这样的评语, 文笔犀利, 寓意深刻, 颇能发人深思。
"鉴藏":列入"鉴藏"的书目,有《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四百二十余部;后编二十卷,六百五十余部。宋辽金元明五朝梓本俱全。这些书籍都经过详细检验楮墨,旁稽互证,凡前人评跋、名家印记,确有可征,绝无翻雕駮文为坊肆书贾及好事家伪托者,方得编入。其中最善本经弘历鉴赏后,将他的画像写于卷端,弘历亲题识语、诗篇,钤玺。昭仁殿后有"五经萃室",藏宋岳珂刊版《五经》,弘历写了一篇《五经萃室记》,叙述这部《五经》发现经过,并引申道:"吾于是慨岳武穆之忠,而喜其有文孙承继家声也。又恨宋高宗之信奸相,忘复仇,而自坏其长城也。"(见本书卷八十一,书籍七,鉴藏三)弘历诚不愧是以能文闻名,又是一位赏识鉴定古籍、书画、古物的专家。
"钦定":弘历亲自主持许多书籍的编纂,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库全书》的编纂。举凡编书中涉及的重要问题,都由他自己作出裁决,从不假手于人。《宫史续编》把修书过程中有关谕旨按时间顺序载入,如搜访民间遗书,定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为纲领,一些书目的取舍,各种遗书应刊、应钞及存目的决定,对明季诸臣著述的区别处理,以及对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书籍的奖励,等等。并附以《四库全书总目》。
国朝宫史续编前言 一五
国朝宫史续编 六七八
旧额二十四,
六,银二两、米一斛半者十六;公费均制钱六百。 嗣增一。
臣 等恭查:乾清宫首领旧额四,以执守侍充者二,侍监充者二。今裁二,设正、副首领各一。
正以执守侍为之,副以侍监为之。
乾清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二。专司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登记尚书房翰林入直、侍卫直宿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昭仁殿兼龙光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弘德殿兼凤彩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端凝殿兼自鸣钟
七品首领一,执守侍。太监十。专司近御随侍赏用银两,验自鸣钟时刻及陈设、洒扫、御前坐
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太监内食月银三两、米三斛者三,银二两五钱、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书籍
臣等钦惟我国家文治光昭,典章明备,列圣御集,敷文成化,景铄万年,中祕所藏,册府所列,非前代天禄石渠、嘉则丽正所能嫓盛。宫史前编立书籍一门,列目凡十有六。嗣后圣文美富,纂辑刊布,增益良多。悉依门类,以次续编。我高宗纯皇帝典学崇深,文思光被,罗遗书于海内,萃儒士于禁中,编为钦定四库全书,珍藏七阁,其在大内者曰文渊阁。又撮其精要,爲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其在大内者曰摛藻堂。又以古籍遗闻,人间未见,惧其终就湮没,特创聚珍版,印行绵宇,嘉惠来兹,武英殿司之。内藏宋辽金元明版旧书,难得罕觏,为经籍根柢,考证渊源,辑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二编,昭仁殿司之。又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尊藏南薰殿,法戒昭然,圣记、御诗等百世以垂奕禩。又若官绘、官撰、臣工恭进,凡天文地理、宫殿名胜之藻缋,藏于图房、茶库,均有关官府制度,图史并传。凡此诸目,皆前辑宫史时所尚未举行者,允爲云霞彬蔚,金石振声,自有书契至今,无能臻斯美备。谨推广前例,按部续编,曰实録,曰圣训,曰圣制,曰御制,曰御题,曰鉴藏,曰钦定,曰方略,曰典则,曰经学,曰史学,曰志乘,曰字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七〇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九
书籍五 鉴藏一
昭仁殿天禄琳琅前编
臣等谨案:往代延阁广内之书,徒侈缥缃闳富,徒未有如我高宗纯皇帝鉴古精深,多文求旧,一时琅嬛充牣,咸应昌会而备甄藏者。溯自乾隆甲子岁,敕检内府书善本,进呈览定,列架庋置昭仁殿,御题'天禄琳琅'为额。越乙未,重加整比,删除贋刻,特命着为天禄琳琅书目前编,详其年代刊印、流传藏弆、鉴赏采择之由,书成凡十卷,缮录陈设,后入钦定四库全书者是也。臣等按次详稽,备豋宫史。总计原贮宋版书七十一部,金版书一部,影宋钞书二十部,元版书八十五部,明版书二百五十二部。其中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九家注杜诗三种,皆特邀宸赏,曩曾命写圣容于卷端,谨首录御题识语、诗章,虔志当日天顔有喜之慕。其诸书中,以椠本尤佳,曾荷褒题钤玺者,一体恭载。余仿史家经藉志例,以经、史、子、集为纲,以宋、金、
元、明刊版朝代为序,胪举书目卷数,以见前编旧㠸,部分具存。更赖七阁函储,长留天地,足以征万古藏书未有之珍祕,自我大清乾隆朝始焉。至圣制重华宫茶宴用天禄琳琅联句诗,谨分载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九 七四五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
书籍六 鉴藏二
昭仁殿天禄琳琅续编
臣等谨案:嘉庆二年丁巳十月,勅尚书臣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重辑天禄琳琅续编。维时徧
理珠囊,详验楮墨,旁稽互证,各有源流,而其规模析而弥精,恢而愈富。凡前人评跋,名家印记,俱确有可征,绝无翻雕駮文,为坊肆书贾及好事家伪托者。盖以前编之目,仰禀高宗纯皇帝辨订精醇,儒臣得所依据。而自钦定四库全书以来,渊海储藏,尤足以广闻见参详之助。是以前编书目十卷,后编则二十卷;前编书四百二十二部,后编则六百五十九部,万有二千二百五十八册,视四库全书逾三之一。前编宋元明版外,仅金刻一种。后编则宋、辽、金、元、明五朝梓本俱全。合前后二编观之,不啻与绿字丹文,辉映万古。 臣等谨依例恭录圣制题篇,并分胪卷帙,以备几余澄鉴,以昭我皇上崇文念典之同揆云尔。
圣制题宋版书七部影宋钞书二部宋版易传 六卷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 七六三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一
书籍七 鉴藏三
五经萃室
宋版五经一部
臣等谨案:昭仁殿后庑,'慎俭德'三楹,分右一楹汇贮宋岳珂校刻五经全编,凡九十卷,御题
'五经萃室'为额,圣制记文,识集成之幸,而推广于位置政务之咸宜。大哉!诚因学喻政之彝训也。每经分咏一诗,亲洒宸翰,冠诸册首。而于岳氏忠良有后,能以经训绍闻,特荷褒荣,尤足以为世道人心之劝。至于影橅倣刻,并许横经下士,万本流传,仰见恩洽同文,情公好古,又岂仅以相台旧帙,古墨流香,徒作希珍之玩已耶?
圣制五经萃室记
事虽大而无关于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炫其有文而为之记。事虽小而有关于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憪其无文而弗为之记。兹五经萃室之记,盖有合于后之所云者。五经之有关于天理人心,夫人之所知也。而谓其事小者,徒以萃宋时岳珂所刻之五经故曰小。然而六百岁之间,分之复合,散之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一 七七五
国朝宫史续编 七七六
仍聚, 则其事亦不谓小。而况阐数大圣人之精微, 示天理, 正人心 斯可憪其无文而弗为之记耶?岳珂所刻之五经奈何。盖自乾隆甲子时, 荟萃宋、元、明三代旧版, 藏之昭仁殿, 名曰' 天禄琳琅'。其时即有岳氏所刻之春秋, 未详其所由来, 亦不过与别部春秋一例载之天禄琳琅之书而已。兹复得岳氏所刻易、书、诗、礼记、四种, 而独阙春秋。因思天禄琳琅中或有其书, 命细检之, 则岳氏所刻之春秋故在。其板之延袤分寸, 无不脗合。而每卷之后, 皆有木刻亚形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印, 大小篆、隶文、楷书不等。且每页之末, 傍刻篇识, 如易之乾坤卦、书之尧舜典之类, 其用心精而纪类审, 即宋版之最佳者亦不多见也。至于收藏家, 则易、书、诗、盖同经七八家, 而略有异。
易、书、诗三经、皆有晋府书画之印及徐乾学、季振宜、陈定书、李藏礼记者四家, 晋府书画印,李国寿印,覃藏春秋者
国寿、陈氏世寳敬德堂诸印,图书又有覃怀李氏印,盖大同小异云。 怀李氏印,敬德堂图书印。
三家。宋本印,项氏万卷楼夫岳氏之书,既分而合,幸合,则不可使复分。但天禄琳琅之书久成,所录诸书皆以四库分类,架贮昭仁殿。其丙申以后所获之书,别弆于御花园之养性斋,以待续入。兹撤出昭仁殿之'春秋',以还岳氏五经之旧,仍即殿之后庑所谓'慎俭德'室者,分其一楹,名之曰'五
经萃室'。都置一几,是旧者固不出昭仁殿,而新者亦弗阑入旧书中,似此位置,可谓得宜。吾因思之,位置一切政务,亦能如是胥得宜乎?所谓得宜者,亦有合于天理人心之正,而不违五经之旨乎?刻书家多矣,若兹分而复合者盖少。遂命选善书者,如影宋钞之例,通锓其五经正本,以寿世而公来者。吾于是慨武穆之忠,而喜其有文孙承继家声也。又恨宋高宗之信奸相、忘复讐,而自坏其长城也。又谓天之报施善人固不爽,而司马迁怨尤之语,诚不足为信史也。
十九,亦云:『乾隆壬辰岁(一七七二)敕葺宁寿宫,……洎丙申(一七七六)落成,奉皇太后称庆。』东华录以之隶于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误矣。
以上三十四则,乾隆朝兴建宫苑之大略也。清代宫阙制度,至乾隆而大备,然以上所举,犹不足以见其全豹。盖乾隆经营苑囿,多偏在城外如万寿山、清漪园、静宜园、碧云寺、昭庙、静明园,皆先后以此时修建。北京规模,备于是时,以后除颐和园修建外,但能守成,不克增置矣。
第三节 守成时期(嘉庆元年至清末)(一七九六——一九一一)
满清一代,自乾隆以降,盛极而衰,故于宫苑,兴建亦寡。嘉庆一朝,继乾隆成规,仅有修筑,并无増建,其重要工事,可得而言者如左:
(1)重修乾清宫交泰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乾清宫、交泰殿灾,即重修乾清宫并乾清宫左右之昭仁殿、宏德殿,及交泰殿。(注一)次年,工成。(注二)
注一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二 东华录。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成 嘉庆一统志
乾清宫 交泰殿 昭仁殿 弘德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重修 同上
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继德堂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建 同上
午门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养心殿 储秀宫 延禧宫 上书房 重华宫 建福宫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重华门 宁寿宫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 同上
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 嘉庆一统志
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 同上
南北海工程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勘修 清史稿德宗纪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宁寿宫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同上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绢本,高二·三八公尺,阔一·七八七公尺,图之范围,南起大清门,东至东安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地安门,易言之,即明皇城三十六红铺内之区域。该图年代,据刘敦桢君考证,成于康熙十八年或十九年以前,惟刘君表示怀疑者:一为大内宏德殿、昭仁殿与东西暖殿,据日下旧闻考,建于康熙三十六年;一为吗哈噶喇庙,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图中亦皆收入,致与其他建筑,前后抵触,未能一致。实则此二点亦易于解答:(一)昭仁、宏德二殿,已见于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注一)坤宁宫东西暖殿,该书虽未明载,然亦可因制类推。今按东华录,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兴乾清宫,二年乾清宫成:又据清会典事例八六三,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据同书,康熙八年(一六六九)重修乾清宫;又据国朝宫史卷十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重建坤宁宫、交泰殿。前后凡四次兴修,昭仁宏德,乃乾清宫耳房,而东西暖殿,又系坤宁宫配殿,清初以修复明代规模为事,岂有不加兴修之理。此该图中不妨有昭仁、宏德及东西暖殿一也。(二)吗哈噶喇庙系普度寺旧名,其名称之来由,实远起于元。元史泰定帝纪: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十二月,塑马哈吃剌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亭。梵书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乾清宫……东西有廊,廊后左曰昭仁殿,右曰宏德殿。……』
以上,明外朝之叙置也。
内廷 建极殿之后,东为景运门,西为隆宗门,正中南向者,则乾清门也。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后丹陛连属,至乾清宫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八月初四日悬安,系高时明笔也。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日精门北,向西者曰端宁殿,尚冠等近侍所司御服衮冕圭玉冠带钱粮贮此。月华门北,向东者曰懋勤殿,天启帝创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二殿之北,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乾清宫东西有廊,廊后左曰昭仁殿,右曰宏德殿,皆南向。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轩。再北则穿堂居中圆殿曰交泰殿,渗金圆顶,如中极殿制。再北曰坤宁宫,皇后所居也,有中门向后,闭而不开。(芜史)宫左曰永祥门,右曰增瑞门,俱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二月添额。宫之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回廊曰游艺斋,崇祯五年(一六三二)十月二十三日悬安者也。宫两庑左曰景和门,右曰龙德门;〔一作龙福门〕再北右曰基化门,左曰端则门,(注一)便接琼苑东西门矣。坤宁宫之北有中门,曰广运门,嘉靖十四年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原文,作『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惟又云:『广和左门之北,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按广和左门、大成左门俱在东一长街,东左而西右,以是知基化在左而端则在右矣。
人海诗区九六
《春明余録》。前 人
平明东阁下恩纶,兽凯鸾翿色色新。大内别开元帅府,传声侍女莫称臣。《正德宫词》
暖阁〔一〇五〕干清宫后有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雝。见《春明梦余録》。暖阁
凡九间,随天桥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制度甚异。天子随时居寝。天桥,卽人家楼梯也。见《宙载》前 人
花底传筹到五更,隐囊斜倚到天明。寒霜不敢蒙头坐,暖阁时聆謦咳声。《嘉靖宫词》
慈宁宫〔一〇六〕月华门之西南曰慈宁宫,本禁中大善佛殿也。世宗撤毁,卽其地建皇太后宫。凡毁金银佛像百六十九座,焚佛骨、佛牙等一万三千余觔。见《世庙识余録》。万历中,外方贡緑刺观音一座,高六尺。李太后迎供慈宁宫中。见《过日集笺》。又英华殿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子可作佛珠,李太后手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见《天启宫词注》。今长椿寺内尚有九莲菩萨慈容。王毓德
慈圣宫中每发心,几将大藏供丛林。内人也自承风旨,舍与中官安奉金。
天禄琳琅 乾清宫东为昭仁殿。高宗纯皇帝额曰天禄琳琅。联曰:风奏南熏调玉轸;霞悬东壁灿瑶图。殿后西室联曰:有秋历览登三辅;旰食惟期协九经。又联曰:独喜惜阴澄朗照;更同稽古契遐心。
池水共心月同明 地在圆明园香远益清楼之西,世宗宪皇帝书额。
惟天聪明 惟天聪明,圣祖仁皇帝御制宝座五屏风铭,集书经句。高宗纯皇帝乾清宫五屏风铭曰:自我民听,天以为聪。自我民视,天以为明。无曰高高在上,惟命不于常,奈何弗敬!夙夜不遑,纯佑惟休,惟恤亦无疆。
正大光明 乾清宫广九楹,深五楹,左右图史璇衡彝器,殿前露台列龟鹤各一,宝鼎四。世祖章皇帝额曰正大光明。又圆明园正殿曰正大光明,为四十景之一。联曰: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俱为世宗宪皇帝书。高宗纯皇帝联曰:遹求宁观成,无远弗届;以对时育物,有那其居。
鉴空衡平 丙戌朝考诗题,得公字。高宗纯皇帝诗云:随月先皇铸,巡方虞帝同。呈如银魄皎,悬共玉枢崇。平准从绳木,空含出冶铜。妍媸那先设,轻重应无穷。形象非留滞,循环靡始终。旃摩宁底藉,瑶镂不须工。自谓具神用,堪因误大公。箴言思蕴古,触目警吾躬。
清水濯缨 圆明园桃花坞西为清水濯缨室。
亲 耕 乾隆二十三年奉上谕:吉亥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镈蓑笠,咸寓知民疾苦之意,
九州清晏 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后曰九州清晏,为四十景之一。额为世宗宪皇帝御书,又额曰蔚然深秀。联曰:红篆炉烟看气直;绿苞庭竹爱心虚。高宗纯皇帝御书。
天心水面 长春园思永斋西稍南河外为得全阁,额曰天心水面。
传心殿 文华殿之东为传心殿,内祀皇师伏羲、神农、轩辕氏,帝师陶唐、有虞氏,王师夏禹、商汤、周文王,皆南向;先圣周公东位西向;先师孔子西位东向。每岁经筵,先遣官祭告。乾隆六年,亲诣行礼。
昭仁殿 高宗纯皇帝诗序:乾清宫之东簃为昭仁殿,皇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朕勿敢居焉。乃贮天禄琳琅宋元镌本于内,时一徘徊,曷胜今昔之思!诗云:芸帷木榻想贻宁,圣日常昭丽柍桭。六十一年滋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惟期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正对上书房。,每闻占毕达枫宸。
西苑勤政殿 西苑门临池面北正门曰德昌门,门内为勤政殿,后为仁曜门,南为翔鸾阁。由阁而南为涵元门,门内正中南向为涵元殿。高宗纯皇帝额曰天心月胁。东室额曰含经味道。涵元殿之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正北相对为香扆殿。
养心殿 养心门中为养心殿,皇上宵旰寝兴之所。凡办理庶政,召对引见,视乾清宫。东暖阁内高宗纯皇帝御书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圣训,西暖阁恭悬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勤政亲贤。高宗纯皇帝养心殿铭曰:人心惟危,在闲其邪。道心惟微,在培其芽。其闲其培,皆所为养。操存舍亡,
十景之一也。高宗纯皇帝诗引:福海西墟,平漪镜净,黛蓄膏停,竹屿芦汀,极望弥弥,浴鳬飞鹭,游泳翔集。王司州云:非惟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缉熙明德 文华殿五楹,康熙二十二年重建。高宗纯皇帝题额曰缉熙明德。联曰:道脉相承,经籍昭垂千圣绪;心源若接,羹墙默契百王传。东曰本仁殿,西曰集义殿,后曰主敬殿。
皇建有极 保和殿九间,每岁除夕上御殿筵宴外藩。高宗纯皇帝额曰皇建有极。联曰: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常思容保无疆。
养正毓德 上书房高宗纯皇帝额曰养正毓德。世宗宪皇帝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高宗纯皇帝联曰: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慎俭德 昭仁殿西室之北,高宗纯皇帝额曰慎俭德。联曰: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又联曰:琼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
崇高惟在德 圣祖仁皇帝昭仁殿诗云: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
四方为则 高宗乾清宫屏风铭曰: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斯要矣。为德者心诚奉之,苟失其德,孰与为则!戒之慎之,斯焉惕息。
西峰秀色 圆明园北远山村西南有室,临河西向,为四十景之一。河西松峦峻峙,为小匡庐。高宗纯皇帝诗引:轩楹洞达,面临翠巘,西山佳气,在我襟袖。后宇为含韵斋,周植玉兰十馀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又诗注:是地轩爽明敞,户对西山,皇考最爱居此。
“留为后人聚讼之资可矣!”其事遂寝。《实录》载:是年九月十七日,又有诏言:“《考文提要》一书,简核明备,无难家诵户习,著镌板颁行天下,并定三科后考试分题,俱照颁发者改正。倘再沿用坊本,考官议处,士子停科。”盖犹锐意推行之也。迨十月十五日降诏,则谓:“该书呈览,抽阅数条,不过字句书体间有异同,于圣贤经义初无出入。”又云:“士子操觚构艺,不必以一二字之增减、偏旁同异为去取。着总裁等折衷妥议。”前后辞意矛盾,盖已入和珅之谮矣!实则书中考正多关微言大义,初不仅偏旁点画之殊。然和珅由是益张,密令人将碑石纠正各字一夜尽挖改之,而《提要》亦遂束阁。厥后仁宗亲政,珅伏诛,文勤复奏言:石经碑文,与圣祖、高宗御纂钦定各书颇有异同,请详加察核。诏令董诰、朱珪、纪昀、戴衢亨、那彦成公同详细校勘,寻奏言:“除奉旨改刊各条外,尚无违背擅改。”诏:“石经早已刊行,无庸改易,其遗漏笔画及镌刻草率各条,着查照修补,以臻完善。”盖以文字繁重,惮于改作,聊以此解纷耳。而文勤书固已奉准自刊,此阮氏浙刻所由来也。说者谓文勤校经时所见内府宋椠群经,皆世所罕觏,每经征引荟萃,至数十本之多;自嘉庆二年乾清宫灾,天禄琳琅历代珍储古本,存于昭仁殿者,悉委一炬,尚赖《提要》引证,获存其略,则是书良足重矣。又按石经馆初开,洪稚存尝以编修充收掌官,有《上总裁书》,主画一校雠义例,所举经注参
《故宫图说》:
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乾清宫成,世宗自文华殿入居之。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乾清宫复灾。二十五年二月重建。阶墀取西山白玉石为之,每一块长丈,阔一丈二尺,厚二丈五。又凿为五级,以万人拽之,日凿一井,以饮拽夫,名曰万人愁。光宗崩,李选侍踞乾清宫,群阉教选侍闭皇长子,不听,出度外廷,无可如何。杨公涟首定大计,率群臣在乾清宫临毕,即拥皇太子升文华殿,暂御慈庆宫后。选侍移居一号殿,而太子复还乾清宫。
至清顺治十二年及康熙八年,两次重修。嘉庆二年灾,复重建。凡临轩听政、于内廷受贺赐宴、召见臣工外藩御焉。殿上有“正大光明”匾额。殿前列铜龟、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殿内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
乾清之东,为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四年,改昭仁。明思宗殉国前,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
《北略》:
闯攻破城,周皇后返坤宁宫,自经死。上视曰:“好,好。”至昭仁殿视长公主,公主年十五矣,号泣不已。上叹曰:“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持刀,主以手格,断左臂,闷絶于地,未死,上手憟而止。
清乾隆帝于此庋藏旧板书籍。御书额曰“天禄琳琅”。(图十)西为宏德殿,同治帝读书处。南之左为端凝殿,旧为贮冕弁之所。右为懋勤殿,康熙帝读书于此。光绪帝变法,诏开懋勤殿,亦即此处。
图十 天禄琳琅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
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
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林旭《懋勤殿直夜》诗
凤城六月微凉夜,省宿无眠思欲殚。月转觚棱成曙色,风摇烛影作清寒。依违难述平生好,寂寞差欣眚咎宽。身锁千门心万里,清辉为照倚阑干。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