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春明梦余录 五四
华盖殿更中极殿牌 谨身殿更建极殿牌
已上左顺门起,俱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更。
中左门牌 中右门牌
后左门牌 后右门牌
景运门牌 隆宗门牌
乾清门牌 乾清宫牌,殿内敬天法祖牌 崇祯元年
八月初四日悬安。
东暖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名弘德殿。本年四月初七日更昭仁殿扁。
西暖殿 万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添额,名雝肃殿。万历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更弘德殿扁。日精门牌 月华门牌
端凝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懋勤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龙光门牌 凤彩门牌
西御憩房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更寿安居,添额。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去额
不悬。
内直庐稍南为端凝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端凝殿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执事。
圣祖御制端凝殿斋居诗 肃肃群籁屏,袅袅炉烟舒。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居。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坐久微风来,泠然吹衣裾。霁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感神在至諴,宁俟灌鬯余?
端凝殿南为旧设自鸣钟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旧设自鸣钟处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敬天。皇上御书联曰: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
旧设自鸣钟处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之南为御药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御药房恭悬圣祖御书额曰药房,曰寿世。
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奉至圣先师室恭悬皇上御书额曰与天地参。联曰:开洙泗心传,圣由天纵;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
奉至圣先师室转南向北者为上书房,皇子、皇孙肄业处也。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上书房恭悬世宗御书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皇上御
书额曰养正毓德。联曰: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皇上御制上书房恭纪诗有序 己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皇父御书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一联,恩赐悬挂书斋,以寓训诲至意,恭纪。文明雅化敷重译,咫尺奎章贲玉除。妙义只须十四字,至言已胜万千书。天颜有喜龙鸾动,缃案承恩雨露舒。从此就将当益奋,敢违提训负居诸!
〔臣等谨按〕御制上书房恭纪诗载于乐善堂集,兹恭录卷内。
乾隆七年御制壬戌仲冬御门后至上书房因示弘瞻辈诗 缃帙芸编散古香,经帷旧学重商量。忧心未释勅几暇,乐志旋生味道长。时讲学而时习之章。缇室灰飞新景物,琐窗日上昔年光。吟余改抹前题句,未得筌蹄顿两忘。
〔臣等谨按〕上书房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乾清宫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懋勤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基命宥密。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今为懋勤殿翰林侍直处,凡图史翰墨之具皆贮焉。每岁秋谳时,刑科覆奏本上,皇上御殿,亲阅招册,内阁大学士、学士及刑部堂官面承谕旨于此。
圣祖御制懋勤殿读尚书至无逸篇有作诗 元化斡四运,淑景催芳年乾乾总万几,寸阴
西向曰端凝殿。右曰月华门,门之北东向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憇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干清宫门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先名迎祥。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先名百福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长宁。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麟趾门,先名寿春。北首千婴门,先名庆安。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宁。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先名永安。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对者曰大成左门,先名长庆。向南者曰钟粹宫,先名咸阳。皇太子所居。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其后小院曰龙德斋。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先名长阳。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即膳厨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炼丹药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即皇极阁。下曰仁德堂,阁东曰忠义室,曰荡
蔽天,风霆交发,怒吼不绝,滂沱大雨,杂以迷雾。召对记
原中极殿旧名华盖,前即皇极,后为建极。崇祯辛巳四月,召对至弘政门,则上已御殿,即鱼贯入中左门,循殿左垣,高下可四十级,到中极殿。殿左右辟四大门,上宝座周围刻金龙形,金色璀璨,御榻以黄绫衣之。入,分东西班行礼。召对毕,上命赐宴坐,内珰布席,与宴者十三人,各一席。酌用金莲花杯,杯高大如瓶,圆可四寸,下有三小蒂承之,旁有荷柄。席各三十余器,席前各二花瓶,中插莲花。光禄署官八人行酒。祖制,宴群臣多在午门外及文华门外,惟郊祀、庆成宴三品及学士在皇极殿内;而中极,自国初赐宴亲王外未有也。至正统后坐礼久废,今始行之。悫书
原后左门又北东则景运门也,西则隆宗门也,又西向南者则仁德门也。隆宗门之南,东向房一连,名协恭堂,司礼监太监看文书之所也。乾清门外,左右金狮各一,入门丹陛直至乾清宫大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神宗御居西暖阁,光庙御居东暖阁,先帝御居西暖阁,今上御居东暖阁。宫之左,端凝殿,尚冠等近侍所司衮冕玉带类贮此。右,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恒临御之。芜史
原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火。上自即位以来,每岁张灯为乐,库贮黄白蜡不足,复令所司买补之。及是,宁王宸濠别为奇巧以献,遂令所遣人入宫悬挂,皆附着柱壁上,复于
寸;曰湖光山色,曰函关紫气,曰春山烟雨,曰卿云绚采,曰云霞出海,各大三尺五分;曰龙飞碧汉,大四尺八寸。山水人物屏石八块:曰山川出云,大三尺九寸五分;曰烟波春晓,大三尺四寸;曰白雪春融,大三尺三寸;曰云龙出海,曰槎泛斗牛,各大尺五寸;曰春云出谷,曰海宴河清,曰振衣千仞,各大二尺九寸。时岁己亥三月也。泉南杂志
原嘉靖十四年秋,乾清宫左右小殿成,上命礼部尚书夏言拟额。殿东贮冕弁,西藏书史。言拟左曰端凝,右曰懋勤。上悦曰:卿所拟取端冕凝旒、懋学勤政义,甚善。遣中使赐言金币。明典汇
〔臣等谨按〕春明梦余录,日精门北曰端凝,月华门北曰懋勤,今制端凝殿、懋勤殿、日精门、月华门俱仍旧名。
原乾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洞背为御街,洞中甃石成壁,可通往来。帝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天启宫词注
〔臣等谨按〕宫前丹陛下洞道,盖侍从之人藉以左右往来者。而明之末叶乃用为嬉娱之地,其兴居无节,政令不修,甚矣,国祚岂能久乎!
原陈悰诗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天启宫词
补杨大洪首倡移宫,李选侍出居一号殿。黄忠端说略
意,耽书是宿缘]。一曰:"墨汁润分瑶草緑,篆文清带笔花香。]后室匾曰:"怀永图],联
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一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皆御笔也。
御制弘德殿铭求全之毁,吉德也。辨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
不疑,是惑也。知惑不爲,直言其来。知惑而爲,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辨,汝奚爲善?宜疑而居,汝恶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弘乎!
御制弘德殿诗辛酉高阁传银箭,朝暾散绮疏。忧心周蔀屋,岂隔九重居。
御制弘德殿诗丁卯轩宫象紫垣,璇簃接路寝。居中抚八埏,奉三育羣品。俭诒阶尚土,侈戒帷裁锦。万几常自惕,庶政于焉审。但希六幕调,宵衣亦安枕。
御制弘德殿斋居诗辛巳致斋返彤宫,勅几临紫殿。对时凛金柅,惜阴聆玉箭。弘德构斯肯,循名实相践。敬天在爱民,居贵可忘贱。筹治诚契要,励人己敢倦。时豫允厚幸,厚幸益兢战。庶几奉前猷,亿载皇清奠。
宫之东庑,内臣直庐三楹。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御茶房]。稍南爲端凝殿,圣祖仁
皇帝御笔匾曰:"执事]。
圣祖仁皇帝御制端凝殿斋居诗肃肃羣籁屏,裊裊炉烟舒。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
居。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坐久微风来,冷然吹衣裾。斋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〇九
璇除,居稽切讲庐。爲声何朗朗,毓德想鱼鱼。教子惭贞观,延师企二疏。岂如王氏癖,
颇鄙李生渔。乐志因时敏,研精值岁余。明窗晴旭暖,忽忆十年初。
御制秋仲丁祭日诣尚书房至圣前行礼诗丙寅万古生民首,千秋祭典光。摄仪专国学,展礼诣书堂。言念承宗社,何曾致治康。徘徊讲筵侧,惟觉愧宫墙。
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爲懋勤殿,御笔匾曰:"基命宥密],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今爲内廷翰林兼直之所,凡图史翰墨之具皆贮焉。每岁秋谳时,刑科覆奏本上,皇帝御殿亲閲招册,内阁大学士、学士及刑部堂官面承谕旨于此。
圣祖仁皇帝御制懋勤殿读尚书至无逸篇有作诗元化斡四运,淑景催芳年。干干总
万几,寸阴惜屡迁。绨几散瑶帙,阿阁颺炉烟。澄怀求至理,孔壁存遗编。公旦训无逸,则古多所宣。言念小民依,田功稼穑先。天命良匪易,敬德省厥愆。法戒备近王,炯炯斧扆前。寤寐师古人,千禩精意传。端居不遑暇,三复期勉旃。
再南爲批本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经本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又南,西出者爲月华门,门之南爲内奏事房,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由外奏事诸臣接入,于此交内奏事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转而南,向北者爲南书房,内廷词臣直庐也。其东爲宫殿监等办事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敬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一
国朝宫史
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四四八
专司陈设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呈报值宿侍卫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
昭仁殿兼龙光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弘德殿兼凤彩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
端凝殿兼自鸣钟
朱彝尊十三日乾清宫赐宴诗:诏许宫门入,人随陛戟移。江梅低压帽,火树密交枝。既醉盈觞酒,无疆万寿诗。梦游真不到,今夕奉恩私。
福敏乾清宫侍宴诗:开年嘉会集班联,泰运欣逢云日鲜。遐迩蒸黎登寿域,融和淑气应鸣弦。
青阳令节方三始,黄耉耆英在四筵。一德从来能致瑞,好将大有纪芸编。
长元按:康熙五十年,特恩开千叟宴,自王大臣以至士庶,年六十以上者,皆预。是日于乾清宫丹墀设幕,与宴凡若干人。诸皇子、皇孙周行视膳,以致优渥。宴毕,各颁赉有差。乾隆五十年,皇上复举行旷典,与宴人数,视昔加倍。年九十者,召至御前侍食。天颜和煦,恩赉优隆,一时杖朝而出,感颂皇仁,欢腾闾巷。又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自王贝勒至四品顶戴者一千三百八人,有事不与宴者五百六十九人,各颁赐如意、朝珠、文玩、绮帛、银两等。国家养老亲亲至意,实为旷古所未有。无疆惟恤,绵亿万年,无疆惟休矣。
宫之左为昭仁殿,贮宋、金、元、明旧版书籍四百部,名天禄琳琅。殿后楹为五经萃室,藏岳珂刊板五经。宫之右为弘德殿,东庑为御茶房内直庐。稍南为端凝殿,殿南为旧设自鸣钟处。
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之南为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又南转向北者为上书房,皇子肄业处。
端凝殿相对为懋勤殿,凡图史翰墨之具皆贮焉。殿南为批本处。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殿,④遂改弘德殿为昭仁殿。明崇祯帝殉国前,曾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清康熙时,为寝兴温室。乾隆时,藏善本书于此,今已散失,闻已赏溥杰矣"。
[四] 《故宫考》:"乾清宫西暖阁为明万历、天启二帝居处,东暖阁为泰昌、崇祯二帝居
处。魏忠贤、魏朝因争宠客氏,曾互诟于此。正殿原有"敬天法祖"牌,崇祯元年八月所立。明时每岁腊月二十四日至正月十七日,于室丹墀内昼夜放炮及烟火。上元节则安设七层牌坊灯于丹陛。忠贤弄权时,曾在此室阅看文书。至清代,则引见外国使臣,召对百官,批阅章本皆在此殿。康熙六十一年及乾隆五十年,两开千叟宴于此。正殿中为宝座,上悬"正大光明"匾,两旁置玉牒及《图书集成》、星球仪等。《东华录》云:"嘉庆二年,乾清宫灾"。是今殿乃嘉庆时重修者。现两暖阁内有历朝实录,御笔书画及各项古玩等"。
校勘记:
① 东西丹陛 "西",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补。
② 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 "社稷"二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增补。
① ④ 肃雝 原作"雝肃",误。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三四引《明宫殿额名》改正。
稍南为端凝殿,[一]三楹西向。再南为旧设自鸣钟处。[二]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南为御药房。[三]又南转而北向者为上书房,[四]雍正中建,嘉庆七年重修(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近在禁御,便上稽察也)。[五]宫之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六]清康熙读书于此(德宗欲开懋勤殿听新政即此),殿三
楹,其南为批本处(清初鉴明季秉笔太监之弊,特简翰林官一员,满内阁侍读一员,满中书舍人六员,在内延[廷]行走,专司批发。凡本章,大学士票拟以上,经上披览毕,即交该处清字批示,然后交付内阁学士,恭录发抄,俗谓之红本)。[七]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又南为内奏事处,[八]为尚乘轿(祗[祇]奉皇帝出入乘舆)。又南转而北向者,西为南书房。[九][十]清自仁宗立南书房于乾清门右阶下,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东为宫监办事处,又东为侍卫直次。
注:
[一] 《故宫考》:"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义,为贮冠袍带履之所。嘉靖十四年七月改。
今殿内所储为官帽、朝珠、藏香、书籍等物。宣统剪下之辫发亦置此殿。北小库内储康熙、雍正、乾隆历年所制瓷器琺琅器"。
[二] 《故宫考》:"昔储藏香及钟表,相沿称为自鸣钟处。现储藏藏香,旧天文仪器及历
象书籍等"。
[三] 《故宫考》:"御药房内祀药王,存有药品"。
[四] 《天咫偶闻》:"上书房阶下为习射之所,上政事之暇,辄呼皇子王子习射,诸师傅
善射者亦与。中辄赐帛,或赐翎枝,以为常课"。
[五] 《故宫考》:"清宣统时,醇亲王摄政,常听政于此。中间祀孔子"。
[六] 《故宫考》:"懋勤殿,嘉靖十四年七月改。天启帝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帝好武戏,常在此观岳飞、秦桧等戏。地震时,乾清宫东暖阁窗牖震毁,帝移居于此十日。清康熙后,为内廷翰林侍直之所。今内所存为图书、御笔字画、贡笔、贡墨等"。
[七] 《故宫考》:"批本处现存历代奏档,己[已]移置图书馆,现改为第八陈列室"。
[八] 《故宫考》:"内奏事处,从前每日内外臣工所进章奏,俱由内奏事进呈,后仍由其交出,现房内储有杂档案少许,南隔壁明时为太监王安及魏忠贤值房"。
[九] 《故宫考》:"南书房为内廷词臣之直庐,现存书籍及档案等。"南书房"三字系刘
墉书"。
[十] 《天咫偶闻》:"乾清宫之东廊为端凝殿,西廊为懋勤殿,天府图书皆庋于此。乾、嘉
两代,命翰林遍录为《石渠宝笈》、《天禄琳琅》、《閟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书。详阮文达
元《石渠随笔》、胡以庄敬《西清札记》。入值者皆南书房翰林官也。南书房则在乾清宫南廊下之西,最为清要之地,或代拟谕旨,或咨询庶政,或访问民隐,或讲求学业。国初不必定用翰林[苑]。故查初白、李复堂以举人入;梅文穆、高江村、何屺瞻以诸生入;王白田以教官入。盖天下人才,皆如烛照,故所取悉当如此,其礼数亦非他臣所敢望。赐赉与王公军机大臣同。若上书房,虽亦在内廷而礼数不逮矣。然书房之制,实超越前代。盖前代人君自为太子时,已养尊处优,侈然自肆。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几不知世间事为何若。及其为君,复安望其悉天下利病耶?国朝自太宗以后不立太子,皇子之幼,与诸王世子共学于上书房。选词臣有学行者,训迪加严,与民间延师无异。又有清文师傅,日习清文,而于骑射技勇皆兼习之。故嘉庆癸酉之变,宣宗
正大光明额尚存,楹书御笔并留痕。无轻民事真难事,要与今情合细论。
干清殿为引见外国使臣,召对百官,批阅章本之处。旧藏图书集成尚庋两壁,中设宝座,上悬正 大光明匾额,两楹悬集书联语: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维艰。
五经萃室旧昭仁,残叶飞飞满架尘。等是长林风扫地,不关风化只关人。
乾清宫前,东曰昭仁殿,原名弘德,乾隆朝敕藏内府善本书籍,额曰天禄琳琅。殿后西偏为五经萃室,有宋岳珂校刊之本,今散佚。
学年诏进上书房,合受春风教导方。天上人间无二法,读书第一戒嬉荒。
上书房在干清宫前,明、清两朝,皇子皇孙均肄业于此。稍南为南书房,现储书籍及档案。
世间不少古稀年,人事何须定十全。但取玺书论篆法,苍然颗颗玉生烟。
交泰殿在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储藏御用宝玺二十五颗。最近皇后宝册亦在此殿。
中宫旧额改坤宁,正寝留祈祭祚馨。东作洞房西憇所,亦遗芬处亦遗腥。
坤宁宫广九楹,宫之东暖殿,为大婚时洞房,西暖殿为皇后休憇之所。中四间为祭天跳神之处, 东边设长桌一,用以宰牲,后有大锅三,用煮祭肉;西边设布偶及画像,盖皆所祭之神也。清制:凡祭必于正寝。
一代冠裳一姓沿,章施彩色并鲜妍。体和殿后新装束,同是辉光不迪前。
端凝殿取端冕凝施之义,为储历代御用冠袍带履之所。宫之西路,体和殿后储秀宫内,另有宣统
潭、云老霜严之致。其弟子董桢云:公本瓯人,姓林氏,其先世多阀阅,少年豪气,放浪山水间。国初刬草为僧,今开法于鄞大梅山古荷衣院。得法于法幢帜和尚,即讳增志先生,为名进士,故朝拜为相国。会鼎迁,一门大节,尽入空门。故公之志较然不欺,而其见于诗者大约闲旷之意少,而慷慨之思居多云。
干清宫之东簃为昭仁殿,圣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御制昭仁殿诗云: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唯在德,壮丽岂为威。高宗时贮天禄琳琅宋元镌本于内。御制诗云:芸帷木榻想贻淳,圣日常昭丽柍桭。六十一年滋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唯斯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正对上书房。每闻占毕达枫宸。干清宫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圣祖冲龄曾读书于此。西苑则惇叙殿后之澄怀堂。康熙初年儒臣率于此进讲。伏读圣祖御制宫门听政诗云:中书天下本,六官庶寮首。丝纶委寄隆,分职慎所守。上相列天阶,喉舌筦北斗。干象方昭垂,古来距虚受。轩皇置六相,姬文择四友。得人邦乃昌,此事谅非偶。曰予既寡昧,欿然谢哲后。听政日不遑,望道远何有。启沃藉臣邻,匡襄资左右。虽云际升平,民物岂康阜。图终贵谨始,治安莫予狃。广业唯克勤,励精期永久。作诗一相勖,敬哉庶无负。高宗干清宫屏风铭曰:至弱而不可胜,至愚而不可欺。心焉怀保,庶其从治。厥类有四,厥数无万。暑雨祁寒,曰咨曰怨。思艰图易,聿求厥宁。用顾畏于民碞,遹观厥成。圣圣相承之心法也。圣祖亲征额鲁特,御制前后出塞诗,王文简载之居易录,谓其气象高浑,非贞观、开元所及。弹琴峡云:琮琤流水意,仿佛似鸣琴。曲度泉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二 七一
训守本朝冠服谕一道。俱恭载前卷训谕门。西庑向东,中三楹,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东向,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基命宥密",凡图史翰墨之具悉贮焉,是为内廷翰林兼直之所。每岁秋谳时,刑科覆奏本上,皇帝御殿亲阅招册,内阁大学士、学士及军机大臣、刑部堂官面承谕旨于此。再南三楹为批本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由此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内奏事处,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及呈递膳牌,由外奏事官接入,于此交内奏事太监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又为尚乘轿,祇奉皇帝出入御舆。转而南,向北者为南书房,内廷词臣直庐也。稍东,为内办理军机事务处。再东,为宫殿监等办事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敬事房"。又东为侍卫直次。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此乾清门内乾清宫之叙置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三九
御制夏日奉三无私敬述 癸亥
仰瞻栋宇承先泽,盛夏全无暑气侵。身逸心劳厪民瘼,吏疲政玩愧君临。求安时览天人策,克已常怀大宝箴。继述仔肩难负荷,旦明兢业寸衷钦。
宫之东庑,内臣直庐三楹。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御茶房"。稍南三楹,为端凝殿。西向,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执事"。殿名取端冕凝旒之义。御用冠袍带履,俱贮于此。再南三楹,为旧设自鸣钟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敬天"。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迟。"其地向因贮藏香及西洋钟表,沿称为自鸣钟,实仍统于端凝殿,列圣所御冠服朝珠尊藏于此,恭见高宗纯皇帝圣制匣衍记。恭载典礼冠服门。其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之南为御药房,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药房",又匾曰:"寿世"。再南一室,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与天地参",联曰:"开洙泗心传,圣由天纵;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转而南,向北者为尚书房,皇子、皇孙肄业处也。世宗宪皇帝御笔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 "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又联曰:"闲庭不改风还月,欹案依然易与诗。"又乾隆壬戌、乙丑圣制诗二首。恭见前编。
圣制怀旧诗三先生三首
今古既殊宜,其教亦异施。古方教数年,今为出阁时。忆半舞勺岁,皇考抡贤师。即从师授经,讵惟习少仪。循循既善诱,严若秋霜披。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日课每速毕,师留为之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三七
"敬天勤民之寳",以饬觐吏。 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钮,高一寸七分。
"制诰之寳",以谕臣僚。 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龙钮,高二寸七分。
"敕命之寳",以钤诰敕。 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三分,交龙钮,高一寸八分。
"垂训之寳",以扬国宪。 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钮,高二寸。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二十三 一八五
国朝宫史续编 一八六
"命德之寳",以奖忠良。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钮,高二寸一分。
"钦文之玺",以重文教。 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龙钮,高一寸六分。
"表章经史之寳",以崇古训。 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一分,交龙钮。高二寸二分。
"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 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钮,高二寸五分。
"讨罪安民之寳",以张征伐。 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二寸,交龙钮,高二寸五分。
"制驭六师之寳",以整戎行。 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四分,交龙钮,高二寸二分。
"敕正万邦之寳",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分,盘龙钮,高二寸三分。
"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 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钮,高二寸。
"广运之寳",以谨封识。 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钮,高二寸。
臣等谨案:右寳二十有一,自乾隆十三年高宗纯皇帝指授儒臣,制为清文各篆体书,爰勅所
司仿从新制,一律改镌,左清篆,右汉篆,详定位置,并贮交泰殿。其文或复见及国初行用
诸寳,赍藏盛京凤凰楼,别为寳谱云。
附详寳盝诸制
御寳盝,高九寸,方八寸五分,金质,钑香草花文。外椟,高尺有三寸,方尺有二寸,木质,
朱髤,绘龙文。架,高二尺一寸,方尺有八寸,柟木为之,朱髤,金饰,雕刻龙文。寳色池,连
盖,高三寸四分,方六寸四分,纯素,金质,袱垫均用黄缎。
圣制匣衍记
匣衍记有三,一以志交泰殿所藏御用国寳,一以志端凝殿所藏御用朝珠,干清宫为正殿,东西两廊为长庑,东庑中三楹为端凝
殿,取端冕凝旒之义,是以御用冠袍带履俱贮于此,列圣所御冠服朝珠均恭贮其南三楹,盖因贮藏香及西洋钟表等项,是以沿称为自鸣钟,实仍统于端凝殿也。详见国朝宫史。其西庑中三楹为懋勤殿,取懋文勤武之义,故以贮典籍文房,其南三楹,则每日
所进阁本批票之处,皆系内阁侍读中书等官入直者,司其收发,仍系内阁大学士所辖,不似明季一任秉笔太监高下其手,此我朝制度之善,所以迥越前代也。一以志寿皇殿所藏御用诸玺。予卽位
之初,承三朝所贻御物,头绪纷繁中,使无晰理明文之人,屏当或致颠倒,初政无暇及此也。乾隆
十一年春,始因交泰殿旧藏国寳,记载流传,其数失实,爰取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之义,定为二
十有五之数,详见本殿记。又于乾隆十七年春,阅干清宫东庑之端凝殿恭贮列圣礼服所御朝珠,更
定二十五层之匣,以俟奕叶按代递用,亦详见本殿记。复于乾隆四十六年冬,敬将圣祖、世宗常用
诸玺,及朕自青宫至御极以来,数十年中所用诸玺,制为寳薮匣,并豫装空册,亦定为二十五层,
藏于寿皇殿,以备将来依次存贮签用,世为法守。右此尊藏三大事,予皆定以天数二十有五者,其
义亦有说乎?曰:有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寳,而涉笔记事之玺,卽其次
也。我国家礼服,饰以朝珠,祖宗所御,典礼攸存,定寳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
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斯亦韪矣,此亦侈望。然郏鄏定鼎,卜世卜年,已着其例。
敬思自古以来,未有一家恒享昊命而不变者,此意恒存于心而不敢言。兹予以难期八十有六岁之侈
国朝宫史续编 六七八
旧额二十四,
六,银二两、米一斛半者十六;公费均制钱六百。 嗣增一。
臣 等恭查:乾清宫首领旧额四,以执守侍充者二,侍监充者二。今裁二,设正、副首领各一。
正以执守侍为之,副以侍监为之。
乾清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二。专司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登记尚书房翰林入直、侍卫直宿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昭仁殿兼龙光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弘德殿兼凤彩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端凝殿兼自鸣钟
七品首领一,执守侍。太监十。专司近御随侍赏用银两,验自鸣钟时刻及陈设、洒扫、御前坐
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太监内食月银三两、米三斛者三,银二两五钱、
乾清宫两廊,东庑中三楹为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义,恭贮列圣御用冠袍带履朝珠等件,其南三楹收贮藏香及自鸣钟表,俗呼自鸣钟;西庑中三楹为懋勤殿,取懋文勤武之义,故以贮典籍文户,翰林值宿焉。后又设南书房,在西庑之转南。
八旗以厢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不隶王公,正红、厢白、厢红、正蓝、厢蓝为下五旗,隶王公属下。然亦有限制,统尊于上,王公亦不得无故而凌辱之。开国以来,所分属下佐领视功绩之多寡以定数目,数参差不齐。道光十八年画一办理,定为军功袭封之亲王,满洲佐领八、蒙古佐领四、汉军佐领四;郡王,满洲佐领六、蒙古佐领三、汉军佐领三;辅国公,满洲佐领二、蒙古佐领一。其不由军功以恩封之亲王,满洲佐领六、蒙古佐领三、汉军佐领三;郡王,满洲佐领四、蒙古佐领二、汉军佐领二;贝勒,满洲佐领三、蒙古佐领一、汉军佐领一;贝子,满洲佐领二、蒙古佐领一;镇国公、辅国公,满洲佐领一、蒙古佐领一。凡有袭替,照数裁撤。又定下五旗王公属下之人,凡文职官至四品、武职官至二品者,其本户俱出属下。愉郡王允禑后裔贝子绵岫、理郡王弘㬙后裔辅国公载宽,原无属下佐领,至是奉旨,不必添给。国初世职有半个前程名目,似五品防御,积二次半个前程则为一备御,即今之佐领也。
今上道光纪元之初,先君子六十生辰,蒙恩赐寿御书“屏藩绥固”匾额、“贤比东平为善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人海诗区九四
刻漏房在文华殿之后,铜壶滴漏在此。凡八刻水,则交一时。直殿监宿者,抱时辰牌赴干清门内换之。牌长尺余,金字书曰某时。遇者必侧立让行,坐者见之必起,亦敬天时之义也。见《芜史》。 前 人
千门花柳转枫宸,百合香中过辇尘。〔九七〕银箭忽从天上落,六宫仙子听时辰。《林屋集》
前题〔九八〕王世贞
静数莲筹第五更,寒鸦金井未分明。披衣欲坐犹疑早,前殿连传警跸声。《弘治宫词》
前题〔九九〕前 人
夜半球灯出未央,俄传鞞铎向平阳。六宫处处如秋水,〔一〇〇〕不独长门玉漏长。《正德宫词》
端凝殿干清宫正门之左曰日精门,门之北西向者,曰端凝殿。尚冠等近侍所司衮冕、玉带及燕寝御服,多贮此中。见《芜史》。前 人
刻漏房……………………………………………………………………前人九四
前 题二
首…………………………………………………………………王世贞九四
端凝殿……………………………………………………………………前人九四
玉食馆……………………………………………………………………前人九五
御憇房……………………………………………………………………前人九五
恭默室……………………………………………………………………前人九五
东阁……………………………………………………………………前人九五
暖阁……………………………………………………………………前人九六
慈宁宫……………………………………………………………………王毓德九六
端本宫……………………………………………………………………前人九七
省愆居……………………………………………………………………陆深九七
文渊阁……………………………………………………………………蔡羽九七
钦安殿……………………………………………………………………夏言九七
前题……………………………………………………………………王世贞九八
东朝卽事…………………………………………………………………朱国祚九八
卷一五七
方壶胜境 圆明园四宜书屋之东临池楼宇,额曰方壶胜境,为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御制有云:高岗翙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坊座北额曰凤鸣珠树。西北为三潭印月。
竹深荷静 地在圆明园五福堂之北。
人字柳 高宗纯皇帝人字柳赋·序云:西苑南液池北岸有人字柳者,数百年以上物也,今秋仆于风,命补种之。
帘萦香篆斋心久 端凝殿南为旧设自鸣钟处。圣祖仁皇帝额曰敬天。高宗纯皇帝联曰: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
重翠崦 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度栖月崖而北稍西,邃宇间敞,岚青树碧,烟浮翠重,近拂几案间。崦字字书所略,唐宋人诗多用之者,疑崖岫复叠处,如所谓一重一掩耳。
金莲映日 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扇淳室 泉宗庙内挹源书屋南为扇淳室。高宗纯皇帝诗曰:吴样新成扇式室,满窗清籁绿篁林。淳风设谕民怀始,尚觉惭哉大宝箴大宝箴云:扇以淳风。
随安室 含碧堂后有殿,为随安室,高宗纯皇帝在青宫时书屋名。后有安土、安窗、安琴、安仁四诗。又乐善堂后为颐和轩,东暖阁之南室额曰随安室。联曰:庆烟虬缦笼青琐;淑景誾和丽紫宸。又西苑、圆明园、清漪园皆有随安室。
虚白室 西苑植秀轩折而西为石池,度池穿石洞出为虚白室。北室联曰:景向淡中宜藻绘;山从老处见精神。南室联曰:连林新绿间旧绿;入户泉音复鸟音。
香嵓室 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基命宥密 乾清宫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高宗纯皇帝额曰基命宥密。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
水木明瑟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映水兰香东北。高宗纯皇帝词引: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林光逾生净绿。其词曰: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首出庶物 高宗纯皇帝乾清宫屏风铭曰:百姓注耳目,一人孩之。万几懔旦明,一人裁之。恶乎危?危于不知。恶乎失?失于好逸。恶乎损?损于矜骄。
恶其见肤也,以实地纱代之,皆所以崇敬,此定制也。
中和殿,惟大祀看祝版一莅之。保和殿,则筵宴外藩莅之。殿试、覆试、朝考、大考、考差皆于此,监试皆以王公。先伯祖恭慎公,乾隆甲寅举乡试,年十六。覆试日钦命题为“山节藻棁”二句,“于季桓子”六句,诗题“窗明几净”得行字。日未午,忽监试者命众跪,则上出也。询有完卷者否?时无一完者,惟一人以完卷未誊真对,命取其草呈。御笔为改诗一韵,其人竟以此获首列。又覆试题例命会元、解元誊写,其原题仍恭缴。乡试,解元或不到,则旗魁代之,皆跪而书。午间例赐松饼四枚、奶茶一瓯。殿试例设高几,馀则矮几也。
乾清宫之东廊为端凝殿,西廊为懋勤殿,天府图书皆庋于此。乾嘉两代,命翰林编录为《石渠宝笈》《天禄琳琅》《閟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书。详阮文达元《石渠随笔》、胡以庄敬《西清札记》,入值者皆南书房翰林官也。南书房则在乾清宫南廊下之西,最为清要之地。或代拟谕旨,或咨询庶政,或访问民隐,或讲求学业。国初不必定用翰苑。故查初白、李复堂以举人入;梅文穆、高江村、何屺瞻以诸生入;王白田以教官入。盖天下人才,皆如烛照,故所取悉当如此,其礼数亦非他臣所敢望。赐赉与王公军机大臣同。若上书房,虽亦在内廷而礼数不逮矣。然书房之制,实超越前代。盖前代人君自为太子时,已养尊处优,侈然自肆。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几不知世间事为何若。及其为君,复安望其悉天下利病耶?国朝自太宗以后不立太子。皇子之幼,与诸王世子共学于上书房。选词臣有学行者,训迪加严,与民间延师无异。又有清文师傅,日习清文,而
《故宫图说》:
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乾清宫成,世宗自文华殿入居之。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乾清宫复灾。二十五年二月重建。阶墀取西山白玉石为之,每一块长丈,阔一丈二尺,厚二丈五。又凿为五级,以万人拽之,日凿一井,以饮拽夫,名曰万人愁。光宗崩,李选侍踞乾清宫,群阉教选侍闭皇长子,不听,出度外廷,无可如何。杨公涟首定大计,率群臣在乾清宫临毕,即拥皇太子升文华殿,暂御慈庆宫后。选侍移居一号殿,而太子复还乾清宫。
至清顺治十二年及康熙八年,两次重修。嘉庆二年灾,复重建。凡临轩听政、于内廷受贺赐宴、召见臣工外藩御焉。殿上有“正大光明”匾额。殿前列铜龟、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殿内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
乾清之东,为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四年,改昭仁。明思宗殉国前,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
《北略》:
闯攻破城,周皇后返坤宁宫,自经死。上视曰:“好,好。”至昭仁殿视长公主,公主年十五矣,号泣不已。上叹曰:“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持刀,主以手格,断左臂,闷絶于地,未死,上手憟而止。
清乾隆帝于此庋藏旧板书籍。御书额曰“天禄琳琅”。(图十)西为宏德殿,同治帝读书处。南之左为端凝殿,旧为贮冕弁之所。右为懋勤殿,康熙帝读书于此。光绪帝变法,诏开懋勤殿,亦即此处。
图十 天禄琳琅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
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
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林旭《懋勤殿直夜》诗
凤城六月微凉夜,省宿无眠思欲殚。月转觚棱成曙色,风摇烛影作清寒。依违难述平生好,寂寞差欣眚咎宽。身锁千门心万里,清辉为照倚阑干。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